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湖南农家手工土特产 湖南土货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8 15:27:49

一. 甘肃省 武威 古浪县 古浪手工拉面

古浪手工拉面以河西旱地“红秃头”小麦粉为原料,配以特质精盐、天然饮用水调和。结合传统纯手工工艺,揉、压、行、搓、拉、晾制作而成,不掺任何添加剂。产品爽滑可口、高精强韧、风味悠长,它象征长久、和谐、安康。是历代宫廷之贡品,更是现代人居家、旅行、馈赠亲友之佳品。

手工拉面技艺 数百年传承演变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面条可追溯到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在东汉《四民月令》一书中载有“立秋勿食煮饼及水溲饼”之语,据考证“水溲饼”“煮饼”是中国面条的先河。翻开历史的画卷,足见面条(拉面)历史之悠久。古浪“伊禧堂”手工拉面的雏形肇始于西夏时期,800年前的党项族自青海湖畔来到兴庆府和河西走廊,建立西夏政权后,游牧生活转向了农耕生活。党项人学会了食用面条,在连年征战中,当地人学会了将面条晾干,在征途中食用。经过之后的几百年演变和成熟,便有了今天手工拉面的制作技艺,古浪手工拉面就是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对健康饮食文化的完美再现。

古浪手工拉面具有高筋强韧、爽滑可口、天然醇香、风味独特等特点。其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的含量几乎为普通小麦的二倍,膳食纤维的含量高出普通小麦的10%,且富含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经常食用可有效地减少人体内的胆固醇堆积,改善冠状动脉状况,具备养心益肾、健脾活血、除热止渴之功效,明末至清一直为宫廷望族必备粮馔,现今则是人们享受生活不可或缺的佳肴,为现代人居家、庆贺、旅行、馈赠之佳品。《武威通志》记载:“肇始于明末清初,流行于豪门里巷”,当地“花儿”赞曰: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好不过娘亲送饭的时候;甜不过冰糖辣不过酒,香不过古浪拉面的味道。

二. 四川省 广元 苍溪县 岳东手工挂面

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

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如箸玉簪横。

黄庭坚《过土山寨》一诗中的“汤饼”,指的就是手工面,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面条。手工面起源于我们中华,且有四千多年的制作和食用历史。因其食用方便,营养丰富,为世人所喜欢。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有“甚欲去为汤饼客”这样的诗句。可见,在大诗人的心里,“汤饼”与他的千古文章一样重要。

全国各地的特色面品种类繁多,我们苍溪自然有美上添美的好东西,其中翘楚者当属岳东手工挂面。

说起岳东手工挂面的制作历史,当地耆老都不知有几千年了。但一代女皇使岳东手工面名声大震却是有故事的。

相传媚娘未入宫前,有一青梅竹马的意中人叫常剑峰。可圣命难为,两人不得不忍泪分别。临进宫前,他俩在一面店匆匆吃了一碗面话别。当日天气炎热,面条热烫,难以立即入口。媚娘灵机一动,用冷水将热面一激,再加调料,竟美味可口。媚娘入宫,常怀念与恋人临别时所吃之面。命御厨再作,味总不如从前。既为女皇,四处寻得原面店老父妻,乃利州岳东人士。老夫妻再作“冷淘”之面,其味如故。女皇潸然泪下。旋尔再问,方知岳东手工面制作独有配方,自不同于关中之法。女皇再命群臣品尝,无不交口称赞。从此,利州之地的岳东挂面与媚娘的凉面做法风行全国。

岳东手工面的制作过程分磨面、和面、做条、下盆、发汗、出面、拉条、上柱、分杆、晾干等环节。其中和面最为关键。因为岳东挂面制作过程中要加适量的盐促使蛋白质与淀粉分子的结合,以此来影响面筋的形成。如果比例把握不好,自然只会做出次等的手工面。因此千百年来,岳东之地的做面老艺人至今尚不敢用机器和面。他们只相信他的双手与双眼,面、盐、水的调合粘度也就早已烂熟于他们心中。

正宗的岳东挂面下锅不腻,入口柔软有劲。故而既适合煮热汤面,也适合做女皇所创的“凉面”。如今的岳东手工面,更是品种繁多。以粗细论,有银丝面、龙须面、玉带面之分;以制作添加成分论,有鲜蛋面、玉米面、大葱面、蔬菜面之别等等。市价高达8元一斤的手工面,却一直供不应求,故而催生当地不少手工面的传人。以五代制面的岳东席氏手工面传人席月建为例,一家就能带动80余户400多人就业。他们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分户作业,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我们应该相信,不远的将来,岳东手工面肯定能走出蜀中,走向全国。(胡博/文)

三.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手工挂面

佳县手工挂面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佳县手工挂面起源很早,一直是佳县独特的一种地方食品,它以外型精细、口感柔和、保健效果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远销海内外,是赠送亲友的上等佳品。

