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罗山县蔡楼镇特产 罗山县土特产专卖店在什么地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9-24 00:14:42

一. 云南省 文山州 砚山县 三七汽锅鸡

三七根炖鸡乃砚山的名特首选菜肴。其做法是先将三七细根用清水浸泡洗净,装人已清洗干净的鸡腹内,用汽锅炖熟,即可上桌食用。鸡肉、三七根、鸡汤均余味无穷,为上佳食补品。( 文山)

介绍: 三七汽锅鸡是砚山县的风味名肴,其做法是先将三七细根用清水浸泡洗净,装入洗净的鸡腹内,将鸡块置于汽锅,配上佐料,放在一只盛有四五公斤水的砂锅上,将两锅接触处密封,用旺火上炖三、四个小时,直到鸡肉蒸熟,以至肉骨分离。这样炖出来的鸡肉原汁原味,肥嫩鲜香,汤汁鲜甜。

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在滇南地区民间流传。加入“三七”、天麻、虫草等名贵药材烹饪,便成为“三七”汽锅鸡、天麻汽锅鸡、虫草汽锅鸡,为云南具有独特风味的滋补名菜。

小知识: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到临安府即现在的建水县巡视,知府立刻命令当地厨师为皇上献上一道佳肴。当时年仅24岁的小厨运用火锅的原理,改制成美观的汽锅,没想到熬出的鸡肉味道十分鲜美,乾隆尝后赞不绝口,于是,汽锅鸡便成为了国宴名肴。

二. 河南省 信阳市 光山县 光山麻鸭

光山麻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光山麻鸭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产蛋多,耐粗饲,适应性强。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近年来,光山麻鸭生产作为我县的特色传统产业,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强力开发。建立了3000套的光山麻鸭原种场,形成了以杨墩、槐店、北向店三个乡为中心的200万只的麻鸭养殖基地。2003年,全县麻鸭饲养量达到590万只,其中出栏369万只;有年孵化5万只以上的孵化场、暖坊等97户,年可孵化鸭苗700余万只,鸭苗远销河北、山西、安徽等省;有麻鸭养殖专业户5200户,其中2000只规模以上的大户720户;有各类麻鸭产品加工、销售厂(户)30余家,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江西等省;有各类羽绒加工厂(户)20余家,年加工羽绒3000吨,同时有近2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从事现场羽绒制品加工,年产值近3亿元。2003年12月光山麻鸭、光山麻鸭蛋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认定,全县麻鸭产业总产值达4亿多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光山麻鸭蛋个体重62—65克,以白色为主,10%—20%为青色,蛋壳清洁、光滑、厚,不易破损。蛋黄大而凸起,颜色深黄至桔红,蛋白澄清浓厚,稀稠分明,系带完整有弹性。

光山麻鸭蛋含粗蛋白质9.6%、粗灰分1.3%、总糖9.6%、粗脂肪9.9%、水分70%,与其它品种鸭蛋相比,蛋白质、粗灰分、总糖含量高,粗脂肪、水分含量低。光山麻鸭蛋制作成的咸蛋切开后蛋黄蛋白界线分明,蛋白口感细嫩,蛋黄深红色、多油、味美可口,是产妇、老、病、弱、幼者进补的首选食品之一,具有强身健体、滋补营养之功效。

三.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巍山扒肉饵丝

饵丝是云南人喜爱吃的一种米制品,持续年代无从考证。巍山的饵丝色泽洁白,质地细嫩并有筋骨,经沸水烫后不糊不烂又入口柔糯。除了出众的饵丝质地,更大的亮点是那独一无二的配料“扒肉”。巍山的大街小巷,都可寻到大大小小的扒肉饵丝店,家家都地道,虽为同源,可细细品来又各有特点。

