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特产胡麻油 甘肃胡麻油最好的品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0-01 21:15:08

一. 甘肃省 定西 渭源县 渭源白条党参

渭源白条党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渭源白条党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渭源白条党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地处西秦岭山脉的南部地槽与黄土高原台地的交汇地带。北部干旱山区黄土层深厚,适合种植党参,皮肉坚实,清香甘甜,质量优良,被誉为“党参故里”。

党参是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Nannf的根,是潞党参种群在我县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中形成的独品—渭源白条党参,故为渭源。渭源白条党参根呈长园柱形,根长分枝少。顶端常有一膨大的根头(俗称狮子盘头),具多瘤状茎痕,外皮色泽黄褐色或乳白色,上部有细密横纹,下部干燥后有纵纹。鲜根断裂处有白色胶状物溢出,干燥后是黑色。横切面是微黄色菊花心,肉厚,体质坚实,气味特殊,嚼后干甜无渣。渭源白条党参质量领各路党参之冠,可与人参媲美。 渭源白条党参的药用价值:渭源白条党参以根入药,具有补气养血、和脾胃、生津清肺、延年益寿功能,并具有防癌治癌的神奇功效。主治气短无力、津伤口渴、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清稀、肺虚咳喘等各种气虚之症。 渭源白条党参的其他用途:渭源白条党参不但可以药用,还可以煲汤、食用,还能开发出党参醋、党参酒、党参膏及其他保健用品。 渭源白条党参的原药及加工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部分出口东南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 据《渭源县志》记载:我县从1963年开始就大面积栽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65年播种面积为3000多亩,1970年播种面积10000亩,1976年迅速发展到15000亩,1985年种植20000多亩,2000年以后面积已增加到8万亩左右,产量达到1500万公斤,产值1.8亿元,成为渭源县的四大优势产业之一。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达到2万多吨。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机构专家组产品品质鉴评报告(GSDB2010(09)) 品质鉴评意见为:渭源白条党参外在感官特征与申报材料描述相符,主要表现在:根条长(根长20-30cm),体胖,呈长圆柱形,分枝少或无,须根少,顶端有一膨大的根头(俗称狮子盘头),具多瘤状茎痕,鲜参外皮色泽呈乳白色,上部有细密横纹,干燥后条体纵纹明显。鲜根断裂处有白色胶状物溢出,干燥后呈褐色。横切面外白内黄呈菊花心,肉厚,质地坚实。气味微香、味甜,嚼后甘甜无渣,口感好。产量高(亩产200-300kg)。品质优,药用价值高。 多年来,来渭源考察中药材产业包括渭源白条党参产业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源源不断。 国务院-总理来定西视察时就看过展厅中布置的渭源白条党参; 中央-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考察时来定西市参观陇西会展中心渭源县中药材展厅;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来渭源调研中药材产业; 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考察过渭源白条党参产业; 国扶办王国良副主任也考察过渭源白条党参产业;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栗震亚、省人大科教文卫主任也调研过渭源中药材产业; 原市委书记石晶、市委书记杨子兴、市长许尔锋、政协主席牛新民都来渭源调研过中药材产业。 台湾中医药大学李应东教授带领研究生来渭源实地考察白条党参。国内著名制药企业也常来考察渭源白条党参基地。 近年来,省市县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省上出台了《甘肃省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扶持办法》,把我县作为渭源白条党参重点县来支持发展;市上提出了打造定西为“中国药都”的宏伟构想,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优惠政策;县上提出了建设“全国有名的中药材基地”得奋斗目标,并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多措并举,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包括渭源白条党参产业。 我县一直十分注重打造渭源白条党参品牌优势。2000年9月我县被中国农学会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党参之乡”;2003年渭源白条党参及其制品经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原产地标记产品;2004年渭源县新寨镇被省农牧厅认定为无公害中药材(党参)产地,并经过了复查换证;2005年渭源县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为省级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区。完成了“条宝”牌党参、“得林”、“颜裕”及“晓梅”牌系列中药材产品的商标注册及“渭源白条党参”证明性商标注册。制定完成了“渭源白条党参饮片加工质量地方标准”和“渭源白条党参生产质量安全地方标准”,正在与质监局衔接评审和颁布实施。

