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八公山有啥特产吃的 淮南八公山美食攻略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20 11:22:16

一. 安徽省 淮南 寿县 寿州香草

   香草只有在寿县城内报恩寺东边的一片地上生长,才能有馥郁的香味,如果易地种植,虽也长枝叶,但无香味,枝茎也由空心变实。故名曰:寿州香草。

传说寿州香草的发现,是在五代十国末期,后周大将赵匡胤率军攻打南唐寿州时,他的战马挣脱缰绳,跑到东禅寺(即今报恩寺)东边一块草地吃草,打不走,牵不离,赵匡胤闻知后,便实地观察,顺的摘枝野草嗅嗅,连声说:“是香草!”以此得名,成为名扬千里的寿州。

寿州香草是两年生草本植物,高一米左右,叶对生,花柄长,形似芝麻秸。头年农历九月下种,第二年四月收割,满城飘香。端午佳节,家家户户用干香草缝制香荷包,以驱虫避汗气。每年五月,湖北、上海、河南等地客商都前来采购。

二. 安徽省 淮南 凤台县 顾桥双喜陈醋

顾桥陈醋,有一百八十五年生产历史,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名牌声誉。

清朝嘉庆由山西寿阳传入凤台,以顾桥王端甫的“夏昌醋园”最为著名。顾桥陈醋具有酸、甜、香、咸、辣五味。夏季食用可消暑,冬季食用能增温,并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一九七八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命名为“双喜牌”。一九八二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一九八五年荣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产品在国内畅销,还远销东南亚诸地,可谓名扬四海,香飘九洲。

顾桥陈醋是利用当地优质糯米、麸皮、豌豆、大麦、小麦等粮食为原料,经过特种工艺多次发酵,精心酿制而成并加入十几位中草药熬制,经过较长时间的储存,成为绵酸带甜、微咸不涩、清香宜人的优质名醋。清朝嘉庆由山西寿阳传入凤台,以顾桥王端甫的“夏昌醋园”最为著名。顾桥陈醋,有一百八十五年生产历史,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名牌声誉。顾桥陈醋酿造于清朝乾隆年间,产品以“顾桥红双喜陈醋”品牌系列陈醋为主,质量高、信誉好。

编辑本段〖产品风味〗

顾桥陈醋是利用当地优质糯米、麸皮、豌豆、大麦、小麦等粮食为原料,经过特种工艺多次发酵,精心酿制而成。并加入十几位中草药熬制,经过较长时间的储存,成为绵酸带甜、微咸不涩、清香宜人的优质名醋。它具有酸、香、辣、咸五味俱全的独特风味。[3]

编辑本段〖产品功效〗

经检测,顾桥陈醋含酸量 6% ,含糖量 2% ,含多种氨基酸 1.5% 以上。它不仅是烹调菜肴和调剂食品的必需品,而且还能减少菜肴中维生素 C 的损失。具有消食、健胃、开胸、顺气、解毒、消肿、散痛等多种功能。还可防治病毒性感冒、痢疾、肾炎、高血压、咽喉痛和有利于软化血管,加速血液循环,防治动脉硬化。对人体有滋阴补肾、活气养血、利肝养胆、降压、养颜、治虚劳损、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增殖、延年益寿之功效。[1] 夏季食用可消暑,冬季食用能增温,并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编辑本段〖产品荣誉〗

顾桥陈醋,一九七八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命名为“双喜牌”。一九八二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一九八五年荣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产品在国内畅销,还远销东南亚诸地,可谓名扬四海,香飘九洲。[2]

编辑本段〖顾桥陈醋厂〗

顾桥陈醋厂建立于一九五八年,原属地方国营,归县财政局。一九六三年由国营转为县办大集体,隶属县二轻局。具有二百多年的生产历史。通过多次技术改造和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注册资金 70 万元 , 资产总额 300 多万元。现有职工 86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6 人,管理人员 9 人,厂区占地面积 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5000 多平方米。下设五个车间,一个化验室,一个锅炉房。其中:制醋车间,熬醋车间,制酒车间、酱油车间、包装车间。机械设备有锅炉一台,袋装机一台,熬醋设备一套,蒸煮设备一套以及运输设备等。

