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新围的特产 杭州萧山附近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7 19:25:13

一.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媒鸭

媒鸭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主产于杭州市萧山区。目前饲养量较少,品种已濒临灭绝。媒鸭外貌极像野鸭,产蛋量介于野鸭与绍兴鸭之间,从目前提高产蛋率的育种进展非常缓慢等推测,媒鸭可能是野鸭与绍兴鸭杂交后育成的。从外貌羽色遗传之稳定性(年平均以全同胞或半同胞近交繁育不见退化和变异分离)来看,又像是野鸭驯养而成。江苏洪泽湖地区常见有家鸭与野鸭杂交的后代(当地群众也称媒鸭),这与萧山媒鸭的形成可能相似。青年公母鸭均具有一定的飞翔能力,母鸭在产蛋前能飞7-8米高、100米左右远。

外貌特征:媒鸭可分“黄安”和“乌潮”两种。雏鸭自头顶至背、腰、尾均呈褐黑色,头侧黄色,从喙基部起有一条黑褐色的条纹延伸至近枕部。背和腰的两侧各有块明显的黄斑,翅外侧和迪端黄色,喙上片铁黑色,下片基部带橘黄色,跗跖铁黑色。出壳不久的雏鸭胎羽及外形均一致,难以区别是“黄安”或“乌潮”,到体羽长出时才有明显区别。“黄安”羽为橙色带斑,俗称“麻斑”。“乌潮”羽均呈黑色。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初生40克;25日龄408克;成年体重“乌潮”比“黄安”重100-300克。成年媒鸭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2.61%,平均全净膛屠宰率60.87%。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鸭平均开产日龄130天。平均年产蛋225枚,平均蛋重61克。平均蛋壳厚度0.4毫米,平均蛋形指数1.22。蛋壳灰绿色,极少数灰白色。公鸭100天就有明显的性行为。

二.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浙江龙井茶

浙江龙井茶,堪与传统名茶"西湖龙井"相媲美,是浙江名茶谱中的后起之秀。萧山是浙江龙进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 浙江龙井茶在我市的社会价值要超过它的经济价值。在招待亲朋好友时或喜庆宴会后,如能饮上一杯"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可以增添亲切热烈的气氛。( 萧山)

三.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萧山三黄鸡

产品产地:浙江省杭州市萧山

产品特性:个体肥大,肉质白嫩,味鲜美,口味独特。

产品成分:蛋白质、脂肪、糖类、胆固醇、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产品功效:通经、止痛经、补血、悦色、润肤美容、补益五脏、治脾胃虚弱之功效。

产品简介:萧山鸡又称萧山大种鸡、越鸡,属肉蛋兼用型良种。其体形肥大,一般成年公鸡体重约3-3.5千克,母鸡约2千克,阉鸡达5千克。其羽毛、喙部和脚胫均呈金黄色,故又称三黄鸡。胸部肌肉特别发达,两肢粗壮结实,性活泼好动,喜觅活食。

萧山鸡产于浙江省萧山市,主要分布于瓜沥、义蓬、坎山、城北等地。产区地处钱塘江冲积平原,农业发达,饲料丰富,又适宜鸡群放养,加上当地农民养鸡经验丰富,故形成该鸡成熟早、生长快,体型肥大、肉质细嫩、产蛋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建立种鸡场,进行复壮提纯,解决鸡种杂和退化问题。电孵生产的雏鸡,饲养180天左右即能生蛋,年产蛋120-150枚,枚重54-56克。鸡肉脂肪含量较普通鸡少,据测定,100克鸡肉中含蛋白质23克,脂肪仅1克左右。成鸡适时阉割,可加速生长,体形高大,俗称"萧山红毛大阉鸡"。传说萧山鸡的起源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宫中饲养的越鸡传入民间而来,故又称“越鸡”;而因其喙黄、羽黄、脚黄,故又名“三黄鸡”。此鸡个体肥大,肉质白嫩,味鲜美,前期生长快,抗病力、觅食力和适应性强,是全国八大优良鸡种之一。主要产地在瓜沥、义蓬、城北等地。

产品历史:早在春秋时代,民间土种鸡被择优选入越王宫中,供观赏玩乐之用,逐渐形成性状良好的鸡种,名为"越鸡"。后来由宫中传至民间,再经精心培育成为今日的萧山鸡,故其饲养历史已达2000余年。

四.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三围村蔬菜

三围村是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远近闻名的“大棚蔬菜特色村”,杭州市都市农业市级示范村。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其中,大棚蔬菜面积已超过一千亩,销量一万多吨,蔬菜产值达一千多万,占村农业产值的90%以上。2001年该村注册了“农垦”牌商标,并着手制定主要蔬菜品种的生产标准,规范生产程序,朝着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农业、效益农业之路大步前进。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五.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湘湖莼菜

