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土特产猪油馍 河南老式猪油馍的教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9 15:00:56

一. 河南省 郑州 荥阳 荥阳草帽

草帽 草帽有手工和机制两种,成品分黄、白2色。农村制作多采用原色草帽辫,手工缝制,帽呈牙黄色,亦有巧妇以红、绿、黄、紫颜色染辫,手工缝制花色童帽、女帽,颇受欢迎。

用机器制作草帽,始于二十世纪初,民国元年(1911年),王村乡梁庄张之铭之子,曾赴山东学制机制草帽。机制草帽先用硫磺、漂白粉熏、漂草帽辫,然后用机器缝制,产品在当地供不应求。民国13年(1924年),荥阳、须水、二十里铺、赵村、祥营、汪沟有草帽加工厂11家,年产草帽22.7万顶。这些厂家制作的草帽式样随时代风尚而异:一种是普通型,折弯不断,携带方便,用工简单,价格公道,行销全国,历久不衰;另一种是礼帽型,凹顶,平烟、硬盔、丝绸布里,内衬商标,胶布帽箍,清绸帽箍,造型美观,工艺精湛,色泽牙白,选料精细(为破莛辫),俗称“洋草帽”,深受官僚、富豪、巨贾及教授、学者的欢迎,主销国内各大城市,并出口美、英、法、日等国。抗日战争时期,草帽销路呈滞,产量锐减。建国后,草帽制作工厂除草帽外,亦制做提篮、桌垫、椅垫、炕席、门帘等精巧玲珑的装饰品,花色品种多达100多个,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要。

二. 河南省 许昌 建安区 粮食

许昌县是国家扶持的重点产粮大县,档发、腐竹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

( 许昌)

三. 上海市 杨浦区 猪油夹沙球

【制作材料】

主料:鸡蛋(300克)

红豆沙(150克)

调料:淀粉(豌豆)(25克)

猪油(炼制)(150克)

【制作工艺】

1.将板油剥去筋膜,用刀片薄,再切成长方条,放平后中间再放一条小手指粗细的豆沙长条,然后卷成长圆形的猪油夹沙条,再切成段,搓成小圆球。

2.鸡蛋清倒入浅汤盆中,用筷子朝同一方向使劲打至起泡沫,然后加干淀粉拌匀成泡糊。

3.烧热锅,加猪油烧至三成热,将粘有蛋泡糊的夹沙球结皮发胖时捞出。待油温再烧至六成熟时,将捞出的夹沙球再下锅炸,炸至淡黄色,外壳松脆即捞出装盘,撒上绵白糖即成。

【菜品口感】

口味:甜味

色泽金黄,外脆里软,甜而不腻,非常适口。

四. 陕西省 西安 碑林 西安石子馍

石子馍是颇受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又名古鏊饼。由于它历史悠久,被称为我国食品中的“化石”。石子馍的原料是面粉、碱面、精盐、熟猪油、鲜花椒叶等,经和面、加工石子,制坯焙焙几道工序制作而成,其特点为酥松荃香,易于消化,携带方便,利于储存。( 西安)

五.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兴平云云馍

兴平云云馍是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地方风味小吃,俗称眼镜馍,因看起来像一朵彩云,又像一副没带把的眼镜而得名。兴平云云馍造型美观,黄白色相衬,清香酥脆,越嚼越香,且久存不易变质。

这种馍的做法是:选用一斤精粉,加菜油和白糖各二两,水三两半。把称好的白面中间刨个坑,把白糖用开水化开,和油一起倒在面坑中,然后把面和成面絮,面要和硬些,用杠子压好。等面回软以后,一斤揪成二十个左右的面块,再把面块搓成长条,中间压扁两头圆,把两头一正一反卷成两个圆圈形,放在鏊上烘烤一小时就成了。

