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都有什么土特产品 西藏的特色产品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0-08 16:38:38

一. 西藏 山南 扎囊县 扎囊氆氇

扎囊氆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扎囊氆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氆氇,是藏民族用手工编织的羊毛织物,千百年来为藏民族所喜爱。扎囊县地处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冈底斯山南麓,在藏语里“扎囊”意为“刺树沟内、山桃林中”,历史上由于人多地狭,资源匮乏,扎囊人多从事手工制造和经商,悠久的手工历史使扎囊县获得了“氆氇之乡的”美誉。

作为“氆氇之乡”,山南地区扎囊县目前有4000多人从事氆氇编织和销售工作,他们生产白氆氇、花氆氇等近20个品种。扎囊县县委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县吉汝乡有1700多户农牧民,家家户户都会织氆氇。“

扎囊氆氇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扎囊县现辖行政区域。

一、原料

1.经线:棉线,也称棉纱。分白、黑、蓝三种。

2.纬线:绵羊羊毛,产自山南地区,多用绒毛和两型毛。

二、工艺过程

羊毛洗、捻→棉线制作经线、羊毛制作纬线→手工编织氆氇→后整理→成品。

三、工艺要求

1.洗毛:原毛→分等分级→洗毛→开松→浸泡→晾干→清除黄土。

2.制作氆氇经线:

(1)制作经线的材料为棉线,张力大,韧度强。

(2)将经线穿在篦子状上下有梁儿的工具(藏语称为“囊日”),并将其固定;

(3)按照氆氇的长短将经线来回穿在篦子状上下有梁的工具(藏语称为“仁织”)。根据氆氇的宽度及“达”上的竹条数量进行穿绕,一般氆氇宽为28厘米。

(4)根据氆氇的长短穿绕的经线在“仁织”上进行缠绕。最后,将“囊日”和“仁织”固定在氆氇机两端,套好四个脚踏板。

3.制作氆氇纬线:

(1)先将做纬线的羊毛用手扯松,再次清除羊毛中的杂质。

(2)用铁刷进行梳理,经梳理后毛质更加松软,类似棉花,做成卷状。

(3)捻线,用“旁”(即:是一根两头削尖的圆锥形木头)将卷状羊毛捻成纬线。纺纬线时旋转方向必须是顺时针,制作纬线时按照氆氇的等次可以进行选择捻成细线还是粗线,细线等级优于粗线。

4.编织氆氇:

(1)纬线绕在比较粗略的竹竿上,藏语称为“索姆”。然后将“索姆”固定在梭子内部两端的铁丝上。机梭子(竹布)为质船形状,两端尖形,长约30厘米的梭中间有一根铁丝,铁丝一端可取出。

(2)编织氆氇时,手部操作,将梭子往返穿过交叉的经线,梭子每穿过经线一次,需用“达”击纬线三次,织机下边有踏板四根,纺织者按照顺序用脚踏动踏板,手脚配合操作,使纬线上下变动,用手将经线即“梭子”来回穿梭,与纬线交织,用板脚拍紧,反复上述动作,即可织出氆氇。

5.后整理(氆氇半成品的要求):

(1)氆氇规格要求:0.28m×20m,厚度根据氆氇等级或者订单决定。材料优良、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多彩、藏民族风格浓烈。

(2)氆氇形要求:要横平竖直,无荷叶边、无垂底子、无凹心,无露经、露纬。

(3)氆氇身要求:厚度均匀,不能超厚超薄。

(4)氆氇正面要求:平整、无疵点、四角必须周正,不允许有长毛、白纬线。

(5)氆氇颜色及花纹要求:颜色纹样符合大稿和打小样的封样颜色,无串色、渗色等,无错花、错叶及不对称几何图形。

(6)氆氇背面要求:无脏污、疵牙、色纱、草刺,手感不发挺、发硬。

(7)氆氇缠边要求:均匀、整齐、无露经,不准出现空环凸泡。

(8)氆氇四边要求:均匀,整齐、略厚于氆氇身、无疵牙、毛刺。

四、储存

1.仓库干燥通风;

2.存放需防尘、防鼠、防虫。

五、质量特色

1.外观品质特色:图案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图案,如花氆氇、十字氆氇等。

2.技术指标:门幅28厘米、经线≥260根,纬线密度≥100根/厘米;氆氇尺寸偏差≤2.0%,纱纤维含量偏差≤4%,耐燃性(损毁长度)≤75mm,耐光色牢度≥3至4级,耐于摩擦染色牢度≥3至4级,耐湿摩擦染色牢度≥3级。

二. 西藏 林芝 墨脱县 木碗

为日常生活重要用品之一。它是用硬木树根或树瘤加工制成,木质细密坚硬,天然花纹古朴美观,具有一定收藏、观赏、实用价值。

三. 西藏 昌都 江达县 野牛

野牛

野牛体型巨大,体长200厘米左右,体重1500千克左右。两角粗大而尖锐呈弧形。头额上部有一块白色的斑。肩部到前背有一个像瘤子一样的隆起。体毛大都是棕褐色、黑色,四肢膝盖以下的毛白色,故又名“白袜子”。

