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土特产湖北黄冈十大特产 湖北黄冈特产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8 04:27:40

一. 湖北省 黄冈市 浠水 生猪养殖

生猪养殖是浠水的传统产业,千家万户有饲养习惯和经验,且气候适宜、地理条件优越、资源丰富、草饲料充足,宜耕宜牧。近年来,生猪生产已发展成为我县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化。我县生猪生产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总量不断增长。1999年,全县生猪生产量达100万头,比生猪产业化前的1996年增长34%,肥猪出栏53.5万头,比1996年增长32%
二、效益不断提高。推进生猪产业化经营,促进了我县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1996年,全县生猪产业化系列产值达12亿元,比1996年增长48%,农民每年从生猪产业化经营中增加纯收入320元,生猪产业化经营每年提供税源2500万元,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
三、规模不断扩大。始终坚持一手抓大场大户,一手抓千家万户,大力构筑“万千百十”工程,即县抓万头场,乡镇抓千头场,村抓百头场(户),组抓10头以上大户。特别是在长流、散花两个“规模养殖示范场”的带动下,一批专业场、专业村、专业户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数乡一业,乡村一品”的区域经济特色。1999年,全县有万头以上养猪基地(场)5个,千头规模的养猪场、户28个,百头以上的养猪场、户618个,1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6480个,规模生产占生产总量的30%以上。全县生猪人平出肥一头以上的乡镇有5个,人平出肥一头以上的村有236个。全县基本形成了以长流、散花畜牧场为龙头,以大场大户为重点,千家万户为基础的养殖格局
四、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全县共投入生猪“品改”资金800万元,以提高生猪品质,增加科技含量。已初步建成了“三群一站”良种繁育体系。全县核心群良种母猪达68头,太湖、通城母猪繁殖群17个,百头以上生产群良种母猪基地21个,全县优质二元杂交及良种母猪生产群达2.53万头,占母猪总数的92%。全县种公猪已全部实现外来良种化。优质杂交肥猪占67%,其中外三元猪步22.3%,生猪瘦肉率平均达到50%以上
五、特色基本形成。新组建了生猪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县肉联集团公司。近两年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开发出系列低温肉制品,并畅销省内外。该集团年经营生猪40万头,年总产值达4.6亿元
以粮食万吨饲料加工厂为龙头,建有中型饲料加工厂46座,年加工优质饲料25万吨,能保证全县生猪饲料供应
全县以五沿(沿公路、铁路、长江、城镇、周边县市)为重点,筹资800多万元,建成19个生猪交易市场,年成交仔猪30多万头,生猪年交易额7000万元
全县北部山区基本形成了以玉米种植、饲料加工、养猪一条龙的模式。大灵乡实现玉米产量过亿元,人平出肥1头猪。中部丘陵基本地带基本形成种植业结构与农副产品加工和养猪配套的模式。( 浠水)

二. 湖北省 黄冈市 武穴 龙坪油面

龙坪油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坪油面是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龙坪镇的。龙坪油面又称武穴油面、广济油面、银丝面、龙须面。形状细如丝、白如玉,煮后不断条、不糊水、不粘连,品尝时味道鲜美、顺滑爽口。

“龙坪油面”是湖北武穴市的传统特色产品,又称武穴油面、广济油面、银丝面、龙须面。该产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相传起始于明万历年间,清朝广济会员金德嘉参加朝廷会试时,将此面贡献给康熙帝,康熙帝吃后叫绝;乾隆帝六下江南,途经广济访师金德嘉,品尝此油面后大加赞赏,赐封为朝廷贡品。该产品制作方法和工艺配方系祖传承续,不传外人。其加工方法异常独特考究,历经九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形状细如丝、白如玉,煮后不断条、不糊水、不粘连,品尝时味道鲜美、顺滑爽口。因此长久以来,在长江中下游鄂赣皖一带倍受广大消费者的推崇和青睐,是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

历来,龙坪油面虽销路不错,由于加工工艺独特和手工制作等制约,难以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生产。为发展和弘扬这一传统产品,武穴市质监局对龙坪油面加工行业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调研。根据小作坊不同情况从帮扶小作坊规范生产加工行为,获得市场准入入手,通过生产许可规定的各项内容来规范整个行业,以达到发展和弘扬传统产品、提升质量、促进发展的目的。当地党委政府组织成立了龙坪油面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金德嘉”商标,按照统一原料、统一工艺、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标准,揭开了抱团发展、开拓市场的新篇章。现在,龙坪油面已逐步进入全国各地商超,并在周边地域开设了龙坪油面店,还通过“淘宝”、“拍拍”等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网络销售。据统计,龙坪油面年产销量已达六百万公斤,年产值过六千万元,已成为龙坪镇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龙坪地域经济发展和宣扬龙坪人文历史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湖北省武穴市龙坪镇现辖行政区域