地域范围

渭源白条党参产区地处黄土高原边缘与西秦岭北坡区,甘肃省中部,属定西市六县一区之一,距省会兰州184公里,距定西市区98公里,地跨东经103°44′—104°20′。北纬34°53′---35°25′之间,南北宽56公里,东西长60公里,总面积2065.51平方公里,海拔1930-3941米。东连陇西,南接漳县、卓尼,东北与定西接壤,西北和临洮毗邻,西南与康乐、临潭隔洮河相望。全县辖8镇8乡,210个行政村,2645个村民小组。共有34.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02万人。有汉、满、蒙、回、藏5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9.77%。耕地面积80.53万亩,其中山地67.65万亩,川地10.51万亩,塬地2.5万亩;川台地中有水地8.32万亩。渭源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土壤深厚肥沃,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的一年一熟农业区,河谷地区水源主要是境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北部山区水源主要依靠天然降雨和集雨节灌,南部二阴区地下水源丰富。全县内无大型工业,无工业污染,为天然绿色食品生产区。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党参是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的根,是潞党参种群在渭源县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中形成的独品—渭源白条党参,故为渭源。渭源白条党参根呈长园柱形,根长分枝少。顶端常有一膨大的根头(俗称狮子盘头),具多瘤状茎痕,外皮色泽黄褐色或乳白色,上部有细密横纹,下部干燥后有纵纹。鲜根断裂处有白色胶状物溢出,干燥后是黑色。横切面是微黄色菊花心,肉厚,体质坚实,气味特殊,嚼后干甜无渣。 (2)内在品质指标: 渭源白条党参营养丰富,理化指标为:粗脂肪大于50g/kg, 粗蛋白大于120g/kg,粗纤维小于53g/kg,总糖大于550 g/kg,水分小于14 g/kg,无氮浸出物大于750g/kg,灰分小于34g/kg。 (3)安全要求:渭源白条党参生产严格按照《NY5318-2006无公害食品参类》要求执行,生产应按照《陇南市宕昌党参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和田间投入物,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严禁使用植物生长激素,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经农药残毒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渭源白条党参严格按照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816-2002--定西地区无公害中药材党参质量安全进行生产和管理,合理施用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检测合格。

二.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点心

岷县点心是甘肃省岷县经典的传统小吃。皮薄个大,份量足,加工原料丰富,生产工艺考究,百吃不厌,是难得的美食。点心馅里增添新的原料,有绿红丝、玫瑰糖、核桃仁、花生米、冰糖、白沙糖、金桔、胡麻油油、和各种香料,不仅大大提升了岷县点心的口感,更加提升了岷县点心观感,使其达到了真正的好看又好吃,岷县点心健康绿色食品。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地处甘川公路过境地,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商品集散的繁华商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自唐代以来,茶马互市就在这里得到发展,明代达到鼎盛时期。由于经济文化交流与贸易的发展,岷县人养成喜经商、善经营的传统。岷县点心就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南北点心制作工艺,逐步形成的特色食品。在原有岷县点心的基础配料上,经过市场调研,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大众的口味,精心研制,精准筛选配料的基础上打造出岷县双喜点心。

岷县人把点心又叫“酥食”,其实岷县点心就是由中国古代所说的“酥”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有甜馅的酥饼。至少在汉代就有酥类面食,《三国演义》里有杨修戏弄曹操的“一盒酥”,所谓的酥,就是今天的酥饼之类的食品。酥类大多为水油面皮酥。按照加工方式分有:明酥类,如鸳鸯酥油、萱化酥,藕丝酥等;暗酥类,如双麻酥饼等;半暗酥类,如苹果酥等。其他还有桃酥、莲蓉甘露酥等混酥品种。

岷县点心皮薄个大,份量足,加工原料丰富,生产工艺考究,百吃不厌,是难得的美食。岷县点心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200多年前,由于受当时经济、文化和交通落后的影响,原材料品种单调,加工方式落后,点心馅是蜂蜜拌面粉,点心皮为白面和油,然后放在铁鏊里用木炭火烤熟,吃起来像烙甜包子似的。到了清末民初,随着商贸交易日益活跃,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岷县,同时也将各地的点心制作技术和各种原料带了进来。岷县点心就在吸收南北风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点心制作师们开动脑筋,不断革新,在点心馅里增添新的原料,如绿红丝子、玫瑰花、核桃仁、花生米、冰糖、白沙糖、豆沙和各种香料,并纷纷设立店号大量经营。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公私合营岷县副食品加工厂,10多名点心制作师傅专门加工点心,并由过去的手工捏制改变为木模具制作。再烙印上各种花鸟图案,既好吃又好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岷县点心的制作在手工作坊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竞相显艺,形成规模生产,远销省内各县,产品供不应求。当地群众更是把点心作为婚庆喜聚、逢年过节、招待宾客和馈赠亲友的上品。