六. 四川省 阿坝 理县 猪油麻花

猪油麻花,面食,特点:色泽茶黄,形如麻绞,酥脆香甜,散口化渣。烹制法:炸。此品是四川民间小吃,老幼皆宜,又名“麻花”,因形如麻绞而得名。

川味猪油麻花的做法:58H

1、面粉配红糖(化散)、白糖、化猪油、发面、纯碱,加清水。58H

2、先与面粉充分和匀,再用力揉和至熟,拉成9厘米宽、2.5厘米厚的扁形片子,抹上菜油。58H

3、待15分钟后,用刀横切成重约80克的一字条,搓麻花形。58H

4、下油锅炸成浅茶黄色,起锅沥去余油即成。58H

操作要领:和面是关键,加水时要把面粉尽力和匀后才揉合,否则就会成“包浆面”;炸时要掌握好火候,火大了麻花要散,以中火为宜;要根据季节温度变化掌握好面的碱性。58H

七. 河南省 商丘 宁陵 宁陵金蝉

宁陵金蝉是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的。金蝉油炸后味道鲜美,又有极高的药膳价值,故在山东、河南等地很是畅销。

爬蚱,又称“雷震子”、“金蝉”,其成虫即是大家熟知的知了。每年6月底至8月中旬,地温达到20多摄氏度,爬蚱就会在傍晚时分爬出地面到树上进行产卵,这时就是捉爬蚱的“黄金季节”。金蝉油炸后味道鲜美,又有极高的药膳价值,故在山东、河南等地很是畅销。

宁陵县是河南省著名的林业生态县,全县林木覆盖面积25万亩,为爬蚱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增收的好门路。伴随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上阵,一手拿手电筒,一手提着小瓶、小罐去梨园里捉金蝉。

宁陵县酥梨和白拉杆种植面积不断增大,金蝉的生长和繁殖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金蝉,又名知了猴、知了龟),素有唐僧肉的美誉,之所以叫唐僧肉,除了其营养价值之外更有深厚的文化韵味深在其中。由于金蝉的营养价值高和风格独特的良好口感,以及对人体发挥的多种滋补药效功能,民间早有把吃金蝉子比喻成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唐僧肉”,显然这是对金蝉营养价值给予的再高不过的赞誉了。

金蝉若虫具有丰富独特的营养价值,据中国食品营养学院理化分析与研究发现:每100g黄金蝉若虫富含蛋白质72g、脂肪15g、灰分1.8g;此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经科学分析,它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6.63%。宁陵县的石桥乡梨园内已经形成了种、养、收、销一条龙金蝉产业链逐步形成,仅此一项每年可给该县带来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八.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饽饽馍

砂子馍、饽饽馍又称石子饼、石头馍。选用拇指头大小的鹅卵石,放在生铁锅里用旺火烧焙,待锅底烧红、石子冒烟后,取出部分石子,把擀好的面饼平放在锅里的石子上,再用取出的石子覆盖在面饼上。约四、五分钟左右,透体金黄、葱香四溢的砂子馍即成。

砂子馍、饽饽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具古代“石燔”的遗韵。“石燔”是将谷物置于烧烫的石块上焙熟。砂子馍以发酵面团包裹猪板油和配制的佐料用滚烫的鹅卵石焐焙而成,其做法与古代的“石燔”一脉相承。地方风味小吃最能反映民族和民俗文化的内涵,唐代李匡义所著的《资暇录》一书中就有石子烙饼的记载。同州人“好相彦(好争斗之意)”,为打官司事先备好牢粮,用烧烫的石子烙烤熟薄面饼,故名“彦饼”,后因此饼是用石子代替鏊烙成的,又称“石鏊饼”。在唐代,石鏊饼还曾作为贡品入宫。且与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介绍的“天然饼”亦异曲同工:“用上白飞面加糖及脂油为酥,随意搦成饼样如碗大,不拘方圆,厚二分许,用洁净的小鹅卵石衬而焙之,随其自为凹凸,色半黄便起,松美异常,或用盐可。”饽饽馍源于“香饽饽”一词语,更显其香脆可口。

