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土家特产 土家族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6 07:15:28

一.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沿河山羊

沿河山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沿河山羊

沿河山羊是全国闻名的地方优良品种,皮肉兼优。其肉质鲜嫩,膻味轻,营养价值高,干羊肉含蛋白质72.3%,蛋白质含赖氨酸8.7%,谷氨酸16.61%,尤以谷氨酸含量高,有“味精羊肉”之称;板皮张幅适中,质地致密,厚薄均匀,柔润而富有弹性,曾为出口免检商品。

沿河山羊已有2000多年的养殖史。70年代,沿河县被列为全省山羊生产基地县,成为‘贵州山羊’中心产区。目前,该县山羊存栏达30多万只。

沿河山羊以天然放养为主,肉鲜味美,膻味轻,富含赖氨酸和谷氨酸;板皮质地致密,厚薄均匀,张幅适中,皮板柔润,富有弹性而驰名国内外。

据检验,沿河山羊肉含蛋白质72.3%,蛋白质含赖氨酸8.7%,谷氨酸16.61% ,有“味精羊肉”之称;山羊板皮张幅适中,质地致密,厚薄均匀,柔润而富有弹性,曾为出口免检商品。

2013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畜牧产业发展办公室申报的“沿河山羊”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087192。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土家公婆饼

“土家公婆饼”又称“湖北公婆饼”、“恩施公婆饼”、“恩施土家族公婆饼”、“武汉公婆饼”简称“公婆饼”。它是土家族特有的风味美食,采用发酵面团包卷由几十种天然佐料调制而成的新鲜猪肉馅料,辅一葱花,沾一芝麻、用电饼铛煎制而成。公婆饼配方科学,技艺精湛,沁人心脾,深受市场青睐。

公婆饼,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区陆明红先生于2005年初夏率先在武汉上市,他在武昌阅马场楚善街经营的公婆饼生意一直火爆。2007年春武汉开始有多家公婆饼加盟店,近一年来生意一直很好。现在公婆饼已经火爆武汉三镇,售价2-2.5元一个,到处公婆饼店门前站满长队.形成一道道美食风景线......

产品特点

公婆饼具有外表金黄、外脆里软、层次清楚、油而不腻、味道丰富、鲜香自然、余香满口、回味悠长的特点。它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营养需要的健康食品。它那油香、葱香、馅香、面香令人齿颐留香的无穷回味,使顾客百食不厌。公婆饼现在使用牛皮纸包装,卫生、方便、快捷,适合现代人生活节奏的需要。公婆饼不仅适合大都市,更适合在县市和乡镇发展,如果使用平底锅做,特别适合街头和路边小吃。

质量标准

公婆饼生坯重量143克(其中面皮120克,肉馅20克,葱花2.5克,芝麻0.5克),成品单饼直径17厘米,厚度1.8厘米,重量132克。完全蛋白质8.7克,脂肪20克(其中必需脂肪酸3.7克),碳水化合物74.8克,膳食纤维12克,热量496千卡,另含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簇等微量元素。公婆饼通过煎制产生美拉德反应,主要香气成份有:酯类、酚类、醇类、醚类、-类等。

该数据是按本公司配方,根据中国《烹饪营养学》专业教材和食品营养成份资料计算而来。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土家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

“西兰卡普”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在土家族习俗中,土家姑娘从十一、二岁起就开始学习彩织。姑娘结婚时必须有自己织出的打花铺盖作嫁妆。因而,土家姑娘在婚前的日子里总是起早贪黑,精心制作她心爱的打花铺盖。关于打花铺盖的来历,在土家族地区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位心灵手巧,穿针走线,织了有100种花朵图案的西兰卡普。后来,受到了嫂子的嫉妒,诬陷她夜里出门私会,败坏了门风,挑唆其哥,将她残害了。噩耗传出,土家族姑娘非常怀念她,把她织的彩锦,取名打花铺盖。成了土家姑娘的嫁妆。现在打花铺盖均用三块西兰卡普缀连而成。

