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市心心土特产店 乐昌市永莲土特产商贸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9-02 03:28:45

一. 广东省 韶关 乐昌 乐昌白毛茶

乐昌白毛茶又名乐昌白毛尖。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广东省乐昌县。广东仁化、乳源、曲江等地有分布。广东北部茶区有较大面积栽培。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福建、浙江等省有少量引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

二. 湖北省 宜昌市 秭归 秭归脐橙

秭归脐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秭归脐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三峡工程坝区库首,是世界文化名人、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 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长江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县。县辖12个乡镇、209个村,39.5万人,总面积2427平方公里。

秭归发展前景美好。地理区位独特,县城距三峡大坝1公里,县城将成为坝上坝下的交通中转站,宜黄高速公路直达新县城;自然资源丰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雄奇瑰丽的西陵峡自然风光与屈原故里的人文景观、大坝雄姿、平湖风光交相辉映、神奇魅人,旅游业是秭归未来发展中最具优势、最具潜力、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水利资源开发潜力大,水能理论蕴藏量17.2万千瓦,大坝建成后,全县水域面积100平方公里,是发展水产养殖、水上旅游、水上交通等重要资源;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已探明的有煤、铁、金、硅石、白云石等20多种,秭归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全省重点产金县;农特资源丰富多样,盛产柑桔、茶叶、板栗、烤烟、药材等经济作物,尤以柑桔独享盛名。其中脐橙、锦橙、夏橙、桃叶橙被誉为“峡橙四秀”。秭归对外开放的环境和条件越来越好,新县城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越来越明显。秭归还面临着移民和对口支援的独特机遇。秭归将坚持“依托三峡、开放开发、强农兴工、扩市活商、富县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走引进联合发展名牌企业之路;力争把秭归建成三峡窗口县、开放先进县、经济富裕县、文化发达县、旅游明星县。

信息来源:文/ 图/郑坤/魏启扬

信息来源:文/ 图/郑坤/魏启扬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 长阳金栀

长阳金栀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峡长阳网 金福红栀是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的果实,它是药用和提取天然色素的栀子果。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是“金福红栀”之乡,是湖北最大的栀果产区,且种植历史悠久。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在种植方法上采用农家肥培育,故果实质地优良,含有相当高的营养成份和色素率,其美名享誉中外,历年来都直接出口于日本、台湾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栀果分为山栀、黄栀、水栀。在医药用途中,具有清热、消炎、止血、利胆、降血压之保健功效。我工栽培的栀果果实个在、色鲜,称为水栀子,主要用于提取食用色素。同时,栀果也是一种优良的绿化苗木,栀子花鲜艳、烂漫。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色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趋为人们所关注,人们对来自大自然的天然色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此促进了天然食用色素的研究与开发,诱发了近年来国内外争购长阳都 镇湾栀果原料之战。

金福红栀基地主要分布在长阳都镇湾和鸭子口两个乡镇。都镇湾镇杨柘坪村现已建成栀 果专业村,栀果面积达到了1200亩。2002年末,长阳已建成栀果面积2万亩。其中受益面积达1万亩,年产鲜栀500万公斤。仅此一项,每年为当地农民收入1000余万元。

为解决鲜栀果的加工销售问题,在都镇湾镇建成了“湖北宜昌夷水天然色素厂”,该厂注册资金318万元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870万元。2002年,该厂加工鲜栀660吨,生产色素22吨,实现产值277万元。

金福红栀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长阳将用3年时间新发展栀果1万亩,使全县栀果总面积达到3万亩,年产鲜栀达到1.5吨。夷水天然色素厂也北朝鲜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争取年生产栀子黄色素能力达到50吨,加工鲜栀达到1500吨。

四. 山东省 德州 武城县 保店驴肉

德州保店产驴,因此当地盛行吃驴肉,时间长了,自成一派,不但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据中医研究,吃驴肉还有利于舒筋活络,打通穴脉的效果。传说,保店驴肉是练武之人必备食物,并随着江湖艺人传到四面八方。有兴趣的游客可在当地各大小饭馆品尝,通常20元左右一盘。

保店驴肉又名保店五香驴肉,原产地是和山东省宁津县 保店镇同属一行政村的南辛庄,创始人是李长荣、李长善、1三兄弟。一般以冷食为上,常为酒宴之佳肴。有“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上保店”之说。其特点是肉质细嫩,瘦而不柴,烂而不散,香味四溢。保店驴肉不仅美味可口,常吃驴肉,还有利于舒筋活络,打通穴脉。因此,保店驴肉成为当地练武之人必备食物,并随着江湖艺人,传到四面八方,美名远扬。

