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特产招牌 阿坝县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6-30 06:43:31

一. 四川省 阿坝 汶川县 金裹银

金裹银

羌族传统食品。流行于汶川、茂县、理县等地区。以黄色的玉米为主拌和少量白色的大米蒸熟而成,故名。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的称银裹金。

“金裹银”:用玉米面配大米蒸煮的一种饮食,因金黄色的玉米粉中夹裹着白色的大米,故称“金裹银”,是氐羌族饮食的遗传。

"包谷",又名玉米、包米、包芦、珍珠米、玉蜀黍。叫"包谷",大约因为它在果实外边裹了许多层的变态叶,人称包皮,保护得非常之好。叫"玉米"、"珍珠米"等,大约因为它的种籽一般颗粒0,颜色金黄,如一个个珠玉,是一种美称。"玉蜀黍"则可能是它的学名。如同它的名字众多一样,用它作原料而制作的食品也有多种多样。如同它有一些美好的名字一样,它的一些食品也还有自己的某种独特风采。

包谷糊汤是乡下穷人常吃的一种包谷饭。先将包谷颗粒用碾磨弄到碎而不烂的状态,叫作包谷糁子,再用来做包谷糊汤。包谷糁子有大小两种,小的可做包谷糊汤,也可煮稀饭;大的除煮稀饭外,间或有蒸干饭的,类似大米小米干饭,虽不如那么好吃。不过,偶尔一吃,倒也香甜可口。许多粗粮都有这样的习性,天天吃,倒胃口,偶尔吃一次,竟成美食。包谷糁子稀饭更是好喝得很。不过,包谷糊汤就不敢恭维了,也许因为吃得太多,一年三百多顿地吃,实在吃厌烦了。那东西有粘性,用筷子夹了吃,不成问题。普通的吃法是就着点酸菜,从碗的一个角落吃起,如蚕食般,将一碗糊汤吃得干干净净。稍讲究些的,给糊汤里下点洋芋、红薯以及白菜叶子之类的菜蔬,就好吃得多;而如果给糊汤里下点面条,无论白面或者杂面,就算过小年了。

包谷搅团和它的派生物-骨斗,则是包谷饭的一种粗粮细作。搅团做得好,烩了吃,倒还别具风味。

二. 四川省 阿坝州 九寨沟 九寨沟柿子

九寨沟柿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九寨沟是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三顶桂冠的圣地。又因其独有的原始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被誉为“人间仙境”。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盛产落叶水果,目前境内约有13.2万余株柿子树。 九寨沟原名南坪(隶属松番县),1998年为提升南坪县知名度,更名为九寨沟县。境内柿子种植历史悠久,据《松番县志》记载,南坪地区盛产柿子:“生食甘滑冷利,去皮乾之則名柿餅,甘寒而濇”。《南坪县志》中记载:“柿树是南坪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约在明末清初开始引种。”经专家鉴定,九寨沟境内现存少量树龄150年以上的老柿子树,每年仍结果颇多,当地已将其列为名木古树进行保护。 九寨沟柿子经不断培育、发展,现已成片规划在九环沿线,形成标准化示范基地3400亩。每年秋季,柿果鲜丽悦目,像美丽少女的红脸蛋簇拥着九寨沟的色莫仙女,柿叶转红可与枫叶比美,为九寨旅游业增添了一道瑰丽的风景线。 九寨沟柿子果实硕大,品质极佳,营养成分丰富。近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国家级农产品博览会,深受好评,获“名优农产品”称号。目前,九寨沟县有柿子加工企业3家,其生产的柿饼、柿子酒、柿子糖深受广大消费者和旅游者的喜爱,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地域范围