《武穴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龙坪油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武政函〔2013〕34号

武穴市地方标准:DB421182/T013-2012《龙坪油面》

三. 湖北省 黄冈市 英山 英山云雾茶

英山云雾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英山云雾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英山云雾茶”产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主峰天堂寨。境内峰峦叠翠,云雾缭绕,独特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品质上佳的英山云雾茶,被评为“中国茶叶之乡”、“绿中国茶(名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高山云雾出好茶”。 “英山云雾茶”被评为“湖北十大名茶”。“英山云雾茶”提神疗烦,解热止渴,消食除腻,杀菌消炎,防龋固齿,减肥健美,和胃利尿,明目清心,解烟醒酒,降压除脂,减轻癌变,增加血管壁弹性,防原子辐射伤害等各样功效。

英山云雾茶起名于湖北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的“天堂”二字,因是高山和半高山茶场所产,品质具有明显的香高、味醇、耐冲泡的云雾山中茶的特色,故定名为英山云雾茶。

发源地

雷家店是“英山云雾”茶的发源地。“村村建基地,户户有茶园,山山出佳品,季季产名茶”,其规模、质量和效益在鄂东首屈一指,是远近闻名的茶叶强镇。九十年代初,省茶叶专家刘付缪等曾多次亲临雷家店指导茶叶生产,并在吉子山、汪家山和蔡家山等茶场亲手研制开发“英山云雾”(天堂云雾)系列名优茶,为雷店茶叶生产写下了辉煌一笔。在“三山”名茶的辐射带动下,全镇名茶生产精品迭出,异彩纷呈。其茶颜色翠绿油润,条索紧秀匀整,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甘爽,倍受消费者青睐。在历届名优茶评比中,两次荣获“中茶杯”金奖,六次捧回“陆羽杯”金奖,在中国英山茶叶节上,连续十二年名列榜首,六次拍卖的极品均为雷店“三山”茶叶精品。2003年4月,在武汉举行的中国英山第十二届茶叶节中,雷店极品茶创下了公斤价4.4万元的全省茶叶拍卖最高价。

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英山县南河镇、方家咀乡、温泉镇、红山镇、孔家坊乡、金家铺镇、石头咀镇、杨柳湾镇、雷家店镇、草盘地镇、陶家河乡等11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四. 湖北省 黄冈市 红安 红安花生

红安花生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红安花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红安种植花生历史悠久,清宣统元年(1909年)《黄安乡土志》商务篇六十九卷载“落花生日盛,亦有洋种本地种之分,洋种颗大香逊,根蒂固易捆”。到清末民初“落花生日盛一日”,红安花生栽培面由北向南扩展并覆盖全县。 红安人视花生为吉祥喜庆的象征,民间喜庆宴席必定少不了花生。订婚男方送“聘礼”赠送礼品的箩筐内要放柏枝、花生等,结婚时女方的嫁妆里也要放花生、百果之类的,新房的枕头下、被褥里会提前藏好花生、红枣。除夕夜守岁,红安人家家炒花生,大年初一必定要以花生待客。1963年李先念回故乡视察,乡亲们炒了一簸箕花生款待他,李先念当时感慨红安的花生就是香。1958年毛主席在武昌接见红安种试验田的干部代表时曾连声称赞:“红安的花生不错,红安的花生不错!”

红安花生是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的。红安县是全国首批花生基地县之一,红安花生以果壳薄、果仁饱满、品质好、出油率高而闻名。

红安县是湖北省花生生产大县,其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娴熟,土壤气候适宜。

红安县早在清光绪年间即开始种植花生。1957年成为全国花生生产重点县,1986年列为全国首批花生基地县。2000年面积突破20万亩大关,达21.4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43.3%,占全省花生面积7.4%,总产5181万公斤,接近全省十分之一。2010年,全县花生播种面积过40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6.6%,是全省花生总面积的13.6%,总产过亿公斤,花生原产品产值达3.7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2.5%。

红安的花生已行销全国各地,红安成为全国百强油料生产大县,早年红安的花生就有“红安一号”到“红花六号”在全国油料界享有名气,现在红安又兴起地膜花生,提高了花生的单产和提早了花生的成熟期,从而使红安花生风靡大江南北,清香浓醇的红安花生油销往全国各个地方。红安花生酱更是漂扬过海销往世界各地。