西兰卡普是以深色的锦线为经线,各种色彩的粗丝、棉、毛绒线为纬线,进行手工挑织。它色彩艳丽,图案新颖,多达几百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然景物、禽兽、家什器具、鲜花百草;二是几何图案,最常见的是单八勾、双八勾等等。三是文字图案,如喜、福、寿等。整体效果古朴典雅,层次分明,惟妙惟肖,光彩夺目。

土家妇女擅长纺织早见史籍。秦汉时期,人们把土家先民的织锦称为“(上宗下贝)布”,是皇室的上乘贡品。到了宋代,土家织锦工艺兴盛,广泛流向市场交易中。这时的“溪布”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上宗下贝)布”的传统。明清时期土家人西兰卡普工艺进一步发挥,逐渐形成独特制织程序,达到较高的水平。

今天的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工艺品,已经从山寨,走向全国,甚至冲向世界了。1985年,土家族老艺人叶玉翠与汉族工艺美术家李昌鄂合作的五幅《开发山区》织锦壁挂,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获得好评。打花老艺人朱么妹,熊1织的两幅壁挂,一幅参加过加拿大的中国工艺美展,一幅参加过坦桑尼亚、赞比亚的中国工艺美展。

四.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浑浆豆花荞面

浑浆豆花荞面

沿河农村盛产黄豆和花荞,花荞一年二季,世居的土家族人民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风味食品——浑浆豆花荞面。

荞面豆花这种食品,表面看来,不足为奇,营养却非常丰富,有防癌功效,再加豆浆煮,那更是锦上添花。其作法是:先将黄豆浸泡,打浆、滤浆,在滤三道时淡浆装好,浓浆做成豆花,放在锅里用猛火烧开,再非用文火细煮,豆花越煮越嫩、绵长。将烧开豆浆与荞面搅拌,反复揉搓熟,用擀面杖擀成0.1公分厚园形荞面皮,然后划成15公分块状,切成细丝,豆浆用武火浇开,下荞面煮透,碗里捞上一块豆花和豆浆后,将荞面捞上人碗加上瘦肉末、脆臊、甜酱、葱蒜细末、姜末、酸菜根、红油辣椒、味精、花椒粉等佐料,色彩,黑白黄绿,油淋淋、香喷喷,人口软滑,鲜香直冒。豆花细嫩,汁浓味厚,咸鲜微辣酸甜,十分爽口。若加上辣鸡丁,那更是上档次。浑浆豆花荞面除营养丰富之外,还有清热解毒利尿等功能,食后还十分耐饥饿,精神特别好,翻山越岭不在活下。故土家有“荞翻山,麦打座”之谚。提醒朋友们在食时不能因味道好贪吃,只吃七分饱,否则胃胀难受,且宜在早、中午时吃。198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举办全省风味食品竞赛,沿河民族宾馆派员参加,连那些食尽山珍海味的评委、大厨师们都争抢浑浆豆花荞面,获得二等奖,使这一独特食品登上了大雅之堂。外地旅游乌江食客品尝之后赞道:食尽黔蜀千般味,浑浆荞面最宜夸。

五.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永定 龟纹石雕、土家根雕

    全国独一无二的工艺土。此石独产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天子山上,是一种二亿年以前形成的自然奇石。石上有纹似龟纹,故名。大都加工成乌龟形状,可作石砚。深受游人喜爱。 以深山老林中奇形怪状的树根、树兜、树干等为原料艺术加工而成。韵味在似与不似之间。此乃文人雅士喜收藏之礼品也。( 张家界)

六.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土家扣肉

扣肉是湘西土家人待客的一道名菜,一般只有 煨事办酒席才会上用作主菜。扣肉的做法其采用五花猪肉,经过煮、炸、蒸等多道工艺制成。虽说是肥肉制成,但吃起来一点也不腻口,味道极其鲜嫩。目前张家界一般餐馆及酒店都有这道菜,以供旅游者享用。