九寨沟柿子产区位于四川省九寨沟县境内,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九寨沟县陵江乡、白河乡、永乐镇、安乐乡、永丰乡、保华乡、双河乡、郭元乡、永和乡、罗依乡、勿角乡、马家乡等12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2′-104°26′,北纬32°86′-33°48′。九寨沟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高原北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文县、舟曲、迭部三县连界,南部和西部同四川省平武、松潘、若尔盖三县接壤。保护面积1800公顷,年产量4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九寨沟柿子果实大,扁圆形,橙红色。果顶平圆,有放射状短纵沟,果肩平。果蒂较小,蒂洼浅,萼片直角反卷。果肉深橙红色、细腻,纤维长、较少,味甜。种子小、少。 (2)内在品质指标:九寨沟柿子营养成分丰富,总糖≥10%,维生素C≥15mg/100g,钙≥58mg/100g。 (3)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 柿子》NY5241-2004。

三. 四川省 阿坝州 九寨沟 九寨猪苓

九寨猪苓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九寨猪苓,中药猪苓的一种,因产地九寨沟而得名。主要生长在海拔高度2000—2900米的高山林荫地带,生长土壤主要为山地腐殖土,有机质含量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使得蜜环菌有充足的时间吸取寄主树木的营养进行发育,野生产品多呈类圆形,个体较大,密度低,猪苓多糖含量>5%,灰分含量≤11%,因其形如马屎也俗称马屎苓或马屎猪苓,为猪苓中上品,为传统出口创汇中药材,其形如类圆形,表皮颜色为黑色。人工种值猪苓个体更大,为长形块状或不规则球形,稍扁,有的分枝如姜状,表皮颜色较野生猪苓深,个别理化指标优于野生猪苓。

猪苓属于低温菌类寄生真菌,是由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Vahl:Fr.)Karst.侵入猪苓Grifola umbellata(Pers.:Fr.)Pilát)菌核,激活了猪苓菌抵御异体侵染免疫反应的本能,猪苓菌丝细胞木质化,形成与菌核表皮结构相似的隔离腔,将蜜环菌索和部分猪苓菌丝包围。在隔离腔中蜜环菌消化分隔在腔中的猪苓菌丝,另外猪苓菌丝也可侵入或附着在蜜环菌索及侵染带细胞间隙吸收其代谢产物,猪苓菌核即可萌发出新苓正常生长。当隔离腔中的猪苓菌丝被消化后,蜜环菌生活力也减弱,解体后被猪苓菌吸收利用,隔离腔变成空腔。

独特的生长环境使的九寨猪苓个体大,密度低,猪苓多糖含量及麦角甾醇含量较一般猪苓高,灰分较一般猪苓低。从外形上看,九寨猪苓野生产品多呈类圆形,人工种值呈长形块状或不规则球形,而其他猪苓多呈扁块状和条状个体偏小(俗称鸡屎苓)。

四. 四川省 阿坝州 茂县 茂汶苹果

茂汶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茂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羌民族聚居地,占全国羌族总人口的30.5%。据《旧唐书》、《茂州志》记载:茂州“以郡界茂湿山为名”,唐代至民国初期均用此名。1958年,汶川、理县、茂县3县合并置茂汶羌族自治县,1987年撤自治县,茂汶县仍置茂县。因此,茂县地区出产的苹果一直被称为“茂汶苹果”。 茂汶苹果种植历史悠久,清朝末期,苹果由英国传教士引进并少量栽培。据《阿坝州志》、《茂汶羌族自治县志》记载,民国25、28、35年,茂县陈氏父子先后从四川农业改进所引进苹果苗百余株在茂县栽培获得成功,引进品种主要是金冠,红星,红冠等。建国初期,川西农业厅及四川大学园艺系师生来到茂县进行综合考察,得出茂县自然地理条件适宜苹果生长的结论。上世纪50年代,全县引进苹果砧木苗木和品种50余个,逐渐发展成为西南地区苹果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随着苹果产业的迅速发展,50年代至60年代茂县先后建成国营凤仪、凤毛坪、大河坝园艺场,1975年全县建立21个乡园艺场,苹果树达50万株,年产量达700万斤左右。“金冠,红星,红冠”品种在1963、1964、1975、1985年四次被评为全国第一名,三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水果称号;1966年,“红星,红冠”品种运往香港市场誉胜美国“蛇果”;1974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外贸部、供销合作总社在京召开全国鉴定会,“红冠”“金冠”品种被评为全国之冠。80年代初,茂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把发展苹果作为搞活农村经济的带头产业。1985年,茂县被确定为国家优秀苹果商品基地建设县,同年国家农牧渔业部、省农业厅、州农牧局投资120万元,在县城建500吨储藏冷库。1986年9月,全县苹果储藏保鲜量突破100万斤。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茂汶苹果通过改造低产园、人工授粉、套袋技术、高接换代、地膜覆盖等新技术的实施,全县苹果均有不同程度更新,产量稳定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目前,茂汶苹果种植面积突破25000亩,产量达50000吨,已成为促进全县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纲中计划提升改造果园35000万亩,通过项目建设,调整果树品种和熟期结构,5年内名优新苹果品种比例达到60%以上,优质商品果率达到70%以上。