保店驴肉不仅美味可口,常吃驴肉,还有利于舒筋活络,打通穴脉。因此,保店驴肉成为当地练武之人必备食物,并随着江湖艺人,传到四面八方,美名远扬。此外, 扒鸡、长官包子、大柳面、夏津布袋鸡、宋楼火烧、夏津银丝面、珍珠琪、羊肠汤锅、武城旋饼、蹶腚豆腐、平原乳鸽、临

保店驴肉

邑田口羊肉、寇家豆腐皮等都是德州的饮食,具有独特的饮食文化,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保店驴肉原产地是宁津保店镇,有“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上保店”之说。其特点是肉质细嫩,瘦而不柴,烂而不散,香味四溢。

保店驴肉是清代康熙年间,李登山兄弟所创制,嘉庆年间已成为贡品,距今已成名200多年,其特点是肉质鲜美、细嫩爽口、廋而不柴、肥而不腻、烂而不散、软而不粘、咸淡适口、香味浓郁、风味独特、老幼皆宜。被载入《中国土特名吃大辞典》经“中国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检验,含蛋白质高达26.1%,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时富含18种人体所需的游离氨基酸,丰富的动物胶源,即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常食用有补血、滋阴、壮阳、润燥、健身等食疗作用,它与名贵中药阿胶相匹美,素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美称。

保店驴肉选优质黑驴为肉源,其食法可热可凉,保店驴肉精品为全驴宴,可分为上八锦和下八锦(上八锦:驴鞭、心、肝、肚、套肠、万口、口条、蹄筋;下八锦:前腱子肉、后腱子肉、五花肉、里脊、脖头肉、驴脸肉、肋扇肉、尾过肉)。

五.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皇路店花生

皇路店花生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皇路店镇的。皇路店花生籽粒饱满,果型大小均匀,果壳黄白有光泽,种皮粉红色且较薄,吃起来松脆带有甜味,口感好。

南召县的花生种植主要集中在鸭河口水库周围的皇路店、石门、南河店、白土岗、太山庙等乡镇,以皇路店镇种植规模最大,且皇路店是花生的主要集散地,因此,各地都称作“皇路店花生”。目前,全县种植总面积在2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190公斤,年花生总产量4750万公斤左右,是南召种植业中的主要经济作物。

皇路店花生主要产区是鸭河口库区,这里是浅山丘陵地带,土质以沙壤土为主,质地疏松,透气性强,且气候温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非常适合花生生长。皇路店花生与其它地方的花生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皇路店花生主要是白沙系列品种,果型紧凑,籽粒中等略大,蛋白质含量高,榨油食用俱佳。二是由于产区土质和气候特性,皇路店花生籽粒饱满,果型大小均匀,果壳黄白有光泽,种皮粉红色且较薄,吃起来松脆带有甜味,口感好。三是产区花生在生产过程中,肥料以土粪为主,化肥施用量较少,且很少施用农药,产区土壤、大气、水源清洁无污染,花生产品中各种有害物质残留都有在国家规定的安全食品的指标范围以内,是无公害仪食品。

皇路店花生以美观的果型、纯正的口味和优良的品质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目前,南召花生在河南、山东、广州等国内市场上占有很高的比重,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

当前皇路店花生销售主要是向外出售花生米,进行深加工的较少,因此,皇路店花生深加工开发的空间还非常的大,在南召进行花生制油、花生食品系列化加工、花生饼饲料开发和维生素提取,花生壳制作生物菌肥、饲料、活性碳等,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 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 清江茶

清江茶是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的。长阳清江茶有着持嫩性强、氨基酸丰富、清香四溢、滋味鲜爽回甘、经久耐冲泡等优良的内质。

长阳境内云雾缭绕,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尤其是清江隔河岩大坝建成后,形成了众多的湖泊,由蓄水量达30亿立方米的巨大水体所带来的调温效应,使库区周围气候变暧,云雾天气增多,独特的气候和适宜土壤环境,形成了清江茶持嫩性强、氨基酸丰富、清香四溢、滋味鲜爽回甘、经久耐冲泡等优良的内质。