地域范围

均州名晒烟产地范围为湖北省丹江口市所辖的均县镇、习家店镇、蒿坪镇、石鼓镇等4个镇、计46个行政村。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0°08'—111°34'、北纬32°14'—32°58'之间。均州名晒烟种植面积733公顷,年产量1000吨,产值0.18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感官特征:生烟外观:茎叶角度较小,着叶28~34片,叶片较窄而厚,筋脉细,呈阔椭圆形;叶柄生毛,露浸不拖头;易退青变黄,水分含量少;颜色深黄,色度饱满,油分充足,组织细致,厚薄适中,成熟度好,填充力强,弹性好,香味充足。成品烟叶:香气浓郁,手揉叶呈麸片状,燃烧性好,燃烧后灰 呈洁白;吸味饱满,劲头足,刺激性小;含糖量适中,化学成分协调;烟气柔和、细腻,余味舒适纯净,浓劲比协调,配伍性好,工业可用性强。 2、内在品质指标:烟叶安全性高,无残毒,无农药残留;烟叶中“高糖、适烟碱、富钾、蛋白质”是形成均州名晒烟的重要化学物质基础。蛋白质6%~8%,总糖12%~16%,总氮2.2%~2.8%,烟碱3%~3.8%,钾1.2%~1.7%,氯0.6%~1.2%。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要求执行NY/T852烟草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农药使用符合《烟草农药使用推荐意见》(中国烟叶公司发布);质量要求按DB42/T225—2002《均县名晒烟》标准执行。

五. 湖北省 黄冈市 武穴 武穴红烧青鱼尾

武穴红烧青鱼尾

选重5公斤鲜青鱼一条,取尾部一段约1.5 公斤,配以水发冬菇、冬笋、红辣椒、葱、姜、精盐、酱油、味精、白糖、淀粉、猪油等佐料烹制而成。黄梅青豆炒鳝片将青豆去皮,黄鲜去骨切片,加盐、醋、酱油、料油、鸡蛋清,腌5分钟。青豆用猪油加木耳爆炒,放入姜末、葱、白糖、白醋、高汤烧片刻盛起。再放猪油、倒进腌鳝片,加湿淀粉爆炒,放进青豆和调料拌炒即成。

六. 湖北省 黄冈市 英山 英山绿豆粉丝

英山绿豆粉丝是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的。只有用绿豆作为原料生产加工制作而成的粉丝,才可以被称为绿豆粉丝。绿豆粉丝中的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矿物质很多,因此它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

英山绿豆粉丝为中国名产,1938年在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获银质奖章后,更是享誉中外,中外客商订购者云集,远销欧美和东南亚诸国。

七. 湖北省 黄冈市 黄梅 马坊口大蒜

其种植历史悠久,行销九江、河南、河北及东北各省。其中以孔垅镇马坊口、新安、张塘、傅渡等地为主要产地。1949年以前,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年产大蒜250万公斤以上。其品种有“独蒜”、“头广”、“二广”、“苏蒜”。“独蒜”特征为鳞茎不分瓣,个大、色白、肉厚、辛香味较淡;“头广”个小色红,内分5-7瓣,辛香味较浓,又称香蒜;“二广”色微红,个小,内分4-6瓣,味与“头广”无异;“苏蒜”蒜陀大而白,又称“白蒜”,辛香味较淡。在这些品种中,以“头广”、“二广”最佳,“独蒜”次之。

八.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东山老米酒

东山老米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山老米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东山老米酒是麻城市东部山区的木子店、东古城等地用糯米酿造的一种特殊醇酒,色泽清亮,味道淳甜,质浓而不伤脾胃,淡而不乏后劲。经有关部门化验,该酒含有多糖及还原糖、蛋白质、16种氨基酸,以及钙、钠、镁、锌、锰、铁和维生素B等营养价值相当丰富。老米酒与人们的生活非常密切,当地素有“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皇帝就数我”的说法。目前,东木山区年产老米酒六、七千吨,品种由原来的“头酒”、“壶子”发展到现在的“桂花酒”、“桃春酒”等十余种,远销安徽、河南、武汉等地。( 麻城)

九. 湖北省 黄冈市 黄梅 糖粑

提起糖粑,黄梅人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它就是纯白色上等糯米爆花和优质的麦芽糖揉在一起后切成的块状物。吃到嘴里香甜,松脆,满口生津,回味无穷。是我们那个年代过年时的一道美味佳肴,也是我们小时对过年的无限期盼的切实原因之一吧!

