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特产麻糍简单教程 手工宁波麻糍家庭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0 06:11:33

一. 浙江省 宁波 海曙区 宁波刺绣

宁波刺绣

宁波刺绣称“宁绣”,曾与“蜀绣”、“苏绣”齐名。“宁绣”分为金银彩绣(又称仿古绣)、平绣、包梗绣、刀绣,尤以金银彩绣古朴雅致、色彩和谐、绣工精湛,最为著名。

金银彩绣,是在真丝缎子和其他原料上,用金线和银线盘绣,用各色彩线绣制而成的工艺品。因工艺制作和使用材料不同,又可分为包金绣、垫金绣和网绣三大类。其制品有床罩、绣衣、靠垫、门帘、桌布和女式背包等多种。它既是工艺欣赏品,又是生活日用品,更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当代著名学者赵朴初题赞为:“斟古酌今,裁云剪月;奇花异草,妙笔神针。”宁波绣品厂创作的金银绣“百鹤朝阳”立屏,在1989年夺得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珍品奖之后,于1990年3月又获得国家金杯(珍品)奖,这是目前全国刺绣行业中唯一获得国家最高奖的产品。

在宁波曾有“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习惯。与苏绣、湘绣、蜀绣竞相争辉,各具特色,现在宁波金银绣工艺品,品种繁多,畅销国内外市场。

二. 浙江省 宁波 镇海区 宁波绣衣

宁波历史上曾是有名的“刺绣之乡”。据《浙江通志》记载,明朝勤县绣花工金星月,为绣制500罗汉神帐,数年不下楼。鸦片战争后,宁波辟力通商口岸,外国传教土步履宁波,又传入了国外的绣花针法和样品,当地人把它称为“外国绷”。绣工们把当地民间刺绣的传统技法和“外国绷”绣法巧妙地结合起来,用作服装装饰,使宁波绣衣别开生面,绚丽多彩,美不胜收。

宁波绣衣款式新颖,纹样优美,裁剪得体,做工精细,凉爽挺括,为中国优质绣衣之一,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银杯奖。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绝妙手工艺品”,畅销于我国港澳地区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 浙江省 宁波 宁海 宁波炒年糕

菜系:浙菜

口味:咸鲜

价格:10-40元

特色:让年糕饱吸酱料,搭配脆脆的青菜,口感层次很丰富。

原料:

年糕500克,大白菜250克,冬笋250克,猪肉(瘦)100克,盐2克,味精2克,酱油2克,植物油15克。

制作方法:

1.年糕洗净,切片;白菜、笋片、猪肉洗净,切丝。

2.热锅加油,倒入肉丝、白菜、笋丝翻炒,加酱油、盐、味精、水,小炒。

3.年糕平铺至菜料上,焖煮3分钟后,翻炒数下,即可。

四. 浙江省 台州 三门 三门麻糍

三门麻糍

用糯米浸水沥干,蒸熟,放在石臼内捣粘,这个是很费力气的,一般由家中爸爸来执行这个任务,妈妈呢则在旁边粘点水,翻一下。弄好了,把它放在桌子上,压平,外面凃上松花,切成长条,铺上芝麻和糖的馅料,将另一头糍盖上压服,切成菱形,再放镬里烙熟装盘,就可以吃了。或是抄着吃,软软的,相信你不会忘了这种滋味。

五.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南田泥螺

南田泥螺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田泥螺”证明商标的产品,其生产地域范围为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南田岛特定生产区域,位于象山半岛南沿,处北纬29。09,,东经121。54,。象山县南田岛即鹤浦镇,岛屿面积102.8平方公里,浅海区域19.5万亩,滩涂2万亩。滩涂潮流缓慢,底质为泥质,底栖生物丰富,近海水质清新,盐度适中。更兼产地内气候条件绝佳,养殖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合泥螺生长,据悉,南田泥螺丰产年产量可达到500公斤∕亩左右。成功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于全面提升扩大南田泥螺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快该县水产品品牌建设,进一步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都有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泥螺,又称吐铁,呈螺圆形,壳薄而脆,沿海泥涂均产,以南田涂、水湖涂最盛,质佳。“吐铁”名称的来历,是由于泥螺生长在海涂上“吐舌含沙,沙黑如铁”,每年要到桃花开时,泥螺的“铁”才吐完,肚内清洁,味就美了。

六.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棉花

余姚棉花

棉花,是宁波历史上传统,并对全国及浙东地区产生过重要影响。

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栽植、棉花已有相当悠久历史。至少在汉代已有栽培。宁波滨海,围海造田后最宜种植棉花,是较早推广种植棉花的地区。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载:“姚江濒海,沿海百四十里,皆木棉。”到了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置浙东木棉提举司于余姚,余姚有70%农民从事棉花种植,镇海约有17%是棉农,可见当时余姚地区种植棉花地位之重要。到了明代,有“浙花出余姚”之说:“每至秋收,贾集如云,东通闽粤、西达吴楚,其息税以百万计。”可见当时棉花收获季节之繁忙景象。清代诗人高杲在《棉花》诗中写道:“四月始下种,七月花开陇。白露一零雪球拥,松江淮北棉不重。浙花出余姚,群芳谱中特选挑……”诗人胡德辉也有诗写道:“桃绽绒盈壳,棱深翠破夹,种惟江浙遍,功要耕织兼。黄媪师心巧,红窗女手拈。梳抛珠颗颗,纱刷玉纤纤。鹅毳当风乱,鸳闺计日淹,一弓弹絮起,三繀避泥粘……”。宁波出产的棉花还用作出口,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宁波出口棉花66万磅,次年增至138万磅。