“佷山茗峰”、“佷山贡珍”获全国“中茶杯”一等奖;“静安移尖”、“雾冲剑毫”、“雾冲茗峰”获“中茶杯”优质奖;“柳林剑”、“天柱玉叶”、“佷山箭毫”、“巴山移尖”分别获湖北省“鄂茶杯”金奖、银奖;“三峡白毫”获全市“三峡杯”金奖;“百岛茗峰”获98北京中国国际名茶证书。一大批名优茶以其优良的内质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正在走向全省全国,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七. 河南省 许昌市 禹州 钧瓷

钧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钧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钧瓷是中国四大名瓷之一,产于许昌之禹州市神后镇。禹州古称夏禹国,启大诸侯于“钧台”,以“钧台”命名,窑曰“钧窑”。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所产钧瓷观之如景,叩之如馥磬,瑰丽夺目,浓艳晶莹,加之烧制难度,“十窑九不成”,钧瓷成为连城之宝,人们将它和玉器、金银并列、荣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黄金有价,钧无价”,被誉为国人瑰宝。新中国建立之后,经反复研究和科学实验,在古钧瓷工艺基础上创造出了众多的钧瓷产品,“进窑一色,出窑万彩”。品色最出色悦目的有朱砂红、梅子青、鸡雪红、胭脂红、丁香紫、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葱翠青、天青、月白等,且红里有紫,紫中有兰,兰中泛清,青中透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更使人叫绝者,钧瓷经过“窑变”,铀面上自然出现一幅幅神奇画卷,有的高峡飞瀑,翠竹生烟,仙台琼阁;有的如晨星满天,烟火怒放,龙凤飞翔等。产品中“云林层出,高山瀑布,河山相映,老者过桥”窑变色彩图案的双龙瓶、双龙虎头瓶等世谓珍品。所产名贵钧瓷出口美国、日本、法国、英国 .

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钧窑的故乡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以市辖的神垕镇一带的窑厂最为集中和著名,[2]禹州市境内发现古钧窑址147处,经专家认定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窑炉就有260多座。

禹州的钧瓷,被称为“国宝”、“瑰宝”。钧窑是我国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它的主要贡献在于烧制成艳丽绝伦的红釉钧瓷,从而开创了铜红釉之先河,改变了以前中国高温颜色釉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钧瓷是因宋徽宗时期曾在近禹州市内古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专门烧制御用瓷而得名。

各朝代特点

在陶瓷烧造史上,传统的观点是始于唐盛于宋。禹州钧瓷同样始于唐盛于宋。这符合历史事实,但青瓷开始更早。因为青瓷是花瓷、钧瓷的前身,禹州根据出土实物可以推出新结论:青瓷始于隋盛于唐,花瓷、钧瓷始于唐盛于宋,这一论断会更准确一些。

在禹州,文物管理所以及民间收藏唐代花瓷的数量较多,花瓷的产生为钧瓷的诞生做了前期基础工作。花瓷是在天目黑釉上零星施加一些或蓝或白或褐色釉料,烧窑时这些零星的釉上釉就会产生窑变,向器物底部流动,产生一些或蓝或白或黄或褐色斑点,使釉色有了变化。其实,这些变化既有人为的痕迹,又有自然窑变的成分。人们称这种由青瓷演变而来的瓷为花瓷,有人称之为“唐钧”。的确,这种瓷是钧瓷的前身,没有花瓷上的窑变斑点的启发,窑匠们就难以想到整体上的窑变。这是一种灵感启迪的作用,因而禹州艺人有了一个了不起的重大发明——钧瓷窑变。唐代钧釉是在黑色釉上点缀有大块的蓝白釉斑,或在蓝白釉上点缀有大片的黑色釉斑,也有在黑釉上全施蓝白釉,其釉色变化黑白蓝相间,黑里1,活泼多变,主要以铁为着色剂,这种釉瓷古人称之为“花瓷”。

宋代钧釉,窑变单色釉,其釉色是在唐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钧瓷窑工除去在唐钧釉中的黑色成分,取其蓝白色,追求一种雅致如玉的效果,釉的基本色调为天青色,其窑变色深者为天蓝,淡者为月白;窑变花釉,其釉色特点是在青蓝色釉面上点涂紫红色斑块,烧成后犹如在蓝天上出现的彩霞那样美丽灿烂。

元代钧釉多数为窑变彩斑釉,少数为窑变单色釉,但是青蓝色釉面没有宋钧那样的滋润,相对而言比较粗放且流动性稍大,有紫红色斑块的也没有宋钧那样的层次分明和韵味十足,而稍显呆板,但由于青与红二色协调相比,也不失为一种装饰性很强的窑变釉。

