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粉圆子是特产 湖北苕粉圆子怎样做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21 05:44:42

一.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圆子汤

圆子汤是福建厦门的一道美食。圆子汤的汤料很有讲究,要先将适当的冷水与肉末一起搅拌,加入姜米、适当盐、少许酱油、味精、豆粉搅拌好后就准备入汤了,再将圆子放入汤中等元子浮上水面就可以下个人喜欢的番茄或者青叶子菜之类的了,汤味根据自己喜好加调料,不外乎就是盐、味精、胡椒等等之类的。

二. 重庆市 武隆 土坎晶丝苕粉

土坎牌晶丝苕粉采用优质红薯淀粉为原料,不加任何其他材料,用优质天然泉水酿制而成。其色、香、味俱佳,是不可多得的席上佳肴

三. 重庆市 彭水县 彭水晶丝苕粉

彭水晶丝苕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彭水晶丝苕粉是重庆彭水县的。

在彭水,红薯被称为红苕,因此,红苕制成的粉叫做苕粉。

要想获得品质优良的晶丝苕粉,最开始就要在红薯选择上下功夫。曾久居郁山的曾庆禄是一位长期研究当地人文历史的学者,他在一篇介绍郁山晶丝苕粉的文章中写到:“从品种上讲,一定要选用百花苕,因百花苕产量大,出粉率及甜度高;从地域上讲,一定要选用光照充足、粘性黄土出产的红苕,因这样的光照和养分条件培育出的红苕个大均匀,表皮光滑紧实,适于加工。”

事实上,从事苕粉加工的人们,至今也没有停止对更加优质红薯继续发掘的脚步。龙须晶丝苕粉专业合作社职员邓新玻向笔者介绍说,如今,他们选择了产量和出粉率都更高的豫薯王,淀粉含量可以达到20%。

农谚说“榆钱鼓,种红薯”,“黄鹂走,出红薯”。每年金秋,红薯在加工厂前堆积成山,来到这里的红薯红皮白肉,大小均匀,均是做晶丝苕粉的上好原料。

第一道工序便是给红薯“洗个澡”,一车车的红薯倒进清洗机里,直到表皮上没有污泥才送往下一道工序——粉碎。千万别小瞧清洗红薯这道工序,洗得越干净,苕粉的成色才能越加晶莹剔透。

粉碎之后,不含营养成分的渣被滤去,留下来的物质运至沉淀池进行沉淀。

在沉淀过程中,红薯表皮中所含的杂质及油份会浮到表面上来,这层黄色的物质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油粉”,没有去掉油粉的淀粉做出来的苕粉呈深色,不够透亮,人们通常会把油粉去掉,这样苕粉才晶莹剔透。

经过24小时的沉淀后将水倒掉,余下的便是淀粉,当地人称之为水粉。水粉白如乳酪,状若羊脂。

清洗、粉碎、过滤、沉淀、去油粉这几道工序都可以用机器帮忙,但等到了制作晶丝苕粉的核心环节——“浪苕粉”,就非得靠人工了。

“浪”字其实是谐音,邓新玻说他也不知道这个字应该怎么写,反正在彭水方言里,大家都这么发音。“浪苕粉”前,工人们从沉淀池里舀出一桶淀粉来,放到搅拌机里加水、搅拌,制成淀粉浆。淀粉浆的干湿度尤其重要:太干了,浪不动,做出来的粉容易断;太湿了,粉浪不干,容易粘住。

“浪苕粉”的工具是自制的浪盆,说是个盆,其实叫做盒子更为贴切。浪盆用铝制成,长方形,齐胸长,尺寸是固定的。每次“浪”的时候只舀一勺淀粉浆,这样“浪”出来的粉皮大小才一致。用农村常用的大铁锅烧上一锅水,用手感觉一下,水微微发烫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浪”了。工人们手持浪盆,置浪盆于水面上,前后轻轻摇晃,淀粉浆随着浪盆的摇晃“爬”满浪盆底部,从白色慢慢变成透明色,手劲巧的人,浪出来的粉皮厚度均匀。等到粉皮快干的时候,就把浪盆沉入水底,煮上一分钟。煮好后捞出来,一张粉皮就做好了。

粉皮冷却后,接着起粉皮。起粉皮也有绝招,“浪”粉前先在浪盆底刷上一层菜油,起粉的时候从两边慢慢往中间扯,粉皮就倒挂在竹竿上了。经过一两天的晾晒,待粉皮完全干透就将其切成丝再晾。