佳县的通镇、陈家焉和屈家庄等村,是手工挂面制作的专业村,其中尤以陈家焉村最为有名。

陈家墕村现有村民140余户,全部都姓陈。村里世代相传,陈姓先祖于明朝初年从1大槐树下迁徙而来。根据《陈家墕村志》的记载,该村手工挂面制作起自清光绪年间。陈继军告诉记者:“我的爷爷陈士贤就是陈家墕手工挂面制作的创始人,而且有一个故事可以作证。”

清光绪年间,陈士贤一日务农归来,发现有位老者昏倒在自家门前。老者虽然面黄肌瘦,但衣着整齐,陈士贤便确定老人必无大碍,可能只是饿昏了,便赶紧把早饭时剩下的一个窝头喂给老者。窝头喂下,老人醒过来却直呼胃疼,陈士贤又拿出了有止疼功效的大烟土让老人服下。三五日后,老者身体慢慢恢复了健康,临行之时他对陈士贤说:“救命之恩不言谢,我见你家日子过得艰难,家里又种着麦子,我便传你一手挂面制作的手艺,保你家日后代代衣食无忧。”

陈士贤后来才知道,他救助的这位老者是一名因战乱流落民间的宫廷御厨,有一手制作手工挂面的绝技。在掌握了手工挂面的制作方法后,陈士贤又将这门手艺传给了3个儿子和几个侄子。从此,手工挂面便在陈家墕生根发芽,成了各家各户赖以谋生的手段,并与吴堡县张家山的手工挂面制作工艺一道,于2011年成功入围陕西省第三批“非遗”名录。

四. 四川省 德阳市 什邡 马井手工挂面

民国时期,马井乡有专营手工挂面作坊六、七家。面质柔软、洁白,纯净无杂,根头细如银丝,匀称光滑,开水一烫即熟,久煮变不糊不腻,誉为“银丝挂面”。著名的挂面作坊有“清泰和”、“云升号”、“洪顺和”等。每年运销成都约十万斤。



民国二十七年,“清泰和”挂面参加成都展销,颇受好评。因此更加注意质量,并推出朱砂、香油、蛋青等特制新产品。同行的“云升号”、“洪顺和”等与之相互竞争,精益求精,马井挂面更为人们所赞赏。



民国三十年,“中国实业协会”专函什邡县政府,征集“马井挂面”样品送重庆展览。马井乡所征得“清泰和”的朱砂面、香油面各一公斤,匣装送展,得到好评。



民国三十三年,驻广汉飞机场“盟军”飞行人员,多携带马井挂面回国馈赠亲龙。广汉城关经营干菜的张照祥、经营猪肉的张诚恩,大批定购马井挂面,赚取外国人的厚利;成都总府街的“大可楼”、春熙路的“味虞轩”、东大街的“华美”等商号,也纷纷订货经销,马井挂面更是名噪一时。



民国三十五年,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派专人持名片来马井订购特制蛋青面二百斤,因要求工艺严格,赶制不及,来人竟座候半月之久,才提货而去。马井挂面每年七月开工,次年三月停产,产量小,需求大,不能满足供应。解放后,偶尔生产。

五. 山东省 济南 市中区 潘氏手工老粗布

济阳县自公元 1129 年置县 870 多年来,传统的纺织品是土布(又名:老粗布),据《济阳县志》载:清朝光绪(1875-1908)年间,济阳所产的土布,品种繁多、质地优良,其中以“曲堤大布”最为著名。“曲堤大布”又以“花布”为尤。“花布”经十几道工序制成,色彩艳丽、图案工整优美、极富装饰性,具有浓厚的地方艺术风格。潘氏手织粗布系久负盛名的“曲堤大布”的一个分支,生产历史悠久。

宋末元初,曲堤一带就生产土布,最初多系布幅较窄的条格布。至明代,曲堤土布发展到 100 多种,比较实用的主要有狭而短的扣布、花布、毛巾布等。到清代,曲堤土布花色增多。色泽艳丽,产销繁荣,此时的潘氏花布以图案工整、色彩艳丽、民族特色鲜明尤为突出。

六.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乌镇手工酱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历史,均以天然发酵、酿制。清咸丰九年(1859年),乌镇人陶叙昌创立了以自己名字为号的叙昌酱园,此为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早的酱园。一百多年来,叙昌酱园产品的风格与品质始终如一。

叙昌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主要产品有陶叙昌牌豆瓣酱、酱油、酱菜等。酱品采用优质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利用竹匾制曲,经过长达半年的自然晒露、发酵,手工精制,古法酿制,不含人工香精、色素、防腐剂,酱香浓郁,天然风味。

七.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农家菜豆腐

菜豆腐是凤凰县苗族和土家族常用的家菜和土菜。打豆腐之后,将剩下的较粗的豆汁留下,炒吃时一般拌白菜煮烹。菜豆腐煮好后,再在其上面放一上些火烧擂辣椒汁。吃时鲜嫩可口,对健身健胃,促进血液循环和加速消化极有好处。菜豆腐是苗家、土家常食用的一种名菜,也可算为美味佳肴。

