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土特产去哪买 阳高县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1 23:31:37

一.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抿豆面

抿豆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磷和多种维生素,常吃抿豆面对高血压病症有一定疗效。做抿豆面时,先将豌豆面与白面和成糊糊状,待锅里的水烧开以后,将特制的抿面床子放在锅上面,用木杵子往下抿。煮熟后捞在碗里,浇上以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做成的素卤汁或浇以猪、羊肉臊子荤卤汁,味香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二.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莜面块垒

大同历史悠久,古文化民俗民风颇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大同的特色小吃也自然是少不了的!

莜面块垒就是其中一道,莜面和山药(土豆)明明是两种不相干的食物怎么会和在一起吃呢?其实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得。

好东西大家分享!我把莜面山药块垒的做法介绍一下,供食客们尝试。

蒸块垒将土豆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水,用小火焖约半个小时,出锅后,待不烫手时将皮剥去,再用礤子(一种擦萝卜丝的厨具)擦碎,再加1:1的莜面、适量的食盐,用手搓成碎块状,然后撒在铺有纱布的笼屉内,厚约5~6厘米,盖上锅盖蒸约10分钟,闻到香味出锅后即可吃。吃时可以就着生葱、大蒜、腌菜吃,最好再配上小米粥,稠稀搭配再合适不过了。

炒块垒它有两种不同做法:一种是炒蒸块垒,一种是炒普通块垒。第一种炒蒸块垒:块垒像上述那样蒸熟后,在锅内倒入少量胡麻油,油熟后将切好的葱花、蒜片放入锅内炝出香味,然后倒入块垒用小火翻炒3~4分钟出锅即可。第二种炒普通块垒:搓擦好的块垒不必上锅蒸,直接用干锅翻炒约10分钟左右,待闻到莜面香味后出锅,然后倒入少量油,油熟后加入葱、蒜,再倒入炒过的块垒,直到块垒颜色变焦黄。这样做出来的块垒吃起来口感香脆,越吃越香,不防试着做一做。

老大同还有很多美味的特色小吃,希望各位外地友人来大同品尝!

文/兰月婷

信息来源:中华阳高人

三.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压合落

压合落有时也写作压饴饹,这种面食用粗粮精制而成。压合落用的是一种特制的合落床子,它可以架在锅灶的铁锅子上,床子中间有圆槽,底下是凿有细孔的铁片,锅中的水烧开后,便把和好的面装进圆槽子内,用杠杆把一个木塞压进圆槽,面就从漏孔中挤成细条落进滚汤里,捞起来拌上佐料或浇上汤汁,咬起来很有口劲,浓而不烈,淡而有味。

四.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酱梅肉

酱梅肉,是晋商庄菜代表菜,也是晋式第三蒸,因用酱豆腐汁相蒸去腥提鲜而名。大同民间宴席有杏梅肉,则用杏干相蒸,制法略同。相传,晋商常家的创业始祖常威,本一介书生,学端木经商,乾隆初年已累财十万,后将生意交子经营,自己则专心教孙读书。常威发现这些个读书郎嫌腻,常将菜中白肉挑出。一次有人给他送来一罐酱豆腐,常威灵机一动,将白肉蘸酱豆腐吃,果然咸香不腻了。于是他叫厨房每次制作肉时必加酱豆腐相蒸,取名“酱梅肉”,夹在馍里给这些读书郎吃。久而久之,酱梅肉在晋中一带传播开来,进入了八碗八碟宴席当中,成了一道山西地方特色菜。

酱梅肉在太原全晋会馆改良吃法,配以荷叶饼、酥方、葱丝、黄瓜丝等,深得顾客称赞,成为一道畅销名菜。笔者曾陪著名美食家李耀云大师品此菜,兴所致,借白朴《沁园春》略改赋云“对诗书满架,子孙可教,琴樽一室,亲友相欢。酱梅肉前,得味慰馋,鱼鸟溪山任往还。岂忘否,访晋商故里,食典相传。”的确,名菜多典故,典故多言礼。如此“晋式三蒸”传承至今、慰馋于人的,还有着一份味中之味、养心益神的东西了,菜式虽千变万化,此为鲜活灵魂。