巍山扒肉饵丝之所以成为云南的风味名小吃,不仅是它的味美,还有它的药用功能。扒肉饵丝温中补气、健脾健胃,还有美容功效,这些,只要看看那锅药膳一样的汤就能明白。

四. 广西 河池 凤山县 百乐粳米

百乐粳大米,产于巴马长寿之源世界地质公园凤山县。种植历史悠久,从清朝时代前种植至今,特色品质闻名于世,1962年被全国人大会议指定用米,种植在宋朝巴岗古寨山脚下百乐村,百岁老人盛地,国家认证的无公害(有机)水稻生产基地,不施化肥农药,全施农家肥,人工除草除虫(太阳能诱虫灯、稻田养鸭),粘性沃土哺育,大自然高山泉水灌溉,全生育期185天,株高175cm,米粒呈椭圆形,亩产300斤大米,是原生态稀珍稻种。产出大米营养均衡,富含人体健康长寿因子“硒”(全硒209.73μg/κg)和丰富的蛋白质(7.53%),脂肪酸及醣类,维生素B、E群,生物素,钙,磷,钾等。产品蒸煮皆宜,煲粥更佳,入口清香,软而不糯,是老幼龄人保健食品的最佳选择。吃用能通血脉、健脾胃、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高血压的机会;能预防糖尿病、脚气病、老年斑和便秘,除烦渴,抗肿瘤,用百乐粳米煮粥以养生延年,多吃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粳米粥最上一层粥油能够补液填精,对滋养人体的阴液和肾精大有裨益,最适宜病人、产妇和老人,是抗衰老的特色米种,人们称为生命黄金米,天然神谷,营造长生,寿源珍品,物美天成。早在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就已经用粳米来治疗疾病了:在他的著名方剂白虎汤中就使用了粳米,用来补中气和胃肠、肾病食疗,可见百乐粳米的药理特色作用是明确的。

五. 河南省 信阳市 罗山 罗山鳝鱼

鳝鱼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亦称黄鳝、鱓鱼、罗鳝、蛇鱼。

合鳃鱼目约15种细长鳗形鱼类的统称。我国分布两种,一种即为常见的黄鳝,还有一种为山黄鳝目前只在云南陇川县有分布,国内其他地区没有分布。与鳗鲡目无亲缘关系,而与鲈形目近缘。产于热带淡水或咸淡水水域。体长约20.70公分(8.28吋),无鳞或具很小鳞片,背、臀鳍很低且绕过尾端相连续,鳃通常仅于喉部有一外鳃孔。一些种类的鳃本身很小,依靠通过喉部或肠的黏膜吸入的氧进行呼吸。在东方是有价值的食用鱼类,往往蓄养于池塘或稻田中。

黄鳝:无鳞,在浅水中能竖直身体的前半部分,用口到水面呼吸,把空气储存于口腔及喉部,所以显得喉部肿大。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普遍的淡水食用鱼,除西北高原外,各地均产,栖息在池塘、小河、稻田等处,常潜伏在泥洞或石缝中。夜出觅食。生殖情况较特殊,幼时为雌,生殖一次后,转变为雄性,这种雌、雄性的转变现象称为性逆转现象。

六. 云南省 文山州 砚山县 粽粑

壮乡的鲜花五颜六色,花糯饭五彩缤纷,制作的粽粑也形形色色!

做粽粑的叶子有多种。从类别分,有香若、菰、芦、竹的叶片。从形状来分,有大、小、圆、椭、长、短的叶片。

粽粑米的颜色也有多种,有稻草灰染成的灰青色,有柞木树灰染成的黑色,有咪咪花煮水染成的蛋黄色,有紫藤煮水染成的桃红色等等,少者五彩,多者七彩。

从包成的粽粑形状看,有四角粽、有三角粽、马蹄粽、牛角粽、猪仔粽、羊角粽、驼背粽、雄鸡粽等。形态各异,制作精细。

粽粑的味道则更多。只用糯米做的有糯米香。糯米分别染成了红、黄、蓝、黑、青、绿等色,粽粑也分别有了清香、馨香、浓香、淡香等等气味。粽粑内,有的夹有腊肉,有的夹有鸡肉,有的夹有香肠,有的夹有豆沙,有的夹有玫瑰糖等等。