七.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贵州白山羊

贵州白山羊原产于黔东北一鸟江中、下游的沿河、思南、务川等县,分布在贵州遵义、铜仁两地区的20余县,目前总数已超过100万只。

该羊,公、母羊均有角,颈部较圆.胸深,背宽平,体躯呈圆桶形,体长,四肢较矮。毛被以白色为主,其次为麻、黑、花色,毛被粗短。少数羊鼻、脸、耳部皮肤上有灰褐色斑点。

成年公羊体重32.8千克,成年母羊为30.8千克,肉质细嫩,肌肉间有脂肪分布,擅味轻。周岁揭羊平均活重 24.11千克,月同体重11.45千克,内脏脂肪重1.40千克,净肉重8.83千克,屠宰率53.30%,月同体净肉率 68.72%:

其性成熟早,公、母羔在5月龄时即可发情配种,但一般在7-8月龄才配种,常年发情,1年产2胎,从1-7胎 (4岁左右)产羔率逐渐上升,为124.27%-180%,品种平均产羔率273.6%,年繁殖存活率为243.19%。

八.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羊肉焖豆腐

羊肉焖豆腐

沿河白山羊是中国山羊的品牌,肉质细腻,皮张柔软适中而著称,其产品远销东南亚、沿海等地,供不应求,是出口免检产品,土家居民食羊肉也很独特。一到仲秋,羊儿个个长得膘肥体壮。你若进入土家山寨,满怀丰收喜悦、热情好客的土家人就会杀羊子、推豆腐、用土家苞谷酒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这些礼节中最好的菜就叫羊肉焖豆腐。

羊肉焖豆腐的做法是:首选挑选肥壮山羊宰杀,开水汤去羊毛,用烧红的铁块将皮烙成焦黄,剖腹去掉内脏,温水洗净切成4公分左右小块。羊油切块放锅人加火炼出油后,趁热将油倒人事先准备好的辣椒面、食盐、花椒粉在钵内拌搅后待用。按水5:1的比例将水烧开放入羊肉,汤开后反复多次打净浮沫,投入苞谷酒、大蒜、生姜、三奈、陈皮、八角、花椒、木姜籽适量,再用干净的砖块或瓦片在灶心烧红,放入汤锅内。肉汤遇此剧热,霎时肉汤翻滚,轰轰有声,热气冲锅而起。待砖或瓦片逐渐冷却,锅内恢复平静,将砖块或瓦片捡出扔掉,此举办,除膻气。用文火煮二小时至八成熟,把用泉水磨浆、酸汤制卤、未揭过豆腐皮的豆腐切成5公分长、3公分宽、0.5公分厚和制好的羊油辣椒,适量放人肉锅中,武火煮开,改用文火焖半小时,用大汤盆盛上桌,加食盐、葱花、姜末,佐以花椒粉、大蒜、酱油、糊辣椒、边吃边添,大碗大碗苞谷酒,就羊肉焖豆腐,宾主边吃边聊,美味酒醇,其乐融融。

此道菜风味独特,红、白、青相间,色、香、味俱全,羊肉细嫩化渣,豆腐色自如玉,肉汤滑爽清香,兼有补中益气、滋阴养肺,强益脾气等功效,历受土城乡居民欢迎。若时间允许,将洗净的羊头、肝、肺、肠等用开水煮开透水,与羊肉一同混煮,成了别具一格的全羊汤席,味道更是其妙无比了。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土家烧饼

土家烧饼又名掉渣烧饼、抖掉渣烧饼,因烤后外层酥松,稍一震动就可掉渣而得名,有“中国比萨”之美称。土家烧饼是恩施地区极富地方特色的小吃之一,尤以恩施老城区六角亭田发勇家族制作的“田烧饼”为典型代表。“田烧饼”为祖传工艺,远近闻名。

曾风靡全国的掉渣烧饼(土家烧饼),因部分商家不得要领,质量难以保证使声誉受到影响,但在恩施地区,这一传统工艺是源远流长,正在发扬光大。

土家烧饼的主料是面粉,先用老面发面,后以肉、葱、花椒等为原料做成馅,掺合在一起做成椭圆形饼状,抹上酱油、芝麻等,在瓦缸内用木炭烤制而成。烤熟的土家烧饼面色金黄,外酥内软,清香诱人。

十.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桑椹花生

桑椹花生

以精选花生仁为主要原料,配以特殊辅料,采取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其风味独特,香脆可口,易嚼化渣,曾获广交会最受消费者欢迎奖。

土家族必买的特产土家村三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