民国期间,宁波所属各县都种植棉花。1919年余姚龙泉乡建起了省立棉种试验场。据民国《浙江省情·棉麻》载,今宁波属县地域1931年植棉109万亩,产皮棉23.65万担,以余姚县最多,慈溪次之。又据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物产》记载,1947年,余姚、慈溪、镇海、鄞县、象山共植棉80.59万亩,产皮棉19.06万担。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棉花种植面积50万亩至70万亩之间,但亩产却由1949年的13.9公司到1990年提高到亩产64公斤,1984年达到亩产91公斤的高产量,棉花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宁波棉花亩产的提高,得益于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解放初,棉区和粮棉轮作区多采用撒播和点播,逐渐改为条播。以后推广方格育苗移栽,1958年大面积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以后试种地膜复盖栽培。对提高产量有很大作用。种植时间则由旧时候的“立夏种棉花,勿用问人家”,大力推行早播。同时,开展良种繁育示范和推广、科学治虫等措施,使棉花亩产由1920年8.3公斤,1984年的91公斤,亩产提高了11倍。

棉花,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和宁波传统,必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七. 浙江省 宁波 奉化 奉化芋头

奉化芋头

奉化芋头,个头如西瓜,味道甘美。奉化水蜜桃被称为瑶池珍品、奉化蚶子系朝廷贡品。奉化大白鹅,名扬国内。羊尾笋干、溪口千层饼驰名东南。

原料芋艿约650克水发海参25克水发香菇25克火腿25克熟鸡脯肉25克青豆25克胡萝卜5克

芋艿去皮,切花瓣形,上笼蒸至酥软装盘。

海参、香菇、火腿、鸡肉、胡萝卜切丁,加青豆下锅中加清汤烧开,调好味后勾芡淋在芋艿上即成。

八.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海蜇

产品名称:海蜇

产品别名:海红、水母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鲜香脆嫩、营养丰富

产品简介:海蜇,原名海红,又名水母,系属腔肠动物,全身呈胶质透明而粘滑,大的直径约有1公尺,上部形如覆盖,下面之中央为口腔,口缘有腔腕4个,与胃相接,自由游浮于海面。共覆盖部位,经腌制后,俗称"海蜇皮",简称"皮子",缘瓣经腌制后,俗称"海蜇头",都是宁波海品。
多彩

海蜇制法为:捕上的海蜇,将头、皮分别倒入桶内,先用矾水漂浸,将红色及腥辣液漂净后,隔时取出,用矾拌盐,每张皮子中间放盐一把,一叠数张放入桶内,以盐满为止。一个月后取出,再如法重盐一次,如此三次,俗称三矾。海蜇经过三矾,虽经五年十年,亦可久藏不坏,而且越陈越老,越老越脆,越食之有味。腌海蜇头较腌皮子简易,一层用矾,一层用盐,用脚踏实即可。

海蜇最忌荤腥。腌制过程中或已制成的海蜇,一沾荤腥,即霉烂变质,无法食用。 海蜇食法很简单,不论海蜇皮或海蜇头,必须先行动切碎成细条,洗净后用清水漂淡,用酱油,加几滴芝蘑油蘸着吃,鲜香脆嫩,滋味甚美,是酒席上受欢迎的冷盆菜。

产品历史:海蜇初发于梅季时节。即每年五月间,体小而红色,俗称梅蜇,但数量不多。海蜇旺汛,约在夏末秋初。宁波慈溪一带,地处钱塘江,杭州湾南岸,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海蜇大量繁殖又快速成长,最多时年产500吨。民间有"三北雨汪汪,海蜇以砻糠"之民谚。

九. 江西省 抚州 金溪县 金溪麻糍

热天凉粉糕,冬天藕丝糖等也有各有特色。尤其是藕丝糖,以优质糯米蒸熟,掺以麦芽发酵熬糖,手工拉扩成极细的糖丝,卷以桂花、芝麻、桔饼等,落口消溶,口齿生香,为金溪民间传统,其他地方很难看到。

十.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鱼包肉

鱼包肉

鱼包肉是将新鲜的精肉用刀斩糊,加适量盐、葱、味精,拌调匀后,放在已加工好的鱼滋面薄片上。然后在薄片的两边沿放适量的蛋清或淀粉,卷好,用刀斩成2厘米左右的一段段,在锅中蒸熟后即配料加工食用。其味鲜美,为石浦一大名菜。

浙江特产糯米麻糍纯手工麻糍浙江特产小吃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