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特产新港茶干 安徽繁昌特产新港茶干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7 20:04:58

一. 江苏省 盐城市 阜宁 戚桥茶干

戚桥茶干是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的。阜宁戚桥歪子茶干,当地人颇爱吃,茶余饭后都可以拿上一两块慢慢的品尝。颜色褐色,有圆形,方块状,片状等。

被誉为“苏北一绝”的戚桥“歪子”茶干,始于清康熙年间,形似圆币,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清乾隆皇帝微服南下私访时,偶患风寒,饮食无味,后一地方1献上戚桥“歪子”茶干,乾隆品尝后,顿觉滋味鲜美,食欲大增,欣然题下“豆干之王,醒目提神”八个大字,自此被定为宫庭贡品。

然而,戚桥“歪子”茶干虽称得上“苏北一绝”,但始终无正式命名,也无规模开发,因而未被世人广泛熟知。1997年,戚桥“歪子”茶干开发正式起点,1998年,又办起了阜宁县新湖食品厂和戚桥茶干厂,实行规模生产,并以“歪子”牌茶干的品牌一举打进了上海、南京等10多个大中城市超市,不仅每年可消化加工黄豆10多万公斤,茶干的身份也增了一倍。戚桥“歪子”牌茶干以精选优质大豆为原料,按照独特的祖传秘方,结合现代生产工艺精制而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目前形成了牛肉茶干、精肉茶干、辣味茶干、五味香茶干等人们最理想的真空包装系列保健佳品。

二.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剔墨纱灯

剔墨纱灯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剔墨纱灯

无为剔墨纱灯工艺发明于清嘉庆年代,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清鼎盛时有民间纱灯作坊30多家,代代相传,后经历了近百年的战乱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万业复苏。政府把民间工匠组织起来,成立了无为纱灯厂,其产品在全国工艺品展览会,建国十周年庆典中为无为纱灯争得了很高的荣誉。后因各个政治运动和0的冲击,使得民间作坊式的生产断断续续,形不成规模。20世纪80年代实现改革开放,民间和县文化部门集中了社会流散的画师、工匠,研究发掘,恢复过无为纱灯的生产,但由于纱灯全是手工制作,制作过程费工费时,价格太高,产品销不出去而停产。加上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以及历史形成的传承人缺失,工艺不普及,产品定位不准,导致了目前濒危的状况。

代表性传承人朱晓钟,自幼喜爱工艺美术,在县文化部门一直从事工艺美术工作。20世纪80年代参加了县文化部门组织的恢复无为剔墨纱灯生产制作工作。近年来。为了保护剔墨纱灯这一优秀民间工艺品,朱晓钟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开发,熟练掌握了无为剔墨纱灯各项制作工艺流程,并搜集、整理、保存了有关无为剔墨纱灯的一整套完整资料,使得无为纱灯这一传统工艺得以传承下来。

三.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十二圩五香茶干

十二圩五香茶干是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的。十二圩五香茶干口味鲜美,咸、香、甜适中,粗咬鲜美异常,细嚼香味满口,食后回味绵绵,有开胃之奇效,增食欲之能,久食不厌。

出产五香茶干的江边古镇十二圩,隶属仪征,是清朝淮盐汇集转运的重镇,被称为“食盐之都”。 十二圩五香茶干原本是当地“窦天昌”茶干酱园店生产的,兴于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十二圩的五香茶干与高邮界首、当涂采石两地的茶干,并称长江下游“三大香干”。后来,十二圩茶干在竞争中精益求精,质量不断提高,销路远至上海、武汉、徐州、蚌埠等地。在沪宁、浦口线火车上,在沿江各大小客轮上,均有十二圩茶干出售。凡在十二圩集散的盐船上的商人,也往往会携带茶干,既作为馈赠亲友的土品,又可作为途中的消闲食品。

十二圩五香茶干在制作上,坚持采用传统工艺制作,选料精良,制作严谨,先后经过六道工序,道道把关。五香茶干油光湿润,香气扑鼻,口感细腻,吃起来有“咬嚼”,回味无穷。既可登大雅之堂,又能上普通老百姓餐桌。

