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仔零食湖南特产大包 湖南特产小鱼仔零食香辣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9 17:41:07

一.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侗锦

被称为少数民族三大锦之一。是侗族传统的纺织工艺品,历史悠久,妇女用黑白棉丝或丝绒手工编制,多用于侗族服饰如头巾、腰巾等,色彩绚丽多彩,花样别致,是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

二. 湖南省 怀化 溆浦 葛面

相传宋时饥荒,百姓为填饱肚子时山去挖葛根,发现里面淀粉很多,于是做成葛面。葛面粗圆滑亮,用开水烫煮后,加上葱、姜、香工菜、酸萝卜和油发辣子,味道香辣,不仅是一道名小吃,而且还有生津、发汗、解热等功能。

三. 山东省 济宁 汶上县 大饼子炖小鱼

大饼子炖小鱼一锅出这道菜是饭和菜同时在一个锅里做出来,既省时又省力,而且吃起来味道相当的独特。下面就介绍一下它的做法。大饼子炖小鱼,听着好象很难,但做起来比较简单。



第一步,把鱼放在水盆里,用刀刮去鱼鳞,然后开膛,取出鱼的内脏,抠去鱼腮,再用清水洗净后待用。



第二步,把少许豆油放进热锅里(锅最好用铁锅,贴出的大饼子和小鱼味道会更好)。再放葱、姜、蒜末,加少量的盐和酱,最后加适量的水。同时,把洗干净的小鱼放进锅里,还要加几个必不可少的干红辣椒。这时,要用大火把炖鱼锅烧开。



第三步,把玉米面放在盆里,加少量的苏达粉,再加水把玉米面和好,把一块和好的面团放在手中,用两手团揉出像小孩鞋底形状的大饼子,然后,均匀地贴在烧沸的鱼锅四周,盖上锅盖,加火烧十几分钟。



跟农家普通的大饼子相比,在鱼锅里贴熟的大饼子味道很独特,因为是有鱼香的熏蒸,大饼子的下半截儿还泡在鱼汤里,所以,吃起来既有玉米面的香味儿,又有小鱼的新鲜味儿。

四. 安徽省 合肥 蜀山区 蛋仔豆腐

“蛋仔豆腐”是八大菜系之中的徽菜,它的风格有些像日式的铁板烧。底部是一层薄薄的煎蛋,日本豆腐、西兰花、火腿等烧制、勾芡后铺于其上,粉嫩鲜翠欲滴的色调先是让人一饱眼福。日本豆腐的口感很特别。

五. 安徽省 合肥 长丰县 朱巷红烧仔猪肉

朱巷红烧仔猪肉是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朱巷镇的特色美食。红烧仔猪肉是朱巷地区的一道特色菜。它不同于普通的红烧肉,不油腻,无污染、脂肪低、口感独特,适合所有人群享用。

仔猪就是刚出生个把月的小猪,与成年猪相比,它的肉细嫩无比,味道十分鲜美。朱巷镇以产仔猪远近闻名,仔猪生产在这里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朱巷的仔猪,远销到湖北、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仔猪,俗称“小猪”,“猪崽”,有的地方还叫“猪娃”,是专供各地的农户、饲养场用来饲育肥猪的。朱巷每年销售出去的仔猪,就达七十余万头。

红烧仔猪肉的制作方法是:

小猪宰杀后,先用盐腌制三至五天,然后拎到太阳底下暴晒几天,再用卤水回浸,晾干后,备用。

将备用的仔猪肉切成长方形肉块,用清水,最好是淘米水,先浸泡个把小时,使其回软;捞出后,沥干水。

铁锅上火,放入仔猪肉,不停地翻炒至肉块出油;将其倒出锅;再将铁锅刷洗干净,上火,倒入黄豆油加热,放入姜、葱段、干红椒、八角,炸出香味后,将肉块放进锅里炒,同时放入料酒、糖,放入少许水,盖锅烧片刻,快出锅时,再加蒜子,一盘咸鲜滋津、辣香嫩软的红烧仔猪肉就做好了。

装盘的时候,也有些讲究:

先将做好的红烧仔猪肉盛入瓷盘内,瓷盘的口沿上,摆上黄瓜切成的椭圆形片儿,排成花瓣状。

这样,端上桌来的红烧仔猪肉,色、香、味、形全具备,美观、诱人,令人口角生津。

红烧仔猪肉不同于一般红烧肉,它不油腻、无污染、脂肪低、口感独特,适合所有人群享用。

六. 湖南省 怀化 沅陵 沅陵板栗

沅陵板栗是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的。沅陵丘陵山地盛产板栗,是传统的板栗生产大县,在国内享有盛名。其中“沅优一号”为板栗中的精品。

