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仁布县的特产 日喀则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5 01:46:24

一. 西藏 日喀则 谢通门县 谢通门皮具

谢通门县素有“皮具之乡”美誉,以皮具工艺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皮具做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代表性藏族传统工艺之一。

手工艺皮具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流传广泛的代表性民间传统工艺作品。手工艺皮具主要原料以耗牛皮、羊皮,经过传统染色工艺加工出了各种颜色皮革。手工艺皮具所用的线都是称为“皮线”的,“皮线”是最薄的耐用的皮子加工制成。民族手工艺皮具具有深厚的历史流传外,还具有高原的乡土气息,皮具的手工艺品有着极其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二. 西藏 日喀则 亚东县 亚东黑木耳

亚东黑木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亚东黑木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亚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历史上,亚东黑木耳作为班禅-供品,也是上层贵族喜爱的食品之一,藏语称它为“拿布摘摘”(“拿布”是黑色的意思,“摘摘是薄”的意思。)据传说很早以前有位仙女下凡观看人世间,发现此处气候怡人,于是停留片刻观赏美景,不小心把带在脖子上的珍珠项链掉散在此处。后来被称为“珍珠木耳”的来历,在当地广为流传。亚东黑木耳形状独特,湿耳直径仅为3-5mm,盘子均匀呈圆形,单耳、耳体小,色泽褐色,肉质肥厚、口感细腻、弹性好、滑润且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当地群众自古均有采食亚东黑木耳习惯和有把亚东黑木耳作为滋补品送病人调养身体的习俗,在国内外市场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

地域范围

“亚东黑木耳”产业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亚东县所辖的康布乡、上亚东乡、下司马镇、下亚东乡的林区。 亚东县地处西藏日喀则地区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为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是突出的边境三角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27°13′—27°56′,东经88°46′—89°10′,亚东黑木耳区域生长面积为1684.24平方公里。东、南、西三面分别与不丹、印度接壤,且通外山口43处,边境线长290公里。在西藏境内,北与康马、白朗、岗巴相邻。东西最大宽度45公里,南北最大长度为123公里。北部四乡镇海拔均在4300米以上,高寒缺氧、干旱少雨,植被稀疏,以高山草甸场放牧为主,经济较为落后。南部三个乡镇海拔在2500米至3500米,以农业、牧业为主,经济较为发达,是亚东黑木耳生长的主要地带。全县总面积为4212平方公里。县城驻地下司马镇海拔2900m,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距日喀则市300km、拉萨市580km。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亚东黑木耳形态为盘子均匀显圆形,颜色深黑色,滑有光感,平;。背面绒毛短而少,暗灰色;耳面黑褐色,色鲜、肉厚(耳片厚1.7mm左右)、朵较小(直径一般为3-5mm)。 (2)内在品质指标:亚东黑木耳弹性好、口感细腻、滑润,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蛋白质含量10%-13%,锌26-28mg/kg,铁70-75mg/kg,氨基酸总量在8-10%。 (3)安全要求:亚东黑木耳生产过程执行《无公害食品 黑木耳》NY5098-2002标准。

三. 西藏 日喀则 江孜县 藏餐羊血肠

藏餐羊血肠

藏族地区,无论是农民还是牧民,每宰一只羊,羊血不单独煮食,而是将羊血灌入小肠内煮沸而食,又香又嫩,品尝一口,满嘴生香,十分解馋,别有风味。血肠的制作极为简单。

先把最好的羊肉剁碎待用,在羊肉中放入适量的盐、花椒、糌粑粉少许与剁好的羊肉混拌,灌入肠内,用线系成小段。制法与制香肠同。吃时不虽不渣,不脱皮,清香软嫩,既又血香,又不腻口。血肠的烹饪方法也别具特色。将灌好的血肠放入汤中煮沸,煮至血肠浮起,肠成灰白色,约八成熟,便立即起锅,盛入盘内,全家席地而坐,割而食之。