野牛栖息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竹林或稀树草原,通常每群10余头。一般在晨昏活动,也有的在夜间活动。嗅觉灵敏,性情凶猛,遇见敌害时毫不畏惧。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等为食。4岁时性成熟,0期一般在9-10月份,孕期9个月左右,每胎1仔。

四. 西藏 昌都 江达县 西藏麦片粥

西藏名吃—麦片粥:小麦浸泡后捶扁,晒干,称为麦片。将麦片、人参果、牛(羊)肉丁、奶渣放骨汤中煮熟即成。

五. 西藏 昌都 左贡县 藏族奶品

奶品最普遍的是酸0和奶渣两种。酸0又有两种,一种是奶酪,藏语叫“达雪”,是用提炼过酥油的奶制作的;另一种是没提过酥油的牛奶作的,藏语称“俄雪”。酸0是牛奶经过糖化作用以后的食品,营养更为丰富,也较易消化,适合老人和小孩吃。奶渣是奶提炼酥油后剩下的物质,经烧煮,水份蒸发后,剩下是奶渣。奶渣可以做成奶饼、奶块。在煮牛奶过程中,还可揭起奶皮,藏语叫“比玛”。

奶皮就象豆腐皮一样,好吃又富有营养。奶品是藏族的重要食品,家居或外出,人们都带着它。在零食品种不多的西藏,大人们常把奶渣给小孩当零食。

六. 西藏 林芝 朗县 煺

在盘子里放上适量的酥油、碎奶渣(稍加水捏紧)及碎红糖搅拌揉合制成称为“煺”的酥酪糕,此糕食之别有风味,乃是食用糌粑的最好伴料。

七. 西藏 林芝 朗县 奶渣包子

奶渣包子

奶渣包子顾名思义就是用奶渣做馅,奶渣是什么呢?那要从牛奶的提炼说起了,新鲜的牦牛奶煮沸以后被藏族人用传统而独特的方式分解,最贵重最精华的是酥油,其次就是奶渣了,也就是提炼了酥油以后剩下的渣。新鲜的奶渣酸酸的,白白的,可以用来做馅,奶渣包子由此而来。奶渣晒干以后,藏族人把它当零食吃,也放在粥或者汤里面做佐料,干奶渣汉族人不太吃的惯,不过奶渣包子到是藏汉、老少皆宜。

八. 西藏 林芝 察隅县 藏式木碗

藏式木碗

藏式木碗的制作应和自然的纹理,保持着树木的芳香,木碗的大小高低,适应着不同人的需要。粗矿而显笨拙的是男人碗,西腻而成弯曲线条的是女人的碗,线条干净利落调和的是-使用的碗。

九. 西藏 拉萨 拉萨黄牛

拉萨黄牛

品种描述

产地及分布:拉萨市。

外貌特征:体型较小,结构紧凑而匀称,皮薄毛短,黑色占42%,黑白花占31%,其他为棕黄色、黄白花和褐色。头平长,大小适中,公牛头雄壮而略宽,母牛头清秀。角小,从角根至角尖向外向上、向前、向内弯曲。颈部长短适中,背腰平直,公牛肩峰稍隆起,胸部发育良好,体躯稍短,骨骼较细,后躯友育中等,四肢稍长,公牛四肢略粗壮,母牛则略细长,蹄面大而坚实有力。

品种性能:公牛体高为101.6厘米,体重为187.6干克;母牛分别为96.2厘米和170.9千克。平均泌乳天数267.8天,产奶为206.2千克。屠宰率为42.8%,净肉率为34%。2.5岁开始配种,一般3年2胎,成活率为90%以上。

十. 西藏 林芝 朗县 藏帽

藏帽

由于西藏日照强,气候多变,还有风沙大的缘故,西藏群众都比较喜欢戴顶帽子。又根据不同的身分、性别和地区,戴不同形式的帽子,所以西藏的帽子种类繁多,式样各异。

这里只介绍一种最常见,藏语称之“霞冒加赛”。“霞冒”即帽子之意,“加”是汉、汉地,“赛”是丝的借音。总的意思是“汉地金丝帽”。这种帽子里子用毡帽坯,帽顶复以金丝缎,边沿镶以丝带,帽沿有四,前后沿大,左右沿小,帽沿上缝以毛皮。因其质地优良,保暖性能好,所以男女均喜欢戴,只是戴的形式不同。女的一般把两个大帽沿折进帽内,只留前一个大帽沿,下雪天戴时,四个帽沿均在外。老人通常把四个帽沿都露在外面,适应性如此之强,实为别的帽子无法比拟。

藏帽除有着如同藏族服饰的华丽富贵与用料考究,作工精细,经久耐用等特点外,更能引人注目的是这一小宠物竟能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地域特色、职业以及更加细致的社会地位、富裕程度、宗教流派等,真可谓藏族帽子是藏族文化的一个浓缩点。

西藏的农特产品有什么特点西藏最实惠的特产店在哪里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