沅陵地处沅水中游,武陵山脉的东南边,是湖南产板栗的重点县之一。沅陵的灰栗、毛栗红、大果油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沅优一号”为板栗中的精品,它是从3500多亩的大果油栗林中选出优株,经过嫁接培育而成的良种板栗。在湖南1978年的木本粮油作物科研协作会上,“沅优一号”深得与会专家的好评,后在西南几省推广栽植。据统计,目前全县板栗种植面积达18.2万亩,其中挂果板栗林为8.1万亩,年产板栗200万公斤。

板栗是落叶乔木,板栗的果实---栗子,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糖分等,营养价值很高,是受人喜爱的干果。栗子味甜好吃,生食、炒食、煮食、烹调菜肴均色宜。糖炒栗子、栗子烧鸡、栗子烧肉,都是沅陵人的最爱,也是最好的时令馈赠佳品。栗子磨粉后还可以制作各种精美点心。

七. 江西省 吉安 万安县 万安小鱼干

万安小鱼干是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的。万安小鱼干系精选万安湖天然生长的凤尾鱼、蛇鮈鱼、麻鯵鱼,经细心焙干精制而成,远离污染,肉质鲜美,高钙低脂,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确是酒宴中的上等佳肴。

制作方法:

1、油炸小鱼干;

2、加配料,炒熟。

菜肴/小吃特点:脆、香

八. 湖南省 怀化 溆浦 溆浦鹅

溆浦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与分布:原产于湖南省淑浦县淑水流域,分布于淑浦、怀化地区及隆回、洞口、新化、安化等地.

品种特征:.体格较大,呈长圆柱形.羽毛分灰、白两色,白羽个体比例平均占57.5%,灰羽占34,3眺。群体中约有20%个体有顶心毛。灰鹅的颈、背、尾部羽毛为灰褐色,腹部白色,喙、肉瘤为黑色,胫、蹼为橘红色。白鹅全身羽毛白色,啄、肉瘤、胫、蹼为橘黄色。成年公鹅体重6.0~6.5千克,母鹅5.3~6.0千克。

生产性能:60日龄仔鹅体重3.0~3.5千克,90日龄平均体重4.4千克。180日龄公鹅体重5.89克,半净膛、全净膛屠宰率分别是88.6%和80. 7;母鹅体重5.33千克,半净膛、全净膛屠宰率分别为87.3%和79.9%年产蛋2~ 3期,主要集中在秋末和初春,年产蛋最30枚左右,平均蛋重212.5克.蛋壳以白色为主,少数呈淡青色.毋鹅一般在210日龄左右开产。公母配种比例1:3~5.种蛋受精率 97.4%。受精蛋孵化率为93.5%.就巢性较强,每年就巢 2~3次。

溆浦鹅的吃法与众不同,它以本地鹅为主要原料,辅以芋头、麻油、猪油、精盐、桂皮、红干椒、姜、葱等配料,焖火煮制,注重刀工,讲究火候,汤水浓稠、色泽红亮,具有外热内软,香酥可口等特点,食后余味满口。

溆浦鹅产地范围为湖南省溆浦县仲夏乡、观音阁镇、低庄镇、谭家湾镇、双井镇、桥江镇、水东镇、桐木溪乡、小江口乡、思蒙乡、水隘乡、让家溪乡、大渭溪乡、祖市殿镇、岩家垅乡、油洋乡、岗东乡、两江乡、小横垅乡、统溪河乡、龙王江乡、两丫坪镇、九溪江乡、北斗溪乡、龙潭镇、黄茅园镇、葛竹坪镇、卢峰镇共2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九.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侗布

侗布

侗族妇女擅长纺纱、织布。建国前侗族家家户户都有木制纺纱机和织布机。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侗布结实耐用,染色青蓝鲜艳。其印染工序繁多,一是用蓝靛(采用自种的蓼蓝草叶加石灰泡制而成的染料)染三、四道(每道染后清洗晒干),方变蓝色;二是将蓝色布再用柿子皮、猴粟皮、朱砂根块等,捣烂挤汁染成青色;三是又用蓝靛继续加染多次,使布景出青而带红的颜色;四是用牛皮赘胶又浆染一遍。使布质硬挣不退色。青年妇女喜欢穿既柔软又为青底带红的布衣,还有用薯根块作料蒸布匹二小时许即成。