七.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扒肉饵丝

吃的文化在数千年的积淀里,已是博大精深,任意遨游也永远探不到底似的。所以,得出一个结论:文化越丰富、越深厚的地方,定有美食!这不,巍山又印证了这样的结论。

巍山的“扒肉饵丝”早已声名远播,一直让人“垂涎三尺”。来到巍山,很多人都会迫不及待地寻着肉香,找到扒肉饵丝店,“甩”上一碗。那扒肉饵丝,一眼望去黄白分明、红黄相映,汤白纯厚稠滑,上面的扒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瘦肉细嫩香甜,饵丝则白而细腻,端到桌上,热气腾腾,满座清香袭鼻,让人忍不住口水直往肚里咽,迅速动筷夹了一块放到嘴里,才算缓解。那润滋滋,香喷喷覆盖了所有味蕾,好吃啊!一碗,几分钟前刚下了肚,又开始寻思着下次几时再来。

饵丝是云南人喜爱吃的一种米制品,持续年代无从考证。巍山的饵丝色泽洁白,质地细嫩并有筋骨,经沸水烫后不糊不烂又入口柔糯。除了出众的饵丝质地,更大的亮点是那独一无二的配料“扒肉”。

巍山的大街小巷,都可寻到大大小小的扒肉饵丝店,家家都地道,虽为同源,可细细品来又各有特点。

巍山扒肉饵丝之所以成为云南的风味名小吃,不仅是它的味美,还有它的药用功能。扒肉饵丝温中补气、健脾健胃,还有美容功效,这些,只要看看那锅药膳一样的汤就能明白。

巍山人家家都会做扒肉饵丝,可这是何时开始的,却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传说,巍山的扒肉饵丝的创始人是南诏国第一代王细奴逻。有一天,细奴逻同彝族同胞一起在围猎时碰到大火烧山,森林里的野猪被烧死了,他们就把烧黄了的野猪煮着吃,觉得非常香美。后来就经常把猎到的野猪用火烧后再煮着吃,渐渐地就流传下来。再后来细奴逻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巍山饵丝,让人们把烧猪肉与饵丝配拢吃,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今天色、香、味俱全的扒肉饵丝。现在,人们又创新式的把扒肉和饵丝分开装,延续着另一个传奇。

扒肉饵丝合着吃的多见,而

“过江饵丝”算是另类,也很出名。一碗上乘的扒肉单独盛一碗,饵丝配以肉汤是一碗,加上独特配方腌制的泡菜、腌菜、腌萝卜条和香酥花生各一份,合在一起就是一套集色、鲜、味、量俱全,香喷喷的“过江饵丝”了。吃的时候,是把饵丝夹入扒肉的碗里,就着扒肉吃,鲜嫩的扒肉合着弹性十足、质地细腻的饵丝这么一嚼,就满口留香,回味无穷了。

八.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一根面

一根面当地人称“扯扯面”,巍山古城后所街有一家店,他家的面极滑爽,1.5元/碗。不过,老板一天只卖20斤面,卖完就走人。一般情况下,上午9:00就收摊了,所以想吃面,就要早起。

一根面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吃法!过生日时吃一根面加两个蛋寓意长命百岁,一根面加三个蛋表示千秋长寿,一根面加四个蛋祝福万寿无疆。婚嫁喜事时新郎新娘必须吃上一根长面,而且是新郎新娘分别从一根长面的两端向中间吃,直吃到嘴对嘴合二为一。寓意长长久久、百年好合!儿女出远门时,妈妈做上一根长面,祈祷儿女一路平安,一顺百顺!