地域范围

茂汶苹果产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茂县境内南新镇、凤仪镇、沟口乡、胃门乡、永和乡、回龙乡、飞红乡、黑虎乡、三龙乡、曲谷乡、雅都乡、太平乡、叠溪镇、石大关乡、松坪沟乡、洼底乡、白溪乡、土门乡、东兴乡等21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6ˊ-104°10ˊ,北纬31°24-32°17之间,茂县地处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与北川、安县、绵竹三县毗连,南接什邡、彭县、汶川县,西与理县、黒水接壤,北临松潘县境。保护面积96000亩,年产量19.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茂汶苹果果实中大,短圆柱形,果面底色黄色,着片状或条状粉红晕,果点小而稀。果顶萼洼窄,较深、有浅的棱状突起,萼片宿存,果柄细。果心较大、种子小、五心室,每室着生1-2粒种子。果肉黄白色,质地脆、味浓,纯甜、有香味,汁液中等。 (2)内在品质指标:茂汶苹果可食率≥80%,可溶性固形物≥11%,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硬度大、耐贮藏。 (3)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 仁果类水果》NY5011-2006质量要求。

五. 四川省 阿坝州 九寨沟 地雪茶

又称“地雪茶”。有青雪茶、白雪茶两种,生长环境一样,功效相同,产于九寨沟县海拔3000米以上的长时间积雪的柏树林中,常与雪地为伍,在雪中生长。对肺炎咳嗽、癫痫狂燥、神经衰弱、高血压疗效显著。九寨沟人常常代茶泡饮健身。

六. 四川省 阿坝 红原县 红原牦牛奶

红原牦牛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红原牦牛奶是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的。红原牦牛奶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等。其乳汁的营养价值高于黑白花牛及其它牛种。

红原牦牛生长在美丽的红原大草原。红原,这片古老的土地,拥有逶迤的雪山,无垠的草原。红原儿女们世世代代以无穷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开拓着这片"生命的0"。历经岁月的蹉跎,高原人驯养了具有特殊适应能力的牦牛。

牦牛,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独有的赢始畜种,全球总量约1400万头,其中95%的牦牛又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在世界上堪称"中国牦牛"。而红原又是盛产牦牛最多的地区之一,也就最具有中国牦牛生长习性的代表性。

红原牦牛奶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等。其乳汁的营养价值高于黑白花牛及其它牛种。牦牛是因长期生活在无污染的天然草场。所以,牦牛所产的乳汁及生产的乳制品为人们公认的"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由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红原"牌系列牦牛奶粉,早在1996年1月就荣获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正式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标志。

七. 四川省 阿坝 黑水县 编笠菌

羊肚菌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因其外形似羊的肚子而得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并有“素中荤”的美称,还是主治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的良好中药。其营养成分可与牛乳、肉和鱼粉相当。

羊肚菌产于黑水县海拔3000米以上的针叶林向高山草地过渡区域。形似羊肚而得名。菌香味浓郁,口感细腻,出口日、韩两国。有开胃建脾,止痛和抑制癌细胞的作用,一般与鸡、鸭炖或烩烧。

