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豆哪里的特产 老虎豆是天津特产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9-08 23:03:30

一. 广东省 广州 天河区 罗汉果煲猪肺

民谚说:"罗汉果、去痰火"。罗汉果煲猪肺,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之功效。民间常用以治疗肺热咳嗽,咽干口燥,百日咳,血燥便秘,小儿痰核(颈淋巴腺炎)等。平素肺气弱者更适宜,也可作为夏秋间清凉汤料。

二. 云南省 昭通 盐津县 罗汉竹笋

罗汉竹(筇竹)为竹中精品,是四川省雷波县独特竹种。罗汉竹笋主产于县境内的世界大熊猫最南端栖息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麻咪泽和全国第三大高山深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马湖的水系,面积达到16.5万亩,年产量10000吨左右,是一种天然、绿色的珍稀食品。

罗汉竹笋肉壁厚、空心小,鲜嫩可口,清香脆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糖、钙、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C等,其营养价值相当丰富,被誉为“疏中熊掌”。具有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等特点,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可降低体内多余脂肪,消痰化瘀滞,常食具有减肥健美、延年益寿、助消化、清热健脾、利肚胆等功效,可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被称为“素食之王”。

罗汉竹笋尤以晓山春罗汉竹笋最为有名。

三. 黑龙江省 黑河 五大连池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新西兰独资黑龙江新鹤王乳业有限公司是由新西兰洪洋集团独资创建的外商独资企业,新西兰洪洋集团是一家以投资房地产、畜牧养殖(牧场)、皮革加工、国际贸易、乳品研发等多元化的投资集团,2003年底投资并购原五大连池鹤王乳业集团,进军中国乳品制造业。

鹤王品牌曾是中国乳品十大品牌,鹤王商标获得“黑龙江省著名商标”,曾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出口的乳品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在海内外获得过良好声誉,生产基地位于刚刚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连池市,该地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远离工业污染,水草肥美,矿物质丰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冷矿泉产地之一。该地区又地处北纬48度,是优良高产黑白花奶牛的理想饲养地带,由该地区饲养奶牛所生产的新鲜牛奶既无污染又富含丰富的天然矿物质元素。是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生产基地。

四.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的特色菜

婺源的主要特色菜有:糊豆腐----------- 特点:色香味齐全,常作为宴席上第一道下酒菜。粉蒸菜 ---------- 特点:味道不同于锅炒,香醇可口,为传统地方菜。粉蒸菜 ---------- 特点:肉嫩味美,滋阴补肾,营养丰富。粉蒸肉 ---------- 特点:肉香味醇,常吃不腻。粉蒸鱼----------- 特点:鱼肉起丝状,鲜嫩味美。清炖荷包鲤鱼----- 特点:红艳之色不变,鱼肉嫩而汤味鲜,壮阳补肾,营养丰富清炖甲鱼--------- 特点:香味诱人,肉汤鲜美,蛋白质丰富,滋阴养血
( 上饶)

五.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六. 广西 桂林 永福 永福罗汉果

永福罗汉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福罗汉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西桂林地区永福县是罗汉果的故乡,种植罗汉果已有200多年历史。

罗汉果是一种藤状植物,盛产于桂林市临桂县和桂林地区永福县的山区。是名贵的药材、高级清凉饮料兼调味佳品。成熟的罗汉果含有丰富的糖分,味美香甜,既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益肝健脾,降血的作用,又有防治呼吸道感染和抗癌的功效,食用其干果,味美香甜,含丰富的葡萄糖,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益肝、健脾、提神生津的作用,还有降低高血压的功效。在日常生活中,此果可作清补汤料机调味品,肉及肉汤力放半个作调味,其味自然鲜甜隽永。

罗汉果茶是罗汉果与优质茶叶加工成的细沫。方便的小包装,温水一冲即可。香气浓郁,鲜甜爽口,生津止渴,清肝润肺,化痰止咳,明月益思,回味无穷。

购买罗汉果时,应该挑选个大形圆,色泽黄褐,摇不响,壳不破、不焦,味甜而不苦者为上品。

广西永福县是正宗的罗汉果发源地和主产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和一套完整成熟的种植加工技术。现全县罗汉果种植面积达35000多亩,年产果近2亿个,其中70%以上罗汉果都集中在该县龙江乡境内。1995年永福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罗汉果之乡”;2000年被桂林市认定为1 号名牌农产品,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永福罗汉果被授予名牌产品称号。永福罗汉果原果及其制品已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罗汉果为卫生部首批公布的药食两用名贵中药材,其所含罗汉果甜甙比蔗糖甜300倍,不产生热量,是饮料、糖果行业的名贵原料,是蔗糖的最佳替代品。常饮罗汉果茶,可防多种疾病,现代医学证明,罗汉果对支气管炎、高血压等疾病有显著疗效,还是起到防治冠心病、血管硬化、肥胖症的作用。