巍山一根面,又称扯扯面、长寿面,是传统的巍山民间小吃。

过去一根面只有在过年、过节、过寿、办喜事时才吃,如今生活好啦,人们的饮食从吃饱喝足上升到了品尝。说道品尝学问可就大了,巍山一根面不仅可以让你一饱口福,还可以让你一饱眼福。

一根面的做工可讲究了。首先是和面,面粉要用上好的,用60度的盐水来和面,和面要力度适中并多搓揉,揉至面团软硬恰好,拉扯有丝时最佳。面和好后,要把大大的一团搓揉成细细的一根,把匀净的面环绕在一个大盘子里,期间还要不停的在面上擦上香油,防止面与面之间粘连。

其次是“醒面”,所谓“醒面”就是在已经环绕在大盘子里的一根面盖上潮湿的纱布“醒”三小时。“醒面”的这段时间里就准备面汤、佐料和“帽子”。“帽子”一般是用当地的荷包豆、山笋、菌子与火腿丝和红辣椒炒汇在一起。

最后就是扯面。站在水已经煮沸的锅边,拉起盘内醒好的面头,用均匀的速度和适中的力量将面扯成丝状的面条放入锅中,煮3分钟左右的时间,把面捞入碗中,舀入准备好的面汤,加上“帽子”,一碗又细又滑,色、香、味俱全的一根面就摆在了你的面前。

九. 湖南省 永州市 蓝山县 九疑斑竹

九疑山斑竹,又名湘妃竹、泪竹,是我国一种稀有珍贵的竹子。,这一带已经建立斑竹自然保护区。 斑竹的外皮,有逼真的泪痕和批纹痕,呈棕黑色或紫晕色。“斑竹一枝千滴泪”,说的是个神奇古老的故事:相传舜帝地巡,死于苍梧,葬于九疑,娥皇、女英二妃前来寻觅。她作溯潇水而上,沿大小紫荆河而下,终未得见,恸哭不止,泪珠洒在竹子上,即成了斑竹。 据生物学家考察,九疑山区原来有一个斑竹林带,分布在宁远、蓝山、江华、道县等四县的毗邻山区,东西长达三、四百里,南北宽近百里,现在只剩下460多亩了。1981年,这一带已经建立斑竹自然保护区。

十. 河南省 信阳市 光山县 光山“双低”油菜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226天,年平均气温15.3℃,盛产水稻、油菜、茶叶,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全县现有人口8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82.71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光山县委、县政府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双低”优质油菜生产,做大做强油菜产业。近几年来,油菜生产面积扩大,产量提高,品质提升,迅速成长为光山农业的主导产业。2002年冬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和国内油菜专家莅临光山考察油菜生产,给予充分肯定;2003年光山县被国家列入长江流域优质油菜产业开发带;2005年全县油菜面积达到45.7万亩、油菜籽产量达6.53万吨,入围全国油料产量百强县,名列第73位。

抓基地,推进区域种植规模化。2000年以来,光山县坚持优势区域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构建以五岳、泼河、龙山、陈兴寨四大水库灌区为主体的35万亩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坚持“专家推荐、市场认可、政府引导、群众欢迎”的原则,择优推广优质油菜品种,实行“一乡一品(种)”,推进油菜生产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

抓科技,推进生产技术标准化。为充分发挥光山农业资源优势,光山县委、县政府实施“科技兴油”战略,以推进科技成果应用、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产量、质量并重,实现油菜产业升级。县农业局制定了《优质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了一批“双低”油菜高产示范园区,引导农民跟着学、比照做,现场学艺。农技人员包乡联村,深入一线开展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印发材料、播放科技专题片,确保油菜育苗移栽、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落实到田,实现用优质品种生产出优质油菜籽。

抓龙头,推进经营运作产业化。采取政策激励、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培育、强壮龙头企业,开展订单生产,规避生产风险,提高种植效益。目前,全县拥有收购、运销、加工油菜籽企业(中介)60多户,从业人员近千人,连锁经营户800余户,实现光山油菜籽销得出、卖得好。

罗山十大名特产可带走罗山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