清代钧釉,由于 月牙白钧瓷

月牙白钧瓷(2张)历史原因,钧瓷至明代已经断烧,到了晚清钧瓷又开始恢复,当时主要用风箱小蓝碳窑烧制,所谓的“炉钧”。炉钧釉是一种特殊的钧釉,与前代相比,釉内溶剂成分较多,故釉高温下流动性较大,冷却时容易析晶,所形成的窑变效果很奇特,釉色有朱砂红、天青、天蓝带各种紫等。

如何鉴别

古钧窑的鉴定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辩真伪,二是断时代,三是定窑口,四是估价值。

古钧窑鉴别注意以下几点:

1、看胎质,钧窑由于是用还原焰烧成的,因此,无釉的胎质表面(主要是器物足部)一般呈酱黄色。

2、看造型,钧瓷的造型明代以前多为生活用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3、看工艺,古钧瓷制作为手工成型,诸窑是手拉坯和印坯。

4、看釉色,从时代特征看,钧瓷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釉色,如唐代是黑釉蓝斑,宋代的紫红花釉,宋元两代的天青、天蓝、月白釉等。

5、看底足,宋代官钧窑底足一般抹有芝麻酱色釉或较稀薄的青白釉。

钧瓷生产自古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说,主要是讲其生产工艺复杂。如以现代生产工序划分,钧瓷生产一般需要经过原材料加工、造型设计、制模、成形、素烧、釉烧、检选八大工序。

钧瓷生产工序多,烧制不易。从选料到烧成产品,其间要经过数十道生产工序,无论哪道工序稍有不慎,即便是小小的差错也会造成前功尽弃,这也是钧瓷珍品率极低的原因。综其大略,钧瓷生产一般需要经过如下几道大的工序:

原材料加工

⑴选料。在矿区寻找性能可靠,质量稳定,宜于钧瓷产生窑变的原材料,并精心进行挑选。

⑵把原材料进行必要的处理。瓷土堆放于露天料场,进行长期的、循环不断的风吹、日晒、雨淋、冰冻,使其风化润酥,改善性能。矿石料需入轮碾进行粗碎,成砂粒状或粉状。有的需遮阴、防雨、防尘等。

⑶细磨。把各种原料按配比装入球磨机中转动,成为符合质量要求的泥料或釉料。

造型设计

钧瓷传统造型以盘、钵、碗、炉、花盆等器皿为主,追求端庄大气、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现代钧瓷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加入了现代美学元素,开创了钧瓷艺术新的表现领域。钧瓷造型有传统器皿类、人物类、动物类、异型类几大类别,形成了器皿系列、动物系列、人物系列、文具系列、茶具系列、飞禽系列、实用品系列等上百个造型系列,上千个品种。

制模

把造好型的模子翻制成模型。模型材料古代用泥,翻制成后素烧成模,可用于脱坯成形。现代普遍用石膏粉加水调制成浆,使其凝固而成模。石膏模既可用于注浆成形,也可用于脱坯成形。素烧泥模和石膏模的相同点是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吸水性,可反复多次使用。模型一般为内空型,其内壁的形状即为坯体的外形。

成形

根据产品的种类和不同需要,一般成形有注浆成形、拉坯成形、脱坯成形等几种方法。

⑴注浆成形:把泥浆注入石膏模型中,待有一定厚度后把多余的泥浆倒出,少顷打开模型即可取出成形的坯体。

⑵拉坯成形:在转动的1上放一泥团,用手拉制成各种圆形的坯体。为主要传统成型方法之一。

⑶脱坯成形:又称印坯成形,把泥料拍打成泥片,紧贴在模型内壁压实,对接成形。脱大瓶时须把泥搓成泥条置于模型内,并拍打成合适厚度的坯体,连续不断地重复这种过程,逐渐扩展坯体,直至最后把整个大瓶脱成。