罗汉果是桂林的经济植物, 为传统中药和出口商品之一, 营养价值高, 有清热解暑、化痰止咳、凉血舒骨、清肺润肠和生津止渴等功效; 可治急慢性气管炎、咽喉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胃热、便秘、急性扁桃体炎等症, 糖尿病患者亦宜服用。用其果泡制的凉茶, 久负盛名。还可作为调味品用于炖品、清汤及制糕点、糖果、饼干。目前, 除干果出口外, 制品尚有冲剂、糖浆、果精、止咳露和浓缩果露等。

中医药学认为,罗汉果甘、酸,性凉,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滑肠排毒、嫩肤益颜、润肺化痰等功效,可用于益寿延年、驻颜悦色及治疗痰热咳嗽、咽喉肿痛、大便秘结、消渴烦躁诸症。现代医药学研究发现,罗汉果含有丰富的糖甙,这种糖甙的甜度是蔗糖甜度的300倍,具有降血糖作用,可以用来辅助治疗糖尿病;含丰富的维生素C,有抗衰老、抗癌及益肤美容作用;有降血脂及减肥作用,可辅助治疗高脂血症,改善肥胖者的形象。

久负盛名的“中国罗汉果之乡”永福县是驰名中外的罗汉果之乡,是罗汉果发源地、栽培中心、主产地。其位于广西北部、桂林市西南部,所产的罗汉果品质优、口感好,质量上乘,为果中精品,有“东方神果”之美誉,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亲睐。罗汉果产业已成为永福县重点发展的农业区域优势产业和农民增产增收一大主要经济来源。

罗汉果又名汉果、长寿果,是我国独有的名优。素有“东方神果”美誉,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属葫芦科藤本落叶植物,主要利用部位是果实,含有多甜甙物质、丰富的维生素C、硒及多种氨基酸,因具有清肺止咳、益肝健脾、抑制哮喘以及降血压等诸多功效。小小的罗汉果虽然外表不起眼,但研究表明,它竟含有高于蔗糖300倍的甜甙——这种甜甙味纯无糖,具有抗衰老、防肺结核与抗癌等作用,正是罗汉果的“神奇”之源。年产果达8000万个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罗汉果产地。去年在北京农博会上罗汉果又被认定为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永福县境内群山环抱,温暖湿润,空气清新,河流纵横交错,森林覆盖率达74.4%,其地理形态和自然资源形成了其独特的小气候环境,为罗汉果栽培最适宜区。永福县罗汉果栽培历史已有数百年,自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罗汉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也有了大幅增长,特别是2001年开始罗汉果组培苗试验试种成功,全县罗汉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得到了迅速增长,到2005年,全县罗汉果生产规模已达4.07万亩,其中当年新植面积1.4万亩,全年罗汉果总产量达1.57亿个,总产值1.1亿多元,单罗汉果一项全县农民人均产值458元,总产量、总产值分别是2004年的183.8%、214.5%;当年罗汉果种植区农民人均从罗汉果生产、经营中获纯收入1006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3%。2006年全县罗汉果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其中标准化栽培面积3万多亩。

近年来,罗汉果原产地、中国罗汉果之乡广西永福通过扩大罗汉果种植面积、完善栽培技术、延长产业链、出口海外市场等方式,将罗汉果这种“东方神果”蕴藏的万般“甜蜜”不断地挖掘和播洒出来。

种植罗汉果已约有300多年的历史,2008年罗汉果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产量大约2.5亿个,而全国的罗汉果产量大约是4亿个,永福县还不断优化罗汉果的培育技术、提高其品质。2004年永福县建立了中国最大的罗汉果组培苗炼苗基地,年育苗达200万株,永福县农科部门还建立罗汉果品比实验基地,大力实施罗汉果无公害栽培技术。 质检总局批准对永福罗汉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审定的国家标准对永福罗汉果的定义、保护范围、质量要求、检验规则等进行了严格规定。永福县农业局党组书记蒋纪森说,有了一套完善的、标准化的技术规范,罗汉果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农民种植一亩罗汉果的纯收入就有3000多元。由于气候相对较好,永福罗汉果丰收产量达1.8亿个以上。

近几年来,为充分发挥永福县区域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罗汉果这一支柱产业,永福县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壮大罗汉果产业。特别是今年,重点从罗汉果市场监管和品质提升方面下功夫,由县人民政府牵头,组织召开了永福县罗汉果种苗市场管理工作会议、永福罗汉果品质提升研讨会、永福县执行罗汉果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骨干培训会等系列会议,安排布置有关罗汉果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问题,进一步规范了罗汉果生产经营秩序,提高了永福罗汉果的品质。目前,罗汉果的收购价有了明显提高。

七.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八.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九.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罗汉豆哪边特产最好吃启东特产和尚豆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