直播成都特产 抖音直播四川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9-03 13:31:16

一. 四川省 成都 蒲江 蒲石砚

蒲石砚

蒲石砚是传统名砚之一,产自四川省蒲江县盐开沟。蒲石砚石质坚细,色泽青润,磨墨均匀,具有冬日研墨不冰的特点。雕琢技艺精湛,题材广泛,主要以花卉鱼鸟和人物形象取胜。

二. 四川省 成都 新津 鱼头火锅

鱼是好几斤重的大鲢鱼,只吃鱼头,一锅红艳中看鱼头上下翻滚,不知不觉中已经吃了好几斤鱼头。现在北京很流行鱼头火锅,成都潭鱼头火锅已经开了多家分店,火爆京城,沈阳也开了两家,其实鱼头火锅最早是新津县渔场发明的,要吃最正宗的鱼头火锅,还是到铁溪的县鱼场。( 新津县)

三. 四川省 成都 新都 姜糖

姜糖系四川新都名产之一,相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姜糖的特点是味甜,略带姜味,绵软滋润,香味浓郁,爽神开胃,生津活血,属疗效食品。原料配方 上等红糖28.5公斤 优质熟油4.5公斤 鲜姜1公斤 上等糯米11公斤 上等芝麻2公斤 桃仁2公斤 蜜玫瑰1公斤。

制作方法 1.制姜汁:将鲜姜洗净,用搅肉机搅碎,加少量水拌匀,挤出姜汁待用。2.制糕粉:按配料将糯米用50~60℃温水淘洗4~5分钟,捞起摊在簸箕里滤干水分,次日早晨用河沙(用菜油制过的河砂)炒制,要大火炒制,不能炒黄。然后用电磨磨成细粉(又称雄粉)。再摊在地上露2~3天后,以手捏粉子成团,不散垮即可。3.熬制红糖:将红糖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水熬化,过滤沉淀,除去杂质,再放入锅内加姜汁和糕粉(要少量地逐渐加入,以免成团)继续熬制。温度掌握在80~90℃,火色不宜大。边熬边搅拌,使糖与糕粉、姜汁渐渐成浓糊状态时加入优质熟油,继续煮开,然后加芝麻和香料拌匀即可。4.成型:将熬好的姜糖糊舀到案台上摊开,冷却后用木棒擀薄,开条切成厚3厘米、宽8厘米的长条形,然后装盒,即为成品。规格:长方条形,大小均匀。色泽:深褐色。组织:绵软滋润,细腻化渣。口味:味甜,微带姜味,清香爽口。

新都姜糖有玫瑰、芝麻、薄荷、桃仁等十多个品种,具有绵软滋润、甘甜微辣、爽神开胃的特点,多次被评为成都市行业优质产品

姜糖创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系新都区三河场传统食品,现由新都区国营食品厂生产,新都姜糖产于三河镇,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大约在清朝康熙末年,三河场有一位马婆婆,将糯米炒熟磨细,掺上生姜汁、红糖调和均匀,揉成软糕,切成小条,做成一种糖出售,取名姜糖。到了马婆婆的第五代子孙,便在三河场办起了第一家生产姜糖的作坊。以后仿制者日多,又有十多家姜糖作坊相继兴办起来。三河场便成了姜糖之乡。解放后,三河姜糖作坊合并入新都县城关糖果厂,正式命名为新都姜糖。现新都姜糖有玫瑰、芝麻、薄荷、桃仁等十多个品种,具有绵软滋润、甘甜微辣、爽神开胃的特点,多次被评为成都市行业优质产品。

制作方法 姜糖系四川新都名产之一,相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姜糖的特点是味甜,略带姜味,绵软滋润,香味浓郁,爽神开胃,生津活血,属疗效食品。

四. 四川省 成都 新都 凤尾酥

成都凤尾酥是川式名点之一,相传始于明代,是由宫廷筵席点心演变而来。外表呈浅金黄色,外酥内软,趁热食用倍觉鲜美。凤尾酥的芯料随季节而变化。根据不同的芯馅,分为鲜花凤毛酥、龙虾凤尾酥、金钩凤尾酥等等
( 成都)

五. 四川省 成都市 武侯区 成都担担面

成都素以小吃闻名于世,担担面更是小吃中名小吃。从前小贩们挑着担子满街叫卖,成都的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卖担担面哦”的呦喝声。现在,这些已成了成都的历史,但你仍能够在成都担担面馆回味老成都这一在景观。( 成都)

六. 四川省 成都 新津 徐公茶

徐公茶由华夏茶文化专家、新津徐金华先生精工焙制之佳茗。徐公茶雅号碧潭飘雪。采明前上等细嫩碧绿茶芽,配质优形美伏天茉莉鲜朵,手工操作,精工窨制;芽因出云雾山,摄天地气,得个中三味;花因人工手择,洁嫩如雪,自在清芬。发水冲泡,见汤色澄碧,仿佛幽潭,乳花飘忽,浮悬水空,似碧潭飘雪。轻呷细品,齿舌遍香,有绿茶清香味,得茉莉魂。

