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卖土特产的 恩施土特产店铺地址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9 23:32:52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团堡山药

团堡山药以其独特品质被日、韩专家誉为“中国野山药”.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干锅兔

干锅兔 配料:

原料:兔肉;

辅料:笋子、藕、胡豆;

佐料:盐、鸡精、白糖、料酒、生抽、干海椒、干花椒、海椒面、花椒面、孜然粉、姜、葱、蒜;

干锅兔 制作方法:

1、兔肉洗净、切块、焯水

2、起油锅、调糖色、糖色起泡时将兔肉下锅上色,加料酒、姜、蒜爆炒去腥味,加干海椒、干花椒炒香,后加辅料,葱段一并炒熟(可依据个人口味加海椒面、花椒面、孜然粉),加鸡精、生抽起锅。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恩施山地水牛

恩施山地水牛为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水稻产区的主要役畜。因其分布地区山峦重叠,体型结构与平原湖区水牛稍有差异,故名山地水牛。

(一)产地与分布

恩施山地水牛分布于恩施、建始、巴东、利川、宣恩、咸丰、来凤、鹤峰8县市。分布区境内地势高耸,山峦重叠,山势险峻,溪河纵横,既有海拔1200米以上,侧坡陡峭而顶部宽旷平缓的山原,又有海拔8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平坝。绝大部分水田分布在山原平坝地区。水牛作为水田的主要役畜,与水田的分布密切相关

(二)品种的形成

恩施自治州饲养水牛的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山区特定的生态条件和群众选种的结果,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的山地水牛。

1.环境条件的影响

由于产区海拔高度不同,气温、降水量、无霜期、土壤植被、作物生长期不一样,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水牛体型、体态结构也略有差异。如来凤县低山平坝区平均气温17.5℃,最高41℃,最低-5℃,年降水量1380毫米,无霜期330天左右。由于气温高,雨量多,无霜期长,所以农作物产量较高,农副产品丰富,野生牧草生长期长,产量高,品质较好,为水牛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气候和饲养条件,所产的水牛体型大,结构匀称。利川市海拔12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9.4℃,最高26.5℃,最低-15℃,年降水量1743毫米,无霜期150-170天。由于气温低,无霜期短,所以农作物产量较低,野生牧草生长期短,产量低,品质差,放牧期短,舍饲期长,补饲不够,水牛的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体型较小,结构也欠匀称(表74)。由于产地生态条件的差异,故山地水牛在体型大小和体态结构上形成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平坝型和山原型。

2.选种的影响

山区饲养水牛主要是为了役用,农民群众对选择好役用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选牛时,要求体格健壮,结实紧凑,行动敏捷。“前选胸膛宽,后选0齐”,“前身高一寸,力气使不尽”。对各部位的要求是“四宽、六大”,即头面宽、角门宽、胸膛宽、腰角宽;眼大、鼻孔大、蹄大、角根大、嘴筒大、尾根大。四肢要求“前肢似箭,后肢如弓”。被毛要求“铁毛牯,青毛s 。”皮要有弹性。由于长期定向选择的结果,无论是山原型还是平坝型,从整个体型结构看,均表现为体躯结构紧凑,前躯深宽,四肢强健,蹄质坚实,肌肉结实的役用体形。

(二)体形外貌

山地水牛各部位的特征是:头大小适中,额宽而平;鼻镜宽,鼻孔大。平坝型水牛角长,角根粗,弧度大;山原型水牛较细、短。公牛多为“龙门”角,粗长、向上,弧度大;母牛多为“茶盘”角,细短、后仰,弧度较小。耳小眼大,颈长短适中,肩颈结合紧凑。公牛颈较粗短,母牛稍细长。胸部宽深,肋骨开张良好;背腰平直,腹部充实,尻略倾斜;前肢正直,后肢弯曲内靠,肌腱明显,蹄圆正、坚实;尾毛密长至飞节。母牛乳房发育欠佳,0较短。皮厚毛粗,毛色以青色为主,芦毛次之,白色甚少。四肢下端毛色淡而呈灰白色,均有明显的颈纹。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宣恩火腿

宣恩火腿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宣恩火腿沿用中式火腿传统工艺,结合土家苗寨腌腊技术精制而成,选料考究,工艺独特,质量上乘,历史悠久,与浙江金华火腿、江苏如皋火腿、云南宣威火腿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腿"。

宣恩火腿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及辅料要求

1.猪种及养殖要求:圈养的本地黑猪,养殖时间8至10个月。

2.猪腿:新鲜后腿,重量4kg至6kg。

3.盐:腌制盐。

二、加工工艺流程

选料→修坯→腌制→洗晒→上架发酵→落架堆叠→整理,整个工序在8个月以上。

三、加工要点

1.腌制:

(1)腌制操作必须在立冬后开始,立春前结束。

(2)腌制方法:第一次用盐量为每5kg鲜腿用盐70至80g;第二次用盐在第一次用盐后24h至30h进行,用盐量为每5kg鲜腿用盐140g至150g;第三次用盐在第二次后的第五天进行,用盐量为每5kg鲜腿用盐70 g至80 g;第四次用盐在第三次用盐后第六天进行,用盐量为每5kg鲜腿用盐45g至55g;第五次用盐在第四次用盐后的第七天进行,用盐量为每5kg鲜腿用盐20g至30g;第六次用盐在第五次用盐后的第七天进行,用盐量为每5kg鲜腿用盐20g至30g。总用盐量每5kg鲜腿不超过400g。

2.洗晒:

(1)浸腿:放入清水中浸泡10h至12h。

(2)晒腿:干燥至表面无游离水。

(3)整形:修整成为“竹叶形”。

3.上架发酵:发酵时间6至7个月,至肉面逐渐长满绿色或黄绿色相间的霉菌。

4.落架堆叠:堆叠厚度不超过12层。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形状:整腿形似“竹叶”,爪小骨细;分割腿为块状。

(2)色泽、风味:肉质细嫩,皮色黄亮,瘦肉红似玫瑰、脂白有光泽、气味鲜香、滋味浓郁。

2.理化指标:

项目 要求

水份(以瘦肉计)% ≤ 48

食盐(以瘦肉中的氯化钠计)% ≤ 10

瘦肉比率/% ≥ 5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宣恩火腿产地范围为湖北省宣恩县现辖行政区域。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恩施黑猪肉

恩施黑猪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恩施黑猪是恩施山区黑猪的总称,属肉脂兼用猪种,与其他猪种相比,恩施黑猪肉色泽鲜红、细嫩多汁,富含钾、钠、镁、铁、锌、硒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是食中珍品。

恩施黑猪肉产地范围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8个县市现辖行政区域。

一、种源

湖川山地猪。

二、饲养条件

1.饲养环境:饲养地位于产品产地范围内的武陵山山区地形,海拔300米至2000米,分布有成片的巴东红三叶、白三叶、山豆根、野豌豆、杂灌木等组成的天然植被。以清江水系的山涧溪流为饮水。

2.饲料条件:以本土生产的玉米、杂豆、马铃薯、红苕等为补饲原料,允许在仔猪阶段补饲适量的蛋白质、矿物质饲料。

3.饲养方式:放牧加舍饲。

4.圈舍条件:猪舍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通风换气和卫生条件。

5.饲养管理:

(1)去势:公猪60日龄前,母猪90日龄前。

(2)育肥前期(50kg前),平均每天放牧时间不低于4小时,回圈后再补喂精料。

(3)育肥后期转入圈养催肥,育肥阶段用地产的天然饲料,不用任何饲料添加剂。

6.出栏:8至10月龄,体重90kg至100kg。

7.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三、屠宰加工

宰后1小时内用水冲洗胴体后,在0℃至4℃环境下排酸24小时。在后续分割、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至4℃范围内。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肌肉有光泽,呈樱桃红色,大理石花纹明显;脂肪呈乳白色;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香味浓郁。

2.理化指标:瘦肉中蛋白质含量≥21%,肌间脂肪≥5%,硒含量≥0.08 mg/Kg。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土家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

“西兰卡普”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在土家族习俗中,土家姑娘从十一、二岁起就开始学习彩织。姑娘结婚时必须有自己织出的打花铺盖作嫁妆。因而,土家姑娘在婚前的日子里总是起早贪黑,精心制作她心爱的打花铺盖。关于打花铺盖的来历,在土家族地区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位心灵手巧,穿针走线,织了有100种花朵图案的西兰卡普。后来,受到了嫂子的嫉妒,诬陷她夜里出门私会,败坏了门风,挑唆其哥,将她残害了。噩耗传出,土家族姑娘非常怀念她,把她织的彩锦,取名打花铺盖。成了土家姑娘的嫁妆。现在打花铺盖均用三块西兰卡普缀连而成。

西兰卡普是以深色的锦线为经线,各种色彩的粗丝、棉、毛绒线为纬线,进行手工挑织。它色彩艳丽,图案新颖,多达几百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然景物、禽兽、家什器具、鲜花百草;二是几何图案,最常见的是单八勾、双八勾等等。三是文字图案,如喜、福、寿等。整体效果古朴典雅,层次分明,惟妙惟肖,光彩夺目。