产品产地:浙江省杭州市萧山湘湖

产品特性:脆嫩爽口、香气浓郁、风味独特。

产品成分:维生素B12、蛋白质、矿物质等。

产品功效:润肺、利尿、消肿、解毒、健胃、止泻、清热利水消肿解毒防胃癌、肠癌等消化道癌症。

产品简介:湘湖莼菜,为名贵水生植物,珍贵菜肴,具有润滑不腻,清香爽口,蛋白质含量高等特色。早在1600年前,我国东晋时就有“莼羹鲈脍”的记载,以莼菜调羹,成为宫庭佳肴。南宋嘉泰《会稽志》载:“萧山湘湖之莼特珍,柔滑而腴。”明代《西湖游览志余》记述:宋代“西湖第三桥(今苏堤望山桥)近出莼菜,不下湘湖者。”莼菜原在湘湖和西湖自然生长。20世纪60年代后期,

产品历史:萧山湘湖莼菜具有悠久的载培历史,相当的知名度,宋代诗人陆游(公元1125-1210年)有四十余首描写莼菜的诗作,诗中详尽描述了莼菜的采摘、上市、烹煮等情景。“携友共采湘湖莼”“小艇湘湖自采莼”二句诗,深刻体现了诗人兴致勃勃地采摘莼菜的情景。南宋《会稽志》载:“萧山湘湖之莼特珍”。明万历《萧山县志》云:“莼出湘湖至美较胜他产”,烹调“西湖莼菜汤”盛名之后,其所用莼菜亦多产自湘湖。《萧山县志稿》(1935年)记载:“杭州盛行莼菜,西湖所产无多,皆由萧山贩往”。

六.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诸坞大青梅

 诸坞大青梅因主产于进化镇诸坞村而得名。栽培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具有核小果大、质脆汁多、色翠形圆、酸味纯正和可食率高等优点。单粒果重10克左有,最大的达到20克以上。梅以酸取胜,诸坞大青梅含有柠檬酸、拘檬酸、单宁酸、苹果酸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有利于人体蛋白质的构成和代谢功能。它含有的维生素B对防治癌症有一定作用,诸坞大青梅的品质大大优于其他梅果。
    
   

诸坞栽种青梅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宋太宗年间编纂的诸坞村《诸氏家谱》:“山阴天乐诸坞,四山环绕,一溪流出,青山绿溪,桑树间多梅树。”据诸坞村一些老人回忆,解放前该村树龄在三四百年的老梅树就有800多株。但旧时诸坞青梅没有什么发展,诸坞村只有青梅园近7公顷,常年产量百余担。80年代起,在萧山市农业部门支持下,建青梅苗圃、母本园等基地,梅园面积年年扩大。从此青梅生产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1986年,萧山被农牧渔业部定为全国唯一的青梅商品生产基地。现在,进化镇有梅园400公顷,加上所前、楼塔、欢潭、云石等镇乡的30多个自然村,萧山市栽梅已在660公顷以上。1995年,日本一家著名的果品公司要求同萧山青梅果品厂合作,共同开发萧山进化的青梅基地。1999年,萧山青梅果品厂生产各种梅果品3000多吨,绝大部分销往日本、美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了对诸坞大青梅良种提纯复壮,进化镇创办了青梅研究所,选育出青丰、红顶、白毛等八个优良的新品种。其中“青丰”被评为浙江省第一个青梅良种,在全国推广。1987年,进化镇创建萧山青梅果品厂,使青梅加工走上轨道。梅制品有陈皮悔、甜梅、渍悔、梅干、乌梅等,百般风味,回味无穷。乌梅汤、梅膏、梅酱等,都是美味食品。脆梅、盐水梅、半干梅成为外销的大宗产品。糖青梅、话梅等出口量不断增加。梅乐牌系列果品在国内外市场早有盛誉,现在,该厂在香港果品市场又打响了“萧山青梅”的牌子。

七.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萧山霉干菜

产品产地:杭州萧山

产品特性:香气浓郁,味美质嫩,久贮不变。

产品成分: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氨基酸。

产品功效:解暑热,洁脏腑,消积食,治咳嗽,生津开胃。

产品简介:霉干菜别有风味,又是价廉物美的副食品,吃了开胃,夏天用它做汤佐餐,还有消暑防痧之效,所以在民间,几乎家家腌制,常年食用。萧山霉干菜是夹灶乡的传统。夹灶原属绍兴县,此产品由大叶芥加工而成,是一种常年食用的大众化食品。“干菜焖肉”为民间传统风味的名菜。历来主销绍兴、宁波、杭州,近年已远销江西、湖南等地,外销量1000吨左右。