岷县点心的制作有两部分:馅子的制作和点心皮面制作。

①馅子的制作:先将小麦精粉蒸熟,凉冷擀细,并用细箩过一遍,然后放入大油、清油、芝麻、花生米、核桃仁、红绿丝子(桔皮用糖淹制后切成的长条)玫瑰花(也需用糖和酒淹制)拌匀待用。

②皮子面制作:皮面是由一定比例的水、面、油揉和制作而成,百分之五十的油和百分之五十的面和匀就是油面,也叫“酥”。把皮面和油面卷成面卷,擀开,然后包入馅子,呈圆型然后压扁,最后在点心表面用食用色素压花,并压上黑白芝麻,然后用铁鏊加木炭烤熟即可(现在改用烤箱烤制)。

岷县点心风味独特,酥软可口,油而不腻,是人们节假日的美食和馈赠亲友的佳品。现在,岷县点心加工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信息来源:岷县人民政府网

三.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白条党参

陇西白条党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白条党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陇西白条党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域范围

陇西县的首阳镇、福星镇、马河镇、碧岩镇、柯寨乡、德兴乡、双泉乡、文峰镇、巩昌镇、菜子镇、通安驿镇

特定品质

陇西良好的种植条件造就了白条党参的优异品质:其状呈圆柱形,芦下3厘米~5厘米处最粗,长15厘米~45厘米,直径0.4厘米~1.8厘米,具"蛇形根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质较柔软带韧性,皮紧、肉厚、味甘,嚼之无渣,条长直、粗壮,色白质重,品质远好于全国其他产区党参,从而自成一品,国内外用户赞誉不绝。白条党参富含生物碱、挥发油、树脂、粘液质和维生素、蛋白质、淀粉、糖、矿物质等多种有益成分,有养血、健脾、补中、益气、降压、生津、抗癌之功效,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俗称"小人参"。

文化典故

陇西白条党参为菊梗科植物党参的干燥根,因其主产甘肃陇西,色白条直,富含多种药用成分和保健元素,被誉为"陇西白条党参"。

四. 甘肃省 定西 漳县 豆类

豆类是我区主要粮食作物。各县都有种植,产品质量优良特别是渭源、漳县、岷县盛产的蚕豆,粒大饱满,色泽乳白,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豆类是重要的食品和工业原料,在食品工业,酿造工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可制糕点、罐头、酱类、代乳粉等多种美味食品。在轻化、医药工业上,可制成油漆、塑料、药品等数百种工业品,如大豆工业品多达四百多种。( 定西)

五. 甘肃省 定西 漳县 漳县蚕豆

漳县气候湿润 、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发展蚕豆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蚕豆栽培历史悠久,己有2100多年。漳县蚕豆以粒大、色白、籽粒饱满 、营养成分高、无病虫害而享誉四海,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自然资源优势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蚕豆、中药材和马铃等具有区位优势的产业,为当地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培植 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拓展了广阔的领域。据统计,2001年漳县蚕豆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达2750万公斤,分别占全县粮食面积和粮食总产的28%和31%;2002年漳县蚕豆面积扩大到15.6万亩,预计产量将达到3900万公斤,约占全县粮食总产的35%,收入将占全县粮食总收入的51%。目前,全县从事蚕豆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从业人员己达1.26万人,年实现利税 2450万元,成为出口创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

六. 甘肃省 定西 漳县 烤小猪

又称烤乳猪。这道美味佳肴相传始于北魏,历史悠久,名扬天下。烤小猪最适宜的是3-4个月的小猪娃,宰杀去毛、除内脏后,以开水将猪皮烫硬,揩去水份,在热猪皮上涂抹蜂蜜,用铁叉叉平,放在木炭火上烤约50-60分钟即成。甘肃的烤小猪色红亮,皮酥脆,肉嫩香,曾获得美好的赞誉。