三. 安徽省 淮南 谢家集 刘香豆干

淮南市碗碗香豆业有限公司位于豆腐发源地---淮南八公山下,得益于千年豆制品酿造技术及甘甜的八公山泉水,采用一流的生产设备,依靠现代科学管理,生产出风味独特,让消费者放心的“刘香”牌豆制品系列产品。产品有豆腐,素鸡,五香干,海鲜干,腐皮及深加工豆制品30余种。
    碗碗香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已摸爬滚打了多年,创出一条豆制品生产,物流,销售一条龙,具有碗碗香特色的销售之路,初步形成八公山豆制品批发,加工基地。现自营销售网点100余家,生产销售人员150余人,网络覆盖全省各大城市及南京,上海等地。合作对象有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等,国内一流超市世纪联华,北京华联及省内知名超市百大合家福,徽商红府超市等,2006年公司销售突破2500万元,在安徽省豆制品行业中名列前矛,被省,市授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06年通过IS9001国际质量认证。
    公司计划2007年扩大生产基地,投建新厂房不断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向国内外一流企业看齐,将碗碗香豆业打造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豆制品企业。

咨询电话:0554-5676880  0551-5545939

地址:淮南市谢家集区唐山镇

四. 安徽省 淮南 寿县 寿柴胡

寿县北山所产柴胡,质地明净,药效好,为医家所推崇,称之为寿柴胡,以区别于其他地方所产之柴胡。明代列为贡品。嘉靖《寿州志·贡赋》载,每年进献北京9斤,南京10斤。

五. 安徽省 淮南 谢家集 淮南黄晶梨

黄晶梨是山东农科院刘光全教授通过八年研究培育出的高科技梨树品种,是产量高,品质好,耐贮藏的高档梨品种。

黄晶梨个大饱满、色泽金黄,每个都有一斤多重,皮薄、肉厚、核小、香脆甘甜。黄晶梨属于高经济型农作物,树上架挂果,类似葡萄,产量高、收益快,第一年春季栽培,第二年挂果,亩产可达到2000斤,并逐年递增,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在占地400亩的黄晶梨园内,采取了四周栅栏全封闭管理模式,采用全园套袋、生草覆盖、平衡施肥、棚架栽培等先进技术栽植,还特别邀请山东农科院对土壤肥力、黄晶梨生长环境以及黄晶梨测土配方专用有机肥进行化验测试和研制。无公害、有机肥料的栽种方式,使黄晶梨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有机食品。

六. 安徽省 淮南 大通区 豆腐

吴翼翚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吴翼翬华岳心意-八法拳,完整拳名是“心意-八法三盘十二势。” 简称-八法拳,相传于后唐北宋年间,距今一千多年历史。 由安徽毫州陈抟(音tuan)老祖所创,吴翼翚(音hui)宗师所传。 陈抟老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道学家、易学家、养生学家。 晚年隐居华山莲花峰,修练坐功、卧功和动功,历经代代相传。 晚清道光年间陈鹤侣、闫国兴、陈光第传于吴翼翚宗师,前中央国术馆张之江馆长仰慕其,研书画、精武功、文武全才,诚聘他为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兼编篡委员会主任,并将-八法拳列入中央国术馆必修教材之一。 -八法拳“静”如平湖秋月,“动’’似波浪起伏,他以“-为体”八法斯用。 其拳法以圆活敏捷、反应迅速、变化多端、刚柔有律、整劲内蓄、伸缩无常、开合无迹,为特点,达到“内养心性",“外修形体",习之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之功“老幼咸宜”的古老拳种。 -八法拳理论深奥,既有完整的拳学体系,又有千年传承的历史。 他以道教文化为基础,蕴藏着民族文化的精髓,以丰富的拳理内涵,精湛的技艺和神奇的功力,为世人所瞩目。 多年来,-八法拳得到国际武联和中国武协历届领导的关注和武术名家的大力支持,李梦华、-、徐才、何振梁、霍震寰、张跃庭、张山、蒋浩泉、张文广、陈玉和、吴江平、郭瑞祥、黄乾量、陈培、李荣基、宋光华等先生给予高度评价,原国际武联主席、国家体委主任-先生称-八法为“内飬心性、外修形体”的好拳种;亚洲武联副主席、香港武联主席霍震寰先生提字说-八法拳“宏扬国粹,惠泽武林”;原中国国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耀庭先生称-八法绚丽多彩;武术名家蒋浩泉先生提字说“精研-八法拳艺,促进世界武术发展”;原中央国术馆创始人之一庞玉森先生说:“振兴-八法,造福世界人民”。 时至今日,-八法拳已在广东、上海、陕西、河北、山东、东北、湖北、江西、河南、江苏以及佛山、九江、徐州、香港、台湾等地流传。 -八法拳在世界各地也拥有众多爱好者。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丹麦、澳大利亚、巴西、爱尔兰、加拿大、瑞典、意大利等国均有-八法拳研习机构。 -八法拳已选入中华武术“展现工程”,由国家体育总局人民音响出版社等部门,在淮南拍摄武术教学片,这是淮南市首次传统武术由国家选录的展现工程项目之一。 在各级部门的领导重视下,为了更深入地挖掘、整理、研究-八法拳,进一步普及提高、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吴翼翚之子吴英华带头成立了淮南市-八法拳研究总会。 2010年5月又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吴翼翚-八法拳国际联盟总部,目的弘扬-八法拳术,构建-八法拳国际交流平台,适应世界发展趋势。 团结国内外武术同道进行学艺交流,凝聚、感召更多的华人及全世界武术运动的爱好者,加入到强身健体的文明运动行列里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贡献。