土家妇女擅长纺织早见史籍。秦汉时期,人们把土家先民的织锦称为“(上宗下贝)布”,是皇室的上乘贡品。到了宋代,土家织锦工艺兴盛,广泛流向市场交易中。这时的“溪布”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上宗下贝)布”的传统。明清时期土家人西兰卡普工艺进一步发挥,逐渐形成独特制织程序,达到较高的水平。

今天的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工艺品,已经从山寨,走向全国,甚至冲向世界了。1985年,土家族老艺人叶玉翠与汉族工艺美术家李昌鄂合作的五幅《开发山区》织锦壁挂,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获得好评。打花老艺人朱么妹,熊1织的两幅壁挂,一幅参加过加拿大的中国工艺美展,一幅参加过坦桑尼亚、赞比亚的中国工艺美展。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皮蛋

无铅松花皮蛋是来凤县传统产品,利用来凤本地麻鸭所产鸭蛋制作而成。制作工艺独特,蛋清如玉,上有松柏叶状花纹,俗称松花,食之鲜嫩味美,余香满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符合GB9694-88一级标准,达国内先进水平,荣获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奖。

制作工艺独特,蛋清如玉,上有松柏叶状花纹,俗称松花,食之鲜嫩味美,余香满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咸丰帝茶

咸丰帝茶是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的。咸丰县自古盛产名茶,是武陵山区极负盛名的茶叶产区之一。咸丰帝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咸丰县自古盛产名茶,是武陵山区极负盛名的茶叶产区之一。2010年咸丰县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011年2月又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的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近年来,咸丰县加快茶叶基地建设步伐,至2012年底茶叶留存面积达12.3万亩,年加工干茶5200吨,实现产值3.3亿元,成长为促农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咸丰县采取整合品牌、严检品牌、认证品牌、推介品牌、保护品牌等措施,打造“咸丰帝茶”公共品牌。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咸丰帝茶”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沙地油栗

沙地油栗产于恩施市沙地乡,系恩施市林特局通过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从板栗地方种中决选而成的板栗良种。

沙地油栗树冠紧凑,树势强壮,树姿半开张,圆头形,中果枝,叶大呈倒卵形,叶面有光泽,总苞椭圆形,中等大小,苞皮薄,成熟时呈十字开裂,出实率大于45%,实果平均单果重11克,果面粽红色、油亮、外形美观,涩皮易剥,果肉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据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测试,内含蛋白质8.9%、糖18.8%、8脂肪%、淀粉64.3%,含硒、锌、铁、钙等20余种微量元素。该品种适合在海拔1400米以下的微酸性黄壤和砂质壤土种植,每亩种植55-110株为宜。

沙地油栗于19世纪年代在恩施市沙地乡大池村被发现,而且当时在该村进行了小规模开发。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恩施市林科所开发研究,选育成地方优良品种,恩施市科委将其定名为“沙地油栗”,并通过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测试,其品质优良。1998年以来,沙地乡政府依靠科技、合理规划,对沙地油栗进行了产业化规模开发。一是与湖北民院联姻,在板栗的储藏保鲜、病虫防治、系列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效果;二是办好了大池村和长脚坡林场两个沙地油栗生产基地,面积达1万亩;三是为“沙地油栗”正名。1999年,经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属地方优良品种,并正式定名为“沙地油栗”。2000年9月下旬,在湖北民院和恩施市政府主办、沙地乡政府和湖北民院园艺系承办的“恩施市板栗生产学术研讨会”期间,来自全国种地的30多位知名干果专家对沙地油栗进行品评和学术交流,对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沙地油栗富含硒、锌、钙等微量元素,属地方优良品种,可在长江中下游或南方大部分地区示范推广种植”。自此,沙地油栗踏上了快速、高效、科技含量高、规模开发的产业化建设轨道。目前,沙地乡已发展沙地油栗3.2万亩,年产量达11万公斤。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西兰卡普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是我国的四大织锦之一,是土家族的工艺美术之花。在土家语里,卡普是花,西兰是被面,西兰卡普意为土家花被面。按照习俗,土家姑娘出嫁要有自己亲手编织的花被面,因此,土家姑娘十一、二岁起,就开始学习编织。她们用彩色纱线编织自己的嫁妆,也编织出自己美好幸福的新生活。现在通过土家人民的不断创造,已制作出各种款式的手提包、壁毯、装饰品等。
恩施的土特产哪里买在恩施哪里买正宗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