侗毯、侗帕、花带

侗毯、侗帕在木制织布机上用竹片针挑引梭手织而成,工艺十分复杂。有飞禽走兽,昆虫及各种花草图案,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朴素美观大方。花带不用机织,其经纬线编配后,一端套在腰带上,一端勾住脚拇指,手持竹片挑织而成。除自家用外,过去侗家姑娘多以花带作定情信物。

十. 江苏省 淮安市 洪泽 洪泽小鱼锅贴

“活鱼锅贴”,渔家称“小鱼锅塌”,是洪泽湖渔民在长期的湖上生活实践中,在众多的因湖而宜的饮食习惯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名肴。“小鱼锅塌”起源很早,久负盛名。据传,幼年时期的明太祖朱元璋,在灾荒年月逃难来到淮水边,在与逮鱼的、放牛的、砍草的、讨饭的穷孩子聚到一起时,就将各人所获的东西凑在一起,在锅里煮(没有渔具,用手逮来的)小鱼,锅边贴(讨来的杂面或湖中捋来经捣碎的蒿苗王子米面)饼,用这种快而省事的办法做饭填肚子。虽然做法简单原始,但吃起来却也脆香鲜嫩,后逐渐成为湖上渔民、沿湖农民的家常饭菜,称之为“小鱼锅塌”。朱元璋做皇帝后,吃腻了宫廷的宴席,特叫人把渔妇请进宫里,专为他做这种“小鱼锅塌”。从此以后,这种吃法官里称“三鲜(湖水甘甜、湖鱼鲜嫩、湖草种子清香)小鱼饼”,民间则叫“皇帝饼”或“朱家饭”。朱元璋逝世后,宫内逐渐失传,而民间则一直沿传下来。

正宗的湖上渔家“小鱼锅塌”,鱼是“小鱼”,通常体长一二寸,锅是铁锅,急火烧之容易快熟,面和得较稀,贴在锅边总要往下坠,就“塌”下来了,熟后上簿下厚,故叫“锅塌”。传统的做法是:用刚捕到的小鱼,洗净后去鳞剖腹,取出肠胆等内脏,随即用清澈的湖水烧煮。同时和上一些面糊,在锅的中部四周贴上一层簿饼,饼底平水,或入水半寸,火烧水沸、汤汁四溅,故熟后饼底边有一溜子沾有鱼汤。乍一揭去锅盖,面饼沾着鱼鲜,鱼儿带着饼香,鲜香美味扑面而来。"小鱼",鱼小,鱼鲜;"锅塌",饼脆、味香;"鱼汤",鲜美、爽口。用"锅塌"蘸上鱼汤食之,间品"小鱼"鲜香,顿感鱼香肉嫩,汤鲜饼脆,足令品尝者口津横流、举箸称赞。所有这些,只不过是湖上渔家的普通饭,不但省时省事,而且兼顾了"饭菜一锅熟"。现在,只要渔家的近亲好友到船上来,往往在早晚饭时常用此法待客,尤以临淮、半城、尚嘴、老子山、前码等一带湖上为常见。

现在,“小鱼锅塌”已被发源地的人们叫做“活鱼锅贴”了。叫“活鱼”,是为了迎合现时人们的饮食习惯“活则鲜”,“鲜”则引人就餐;鱼也不是“小鱼”,而是常用个体较大的鱼;锅也不是“铁锅”;面和后,也不是贴在锅上“塌”,而是摊于锅边,通体变簿而成“贴”。“小鱼锅塌”已演变成了“活鱼锅贴”。细揣思,也不无道理,这种演变适应了时代发展和饮食结构变化的需要。

近来年,“活鱼锅贴”又有新的发展。其做法已很少“一锅熟”了。普遍是将“锅贴”、“活鱼”分锅做。“锅贴”也不是贴在锅上,而是在锅边摊成“簿饼”。讲究的再在面里放上芝麻、罗卜丝,或改用玉米面、高梁面等做成不同品味的“锅贴”。有的吃前将“鱼汤”涂在“锅贴”上,也有的吃时用“锅贴蘸鱼汤”,这样食之既有原“韵”,又添新味。夹着香脆的“锅贴”,蘸上鲜浓的“鱼汤”,你就会感到有说不完道不尽的生活韵味。即使宴席已尽尾声,你的情趣会依然如初,即便你离家千里之遥,也会令你留连忘返。不过,你如果有闲情逸致,还是请您到洪泽湖中的鱼船上,或者洪泽湖岸边的渔民家,尝一尝真正“小鱼锅塌”的味道,那才是地道正宗“小鱼锅贴”呢!

小鱼仔湖南特产正宗第一名整箱小鱼仔湖南特产正宗品牌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