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阳区参茸轩土特产 洛江区双阳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5-10 13:14:59

一.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福州水陆轩椒盐真酥

福州水陆轩椒盐真酥:创制于元末明初,至清光绪年间趋于高峰。形色典雅,纯朴大方,厚薄一致,脆香酥松,干食、泡茶均宜。

二. 北京市 朝阳区 扒猪脸

扒猪脸

6年前,第一道申请国家专利的名菜———“扒猪脸”叫响了京城。

如今,朝阳区金三元酒家的这一专利产品又增添了新内容———扒野猪脸。

吃“扒猪脸”图的是,香味纯正、口感舒适、营养均衡。而以山黑猪为原料的“扒野猪脸”,给食客的感觉更好。理论上讲,猪肉肌内脂肪含量及其分布与肉的纹理、多汁性和风味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肌内脂肪含量在3%以上时,猪肉的口感、口味最佳。而这山黑猪的肌内脂肪含量为4.5%,市场上的猪肉为2%左右。同时,山黑猪的胆固醇含量还比一般市场猪肉低一倍左右。再经过金三元独家的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八大关卡。因此,山黑猪品尝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三. 四川省 泸州 江阳区 五味轩火锅

五味轩餐饮有限公司荣获“四川餐饮名店”称号,被授予“中国名火锅”、“全国绿色餐饮企业”等荣誉,是享誉西南的著名餐饮品牌。

四. 江西省 九江 浔阳区 清汤、混饨

清汤、混饨,全国各地都有,只是口味不同而各有千秋。从前,九江的清汤和混饨皮都是手工擀的。三斤面粉可擀出数百张皮,有“薄如纸,轻如草”之说,拿起来放在书上可以看见下同的字,放在口边轻轻一吹,就可飞得老远。但两种皮稍有所区别,清汤皮薄些,混饨皮稍厚。九江清汤混饨都用鲜肉制成,内调以味精、八角茴粉、小香葱、虾仁等。味道可按各人喜好,吃的时候加适量香料。

九江清汤,混饨味感很好,既鲜且香,如果配以馒头、包子再边喝清汤混饨,可说是一种享受。遗憾的是如今手擀皮不见了,大多是机器擀皮,一般皮子都很厚,吃起来味道相差甚远。那种原汁原味的清汤混饨,如今已很少能见到。

五. 湖北省 武汉 汉阳区 三镇民生甜食

武汉的风味小吃,品种繁多,在全国都有相当的名气。而三镇民生甜食馆则是集武汉小吃之大成,不仅品类多,而且范围广,尤其是“三镇民生”商标经国家工商局核准注册成功以后,50多家甜食分店像繁星一样遍布武汉三镇的每一个角落。

三镇民生甜食馆的来历

上个世纪30年代,中山大道和民生路一带相当繁荣,就在民生路口长江饭店毗邻四家小店,他们分别是1936年由汉阳人黄金道创办的福寿居甜食店,张洪德开办的福录居汤元店及时运居小店,还有话雅茶楼。当时这四家小店生意做得都不错,武汉解放以后,这里更加兴盛。1955年,武汉市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拆迁中山大道民生路口一带,兴建武汉工艺大楼。这时福寿居、福录居决定合并起来迁移到老店对面的民生路218号一栋三层小楼的一楼开设新店,经协商一致定名为:“民生食堂”,由“甜食大王”郭春山(1904—1991年)担任主任,原福寿居老板黄金道担任副主任。郭春山解放前就以做豆皮出名,挂牌“豆皮大王”,他在餐饮业级别属最高,每月工资74元。郭的技术在甜食品种中属于顶级,不论豆皮、烧梅、糍粑、汤圆、油香、发糕、糊酒等等都非常精通,武汉老通城有名的“豆皮大王”高金安原来还是他的徒弟!