五.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大同豌豆面

大同的风味小吃当然也离不开面食,豌豆面就是其中的一种。具体作法是将豌豆面与白面或莜面和在一起,然后或擀或压或切,品种有拔鱼儿、抿面、压饸烙等,下锅煮熟以后,浇上用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调成的卤汁或肉末卤汁,即可食用。香味浓郁,十分适口。

六.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阳高苦菜

阳高人最爱吃的野菜是苦菜。每到春天,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便操上铲儿,携篮挎筐,踏着化了冻的松软泥土,携着一路清香,东一群西一伙地去寻它,去领取大地母亲的馈赠。

苦菜又名甜苣菜、败酱草,虽说其味儿苦,但它是五味之一,吃起来别有风味。据说,苦菜还是一味中草药,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还有介绍,它不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梗黄素、脂肪、糖、无机盐、磷、钙、铁等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消炎解凝、行瘀散结、降压明目、养颜润肤、利尿消肿、增加食欲等多种功能,常吃苦菜,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苦菜的吃法很多,最常见的吃法是凉拌鲜苦菜。做时,先把苦菜中夹的杂物拣出来,用凉水洗干净,用开水煮出来。煮苦菜也是一门学问,火候是最难掌握的,时间短了,苦菜还是生的;时间长了,苦菜就黄了也软了,没味儿也没吃头了。最恰当的时间是把苦菜放在开水里,立马翻个个儿,就捞出来。这样煮出来的苦菜又鲜又嫩,而且很有嚼头,绿叶白根,白是那白的,绿是那绿的,让人食欲大增。当然,这说的是煮,拌苦菜的学问就更大了。氽不好寡不菜菜的,还是没吃头。有一家饭店做的凉拌鲜苦菜简直绝了,它先将苦菜剁碎,然后放鲜蒜、葱花、香油、盐、味精,轻轻搅拌起来。那菜,不仅苦味儿足,而且香味儿浓,让人想起来舌下生津,丝丝缕缕的清香美意漾在心间。

七.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阳高长城羊肉

阳高长城羊肉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阳高长城羊肉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人们常说,到阳高县不吃长城乡羊肉是一大憾事。的确,长城乡色如玫瑰的羊肉香嫩可口,白如美玉的凉拌羊肚丝鲜美爽口,做法各异的羊杂鲜而不膻,让人印象深刻。

阳高县长城乡大力发展规模养羊产业,因地制宜创新以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发展养殖业新模式,走出一条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截至目前,该乡已发展养羊户300余户,养羊总量达到4万多只。

其实,在阳高县不只是长城乡,近年来,该县抓住“增量、扩草、提质、强防、精养”五个关键环节,着力从技术支撑、项目扶持上发展养羊产业,基本形成了长城乡、友宰镇、王官屯镇等羊养殖专业乡镇和“黄岩沟”、“六棱山”等羊肉品牌。

2015年,阳高县惠农养羊专业合作社申报的“阳高长城羊肉”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所在地域: 山西

申请人: 阳高县惠农养羊专业合作社

所在地域: 2015年

地域范围

阳高长城羊肉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为:山西省阳高县长城乡所辖9个行政村,即:十九梁村、十墩村、堡子湾村、镇宏堡村、罗家岭村、大二对营村、范家夭村、镇边堡村、二十六村,养殖面积10500公顷,年出栏60000多只,产量1050吨,出栏率占60%,年存栏100000多只。地理坐标北纬40°14′—39°55′,东径113°28′—114°40′之间,海拔最高2144米,最低1178米。

八.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阳高拨鱼儿

拨鱼儿是阳高人的日常主食,做法的高下,调味的好坏,很难有一定的标准。一般地说,随心所欲,就是拨鱼儿的最高境界。做时,面要和得稀稀的,锅里烧好一锅汤,然后用根竹筷顺着碗边把向下流的面浆拨成细长条,落进沸汤里。随下随熟。因为直筷子在圆碗边乱落面桨,总是两头儿尖中间胖的面条,在沸汤中翻动,就像游鱼儿一样,所以便叫做拨鱼儿。

