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港附近的特产超市 徐闻港口附近美食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1-07 12:01:34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二.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红鱼干

湛江西临北部湾海域,该海域出产的红鱼干和红鱼筒是湛江的著名之一。其中湛江的红鱼干又以徐闻红鱼干知名。

红鱼的学名为红鳍笛鲷,又名红鱼、红槽鱼、红鸡,是暖水性中下层鱼类。该鱼个体大,刺小,肉质优良,具有含肉率高,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是无污染的绿色水产品。南海北部海区以北部湾水域为盛产区。鱼体呈椭圆形,稍侧扁,一般体长20厘米~40厘米以上,体重2公斤~3公斤左右。红鱼头比较大,体披着大栉鳞,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眼间隔宽而突起,全身鲜红色,故得红鱼之俗名。红鳍笛鲷除红烧、清蒸等吃法外,还适合做溜鱼片、鱼丸子、炒鱼片等。

湛江北部湾海域出产的红鱼因生得体健身壮,所以它一般可活4至5年,长寿者可达7年以上。而其个体长得也较大,肉厚刺少,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因而被列为优质海产鱼类,是著名的海鲜美食。湛江红鱼年产量比较稳定,全年均能捕捞,以春汛及冬汛为主。

捕捉红鱼的渔具有多种,以底拖网为主。“红鱼延绳钓”是传统作业的方法,由一艘母船载25~36只子船,日间钓获的金线鱼等到夜间即被用作钓捕红鳍笛鲷的饵料。

徐闻红鱼干的生产历史悠久,其出产的红鱼一般在北部湾采用“红鱼延绳钓”法,在春汛时期即用上钩的新鲜红鱼就立即在数百公里的船甲板上反复翻晒,天然而成。因此,徐闻红鱼干因自然晒成而闻名。

三.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徐闻拌粉

拌粉俗称“阉粉”,为冷小食,乃徐闻四季风味名食。拌粉滑润可口,香味馋人,吃后口留余香。自古以来,徐闻的乡村圩镇,遍布出售的拌粉,其中迈陈镇迈陈村大多数农户以制作拌粉出卖为业,日子过得较为宽裕。值得让人高兴的是,徐闻拌粉已被传至海口等处地,成为当地的一风味美食。

此粉选料颇讲究。太差的米做不成,太粘的也不行,外地米不易制作,而徐闻出产的,却能制制出丝细不断、色好、柔韧、不粘糊的占等拌粉。制作时,先在清水中浸泡大米24小时,取出磨成粉浆后,用特制器具将水压干,煮米粉至半熟,捞起,放在石臼中舂软,拌和,把米粉装在特制机具里,压出粉丝,在滚水中烫熟,再用冷水冷浸一两个钟头,捞起即可成拌粉。食用时,将酱油、花生油,蒜泥、虾米、鸡蛋花等佐料加进粉中,翻拌均匀便可享用。

四. 天津市 东丽区 赛珍珠的小站稻

小站稻,以原产天津津南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米而名扬海内外。其米粒大而饱满,半透明没有粉白色的腹白。蒸干饭,无论软硬,不粘不连,犹如满碗珍珠,油江发亮。煮稀饭,无论稀稠,都是汤汁浓郁,散发着清香。吃在嘴里,细腻滑润,有咬劲。小站稻,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淀粉、脂肪等,容易使人吸收、消化,属于营养型的天然食品
( 天津)

五.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六. 江苏省 泰州市 高港区 高港银杏

素有“华夏银杏之乡”之称。

全区拥有挂果银杏树6万株,年产银杏100余万公斤,素有“银杏之乡”的美称。

七.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树菠萝

树菠萝

树菠萝又名木菠萝。成熟的果实香气浓郁、鲜甜可口,也可加工成罐头、果脯、饮料及酿酒。种子可煮、烘、炒或炸食,味美如粟。

营养成份: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

功效:果仁滋养益气、健脾胃,树液入药可治溃疡、散结止痛,尤其对糖尿病有独特疗效。

全县种植4300亩,产量约定俗成2000吨,上市时间:5—8月。

八. 湖北省 天门 张港花椰菜

张港花椰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港花椰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腹地,汉水之滨的天门市张港镇自距今170年的清朝道光年间开始种植花椰菜,如今全镇37个村常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是中国花椰菜规模化种植第一大镇。张港花椰菜洁白如玉,味道甘糯、口感细腻,营养丰富,富含微量元素硒及蛋白质、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K和维生素C等,尤以维生素C含量丰富,每100克含129.6毫克,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和生物活性物质起到防癌抗癌作用,高含量的天然维生素C对保护心血管有益。加工产品有花椰菜净菜、速冻花椰菜、盐菜、干制菜等4个品种类型,产品畅销北京、哈尔滨、武汉、深圳等30多个大中城市及欧美和东南亚国家。