到了晾晒这道程序,也是苕粉迎来最美丽的时刻。晾杆上的粉皮,一张张莹润纤薄,光泽有佳;切成丝后,又像美女的秀发,顺滑如瀑。

红薯本是粗粮,似乎上不得台面。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早在乾隆年间,彭水一带的人们就改变了红薯的命运,他们去其糟粕,用红薯制成了被誉为“山中珍宝”的晶丝苕粉。

彭水晶丝苕粉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红薯专业技术协会

12405997

晶丝苕粉(粉丝(条))

四. 湖北省 荆州 沙市 米圆子(杜府圆子)

杜甫晚年曾在沙市(属江陵辖)生活过一段时间,在沙市艰苦生活中,他叫家人把碎米磨成米浆,煮熟米浆用漏筛挤滴到凉水里,做成米圆子,用开水煮过的米圆子加上各种调味料,在河边摆摊售卖。杜甫家人为人厚道,所制作的米圆子价廉味美,解馋、解饿,因而受到船东、店家及过往客商的交口称赞,被称作“杜府圆子”,也被称为“杜甫圆子”,后来讹为豆腐圆子。“杜府圆子”流传至今,成为沙市名小吃,是离开沙市的在外游子心中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

五.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黄州鱼圆子

黄州鱼圆子,亦称鱼丸子,是黄州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名菜。

民间传说:境内有一种猛兽,每逢除夕之夜,就要吃人,为了防御这种猛兽,人们就在除夕时,将鱼做成圆子,往兽身边扔,兽吃饱了就不吃人。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活动,就继承了每逢欢度节日做鱼圆子的传统。

现在凡遇节日,迎新娶丧,摆筵设宴,都少不了鱼圆子这个名菜,并有“无圆(鱼圆子)不成席”的说法。

鱼圆子是用鱼茸、淀粉做主料,葱姜、盐做配料。做时将配料与主料搅拌,挤出一个个圆子。清水放圆子,大火煮沸即成,其色如银,形如珍珠,食而香嫩可口,向为宴席上之佳品。

六. 江苏省 盐城市 建湖 建湖藕粉圆子

建湖县传统名小吃。相传已有200多年历史。此咱藕粉圆圆滑透明,富有弹性,柔软细嫩,呈咖啡色。馅心用藕粉和含甘果肉五仁(桃、杏、枣、瓜子等)为原料,清甜爽口,沁人肺腑。细嚼鱼香不绝,避肥腻之讳。营养丰富,有健骨益血之功能。经济学家费孝通品尝后,在报刊上撰文评价,称之为“珍品”。

七. 江苏省 南通市 崇川区 南通圆子

用糯米屑或高粱屑做成的圆子,又嫩又糯,南通人特别爱吃。在不同的时节圆子的做法、吃法皆不相同。南通有“大冬小年”之说,所以在冬至的早餐必须吃圆子,以示团圆。大年初一的早餐要吃“子孙圆子”,即大小不一的实心圆子蘸着洋糖吃,表示子孙满堂、合家团圆、甜甜蜜蜜的意思。正月十三要吃上灯圆子。

南通有“上灯圆子落灯面”的习惯。正月十五元宵节要吃兜心圆子。圆子的兜心(馅儿)可用麻糕屑、洗沙、荠菜虾肉、鲜肉等做成。结婚时,要吃富贵圆子。南通城里及北三县是用糯米屑做的。启东、海门、通海地区则讲究用高梁屑做成红色的圆子。

八. 云南省 普洱市 澜沧 知了肉圆子

这里说的“知了”是地方语言,即是飞蝉。用蝉“知了”做圆子,是独特的一道菜肴。其做法是,将“知了”去掉双翅和腹部,与鸡肉一齐剁细,拌上糯米粉,以蕃茄汁做汤。

蕃茄汤烧开后,将知了糊捏成肉圆子下锅,煮熟后盛入大碗中,撒上芫荽、小葱细盐等佐科,即可食用,味道鲜美可口,风味独特,傣家人常用此道菜招待亲戚朋友。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蕨粉圆子

蕨粉圆子

蕨粉是用山蕨根捣碎洗出来的淀粉。山蕨有着与其瘦小的身躯不相称的盘根错节的褐黑色的根系,分布在其下面尺把深的泥土层中,富含淀粉。

记得以前乡村里农民在挖茶棵或是冬闲时都会从山坡地里挖回一捆捆的蕨根,用水洗净后放在石槽内舂烂成糊状,然后装在一只白布袋中放入一个装着水的木桶中使劲揉洗,直到袋中成了清渣。这满桶的浆水沉淀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早上面就成了清水,所有的淀粉全沉淀于桶底。从容地倒掉上面的水,桶底的淀粉细腻灰白,约有三五寸厚,煞是喜人。用菜刀将淀粉一块块地铲下,放入竹匾中晒干,就是所谓的“蕨粉”了。