九.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蒿籽面

“蒿籽面、高粱面、豌豆面”的吆喝声充斥在小城的街巷里,那“面”字儿的尾音逐渐挑得很高,也拉得很长,非常有特色。寻着声音看到了一位胡子和脸被面粉扑成灰白色的卖面人,他是我的朋友老郑。十几年前在阳高压力管厂下岗后,一直蹬着人力三轮车从事一些小买卖,供一儿一女上学。如今,儿女都已上了班,可是老两口勤快惯了,一直没有停下来歇息的意思。老郑老婆卖面皮凉粉,他是猪皮冻儿和蒿籽面交替卖。他看到我后,老远就招呼我带些蒿籽面。同行的同事问我这面好吃不好吃,老郑接话茬高声说:“蒿籽面、蒿籽面,吃了上顿想下顿儿。”最后一个字的尾音仍然是拉得很长,挑得很高。

家乡的蒿子面是在玉米面或是小米面里掺入少许当地野生植物蒿籽粉做成的,也有玉米面、小米面和蒿籽粉三合一的。还有是豌豆蒿籽面的。蒿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蒿面遇水后具有粘性,往玉米面里掺蒿面,为的是使粗楞疙涩的玉米面筋道起来,因为掺入蒿面,当地人把这种面就叫做蒿籽面。加蒿籽粉的玉米面擀出的面条有一种独特味道,硬朗筋道中带着玉米的香甜。蒿面和玉米面经水拌和,反复揉搓至既软和又有韧劲为止。那时的蒿面比较粗,一般都是就吃就放到捣蒜钵里捣。大约一斤的玉米面只放一小酒盅蒿面就足够啦,放多了根本擀不开。看看蒿面就是要把腐朽变神奇的东西。现在能吃上添加蒿面的拉面就很阿弥陀佛啦,千万别吃上添加化学拉面剂的拉面。想吃正宗蒿籽面当数阳高县城新华街的客顺饭店了。二十多年来,一直经营着蒿籽面。店老板姓苏,陕西西安的老家。他是个特别爱干净的人,干净的程度也许用现代话形容就叫有洁癖,不过这点毛病对于食客来说是最好不过的。老苏这里吃蒿籽面也是甜吃,配套的就是黄豆面酱和咸菜丝。

揉好的蒿籽面用长擀面棒在案板上擀成越薄越好的圆形面片。稍加凉硬后,用面杖卷起,然后来回折叠成下宽上窄的梯形形状,再用薄而锋利的菜刀切成细丝面。本地人喜欢吃原汁原味的蒿籽面,既不打臊又不添加其他任何佐料,最多就个烂腌菜或是腌萝卜丝,吃到最后还要把汤喝了。说到喝汤,有一个很感人的真实故事。那就不得不提一提古城镇的老郝了,老郝今年八十多岁,他一辈子吃了多半辈子蒿籽面。七十年代时,老郝家里又添了一个最小的宝贝女儿。平日里一直是老婆给做饭,现在老婆坐月子,只好自己做饭。家里人口多,老郝按平日的量煮了一锅蒿籽面。仍然是平日的吃法,等孩子们和老婆吃完,他自己吃的时候才发现铁锅里面只剩下汤了。原来自己的老婆经常是喝蒿籽面汤啊!老郝好一阵心酸。于是在家里面宣布:从此以后再穷也要一家人共同吃蒿籽面,剩下的汤再大家喝。果然,老郝家时至今日吃蒿籽面的家规仍然是面共同吃,汤共同喝。