民生食堂公私合营以后,于1957年正式更名为民生甜食馆,上级先后派来张世荣、代明贵作为公方代表,在政治思想及经营管理上进一步作了加强,甜食馆生意一直做得很好,也适合武汉市民口味的要求。在此期间,民生甜食馆隶属于江汉饮食服务行业管理办公室领导,曾多次被江汉区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和“物价信得过单位”。1992年,民生甜食馆被武汉龙威集团兼并,划归武汉市二轻局招待所领导,生意则大不如从前,日渐走向衰落。

就在这个时候,科班厨师出身的陈汉华,独具慧眼看准了“民生甜食馆”这块金字招牌,立即筹集资金20余万元,取得了民生甜食馆的经营权。他很快聘请了原民生甜食馆做烧梅的吴文钦,做油香的陈师傅,做糊酒的张婆婆等六位老师傅,并请他们带年青人传承技艺。1999年10月12日民生甜食馆重新开张,主要经营三鲜豆皮、重油烧梅、什锦豆腐脑、油香、糊米酒、甜米粑等品种,具有武汉特色小吃风味,生意又逐步红火起来。

大打传统技术牌加盟滚动发展

在稳定民生路甜食馆经营的基础上,2001年在万松园开了一家分店,出乎意料的是分店收入比总店高出一倍半。陈汉华无比高兴,但又冷静地思索到:原来干成一件事要讲“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我有了,那就是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人和”也有了,全体员工与他同心同德地创业;现在差的是“地利”。陈汉华所经营的民生甜食馆因兴建大连万达广场急需拆迁,于是在2002年8月他果断地决定将店铺整体搬迁到汉口合作路口胜利街86号,并于8月18日开张,从这一天开始,营业额从二、三千元猛蹿到五千多元,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总店所在地。陈汉华因势利导,紧接着在北湖西路、大兴路、武昌大成路连续开了三家分店,形成自营基地,在经营理念上是服务人民,薄利多销,利润控制在40%以内。陈汉华所开自营店也叫培训基地,他大打传统技术牌,培养技术骨干,形成一支技术高超,能够独立作战的技术队伍。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接纳加盟连锁店,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选地开店,由总店制定经营项目、加盟规则,确定技术标准,规定价格,签订合同,实施总店领导下的分店店长(经理)负责制,由总店派出技术师傅操作,推动了全市范围内加盟旗舰店的健康发展,做到成熟一个巩固一个,实现家家有营利,店店有发展。于是三镇民生甜食馆所开分店像滚雪球一样遍及武汉三镇,每家分店店面都是统一格调布局,朴质大方,店堂里张贴“规章制度”、“员工十点守则”,收银柜上挂着各类品种的价格。这里物美价廉,很适合工薪阶层的需要,一般中餐只花十元左右就能吃饱吃好,让广大市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有段时间,出现涨价风,但三镇民生甜食馆在保质的前提下稳定物价,受到媒体的表扬。

截至目前,三镇民生甜食馆在武汉市内的分店达51家,湖北省内十堰、宜昌、襄阳、鄂州、黄石、随州、房县、武穴、嘉鱼、江夏等共有加盟店14家,合计65家分店,全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也解决了共计2000多人的重新上岗就业问题。随着三镇民生甜食店的影响日益扩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湖北评书艺术家何祚欢也曾来品尝武汉小吃风味,点评餐饮文化;武汉相声演员陆鸣也是这里的常客,他称赞民生甜食馆风味小吃就是好,糯米包油条最好吃。2003年6月,三镇民生甜食馆获得武汉市调查诚信单位授予的“质量监测放心餐饮店”称号。同年12月又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食品监测中心授予的奖牌。2009年9月被武汉市商务局,武汉市总工会、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商业总会联合授予三镇民生甜食馆“品牌门店”的光荣称号。

确保食品质量建立配送中心

三镇民生甜食馆越办越多,供应量越来越大,如何严格保证食品的质量也成为一个大难题。陈汉华说:“民以食为天,吃是民生的第一需要,要从民众的生存的根本做起。”2005年6月他在硚口常码头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投资80万元购买电磨、全自动压面、合面、切面机等机械设备以及汽车六部,责成配送中心到大市场或者生产厂家大批量购买优质面粉、芝麻、大米、糯米、白砂糖、海天酱油、山西陈醋、镇江香醋、胡椒、味精等主要材料。如今配送中心已形成工业化生产,每天电磨芝麻酱千斤左右,自制甜酱百斤上下,每天自动压精白面条四千斤以上。

