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攀枝花的特产 攀枝花的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21 10:00:59

一.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玉米饭

彝族人家虽然也用玉米磨成面,做成各种玉米粑,但在彝家,玉米最主要的吃发是做成玉米饭。就是将玉米粉洒上水,混合均匀后倒入蒸笼中,蒸成半熟时,再倒入筛子中,将玉米压碎,洒上冷水混合均匀后再倒入蒸笼中蒸熟。

二.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凉山苦荞茶

凉山苦荞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凉山苦荞茶

四川省凉山州现辖行政区域

四川省《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凉山苦荞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函》,凉府函〔2012〕114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34/T195-2010《凉山苦荞茶》

三.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霍香鲫鱼

此菜选用鲜嫩的霍香叶汁与邛海优质鲫鱼烹制而成。成菜具有色泽红亮,入口细嫩、鲜香,并具有特殊的霍香香味,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具有理气镇痛,调中下气的功效。

四.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砣砣鱼

该菜选用安宁河优质鲤鱼或草鱼,先斩成块,用盐、料酒、姜、葱玛味,挂水粉糊,用温油炸熟,用小火烧入味,再用大火收汁收浓。成菜色泽红亮,鱼肉细嫩,味咸、辣、鲜兼备,是典型的家常味型,在凉山地区及108国道凉山段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五.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西昌小香葱

西昌小香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昌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为西昌小香葱的丰产、优质、早上市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西昌小香葱(琅环小香葱)作为西昌市的传统产业,其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区主要分布在西昌市琅环乡、礼州镇一带,其中,尤以琅环乡最适于种植。同国内其他产区的小葱相比,西昌小香葱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一是物候其早、生长快;二是产量高,亩产达1.1万斤;三是种植期长,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四是绿色无污染,品质极佳,在川渝两地具有较高知名度,并占据了稳定的市场份额。

2008年8月,西昌小香葱(琅环小香葱)获得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08年9月获得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2009年10月及2010年12月,西昌小香葱(琅环小香葱)在“2009年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2010年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两次荣获“深受群众喜爱展品奖”。

目前,西昌小香葱(琅环小香葱)的种植面积达到0.45万亩,总产量2.2万吨,总产值0.44亿元。同时带动了运输、包装、服务等产业的发展,每年给相关产业带来的收入达560万元。

西昌小香葱(琅环小香葱)产地范围为四川省西昌市琅环乡、安宁镇、礼州镇、月华乡、兴胜乡、樟木箐乡、西乡乡、小庙乡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六.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鸡肉炒鸡枞

鸡肉炒鸡枞:此道菜菜汁白且油亮,味香肉嫩,清淡适口。

其做法如下:将鸡枞洗净,滚刀切为小砣,将鸡脯肉切块,盛入碗中,加入鸡蛋清,精盐,蚕豆水粉拌匀,在炒锅内置入熟猪油,在旺火上烧热后,先滑鸡块,再滑鸡枞,然后将蒜瓣炸黄,葱段、姜片煸炒出香味时,放入滑好的鸡肉和鸡枞砣,拌炒,勾芡后即可上桌。

七. 四川省 攀枝花市 仁和区 攀枝花枇杷

攀枝花枇杷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攀枝花枇杷产自攀枝花市海拔1300米~1700米的地区,产品于元旦、春节期间上市,书春节畅销的特色农产品,主要生产的品种以“早钟六号”、“大五星”等大果型品种为主。攀枝花枇杷果大,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果皮橙黄色,果点密、细、果面光洁,富有果粉与茸毛,果锈极少,一般单果重可达50g左右,最大果重160g,具肉质细,汁液丰富,味浓甜略带酸,风味浓郁等特点。全市枇杷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7800吨。建成了米易县丙谷镇芭蕉箐村、草场,盐边县二滩库区等万亩枇杷基地3个,农业部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个。2005年“攀枝花枇杷”取得了“A级绿色食品”证书。2010年,“攀枝花枇杷”被农业部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地域范围

攀枝花枇杷保护范围为米易县的丙谷镇、白马镇、攀莲镇、湾丘乡、新山乡、撒莲镇、垭口镇、得石镇、普威镇、白坡乡、草场乡、麻陇乡;盐边县的渔门镇、惠民乡、永兴镇、国胜乡、敢鱼乡、桐子林镇、红格镇、新九乡、和爱乡、益民乡、红果乡、红宝乡、箐河乡、温泉乡、格萨拉乡、共和乡;仁和区的总发乡、太平乡、中坝乡、大龙潭乡、务本乡、啊喇乡、布德镇、同德镇、前进镇、福田镇、平地镇、金江镇、大田镇、仁和镇;西区的格里坪镇及东区的银江镇等,辖44个乡镇,东到湾丘乡,南到平地镇,西到温泉乡,北到红宝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8′~102°15′,北纬26°05′~27°21′。攀枝花枇杷保护面积0.73万公顷,年产量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攀枝花枇杷果大,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果皮橙黄色,果点密、细、光滑,有果粉,果锈极少,皮薄。果肉厚、橙黄色,肉质细,汁多,味浓甜略带酸,风味浓郁,种子3-5粒。 (2)内在品质指标:攀枝花枇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可食率≥70%。 (3)安全要求:符合DB510400/T003-2002《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求。

八.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九.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四川攀枝花特产必买清单四川攀枝花的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