做蕨粉圆子也比较考究,先在大铁锅里用文火将蕨粉反复翻炒,让其干透成细粉(这样调做的圆子蒸熟就不会出现生粉子),再将猪肉(肥精适宜)、豆干(多用五香干)以及香菇、冬笋、虾米等配料切成细丁,放入细盐、味精等作料,倒进炒细的蕨粉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开水,搅调成硬糊状,再轻搓成一个个圆子(稍大于乒乓球),放入蒸笼大火蒸制熟透即成。其味鲜软、柔韧适口,有时再将其下锅添加葱蒜等作料,用猪油烩一下,味道更佳。

除蕨粉圆子外,还有用葛粉做的葛粉圆子。葛是一种野生藤本植物,祁门乡间山上也常见,其根部粗大富含淀粉,挖回后用同样的方法提取其淀粉,就是葛粉。葛粉比蕨粉白些,做圆子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蕨类和葛粉均为野生,不施化肥农药,都是难得的天然绿色食品。只是如今茶园多用除草剂,山坡地又多已造林和开发利用,所以蕨和葛越来越少,成为珍稀之食品了。现在饭店多以山芋淀粉代替做圆子。味道自然就稍逊多了。

山蕨 水蕨

山蕨属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孢子繁殖,一般每年清明前后萌发。山蕨多生于山地阳坡或半阳坡阳光充足之处,土壤深厚之处的蕨出土长成6-8寸长时分外粗壮,因顶端之冠呈“如意”状,故而又称“如意菜”。

食用山蕨的历史记载较早,在《诗经》里就有“陟彼南山,言采其蕨”的记载,周王朝时祭祀神灵,还把蕨菜作为贡品之一,可见其历史悠久,弥足珍贵。祁门人将山蕨作菜肴,其烹调方式相当考究,现作简单介绍。将采来的山蕨掐去下端老的部分,再掐成寸许的小段,洗净后先在锅中红锅翻炒(先不放油),直至其水分渐少成干瘪状时,将其拢向一边,放油下锅,油热后放盐,翻炒,再放入蒜叶和少许酱油味精即可起锅。如不放蒜叶亦可放入酸腌菜少许,风味亦不同。如此爆炒山蕨清香爽口,食之开胃。

山蕨还可以放入开水锅中稍煮一会,捞出后晒干备食。干山蕨炖鸡、炖腊肉,美味无比。山蕨的根茎还可以提取淀粉食用(下节中将专门介绍)。

水蕨是蕨的另类,因其多生长在溪涧旁,河边潮湿处而得名。早春抽茎,绿如翡翠。水蕨食用期较长,直到其叶片展开,仍未变老变硬时,仍可采食。祁门乡土菜“水蕨炒腊肉”尤如绿翡翠、红玛瑙,其色香味俱佳、味道清香,堪称“菜之美者”。

十. 安徽省 池州 石台县 葛粉圆子

葛粉圆子是石台县风味小吃。其味道香甜,质地柔韧有劲,是选用上等的猪肥膘加入白糖,滚成一层葛粉,裹成球状,上笼蒸至而成。

葛粉圆子做法比较考究,先在大铁锅里,将葛粉反复翻炒,让其干透成细粉没有结块,再将猪肉(肥精适宜)、豆干(五香干最佳)、香菇、冬笋、虾米等配料切成细丁,和细盐、味精等作料一起,倒进葛粉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开水,搅拌至形成稠糊状,再轻捏成一个个圆子,入蒸笼大火蒸至熟透,即可食用。其味多样,糯香鲜滑,柔韧适口。也有的还要下锅,添加葱蒜等作料,用猪油再炒一下,更加油润可口。

除葛粉外,蕨根也可提取蕨粉,用蕨粉如上法做圆子,风味与葛粉圆子相似,不但味美,且都是难得的天然绿色食品。另外还可用山芋粉做圆子,味道就稍减了。

葛粉和蕨粉在民间被称为“长寿粉”,营养价值很高,具有清凉解热、生津止渴、抗菌解毒等诸多功效,为上等保健食品。

湖北苕粉特产苕粉三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