现在配送中心已有职工30余人,总店要求市内各分店在每天下午3~4点钟左右报送所需原辅材料计划,配送中心则保证即时送到,而且规定像面条这样新鲜品种最迟不超过晚上0以前一定要送到分店,以便及时再加工按时营业供应市场,还明确规定回笼的面食包括饺子皮都不允许再加工使用。

一切为了民众的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少数人不注意饮食患上了糖尿病等疾病,为了治病不敢再吃糖类食品,一见到民生甜食馆便望而却步,生怕吃甜食得病。其实三镇民生甜食馆所经营的品种如油条、炸饺、面窝、汤包、生煎包子、蒸饺、三鲜豆皮、热干面、牛肉面、三鲜面、汤粉、豆丝、排骨汤、鸡汤、鸭汤、炒饭、盖浇饭等等并非全都是含糖类制品。

现在三镇民生甜食馆正在与相关单位积极着手研究试制名为“孟糖纯”的新品种,加在食品中,力求化解糖尿病。

陈汉华现在年近花甲,精力却相当充沛,全身心投入他所热爱的餐饮业,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就来到总店查看技术操作,品尝一下味道,倡导所有职工优质服务、微笑服务,做到顾客满意。

随着扶植老字号企业政策出台,陈汉华更是看到了光明的前景。他计划不仅在武汉市区内还增开少量新的店面,还要像“中百”一样走出湖北省,让武-味名小吃扩展到省外,让三镇民生甜食馆名扬四方,为更多的人民大众服务。

六.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昭通酱

    昭通酱是昭通市的乡土产品,是城乡人民喜食的调味佳品。这种酱具有麻辣鲜香的滇、川风味特色。呈棕褐色,鲜润油亮,作为调味品,荤淡皆宜。与荤菜调味,可减基油腻之感;给淡菜作蘸,又具有荤香的感受。因此,不仅是入菜烹调的佐料,且可以小碟上桌,调和口味,增进食欲。    昭通酱是选用上等大豆、辣椒作为主要原料,以花椒、八角、茴香、草果、芝麻、食盐等为辅料,经过多道工序,历时百日方能制作而成。制作时间,一般选在科季的“数九”寒冬,采用昭通市北郊大龙洞的矿泉水精心兑制反复发酵,几露几晒,使之发生生物化学分解,充分地保存氨基酸、还原糖、乳酸等多种营养成分。经过这种加工过程的昭通酱,不但味美可口,老少咸宜,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 昭通)

昭通人走亲访友,一份馈赠乡党的土仪是必不可少的。带的是什么?当然是昭通酱。不明就里的人会担心这份土仪过于菲薄,但真正能让昭通籍的乡友真诚接受、欣喜莫名的还就是这物什。割舍不掉的乡情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昭通酱也确实是一件妙不可言的"尤物"。

昭通酱色棕褐,鲜润油亮,味浓酽,麻辣鲜香又略有回甜味。作为调味品使用,入于荤菜,可淡化其油腻;施之于淡莱,又可获得荤香的感受;单独佐餐,调和口味,增进食欲,余韵悠长。昭通酱的历史渊源已很难追溯。有人认为,昭通居民多为各省迁徒而来的移民,这些移民带来了各自家乡制作酱菜的技术,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配方、工艺;更得昭通独特原材料、气候、水质等条件,才形成了昭通酱这一特有的地方产品。

昭通酱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但用料考究,发酵时间长。

第一道工序是制作豆面。选择上等大豆,用文火焙炒至酥脆,磨成细面,过筛,备用。第二道工序是制作"酱面"。在豆面中加泉水,搅拌均匀,干湿以能将豆面捏成坨为宜。民间制作"酱面",在捏坨时有"紧三把,松三把,不紧不松又三把"的讲究,主要是让捏成坨的酱面均匀、致密。成蛇的"酱面"装入垫有稻草的竹筐内,再以稻草覆盖,存放发酵印天。期间,要定时将竹筐中的面坨作上下左右调整,使面蛇发酵充分、均匀。当面坨中可见黄白色霉衣时,从竹筐中取出,掰成小块,于阳光下晒干,再磨成细面。第三道制作工序俗称"下酱"。