糖粑好吃,但制作起来还是有点讲究。它首先是精选上好的小麦,和上等的糯米,比例大约是一斤糯米兑一两小麦,把小麦洗干净,凉在簸箕筐里,十天左右进行催芽,要保证每天喷三四次水。糯米则要放在土灶上用汤锅煮熟,等小麦发芽后,把麦芽晒干与糯米饭一起混合均匀,亦可直接与刚出锅的糯米饭一起倒入大锅中,加入水,(注:水一般为淹没一巴掌为宜)均匀搅动,用文火加热,保证温度始终在30度上下,让麦芽与糯米饭发酵,形成液体。因为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十多个小时并且中间不能熄火,所以,过去生火原料一般选用干牛粪或稻谷壳,塞满灶膛让其自身慢慢燃烧。经过一夜后,一切恰恰好,铲起用纱布亦可用其稀布加以沥干,残渣不要,把沥下来的液体复入干净大锅中用大火烧开后,再用小火慢熬,要经过十小时左右,才能形成麦芽糖,也叫糖稀。小时为了吃到糖稀,我们兄妹几个眼巴巴地围在锅边,时不时砸吧着垂涎欲滴的馋嘴。就在即将出糖时,父亲便会大声道:糖来了,糖来了。我们几个便欢呼雀跃起来,又熬了一段时间后,父亲便在锅里铲了几勺糖稀给我们吃,记得我最爱的是锅边的那些糖块,因为糖稀处在锅的边缘,锅底又在不断加温,所以就形成了麦芽糖块,我总是铲起来用手捏着边炫耀边满足的品尝着,小小的心灵早就幸福的乐开了花。

爆米花是制作糖粑的关键食材之一,是用精质糯米,冼净后放置木制蒸笼里蒸熟,放在蔑筐里晾干,然后放在阳光下暴晒七天左右,使其成为米籽,最后将米籽放入锅中炒,锅里面可得放干净的沙子,使米籽受热均匀,这样白白胖胖的糯米花就出锅了。

把糯米花倒入锅中和糖稀捏揉在一起,这可是技术活,如果拿捏不到位的话,它们是散的,然后用铲子铲到木制盘里或书用抽屉里,上面盖上干净的柔布,这时需要大人们赤脚在上面反复踩,记忆中的父亲踩着糖粑,总是那么的欢快,他矫健的身姿总让我感觉是在跳着一场优美的舞蹈,直至踩结实了我还在旁边沉醉的欣赏。这时父亲便把踩结实的糖粑小心的倒扣在干净的木板上,再把覆盖了糖粑的木板抬到并列摆放整齐的两条长凳上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切糖粑。切时父亲便在刀口上抹点清油,告诉我说这样切下去才不会沾刀口的,我看着父亲一刀一刀的切下去,他的刀功也是我最欣赏的,大小均等,形状整齐的糖粑就这样一小块一小块的出现在我的面前。至此,糖粑制作就0成功。儿时就盼这刻到来,看着白花花的糖粑纷纷落入盘中,我们便迫不及待的用小手拿上几块跑到边上嘻闹着吃了起来,那种情景,至今难忘。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过年也不用再这么辛苦的制作糖粑了,只要去市场上买就行了,而且延伸了许多不同口感的糖粑,如添加芝麻的,用粟米制作的等等,但是我想这种古老的制作方法应该记录并传承下来,那种揉合着天伦之乐的情形也不至于消失。

十.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夫子河鱼面

夫子河鱼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麻城夫子河鱼面俗称“捶鱼(垂鱼)”,是夫子河镇传统特色食品,有逾千年历史。主要以鲜鱼、精苕粉、食盐为原料,采用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有健脑、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等保健功效,清香味美,口感滑嫩,是低胆固醇、纯天然绿色营养食品,是夫子河当地乃至周边县市逢年过节、居家宴请的必备上等佳肴和馈赠佳品。2006年6月,夫子河鱼面作为传统手工技艺入选麻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1月夫子河鱼面荣获全国武汉食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11月在麻城市首届消费者最喜欢商家评选活动农产品类中评为消费者最满意商家,2011年夫子河鱼面获得黄冈市知名商标。截止目前,该镇现有6个鱼面加工专业村,加工户500余户,其中年加工上5000公斤的有百多户,全镇年产鱼面250万公斤左右,产值过亿元。该镇着力建设“农业生态产业园”,在今年5月成功引进麻城本土女企业家萧莉投资新建现代化鱼面加工厂。目前,一期钢构厂房已经落成,预计到年底产值过2000万元。整个项目占地50亩,总投资3800万元,分三期建设,年产量在500万公斤以上。引进了现代化的食品加工设备,进行规模化生产。全部投产后,预计可使该镇鱼面产值翻番,每年达2亿元。

夫子河鱼面(夫子河捶鱼)

夫子河鱼面(夫子河捶鱼)产地范围为湖北市麻城市夫子河镇、白果镇、龟山镇、盐田河镇共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麻城市地方标准:DB421181/T 015-2010《夫子河鱼面(捶鱼)》

湖北黄冈必买的十种特产湖北武穴正宗的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