十二圩茶干在制作的工艺上并没什么特殊,首先要将买来的黄豆浸泡一日,然后榨出豆浆,豆浆煮熟后仍用传统石膏点卤,点卤后的豆浆再到进模具中浇灌,茶干上往往也有“十二圩”的字样,表明了这块茶干的出身的高贵。十二圩茶干能够脱颖而出取胜在香干的香料配比上,这就是所谓的秘方吧。现在十二圩的茶干已经形成工业化的生产线,销往更广阔的市场,有时候坐在火车上也会听到有售货员喊着“茶干,十二圩茶干”。现在十二圩很难找到当年那种生产茶干的老作坊,基本上有的也是自己做了自己吃,而且多是老者。在十二圩的一个西巷住着一位姓钱的老人,今年应该八十几了,有幸吃过他做的茶干,很好吃。有人问他家茶干为什么这么好吃,老者佝偻着身子竖起五指说“我家茶干需要用五种香料,一种都不能少,跟外面的那些比从不偷工减料。”

十二圩茶干咬一口咸津津的,油香湿润,香气扑鼻,口感细腻,也可以将热腾腾的茶干切成丝或片,拌上麻油,切点香菜,或者和江边野菜相拌,堆碟花生米,夕阳下煨着小酒,什么叫情调,这就是。小时候经常能看到有人挑着扁担,扁担两头是竹篮,用着蓝碎花布盖着,里面就是码得整齐十二圩茶干,卖茶干的人一路摇着扁担上的摇铃一边叫卖着,“十二圩茶干,十二圩茶干••••••••”,现在却很少能看到了,这是岁月熏出来的烟火```````

十二圩五香茶干的制作工艺流如下:

1、选料:无论青豆、黄豆均要粒粒浆水饱满,大小均匀一致,无杂质。

2、浸泡。豆子浸泡的时间必须掌握好,以手指轻捏豆皮脱落为佳。

3、淘洗。将浸泡好的豆子放入水中淘洗,用木齿耙不断搅拌,至漂尽豆皮为止。否则,出浆虽多,但影响口味质量。

4、磨浆。以前,手工操作采用细齿大石磨,用牲口拉磨,节奏均匀,细水长流,能将粒粒豆充分磨细,使豆浆外溢,提高浆质浓度。现在,采用半机械化,操作简单,效率高,质量不减当年。

5、煮浆。浆水下锅,以芦柴拌稻糠作燃料,火势稳而不猛,大而不烈,可随时调节火势。煮浆沸时不可焦底,否则口味变差,也不可挑制豆腐皮,否则影响茶干质量。

6、点浆。在豆浆烧开后,用勺子不断地在豆浆中搅拌。淋石膏水或盐卤点浆,使蛋白质变性凝固成豆腐脑状。

7、上榨。包扎四角见方,份量确准无误,锡块商标印记放在正中,板板整齐,层层叠到架位上榨。独木龙头杠榨循序下压,分段加塞。不怕费时费事,不要急于求成,才能达到搓卷不破不裂的地步。

8、煨煮。将压好的原干生坯再次下锅,用甜稀、焦色、酱油、冰糖、五香、笋干、茶叶等制成的汤汁煮沸,待茶干入味,停火浸泡约两小时,然后起锅稍晾,淋小麻油,拌匀即成。

四. 安徽省 马鞍山 当涂县 当涂金菜地茶干

当涂金菜地茶干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的。金菜地茶干是传统的地方名产,选用优质大豆为原料,配以隔年陈酱,桂皮、甘草、鸡汁等二十余种调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是家庭、饭店、茶馆必备,野餐、馈赠上选之佳品。

金菜地茶干源于江南民间小吃,是传统的地方名产,选用优质大豆为原料,配以隔年陈酱,桂皮、甘草、鸡汁等二十余种调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产品含大量优质植物蛋白及各种氨基酸等,其大豆蛋白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中钙、磷、铁含量分别是牛肉、瘦猪肉、牛奶的30倍、4倍和1O倍,时理想的健康食品。产品质地厚实、有韧劲,咸淡适口,有豆制品特有的清香,嚼后口舌生香。可直接零食,也可连同包装在开水中浸烫五分钟后食用,此法食用口感更佳。还可切成丝、片配上各种您喜欢的大蒜、蒜苗、辣椒、芹菜和相应的肉丝、肉片等,做成可口的菜肴。是家庭、饭店、茶馆必备,野餐、馈赠上选之佳品。