在磨细的"酱面"中加入适量的食盐、辣椒、花椒、八角、茵香、草果、芝麻等调料,混合均匀,装入瓦盆内,再加入泉水,充分搅拌,露天放置。瓦盆只能用尖顶的竹蔑盖苫罩,要防雨,又透气,隔日或3日搅拌一次,置放100天才能成为成品。每年冬季,家家户户晒"酱面"、"下酱",已成为昭通民俗的一部分,成为昭通城乡一种触目照眼的景观。

民间制作昭通酱选料极为考究。大豆、辣椒碱地必须是本地产 的,食盐要用自贡产的井盐,花椒要用"金河椒",水更是非昭通大龙洞的泉水不用。说起来有些玄奥,风味地道、纯正的昭通酱确实只能在昭通生产,这显然与气候、水质等有特殊关系。民国时期,曾有外地商贾聘请昭通师傅去制作昭通酱,基本材料相同,工序工艺也一样,但成品的色、香、味却与昭通当地制作的相去甚远。也有在外地生活的昭通人试验过,将在昭通制成的"酱面"带到外地去完成"下酱"这最后一道工序,所得结果也难以尽如人意。"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社会在发展,昭通酱的制作也很难再坚守传统生产工艺的防线。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适应国内市场变化,"老字号"的昭通市万和酱园厂,在传统工艺基础上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大批量生产的昭通酱完全符合部颁标准,多次荣获优质产品、名品称号。并发展了多种衍生酱品,较著名的鲜肉酱、油酱、花椒酱、香椿酱、木樨酱、火腿酱等,久贮不变;携带方便,美味可口,盛销不衰。

七.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榆林豆腐

榆林豆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驰名中外的榆林豆腐具有白嫩细腻、味香可口、营养丰富、价廉物美的特点,是榆林地方第一名菜。远方来客,都以品尝榆林豆腐为佳趣。
榆林豆腐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明代,榆林古城为长城线上的九边重镇之一。随着城市的扩大,兵民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塞外副食品缺少,居民便用普惠泉流出的桃花水做豆腐食用。食之白嫩、细腻,昧香可口,与外地豆腐就是不一样,慢慢就成为军民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榆林豆腐是用优质黄豆和“桃花水”磨制加工而成,点豆腐用酸浆,则做出的豆腐色白、嫩软、韧细、味美、康熙皇帝巡榆时,当地名厨上了此菜,味美鲜嫩,皇上赞不绝口名之“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从此名传古今。.