七. 内蒙古 包头 固阳县 后山胡麻油

固阳——胡麻油,学名亚麻油,生长在固阳原生态的环境中,农民以传统方式耕作,纯绿色,无污染,风味独特,芳香浓郁,油质清澈,是一种高级食用油,长食有抗衰老、美容、健体的功效,也被视为月子餐必备用油。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胡麻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富含α一亚麻酸及各种不饱和脂肪酸,占85%~90%,在人体内可直接转化成DHA 和EPA。胡麻油中含55%的亚麻酸,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在所有植物油中含量最高,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深海鱼油”,且易保存。众所周知,“鱼油”指EPA和DHA,是由海里的α-亚麻酸(主要含在海藻中)在鱼的体内变成的。人服用α-亚麻酸(主要含在胡麻油中),在体内也会合成EPA和DHA。所以食用富含a-亚麻酸的胡麻油,就可以起到类似吃“鱼油”的效果,修复更新脑神经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链,起到健脑、促智、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和预防血栓形成等作用。由此可见,胡麻油真是油中珍品!

原料介绍

胡麻油为亚麻科植物亚麻的种子榨取的油。亚麻子含有30%~48%的油脂,在常温下压榨得到的油为黄色液体,有特异气味,在空气中质地逐渐变浓,颜色逐渐变深,油中主要含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及棕榈酸、硬脂酸等甘油酸。此外,还含有阿魏酸廿烷基酯、多种甾类、三萜类、氰甙类等有机化合物。

营养分析

1. 胡麻油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而且组成的比例适当,不容易氧化;

2. 胡麻油富含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毛细血管循环,带给肌肤细胞营养的γ型维他命E,γ型维他命E是优异的抗氧化物质能有效地防止老化;

3. 胡麻油中含有的油酸成分被医学证实有抑制胃溃疡、气喘等疾病、防止肤质恶化,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4. 胡麻油所含的成分对于皱纹、黑斑、肌肤干燥等问题都有防患于未然的抑制作用。

保健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胡麻油味甘、性平、无毒;有润燥通便、养血祛风、养发、生肌、长肉、止痛、杀虫、消肿、下热毒等功效;可治病后虚弱、眩晕、便秘、老人皮肤干燥、起鳞屑、过敏性皮炎、瘙痒、疮疡湿疹及高血压、血管硬化、胆固醇增高等症。

据《本草纲目》记载:胡麻油有“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别录》记述:胡麻油“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疙肿,生秃发。” 古人认为:常食胡麻可去除一切痼疾,还有返老还童、长生不老之功效。

八.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通渭荞圈圈

通渭荞圈圈以开水烫荞麦面,拌小苏打,调成糊状,旋入特制的木勺,再浸入沸油锅炸制而成。其形如镯环,色如蟹肉,味带天然之香甜,松软可口,极具特色。

通渭人喜欢吃荞圈圈。通渭荞圈圈以开水烫荞面,拌少量小苏打,调成糊状,旋入特制的木勺或铁勺中,用八成热的油炸至棕红色捞出。瞬时香气四溢,入口松软香酥,口感丰润细腻,加之天然的甜味,让人垂涎,咀嚼时别有风味。

通渭人喜欢吃荞圈圈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传说先祖时期牛谷河畔土地肥袄,各种粮食都是多穗的。一年收的粮食当年吃不完,好多人不敬天道,暴殄天物,懒惰不思农事。玉皇大帝一天下界游玩,看见有人随意糟蹋粮食。玉帝很生气,便要惩罚百姓,命“牛神”将五谷杂粮在三个时辰内全部捋为单穗。“牛神”奉命行事,用了足足三个时辰才拔完了所有五谷。“牛神”见荞麦似乎不是什么正经庄稼,便不想劳神了。看看时辰已到,便顺手捋了一把,不想捋破了手指,“牛神”便匆匆去复命。荞麦染了“牛神”的血,茎杆、叶脉都变成了红颜色,长得特别快,一旬一收,牛谷河畔的通渭百姓靠吃荞麦才免于饿死。“牛神”也因为没有完成玉帝的命令被罚永远到人间劳作。从此以后,百姓都一心向善,但老天的惩戒不可不记,荞麦有活命之恩,用荞麦面做成圈圈意在让百姓完完全全记住不能随意糟蹋粮食。荞圈圈中间做成空的就是告诉后代不勤俭持家就是坐吃山空。