金菜地是马鞍山市黄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公司位于马鞍山市农业重镇、华东食品名镇——黄池镇,坐落于芜杭、马芜、合芜、皖江高速、205国道交汇处,镶南京、芜湖、马鞍山城市群之中,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四通八达,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占地16公顷,职工1000多人,从事农产食品深加工,集种养植(殖)、加工、销售为一体,旗下有茶干(全国豆制品20强)、面条、糕点、酱品、酱菜、肉制品、粮油等十个分厂及一个万头养猪场和22个产品直销门市部,2008年产销各类食品4万余吨,销售收入2.85亿元,公司创建于1979年,黄池金菜地人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拼搏,企业规模、市场拓展、产品的品质和美誉度,都有了较快的提升,深受喜爱和好评。“黄池”、“金菜地”注册商标2003年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茶干、牛肉酱、瘦肉酱、鲜虾酱评为安徽省名牌产品,茶干、脆萝卜、乳瓜、大蒜子等四个产品评为国家绿色食品;中国农业银行连续十年AAA特级信用企业,全省唯一一家无抵押信誉贷款企业;农业部授予全国诚信企业,马鞍山市纳税大户,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等光荣称号。

五.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立新“卤牛肉

 “立新”牌卤牛肉系列,又称“马老二”卤菜。该卤菜源于无为县马家四代祖传的卤菜制作工艺及独创配方,以精选的优质鲜牛肉,配以多种名贵香料,经多道工艺精制而成。入口滋味鲜美,肉质细腻,口感香醇,久吃不腻,营养丰富,且不含任何防腐剂。该品牌报报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还采用真空技术计量包装,是旅游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六. 广东省 河源 源城区 新港湖鲜

 万绿湖野生的桂花鱼、鱔鱼和石鯰鱼仔,肉坚滑、味清甜,不带泥腥,或蒸或炖或煎都很可口。

在万绿湖旅游码头新港镇的饮食店里几乎都能品尝到这些风味各异的湖鲜。

七.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白桥茶干

白桥茶干:和县地方,久负盛名,有80多年历史。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干坯入锅后,用隔年的陈酱煮,再加上八角、丁香、甘草、白芷、桂皮、冰糖等精制而成,色泽红润,柔韧相济,越嚼越香,营养丰富

八.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都督毛峰“茶

"都督毛峰"茶 产于巢湖市坝镇、无为县六店乡都督山一带。

九. 江苏省 盐城市 阜宁 戚桥“歪子”茶干

被誉为“苏北一绝”的戚桥“歪子”茶干,始于清康熙年间,形似圆币,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清乾隆皇帝微服南下私访时,偶患风寒,饮食无味,后一地方1献上戚桥“歪子”茶干,乾隆品尝后,顿觉滋味鲜美,食欲大增,欣然题下“豆干之王,醒目提神”八个大字,自此被定为宫庭贡品。

然而,戚桥“歪子”茶干虽称得上“苏北一绝”,但始终无正式命名,也无规模开发,因而未被世人广泛熟知。1997年,戚桥“歪子”茶干开发正式起点,1998年,又办起了阜宁县新湖食品厂和戚桥茶干厂,实行规模生产,并以“歪子”牌茶干的品牌一举打进了上海、南京等10多个大中城市超市,不仅每年可消化加工黄豆10多万公斤,茶干的身份也增了一倍。戚桥“歪子”牌茶干以精选优质大豆为原料,按照独特的祖传秘方,结合现代生产工艺精制而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目前形成了牛肉茶干、精肉茶干、辣味茶干、五味香茶干等人们最理想的真空包装系列保健佳品。

十.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严桥花生米

产于无为严桥镇,为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原料精选花生仁,子粒饱满圆润,配以茴香、八角、橙皮、细盐、白糖等多种调料浸泡后晾干,再下锅用温火焙烤,类似炒花生米。凡花生产地皆有此法。但严桥花生米佐料配方科学,炒作讲究火候。成品酥脆香甜,味美可口,回味悠长,一般花生米与其不可同日而语。( 无为县)

严桥花生米的产地是位于无为城西的严桥镇,已有60多年的历史。原料精选农民自种的花生,挑选子粒饱满圆润的,配上茴香、八角、橙皮、盐、白糖等多种调料浸泡后晾干,再下锅焙烤,类似炒花生米,产品酥脆香静、味美可口、回昧悠长。。在当地花生米的品牌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应该是"李老奶奶"这个品牌了,据说采用的是李氏家族祖传秘方,知名度很高,在烘焙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存了花生米原有的营养成分,具有“香、酥、甜、脆”等特点,老少皆宜。

相传是由严桥镇人蒋氏、朱氏开创的。主要有"李老奶奶"和"琦王"两个品牌,其中"李老奶奶"花生米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推荐产品"和"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琦王"牌花生米被巢湖市政府认定为"巢湖地方特色产品"。原材料均选用无公害的花生,加上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的花生米香酥可口,加之花生营养丰富,具有开胃、润肺、化痰、补虚、利尿、止血等功效,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芜湖特产新港茶干茶干安徽特产五香怎么做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