七. 四川省 成都 蒲江 肥肠火锅

肥肠火锅

肥肠火锅为川味传统火锅之一,成品色泽棕红,肥肠软粑入味,香味浓郁诱人。

烹制法:熬、煮。大肠用盐和醋等反复揉搓,用水连续翻洗至无黏液、颜色发白无异味时,放入开水锅中发水捞出,再用温水洗两资后切成节。锅内菜油烧至四成热时,下午辣椒略炒后捞出。锅内再下牛油。化猪油烧至五成热时,下剁细的豆瓣炒香,再下姜、葱、掺鲜汤烧开,放香料包。豆豉茸、醪糟汁、盐。冰糖熬制,放大肠段熬15分钟,再下干辣椒。花椒熬10分钟,打去浮沫,舀入火锅内,与肉.内脏和素菜原料.味碟入席即成。食时可先烫煮其他荤料,待肠段软粑入味再取食之。

八. 四川省 成都 成华 窝丝糖

窝丝糖是四川民间的传统产品,原名叫“素窝丝”,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产品配料廛窟,工艺精细,具有松酥和香甜可口的独特风味。原料配方:川白糖10公斤,饴糖粉17.5公斤,熟黄豆粉7.5公斤,熟花生1.5公斤,熟芝麻3.5公斤,香兰素7.5克,蒸腾面粉1.25公斤,熟清油50克(刷水锅和刷装糖盘具有)工艺流程:制心→熬糖→扯糖丝→成型→包装制作方法:1.制心:将配料中的白糖粉、熟黄豆粉、熟花生酱、熟芝麻酱和香兰素放在一起,拌合均匀,过筛备用。2.熬糖:将饴糖入锅加热至沸点,然后减小火力,用小火熬至115~120℃,即可倒入水锅。待稍冷后,再放盘具中分数次使用。3.扯糖丝;以盘里放适量糖团,叠成软硬一致的扁圆形,用拇指从正中穿孔,双手把糖坯捏成环状,平放于案板上,先由两人将环状糖坯成圆形旋转对拉(人的位置不变)到一定长度后,把糖圈折叠成双环又成圆形旋转对拉,照这样往复对拉,每拉长折双一次为一手。拉扯到第4手时,可增加到3人同时对拉(动作不变),拉至14~15手,糖丝呈发丝状时为止。在拉扯糖丝的同时,前5手每手沿糖丝一圈撒撒蒸熟面粉适量;6~10手时,每撒混合面粉(蒸面粉与烤成热粉混合)适量;到后5手时,每手撒面粉要灵活掌握。如糖丝断裂严重,可撒适量蒸熟面粉;如糖丝粘结,可撒适量烤熟面粉。4.成型包装:取糖丝12.5克平展于左手四指内侧平面上,取心子10克,放于糖丝上,将糖丝内端抄起,盖住心子。然后又取心子2.5克添加在上面,再卷动糖丝,将心子卷包在中间成腰鼓形。最后定额装盒,在窝丝糖面撒一层心子,封盒即在。质量标准:规格:形如丝窝,大小整齐。色泽:呈谷黄色。组织:糖呈发丝状,松酥细腻。口味:香甜可口,具有黄豆,芝麻香味。

九. 四川省 成都 温江 温江酥糖

温江酥糖问世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温江酥糖创始人是明末温江县寿安乡著名糕点工人马敬山。他开设的糖果作坊吉祥斋,就以生产中式糕点著名。他精通中式糕点的蒸、烘、炸、烤等工艺技术,首创独具风味的新品种——酥糖;并用后汉名将“马援”的爵号“伏波将军”为商标。定名“伏波牌酥糖”。据说,马敬山自誉为马援后代,而马援在后汉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马敬山借此宣扬酥糖声誉。

温江酥糖香、甜、酥、脆、细腻、化渣,香不腻人、甜不见糖、酥不顶口、脆不觉硬,食后有芳人心田、心情舒畅之感。

清光绪二十四年,县人马敬山,精通小糖技术,在吴家场经营“吉祥斋”京果铺,创制酥糖。因与后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同姓,故取名“伏波牌”酥糖。嗣后,吴家场李土奇开“魁成号”京果铺进行仿造,取名“老君牌”酥糖。这两个产品,分别与民国23年、32年的四川省劝业会上赢得“酥糖创始第一家”锦旗和地方名产品金质奖,从此酥糖驰名,销路扩大。其后,鱼凫镇的“凤池轩”京果铺雇请马敬山之子为技师,生产酥糖。再后又有“寿康村”等京果铺相继仿造。全县年产酥糖约一万盒。

温江酥糖采取传统配方,用料考究,工艺独特,以白芝麻、精白糖、糕粉、熟面、诒糖、熟化猪油为配料,经过制面、制糖坯等工序,然后取锅两口,用暗火分别将面、糖反复迭制成薄片,以不见筋络为佳,再卷成筒状,切片包装。温江酥糖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

十. 四川省 成都 邛崃 邛崃黑猪

邛崃黑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邛崃黑猪

四川省邛崃市临济镇、卧龙镇、孔明乡、宝林镇、临邛镇、前进镇、固驿镇、高埂镇、羊安镇、冉义镇、牟礼镇、回龙镇、天台山镇、夹关镇、茶园乡、桑园镇共1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邛崃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邛崃黑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邛府〔2014〕40号

邛崃市(区域性)地方标准:DB4307/T004-2014《邛崃黑猪养殖技术规范》

成都特产哪里买正宗又便宜直播成都特产排行榜前十名可带走直播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