七. 安徽省 淮南 谢家集 淮南糊辣汤

胡辣汤又叫油茶。淮南的油茶有很多的地方特色。装的容器很有特色,是个巨大的铝皮壶,有长长的壶嘴,用木塞塞住。吃的时候就倒一碗出来,稠稠的,不添加酱油的。里面加了面筋、千张丝、海带丝、花生仁、黄豆、芝麻等,口味不一样的卖家加的东西也会有所不同。喜欢辣的可自己加点辣,呼噜噜喝下去,非常过瘾。但是注意,不能一直用调羹搅和它,不然会谢掉的,谢掉以后就像水一样,就不好吃了。

八. 安徽省 淮南 凤台县 淮南羊肉汤

淮南羊肉汤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南市凤台县的羊肉汤比较著名,而朱马店镇的羊肉汤是淮南市味道最好的。食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淮南羊肉汤味香辣,肉细嫩,以上等羔羊为原材料,辅以名贵、淮南香料,开锅时香飘四溢,食之口舌生香。羊肉汤亦是以汤为主,汤醇厚,味鲜美。与牛肉汤共为淮南双绝。

据传五代十国年间,赵匡胤据兵淮南八公山南塘地,反被兵困南塘。淮南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最后在头领的带领下,把自家耕牛纷纷宰杀掉,熬成大锅汤送进赵营,官兵喝后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攻破寿春城。后赵匡胤登基后,始终忘不了淮南牛肉汤,后来在民间把淮南牛肉汤传为神汤,又传为“救驾汤”。清乾隆年间,翰林大学士张政曾任宫廷御膳官员,告老还乡回到淮河岸边后,研制了淮南牛肉汤制作技艺和配料秘方,传于后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淮南牛肉汤已成为淮南地区早餐中的常见食物,也成为了淮南地方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九. 安徽省 淮南 潘集区 潘集采莲灯

潘集采莲灯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莲灯,起源于明朝时期,是流行于淮河沿岸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尤以架河、王巷、廖家湾等村镇为甚。清乾隆、嘉庆年间,采莲灯由苏北传入我市,其音乐伴奏以江苏洡江、淮城、邗江地区流行的下淮调为主,入淮后又以淮南花鼓灯锣鼓为主伴奏乐器,并吸收了花鼓灯歌的创作、演出手法,即兴创作、即兴表演,逐渐和我市民间舞蹈融为一体。相传,最早的采莲灯只是跑跑队形,做几个简单的动作,扭两下身段。到了后来,经过先后6辈采莲灯老艺人的不懈努力,采莲灯从自娱性向表演性方向发展,不断丰富舞蹈动作和表现力。解放后,优美多彩的采莲灯再次受到舞蹈工作者的重视,通过不断的交流提高,采莲灯从原来的民间广场演出形式发展成为舞台表演艺术,并加以完善。采莲灯主要表现村姑到河中采莲的情景,一般由一群手捧莲花灯的村姑,一名肩扛桃花树少年、一名丑婆以及几名伴奏锣鼓队组成。表演时,数十位村姑手捧莲花灯花篮,身着红、绿鲜艳服装,头戴五彩花束,在“桃花树”的领舞引导下,按照固定的表演套路、程式、队形、舞步,时而起舞如风摆杨柳,时而穿插如彩蝶纷飞,大气而不失诙谐,严肃而不失幽默。

采莲灯不仅丰富了我市花鼓灯的门类和艺术流派,更是淮河文化兼容性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淮河与长江流域商贸、经济文化交流的活化石,对研究淮河经贸文化发展交流史和我市花鼓灯艺术多门类多流派的融合提供了重要佐证,在安徽省民间舞蹈中有着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传承、表演价值。2010年5月,采莲灯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 安徽省 淮南 凤台县 淮南豆腐干

淮南豆腐干

豆腐干是豆腐的再加工制品,咸香爽口,硬中带韧,久放不坏。豆腐干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豆腐干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食盐、茴香、花椒、大料、干姜等调料,既香又鲜,久吃不厌,被誉为“素火腿”。

淮南特产适合带走干货淮南寿县八公山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