⑷徒手成型:是指用手工捏制、雕塑等手法进行成型的方法,一般用于小件或异型器皿的制作。

施釉

⑴素烧:把经过成形后的精坯,不上釉先烧一次,温度在900℃~950℃,以增加坯体的强度和吸水性,利于上釉操作。

⑵上釉:把经过素烧后的素胎,采用涮釉、浸釉、浇釉、刷釉等方法进行上釉,使素胎表面附着一层具有合适厚度的釉浆。

烧制

经过上釉的釉坯,入窑进行烧成,也就釉烧。温度一般在1280℃~1300℃。古代宋钧官窑采用柴烧,新中国成立后恢复钧瓷生产时采用煤烧,1994年以后则普遍采用气烧,直到任星航恢复柴烧工艺后,宋代的制钧烧成秘密才得才破解。钧瓷烧成时由于温度、气氛以及气候等的影响,使烧成后的产品具有色彩斑斓、变化万千的窑变效果。

出窑

对烧成后的产品,按照钧瓷技师标准进行检选和分级。合格品一般有正品、精品、珍品等几个级别。正品没有缺陷或缺陷极小,窑变效果一般;精品没有任何缺陷,有一定的窑变效果;珍品则是精品中的佼佼者,窑变效果丰富独特。窑变效果包括钧瓷产品釉面的色彩、斑点、纹理、开片及自然图画、意境等。

风格特征

柴烧钧瓷柴烧钧瓷窑炉特别是宋代双乳状钧瓷窑炉,双火煻增加火网面积,双火口轮流添柴,有利于在烧成过程中炉温平稳上升。柴燃烧快,燃尽后灰烬即落入灰坑,所以火煻内没有很厚的燃烧层。勤、快、少的添柴烧制方法也为炉温的平稳上升提供了有利条件。柴燃烧时火苗长,火焰柔和,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气氛浓淡适宜,为釉料中的铜元素还原成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所以柴窑制品釉色相互渗化过渡自然,呈现出清丽淡雅、俊秀飘逸的艺术风格,这也是使作品最接近宋代钧瓷艺术效果的一种烧成工艺。

煤烧钧瓷煤烧钧瓷窑炉有倒烟、直烟、平烟等多种类型,内部结构和烧成原理基本相同,只不过烟道出口所处的位置不同。煤燃烧时间长,不易烧尽,容易形成较厚的燃烧层。在下渣松动燃烧层时往往会引起窑温骤升。煤所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大,火势猛烈,在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气氛浓度差别较大,这些客观条件在合理烧成制度的控制下,为窑变效果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釉汁在高温下的流动受窑温起伏和一氧化碳气氛浓淡的制约,也就容易出现曲线变化和色彩交融。煤窑制品具有热烈奔放、生气勃发的艺术风格。釉面容易出现山水画面活霞彩纷飞的艺术效果。

清代炉窑以碳作燃料,这里的碳指未燃尽的煤渣,俗称“蓝碳”,所以广意上讲也属于煤烧钧瓷一类。炉窑一次之烧一件产品,一次添加燃料烧成,用风箱通风控制窑温。这种独特的烧成方法和特殊的燃料,使炉内一氧化碳气氛相对较淡,不利于铜元素呈色。所以炉窑制品以天青、月白类单色居多。这也就形成了自然恬淡、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

气烧钧瓷液化气钧瓷窑炉所用的液化气或天然气,纯净、少杂质,燃烧完全。火苗由喷火口控制,喷火口的大小多少都在人的掌控之中,是最容易操作的钧瓷窑炉。炉火的纯净,升温曲线的平和,为釉面的平稳呈色提供了空间。气窑制品一般都鲜艳明亮、色彩秀丽。在合理的烧成制度下也能产生丰富多彩、品味高雅的艺术效果。

简而言之,柴窑制品清新俊逸、秀丽典雅;煤窑制品热烈奔放,画面宏伟;碳窑制品质朴自然,恬淡无华;气窑制品釉层鲜亮,明丽浅艳。这里所说的是一般现象,在烧成制度的调节下,某种窑炉由于客观因素的改变,制品也有可能出现其他风格。

八. 广东省 韶关 乐昌 白石板栗

白石板栗

乐昌种植板栗历史悠久,主要产区分布在白石、黄圃、庆云等镇,种植面积约一万多亩,目前年收成约100吨左右。乐昌板栗果实粒大、肉甜,富含营养,远近闻名,为省内外畅销产品之一。

九.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斑鸠店酱菜

酱菜是斑鸠店镇供销合作社,1962年创制的咸菜新品种,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生产历史,已形成颇有影响的著名地方性小吃。