八. 宁夏 中卫 中宁县 宁夏手工羊肉臊子面的做法

“天下黄河富宁夏"。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富饶的物产,为宁夏的清真菜肴及其烹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同时,由于回族风俗习惯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在饮食习惯上,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宁夏的风味小吃,无论对原料的选用,还是烹好的方法,在全国来说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宁夏传统的回族风味小吃-------羊肉臊子面,在宁夏既是家常便饭,也是待客必备之饮食,是宁夏和外地群众最受欢迎的风味小吃之一。



正宗的宁夏羊肉臊子面做法分三步



第一步、做汤



做臊子汤在选肉上应选羊后腿的瘦肉最佳,切成一厘米见方的丁状,然后放在锅里进行翻炒,水份炒干时,把羊肉拨开(别盛出来,只是让它腾个地儿),加少许的羊油,将辣椒面儿倒进油里炸一炸,然后翻炒,再放上盐、葱姜、调和面等调料翻炒,再喷少许醋,炒一会儿,然后将切好的西红柿倒进锅里,炒啊炒,西红柿就成了西红柿酱。把切好的青萝卜下入锅中,再炒几分钟,可以加适量水(必须是冷水,热水肉会变红),这时水不要加的太多,以浸过肉稍多些为易,接着进行炖。炖的差不多就可以把水加够。等锅开了,下入适量的菠菜、韭菜、香菜。红的是辣子,绿的是青菜,视觉上红绿,味觉上鲜香,色香味俱全,食欲好强烈呀!



第二步、擀面条



擀面条,这是妇女炊事中的绝技。用精白面粉制作。面的和法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水要一点一点的倒,用筷子或手把面抄匀,注意水不能倒的太多,这样和出来的面叫伤水面,吃着口感不好,而且面也没有筋度。接着就是揉面,面一定要揉到“家”,至到揉的光光的,筋韧光滑、软硬适度的标准。再用细长光滑的红红的枣木擀面杖,慢慢地擀呀擀,一定要把面擀的薄且均匀。面擀开是一个圆,把面先对折,再对折,就成了一个扇形。从其中的一个边,用一个手压住面,另一个手握刀“犁”面,擀的面有多大,“犁”出的面就有多长。手艺好的女人切成的面条,薄如纸,细如丝,达到面薄条细。通常人们在过生日也吃这样的臊子面,称它为“长寿面”。



第三步:下面



首先,下面的水里要放一点盐,这样面会更筋道;水开之后,将面条抖散下进去,用筷子搅动,然后盖锅盖。如果是自己和的面自己擀的面条,那么等水开一遍就可以出锅啦!



将面条盛到碗中,把美味的羊肉臊子汤浇在上面。这就是一碗喷香可口的佳肴--------宁夏风味小吃羊肉臊子面。

九. 湖南省 怀化 溆浦 葛面

相传宋时饥荒,百姓为填饱肚子时山去挖葛根,发现里面淀粉很多,于是做成葛面。葛面粗圆滑亮,用开水烫煮后,加上葱、姜、香工菜、酸萝卜和油发辣子,味道香辣,不仅是一道名小吃,而且还有生津、发汗、解热等功能。

十. 湖南省 邵阳市 北塔区 湖南玉兰片

湖南玉兰片的生产技术始创于明末清初。其色泽蜡黄、半透明,形状似玉 兰花的花瓣,因此得名“玉兰片”。

品种:湖南玉兰片根据竹笋生长和加工季节的不同,可分为“宝尖”、“冬片”、“桃 片”、“春花”四个种类。

特点:“宝尖”是用“立春”前含苞笋制成,片平滑尖圆,色黄白,肉细嫩,是玉 兰片中的上品。它丰腴肥美,柔弱微脆,形似宝塔,又象龙角,所以又有 “金色宝塔”、“龙角”之称。“冬片”是用“雨水”前的冬笋制成,形状呈 对开片,片平光滑,色白、片厚、肉细嫩,节距紧密。“桃片”是由“惊蛰” 前未出土的竹笋制成,片面光洁,节距较密,根部刨尖,肉质稍薄,尚嫩, 味较鲜。“春花”是以“春分”至“清明”之间的春笋制成,节距较疏,节 楞凸起,笋肉薄,质较老。这四个品种各具特色,制作工艺都很讲究。如 果按玉兰片质量区分,“宝尖”最佳,“冬片”次之,“桃片”第三,“春花” 为下。

成份:它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粗纤维、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糖等多种 营养物质。

工艺:它是利用未出土或刚出土的幼嫩冬笋、春笋,经蒸煮、切片、熏磺、焙干 等工序精细加工而成的一种高级笋干。由于玉兰片的制作方法并不 复杂, 所以不久就成为湖南农村农家都会加工的一门副业了。每年十一月开始收 笋加工,翌年春末结束。农民从竹山上挖来鲜笋,将鲜笋的根部切齐,放 入大木甑内蒸熟,然后取出冷却,剥掉笋壳,把笋肉切成薄片,再放到蔑 塔内,加以适当的温度进行烘焙,直到烘得黄松松、又硬又脆为止。有的 地方还特地用硫磺火熏,据说,经过这样处理后,玉兰片不仅色泽呈淡黄 色,外形更加美观,而且对防止虫蛀霉烂也有好处。
湖南农家土特产介绍湖南便宜又好吃的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