羊肚菌又称羊肚蘑、羊肝菜、编笠菌。真菌学分类属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羊肚菌由羊肚状的可孕头状体菌盖和一个不孕的菌柄组成。菌盖表面有网状棱的子实层,边缘与菌柄相连。菌柄圆筒状、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盖部分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化痰理气药效。春末夏初单或群生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或林缘空旷处。产菇期短,自然产量较低,采用半人工栽培接种于林中腐植质落叶层中可增加自然发生量。

八. 四川省 阿坝 金川县 “和尚”包子

如果你曾在藏民族做客,就会发现,在矮脚藏桌上虽然少不了什么手抓肉、油炸果、各种糕点和牛奶饮料等;但要说菜肴主角,则和“和尚”包子。这种包子大小和小笼包子差不多,特点是包子内有汤,包子皮为死面。因寺院里的和尚爱做这种包子,所以人们称它为“和尚”包子。

和尚包子馅种类繁多、颇具特色。比如肉包子有牦牛肉馅、獐子肉馅、鹿肉馅、野兔肉拌熊膘馅、岩羊肉合岩羊板油馅……“素”包子有人参果馅、酥油糌粑馅、杂菌馅、蕨苔馅、元根馅……混合型包子:有猪肉蘑菇馅、猪肉木耳馅、猪肉白菜馅、猪肉菲菜馅……

其次,包子的形状千姿百态,大放异彩。樱桃嘴包子是较常见的一种,这种形状的包子不但容易制作,而且大方好看。尤其包子中心张着的圆圆小嘴,能够刺激用膳者敞开胃口美食一顿。论形状,有三角形、圆形、柱形;论体积,有大,有小。大包子容得下一盆馅;小包子几乎只有大拇指那么大。

其实,藏家包子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包子,它表面看来是包子,实质是蒸菜,只不过用面皮包住了菜而已。食用包子时,须注意的是咬开一个口子后,小心别让味鲜质优的“包子汤”白白地流走。正确的方式是,拿起一个包子,先小心地在其上咬出一个小洞,然后噘起嘴,将里面的“汤”辍饮完,再食用包子。

九. 四川省 阿坝州 九寨沟 奶制品

九寨沟一带群众习惯养奶牛,牛奶很丰富,人们用它制作出多种多样的奶制品,日常食用的主要有奶酪、奶渣、奶皮、酥油和酸奶。

十. 四川省 阿坝 理县 羌民搅团

将清水在锅内烧开后,逐量撒入极细的玉米面粉,以当年新产的小金黄玉米粉为佳,用竹筷搅拌,此时灶中火要猛,直到搅成糊状,然后蒙盖一层新鲜洁净的芭蕉叶或青菜叶,再盖上锅盖文火蒸20—30分钟,用大碗盛起;锅内打油汤,烧煮酸油菜汤,其油盐调料如一般汤羹(酸油菜即以野生油菜茎叶,洗净,在开水锅内略煮一下,即捞起置于木盆或瓷盆内,趁热压紧覆盖闭气,隔夜后即成一种酸味菜,可炒食,亦可煮汤食,其味略酸而鲜美爽口,并有一种特殊香味,羌民历来皆爱食之。

据现代医学研究,这种紫红茎野油菜除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矿质营养外,尤含一种特殊的铁素营养,有助于人体造血机能正常运行,并可治疗慢性造血功能障碍型贫血病,所以长期食用野油菜的山中羌民个个脸色红润,身强体壮);另调配熟油海椒、花椒粉、麻油、姜汁、精盐、葱丝、胡椒粉、酱油、食醋、味精等成调料,以小碟盛之。食用时,每人一小碗酸油菜汤,一碟调料,一桌人共食一大碗搅团,趁热用筷夹取小块搅团,放入调料碟中蘸上调料,再放入口中食之,边吃搅团边喝菜汤。特点是麻、辣、烫、酸、香且清淡,富有营养,老少咸宜。

四川阿坝州特产成都开个阿坝州土特产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