斑鸠店酱菜以优质面粉和莴苣、无籽黄瓜、芒瓜为主要原料,吸取传统酿制工艺的精髓,按一种新的酿制工艺精心酿制而成。保持了蔬菜本色,有光泽,无沉淀物和杂质。具有鲜、甜、脆、嫩、微咸可口等特点。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调味品。它是佐餐佳品,能增进食欲,开胃爽口,特别是早晚吃粥时,其味更是妙不可言。成为近年来宾馆酒楼和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品,也成为馈赠佳品之一。

酱菜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汉朝时我国即已开始酱黄瓜,到清朝时制作技术已大有改进。《随园食单》曾专门记了一条“酱王瓜法”:“王瓜初生时择细者腌之,入酱,脆而鲜。”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六十一回说大观园的姑娘们爱吃“鸡蛋、豆腐,又是什么面筋,酱萝卜杂儿”,这里的“酱萝卜杂儿”,指的就是酱菜。

斑鸠店镇盛产大蒜、黄瓜等瓜果蔬菜。斑鸠店酱菜就是采用当地新鲜蔬菜,入甜面酱制成。酱菜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选料的季节性很强,要求很高。选料要大小一致,长短粗细相仿,选好料要及时加工,保持蔬菜新鲜,这是做到脆、嫩的关键。鲜、甜则取决于甜面酱的质量,发酵要恰到好处。

腌制时要选择晴朗天气,将小乳瓜洗净,去蒂,放盐略腌,取出晾干,再以腌瓜卤汁下锅煮沸,烫过乳瓜,使瓜起脆,再晾干起皱,成瓜胚,然后用次酱先行套浸瓜胚,浸透取出,用手勒净,略晾,再入甜面酱缸内,一个月后可食。

斑鸠店酱菜的主要品种有:糖醋大蒜、乳黄瓜、嫩莴苣、嫩生姜、胡罗卜等,形状有条、块、丁、丝、角等。

十. 广东省 韶关 乐昌 九峰黄金柰李

九峰奈李

九峰镇盛产水果,尤其柰李出名,九峰柰李以清甜可口、肉质鲜嫩而让人尝后余味无穷。凡到过九峰的人,以没尝过九峰柰李为最大遗憾,而凡吃过九峰柰李的人,无不对其赞不绝口。九峰独特的夏季温差造就了九峰柰李的独特风味。

奈李为乔木植物,是园奈李的一个变种,树冠呈半圆形,果实较大,果皮黄绿色,核小肉厚,原产于中国福建,是一种喜湿、喜肥、喜水的果树。

九峰黄金奈李产自乐昌九峰镇和两江镇。九峰镇位于广东韶关乐昌市北部,总面积153.3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3.8%,受地形影响,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夏、秋两季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8.6℃。九峰镇是一个名副其实瓜果之乡,被誉粤北的“世外桃源”。九峰镇盛产水果,尤其奈李出名,九峰奈李以清甜可口、肉质鲜嫩而让人尝后余味无穷。凡到过九峰的人,以没尝过九峰奈李为最大遗憾,而凡吃过九峰奈李的人,无不对其赞不绝口。九峰独特的夏季温差造就了九峰奈李的独特风味。

九峰镇1989年开始引进试种奈李,实践证明九峰特有的山区气候很适宜奈李生长,生产的果实个大味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发展很快,1995—1999年间,被列为省人大“一乡一品”议案扶持项目。现已成为九峰最具特色的拳头农产品,并促进了当地及周边镇的果树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九峰黄金奈李为套袋奈李,在普通奈李生长期进行套纸袋,两个多月采收时才取下纸袋,便成长为黄金奈李,通过套袋,由于长期有袋子套着,解决了奈李成熟期雨水多裂果多、鸟类的侵袭、病虫害的危害等多种难题,保证了产量;套过袋后的奈李,果子呈金黄色,如水晶般剔透,十分诱人,具有颜色金黄、爽脆、清甜多汁等特点,同时,这项技术也使果子的产量与价值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通常九峰黄金奈李自7月下旬开始相继成熟,成为夏季消暑的诱人果品。

目前,生产九峰黄金奈李的企业主要有三家,分别是乐昌市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乐昌市粤宝农副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和乐昌市两江镇绿通果菜专业合作社,其产品商标分别是“九峰山”、“粤之宝”和“黄金奈梨”。

九峰镇现种有柰李30000余亩,目前市场批发价在每公斤2元—2.4元左右。一般七月下旬市场交易量将达到最高峰。

深圳购乐昌特产在哪里进货广东乐昌特产专卖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