说起砂子馍、饽饽馍,潼关人最爱吃郭家的。他家做馍有决窍,所做的馍色香味形最佳、储存时间长,每天都将鹅卵石在清水里淘洗一遍后再去烙饼,这样烙出的饼没有一丁点焦黑。潼关郭家石子饼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作为传统肴馔的风味小吃,如同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积淀渲进一样,经历了不断变化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砂子馍造型独特,可圆、可方,烙出的花纹像翻过来的石榴皮,颇有一种天然的图案美。其口味也特别,砂子馍用优质小麦面、小茴香、胡椒、香油、食盐和猪板油做成,吃起来外酥内软,油而不腻,葱香味浓。配加鸡蛋、食油的郭家饽饽馍更是当地 “坐月子”媳妇和老人的最佳食品。  

九. 河南省 开封市 金明区 河南斗鸡

【品种类型及原产地】

属观赏型鸡种。产于河南省开封、郑州、洛阳等县(市)。

1主要特性特征体型分为4种:粗糙疏松型、细致型、紧凑型、细致紧凑型。头半棱形,冠型以豆冠为主。喙短粗,呈半弓形。羽色以青、红、白三色为主色,三色羽之间相互0形成青、红、紫、皂、白、花等色。河南斗鸡骨骼比一般鸡种发达,最突出的是脑壳骨厚,是普通鸡的二倍厚。胸骨长,腿裆较宽。

2保种方式原产地建立保种场保护,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于2001年引种进行异地保护。

【生产性能】

1成年体重与产肉性能成年鸡体重:公鸡平均3500克,母鸡2000~3000克。180日龄半净膛屠宰率:公鸡为82.9%,母鸡为84.1%;全净膛屠宰率:公鸡为77.9%,母鸡为76.6%。

2繁殖性能平均开产日龄240天,年产蛋数82~121个,蛋重50~60克,蛋壳以褐色、浅褐色为多。当公、母鸡配种比例为1:6时,受精蛋孵化率为85%左右。

【开发利用情况】

河南斗鸡在我国斗鸡品种中数量最多,且体大肉多、肉质鲜美,是河南省的地方良种。利用斗鸡改良肉鸡在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特别是日本已有较多的报道。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河南省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利用河南斗鸡和艾维茵杂交,结果表明其杂交一代生长速度较快,饲料报酬高,产肉性能良,特别是胸腿肌率高,肉味鲜美,达到了我国优质肉鸡的各项指标要求。今后应进一步开展肉质改良方面的研究,以加强河南斗鸡的开发和利用,探索优质肉鸡育种的新方法。

信息来源: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十. 陕西省 汉中 宁强县 宁强核桃馍

宁强核桃馍,是将核桃仁去皮后与椒盐、芝麻等一起制成馅泥,再将油面经过三次发酵后,抹上核桃泥,放入烤炉里烘烤后制得的糕点。本品口感酥脆,味道香甜,特别适合老年人及儿童食用。

王家核桃馍历史悠久。据王家核桃馍传人口碑相传,天津的一个都督周玉姬兵败领罪后,他的儿子带厨师逃来宁强,在王家做了上门女婿,他的厨师在王家做厨艺,主要制作海味酱菜、糕点等。时间一长,厨师熟悉了宁强的情况,就将宁强盛产的核桃及其当地制作核桃馍的方法融进了自己生产的糕点中。

这就是宁强核桃馍的最初雏形。

近日,据陕西省商务厅商业服务业管理处透露,陕西省人民政府日前公布了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中面皮制作技艺意外落选,而宁强福兴老字号王家核桃馍制作技艺则榜上有名。

宁强王家“福兴老号” 核桃馍从乾隆时代问世至如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此馍小如瓷盏,色城隍,味浓郁,入口香酥,食后每一回味,便觉余香自舌本间生。尤难得者为耐放,虽累日逾旬仍与新出堂无异,这在旧时代可以说是有口皆碑的。因其具有如许特色,所以北上西安,南下成都的旅客,慕其名者都要买上几封,或馈赠亲友或自家品尝,以增添生活佳趣。

河南老家罗山特产小吃猪油馍6个河南非著名特产焦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