通渭荞圈圈含有其它食品所不具有的芳香甙味,吃起来清香可口。荞面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钙、磷、铁、镁、钾和微量元素等,以及丰富的维生素B1、B2、E、P、C,其含量都高于其它粮食作物。人体必需的赖氨酸、精氨酸、烟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也很高。荞面含有其它主食中所没有的叶绿素和卢丁。卢丁有软化血管、保护视力和预防脑血管出血的作用。荞面中所含的苦味素,有清热、降火、健胃之功效。所以,荞面被人们誉为“益寿食品”、“长寿食品”。 荞面食有杀肠道病菌,消积化滞,凉血解毒,解湿,治肾炎、禁口痢疾、绞肠痧、汤火灼伤的功能。在临床上还可用荞麦治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炎、心脏病、肥胖病以及预防微血管脆弱等症。荞面还有较好的抗癌作用,特别对老年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功效。因此,油炸的荞圈圈以其营养丰富,口外香甜,老少皆益成了通渭的一道美食。

目前,通渭荞圈圈以其独特的魅力传遍了大西北。虽然是一种地方小吃,通渭荞圈圈又成了地域文化。这种文化,靠汲取地方人文的土壤,靠通渭荞圈圈美丽传说的力量,靠通渭荞圈圈的营养和医疗功效,不懂通渭荞圈圈的文化内涵,绝难知道通渭荞圈圈的价值。近年来通渭荞麦面的进一步开发,给通渭荞圈圈赋予了新的生命,通渭荞圈圈真正成了通渭的品牌饮食。

九.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甜醅

陇西甜醅,也叫醪糟。用莜麦、青稞、小麦不同原料制作,特色各有千秋,依了口味挑选而食。

甜醅经发酵而成。将莜麦,青稞或小麦用清水喷湿,待半个时辰,手摸均匀潮湿,装入编织袋中,揉搓,去其浮皮,入锅煮熟,不可过熟,出锅平铺案头,晾温,拌酒粬,装盆,添少量凉开水,用擀面杖在中间戳一圆洞至盆底,用棉织物覆盖,三到二天,起封,一股酒醇香味扑鼻而来,近视之,则圆洞湿润浸洇,似有水要溢出,用筷子抄少许放在舌上,甘甜沁脾。

当街置一白铁皮覆面的桌子,备二三白色搪瓷大盆,分别盛了莜麦、青稞、小麦甜醅,再设一小搪瓷盆,将小花碗小勺浸泡在凉水里。卖者穿了白色大褂,拿白毛巾不停地檫拭,让人感觉是一个干净清凉的世界。来者要五毛钱的甜醅,主人便腰一猫,大拇指抠了碗边,四指扶碗底,将碗反扣,在大瓷盆里撩得尖尖甜醅上刷刷两下,碗靠盆底倾斜,用筷子一拦,刚好半碗,动作娴熟利索,行云流水,一尘不染,看着都舒服。虽则一碗下肚,但余香缭绕腔齿,总感觉没有过足瘾,那就再提两碗去吧。

十冬腊月,乡下农家有煮了一缸甜醅的,利用隆冬寒气自然微冻,待吃,捣破薄冰,舀得一碗,甘甜不减,清凉有加,别具风味。解酒醉,消油腻。

信息来源:陇西县人民政府

十. 甘肃省 定西 渭源县 渭源粉条

粉条是以豆类、薯类和杂粮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丝状或条状干燥淀粉制品。粉条加工在我国有千余年的历史,各地均有生产,呈灰白色,黄色或黄褐色,为干制品粉条按形状又可分成圆粉条和宽粉条两种。

特点:红薯粉条,灰色、黄色,有宽有细,营养丰富,和红薯一样,是抗癌食品。适于熬、炒和凉拌。

马铃薯粉条,色白,条细,养分多。适于熬菜,烹炒和凉拌菜用。

粉条的加工方法

手工工艺流程:选料提粉→配料打芡→加矾和面→沸水漏条→冷浴晾条→打捆包装。

机械化加工方法:

涂布工艺流程:精制淀粉原料--调浆--涂布--糊化脱布--预干--时效--切丝成型--干燥--包装--成品粉条,从鲜粉到成品加工时间只需2小时,实现时效可控化,大幅恢复鲜红薯核心功能。

漏瓢式工艺流程:淀粉原料→制芡糊→合粉揣揉→抽气泡→漏丝成型→煮粉糊化→冷却捞粉→切断上挂→冷凝→冷冻→解冻干燥→(压块)包装→成品粉丝。

挤出式加工工艺流程:配料与打芡--合浆--下料--加热成熟并挤出--冷却--干燥--定长切割--包装。

胡麻油是甘肃哪里的特产甘肃会宁特产纯胡麻油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