四. 西藏 日喀则 岗巴县 牛羊肉

牛羊肉

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在牧区一般不食蔬菜,饮食单调,从单一的饮食结构来说,牧区乃至整个西藏都属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区。众所周知牛羊肉热量很高,这有助于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们抵御寒冷。

有趣的是藏族人民有食生肉的习惯,若到一些牧民或农区家中,你会看到挂到屋内或帐篷内的风干的牛羊肉,你若去这些人家作客,主人会拿出风干的牛羊肉叫你品尝,这种风味只有在高原才能品尝得到。

五. 西藏 日喀则 谢通门县 牛古沟陶器

仁钦则乡牛古沟陶器是谢通门县唯一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谢通门县的特色民族手工业产品。

六. 西藏 日喀则 定结县 犏牛

犏牛

犏牛是普通牛与牦牛杂交后产生的后代,普通公牛与母牦牛杂交,其0称“真犏牛”,公牦牛与普通母牛杂交,其0称“假犏牛”。无论“真”、“

假”

犏牛雄性均不育。犏牛无-母牛其生长发育、体尺、体重以及生产性能均比亲代有较大的提高,但犏牛与牦牛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基本相似。

牦牛生活在海拔3000m

以上的高山草原地区的特有牛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上,甘肃、四川等地也有较多分布。牦牛躯体强壮,全身被毛粗长,毛丛中生绒毛,因此卧于雪地不致受寒。其毛色较杂,以黑色居多,其次为深褐色、黑白花、灰色及白色。耆甲很高,背腰略陷,尾短,但尾毛密且长。两性异形明显。头长而宽,上唇薄而灵活,能采食矮草。牦牛有无角和有角两种,有角者,角长尖锐,角轮明显。牦牛蹄的结构特殊,在其蹄底部有坚硬似蹄铁状的突起边缘,故能在崎岖的山路行走自如。成年公牦牛体重为300~450㎏,母牦牛200~300㎏。牦牛属原始品种,没有专门的经济用途,但由于它对高山草原地区有高度的适应性,故可供驮、乘、耕地、拉运以及挤奶等多种用途。牦牛一般产奶量较低,乳脂率5~8.2%,乳脂肪球大,易于加工奶油。乳中蛋白质含量也极丰富。牦牛产肉性能较好,屠宰率一般为50~67%,肉中蛋白质和灰分含量高。为了改进牦牛的晚熟、体格小、生产性能低、无专门化的生产方向等缺点,目前在牦牛产区广泛引用黑白花牛、海福特牛、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等各种培育品种与牦牛进行杂交,来繁育犏牛,探索理想的杂交组合,充分利用犏牛的0优势。

七. 西藏 昌都 江达县 西藏麦片粥

西藏名吃—麦片粥:小麦浸泡后捶扁,晒干,称为麦片。将麦片、人参果、牛(羊)肉丁、奶渣放骨汤中煮熟即成。

八. 西藏 拉萨 达孜区 西藏卡垫

“卡垫”是藏语小型藏毯的意思。是藏族家庭的床上用品。古城江孜是生产卡垫的著名城市,有“藏毯之乡”的美称。据历史记载,600多年前就织出了柔和、美观、结实而又富于西藏民族风格的藏毯。这里手工业久负盛誉,从老人到小孩,都有一手织毯的本领,80%的居民从事织毯业。新建的江孜地毯厂生产的地毯、卡垫、挂毯、壁毯、靠垫、喇嘛坐毯等,花色品种有几百个。另外拉萨地毯厂也是藏毯的重要生产基地,除自给外,还行销于欧、美、日本、印度和尼泊尔等国家。

九. 西藏 日喀则 谢通门县 朗玛卡嘎藏刀

加工点位于卡嘎温泉度假村。藏刀是藏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其制作工艺在我们后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

谢通门县“朗玛卡嘎”藏刀尤以其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美、品种款式多样,具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而闻名区内外。“朗玛卡嘎”藏刀近年来通过发展,其藏刀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十.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日喀则特产必买清单日喀则特产十大名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