张港镇是属于湖北省天门市管辖的一个小镇,人口95700人,面积153平方千米。位于汉江下游北岸,市境西南部。张港镇的棉花、花生、花菜形成了特色产业,被誉为“三花”之乡。其中花椰菜产业特别突出,张港镇花菜种植历史悠久,全镇44个行政村几乎村村种花菜,2011年种植面积达6万亩,占全镇农作物种植面积的64%,花菜产量达12万吨,属全国第四。

花椰菜是蔬菜的一种,属于甘蓝的变种,花椰菜肉质细嫩,味甘鲜美,食用后很容易消化吸收,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蔬菜,它味道鲜美,营养也很高,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其中西兰花的平均营养价值及防病作用远远超出其他蔬菜,名列第一。

天门市张港镇花椰菜栽培于2008年3月正式被列为国家第6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天门市花椰菜标准化示范区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验收,被认定为湖北省无公害花椰菜生产基地,花椰菜经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确定为无公害产品。从2005年开始,张港花椰菜出口到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经新疆和内蒙远销到蒙古和俄罗斯。至 2006年又出口到韩国和日本。

地域范围

张港镇位于湖北省天门市境西南部,位于东经112°46′00″—112°55′00″,北纬30°30′00″—30°40′00″之内。南临汉江,与潜江市隔江相望,东距竟陵48公里,北距拖市15公里,西距多宝20公里。张港花椰菜种植主要分布在张港镇境内的罗万村、洪山村、彭湖村、张港村、狮子桥村、尹港村、周铺村、段铺村、河山村、毛巷村、郭垱村、梁滩村、泽口村、毛岭村、高拐村、同兴村、罐头尖村、大渊村、泗港村、九郡村、三合村、熊刘村、十周农场、茶店村、白果树村、顺河村、柏台村、螺狮滩村、高荣台村、孙李湾村、菱角洲村、中南村、河堤村、龚王村、张角村、徐桥村和新合村37个村,总生产面积3346公顷,年总产量1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各小花球肉质花茎短缩,花球紧实,洁白色,花球表面无污物,无机械损伤、散花、绒毛 2、内在品质指标:张港花椰菜营养价值极高,维生素C丰富,每100g新鲜花椰菜含≥100mg。 3、安全要求:张港花椰菜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组织生产。具体标准如下: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九.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鸡汤饭

徐闻人会养鸡、好吃鸡、善吃鸡,于是鸡油饭便应运而生。

徐闻人宴食最大的特点是无鸡无成宴。逢年过节杀鸡,过生日杀鸡,婚宴杀鸡,请客吃饭离不开鸡。但首先这鸡必定是靓鸡。

煮好鸡,放米煮鸡饭,尤其讲究汤量,汤量适中,这鸡饭颗粒完好,粘性不多,晶莹剔透,吃起来,齿根留香,让您欲罢不能。这时再夹鸡肉送饭,真是妙不可言。有时鸡饭煮得好,一下子啪啦二、三碗,根本不用菜送。

我吃鸡汤饭成瘾是在黄花少年时,那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一个县城,饭店里的鸡味道并不怎么样。最让人难忘的是挑着鸡饭走街串巷的小贩。一条扁担,一端是小桌。小桌上挂着白切鸡,摆着垫,周边是配料,鸡饭、鸡汤用小杉木桶装着放在桌柜下。那端是洗碗桶和小木椅(可作餐台用)。鸡饭摊不用吆喝叫卖,但闻那香味,就知道他来了。吃客们就在街边一隅,随行就市吃起来,天呀!竞有这般吃法。小时见他们吃鸡汤饭,口水流了一滩。有时纠缠着大人,也吃将起来。但就是吃得不满足。我想这鸡汤饭硬是比家里煮得好。如今,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原先的鸡汤饭摊,于是每当吃鸡汤饭时,我就想起逝去的鸡汤饭。

徐闻人除吃鸡汤饭外,还有鸭汤饭、鹅汤饭,还有狗汤饭,而今都成了时尚,越吃越红火,越吃越气派。

徐闻在哪买特产好吃又实惠徐闻港码头附近卖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