历史渊源

豆腐作为一种传统养生食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招方士数千人在八公山说仙论道,炼丹著书。在炼丹中以黄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与石膏相遇,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刘安炼丹不成却发明了豆腐。之后,豆腐技法流入民间,广为传用。经历代推广,继承和发扬,现在,豆腐巳成为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 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融入世界饮食文化,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和欢迎。
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在典籍中有许多记述,《辞源》载曰:“以豆为之。造法,水浸磨浆,去渣滓,煎成淀以盐卤汁,就釜收之。又有人缸内以石膏末收者。相传为汉淮南王刘安所造。”英国最有权威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二卷690页提到:“豆腐的制作技术始于中国的汉朝。”丈史资料《古寿春漫话》、《秦春文史资料》、《淮南史话》、《州来古今》、《八公山古今》、《蔡楚古今》、《洛间春秋》和《安徽旅游》、《神秀八公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等书刊, 均有刘安发明豆腐的文字记载。
榆林豆腐有悠久的历史,始创年代有待考证。远在明代,榆林古城为长城线上的九边重镇之一。随着城市的扩大,兵民日益增多,由于塞外副食品缺少,居民使用普惠泉流出的“桃花水”做豆腐食用。食之白嫩细腻,味香可口,与外地豆腐就是不一样,慢慢就成为军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
公元1518年(明代正德十三年),武宗未厚照巡视榆林,住在凯歌楼。地方官将豆腐献上,武宗食后非常满意,赞叹为京城所不及,于是在榆林期间,每日必食。从此,榆林豆腐誉满京华。清康熙皇帝巡视榆林,吃了榆林的菠菜烩豆腐后,吟出了“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鹅。”的诗句。康熙回京后,有一日忽然想起在榆林用过的美肴,命御厨仿做,御厨莫知所措,派人赴榆调查,方知是“菠菜烩豆腐”也。榆林豆腐更是名扬天下。
据载,榆林城里的“豆腐巷”是因为做豆腐最早而出名。1948年,榆林城有传统豆腐坊25家。建国后,1956年公私合营,把个体户组织起来,生产收入由门市上缴商店,称为“豆腐业商店”。20世纪六十年代榆林豆腐传统制作逐渐转为半机械化,20世纪七十年代完全转为机械化,传统制作技艺逐渐消亡。1983年成立“榆林豆制品厂”,1996年解体。榆林豆腐采用酸浆点制,技艺独特,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享誉全市乃至西安、北京、内蒙、山西、宁夏等地。
据相关资料显示,该城区有豆腐作坊300多家,从业人员千余人,每天生产水豆腐约7万斤,向本地销售约三分之二,向周边地区销售约三分之一。2005年8月,“泓玉豆腐”成功地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每小时可产豆腐1500斤,生产能力较人工生产提高了10倍。根据市场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全区大力推进豆腐制品的生产, 豆腐从业人员正在就豆腐的保鲜、保型、包装、销售、运输、花色品种、卫生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推广,新型的,科技含量高的“榆林豆腐”品牌将会更响亮。.

榆林豆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榆阳镇现辖行政区域。

八. 北京市 朝阳区 果子干

数九,旧日的北京一到这个季节市面上就见不到鲜果了,能调味解馋的不过是些冰糖葫芦、冻柿子,不像现在荔枝、西瓜、水蜜桃,南北鲜品琳琅满目,人们随时都可以大饱口福。果子干儿是早年北京人在冬季做的一种风味小吃,是由杏干儿、柿饼、鲜藕和葡萄干儿等果品制成的。由于原料大多产于秋冬季节,加之做好的果子干儿镇凉了吃最可口,因此人们都在数九之后才做这种小吃。

果子干是北京小吃中的夏季食用的品种。《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咏果子干的诗说:“杏干柿饼镇坚冰,藕片切来又一层。劝尔多添三两碗,保君腹泻厕频登。”并注说:“夏季之果干,系以杏干柿饼等浸水中,上层覆以藕片,食者不觉有腹泻之虞。”从中可以知道果子干的做法。《北京土语辞典》十分准确地解释了它的做法:“果子干:以柿饼为主,加入杏干儿,用温开水浸泡,最后加鲜藕片,调成浓汁,味甜酸,为老北京夏季食品。”

果子干,柿饼呈琥珀色,大甜杏干呈橙红色,加上雪白的藕片,上浇糖桂花汁,放在果盘里用冰镇着,吃到嘴里凉丝丝、脆生生,甜酸爽口,所以很受欢迎。京城果子店多有出售,以东珠市口的“金龙斋”最出名,也有走街串巷的小贩,手持两只铜冰盏,上下颠动,敲出有节奏的响声,十分引人。过去称这些小贩是“打冰盏儿”的,他们除卖果子干,还买酸梅汤、玫瑰枣、煮海棠、泡大红干儿,都是老北京人夏季食用的小吃。

九. 北京市 朝阳区 面人

面人

十. 北京市 朝阳区 豆陷烧饼

豆陷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它的制作程序:先用白面加少许小苏打用水和面成面团,取面团一快块,搓长条,揪小剂,擀成饺子皮状,包上豆馅(一般豆馅重量要超过面团重量,如17.5 克的皮,要包进37克豆馅),将口捏紧按扁成烧饼,烧饼四周沾上点水粘上麻仁,麻仁要密而匀,然后入烤箱,因高温陷儿膨胀,从烧饼边自然开裂一个小口,吐出豆馅。

豆馅烧饼四边粘芝麻,口感酥软、香甜。



双阳特产必买清单双阳区参鹿轩土特产商行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