野蒿是一种草本植物,浅绿色的茎杆和叶片上,长满了白色的绒毛,远远的看上去显青灰色。在每一个分枝的顶端开着一朵微型的黄花,花朵非常小,小得近乎无花果一样。不过它的花期却很长,边生长边开花,几乎整个生长季节都在开花。听母亲讲,在那个擀面擀到手抽筋,稀汤面糊灌大肚的年代,蒿籽面却成了一种奢侈品,自然蒿草也成了救命草。母亲虽然在家里最小,和大姨相差三十多岁,但也不是吃闲饭的。那时母亲大冷天常常带着一个布袋子出去找蒿草,一走就是十几里。因为近处的都让人们采光了,所以哪里不好走就到哪里找。找到以后,先看看附近哪里有冰面。再小心翼翼的把采到的蒿草抱上一捆放到冰面上,然后拿起蒿草在冰面上使劲摔打,于是蒿籽籽就乖乖的铺满了冰面。再抓一把软草当笤帚把冰面上的蒿籽儿扫成堆装到袋子里,回家簸一簸,碾一碾就变成蒿面了。采蒿籽儿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冰面上进行,因为蒿籽太小、太碎在打谷场上不好弄。

蒿籽面是从什么年代开始食用的,也没必要去考证。从宋代曾巩在其《隆平集·西夏传》的记载中看蒿籽应该大约在宋代和西夏时代就已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起初,也许只是为了度荒,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蒿籽有健胃清热、延年益寿的诸多优点,便作为一种传统的地方风味沿袭了下来。据史料记载,明朝朱元璋的十六子朱旃在宁夏做官时,随行有几位是宫廷中退役的御厨,他们将蒿籽面的制作技术传给当地人,从此蒿籽面在中宁一直流传至今。我不赞成这种说法,宫庭御厨怎么能知道这乡野之物。即便知道,也应该是民间传给他们的。

时光荏苒,现在蒿籽面已经成为餐桌上调节口味、怀旧的一种面食。蒿籽面在过去只是一种充饥的家常便饭,现在吃蒿籽面,就赋予它更深刻的意义,蒿籽面里记载着上几代人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记忆着我们这一代人苦中有乐的童年。

即兴赋诗一首:《蒿》——绿绿的,轻轻的,随风摇曳,不高大,不粗壮,更不枝繁叶茂。没有娇艳的色彩,也没有妖娆的花朵,更没有窜上跳下精彩的呈现,植物王国被遗忘的——小不点,你静悄悄的来了。不是为谁而来,总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也不是为我而来,却给了大自然无穷的生命。

信息来源:大同日报 张为忠

十.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阳高杏脯

阳高县京杏脯,是用本地京杏果实精制而成。果肉色橙黄、肉厚、质地疏松,汁多味甜酸并有香气、品质上等。含单糖1.22%,双糖5.84%,总糖7.06%,含酸2.84%,糖酸比2.5:1,果实较耐贮运,据中国农科院分析,京杏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含磷0.03%,钙1598PPM、锌14.8PPM、铁84.6PPM、锰4.1PPM、铜5.9PPM、镁838PPM,所以京脯因杏的质量极佳。

杏脯果片整齐饱满,肉质细腻柔软,大小一致,无外伤,无糖的结晶,不粘手,呈桔黄色并色泽一致。味美可口,酸郁芳香,百吃不厌,具有杏脯应有的酸甜风味。经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鉴定均达出口标准。阳高杏脯深受外商欢迎,每年加工的杏脯全部销往日本、东南亚、香港,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在日本被称之为“中国名贵小食品”。

王官屯的京杏加工成的杏脯分为黄杏脯和青杏脯两种,青杏脯颜色深绿如玉,肉质脆嫩,看见就会止渴,吃到口里又酸得轻而甜得浓;黄杏脯颜色金黄透明,肉质柔软,酸甜适口,生产工艺也比青杏脯复杂,要经过切割、糖煮、烘烤、整形等工序。这两种杏脯的共同特点是果片整齐,形状扁圆,肉厚耐贮,久存不变,馥郁芳香,百吃不厌。打入国际市场后,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享有颇高的声誉,被称为“中国名贵小食品”。

阳高十大特产排行榜阳高县的特产有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