产品典故:说得是从前有一位聪明伶俐的姑娘叫培红,因家境清贫,从小在一家姓张的财主家当丫头。这个张姓财主很刻薄,给丫头和长工吃得都是黄菜烂叶。培红暗地里将菜叶用盐加以腌制,果然使菜味道鲜美。有一天,被财主发现了。财主感到很奇怪,拿来一尝,滋味固然不同寻常,就要培红立即给他做一碗送去。培红就用没有腌制过的烂菜烧了一大碗送到财主桌上,财主一尝,又苦又咸,顿时怒气冲天,破口大骂,并拿起那碗烂菜朝培红头上砸去,培红躲避不及,碗正打在太阳穴上,流血身亡。长工们闻讯后怒不可遏,一拥而上,把财主打死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培红,就把这种腌菜称作培红菜。古镇人读培红与蓓蕻时的音是一样的,就一直这么叫了下来。而我知道,正确的叫法应该叫蓓蕻菜,腌制霉干菜的芥菜,也有叫雪里蕻菜的。

八.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萧山甲鱼

萧山甲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萧山甲鱼是浙江省杭州萧山的。

萧山水产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气候条件适宜,造就了萧山甲鱼独特的品质。不光体表光滑、色泽晶亮,裙边厚实宽大,而且吃起来肉质细嫩,富含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自1985年开始人工繁育驯化萧山甲鱼以来,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萧山甲鱼已经在群众中盛誉久享,产品远销全国甚至海外,深受消费者厚爱。

目前,萧山甲鱼生态可控养殖面积已超30万平方米,年产商品甲鱼5000余吨,已经形成了种苗淡化、成品养殖、产品加工与出口的一体化产业格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产业特色,成为萧山区新一轮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萧山甲鱼

杭州市萧山区农产品加工业行业协会

12846377

活甲鱼

九.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萧山青梅

萧山青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产地: 浙江萧山

产品特性: 果青、汁多、肉厚、核小、皮薄、质脆、酸味纯正。

产品成分: 富含钙、镁、钾、纳、磷、铁等矿物质。

产品功效: 梅子的营养价值可说非常高,它属於硷性食物,酸味来源是有机酸,可以提高血液中的硷性,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预防贫血,还能抗老化、助消化、抑制感冒咳嗽,连晕车止吐、醒酒除口臭,都有妙效,是不可多得的家庭必备零食和药材。

产品简介: 据城山诸坞村《诸氏宗谱》记载,青梅在诸坞栽植已有1090年历史。萧山青梅以而驰名中外,产品远销港澳等地。以青梅为原料加工制成陈皮梅、甜梅、青梅、梅干、乌梅等,也可精制成蜜饯、饮料,还可供药用,在染料工业上又可用作媒染剂。萧山是全国重点青梅基地之一。产地主要在城山乡诸坞村、傅墩村、所前乡山里王村、通济乡邱家坞村。

产品典故: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十.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王太守八宝豆腐

八宝豆腐”原是清朝康熙时代的宫廷名菜。据说,康熙在位时十分喜欢食用质地较熟、口味鲜美的莱肴。清宫御厨便经常用鸡、鸭、鱼、肉去骨制成菜肴,以供其享用。一次,御厨用优质黄豆制成的嫩豆腐,加猪肉末、鸡肉末、虾仁末、火腿末、香菇未、蘑菇末、瓜子仁末、松子仁末,用鸡汤烩煮成羹状的菜肴。康熙品尝后,感到豆腐绝嫩,口味异常鲜美,极为满意。他认为此菜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用豆腐、香菇、鸡肉等养生佳品为原料,可使人延年益寿;

二、是豆腐烹调得法,鲜美细嫩,胜于燕窝。

因它是用八种不同的优质原料制成,故被康熙赐名为“八宝豆腐”,并将其列作他最喜爱的御膳和宫廷宝菜之一。而且他还命宫中文人将“八宝豆腐”的用料及制法写成御方,将其作为金银财宝一样重要的礼物,赐与江苏巡抚宋牧仲等宠臣。后来,他又将此方赐给尚书徐乾学(号健庵),不久徐将此方传给门生楼村,楼村又传给自己的后人。

至乾隆时代,其方已传给了楼姓王的外甥孟亭太守,故又称"王太守八宝豆腐",并在北京和江浙地区首先出名。

----清代著名的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守八载说:“王太宝豆腐,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覃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同入浓鸡汤中炒滚起锅。用腐脑亦可。用瓢不用著。孟亭太守云:‘此圣祖赐徐健庵尚书方也。尚书取方时,御膳房弗银一千两。太守之祖楼村先生为尚书门生,故得之’。”“八宝豆腐”自此广泛流传各地,现为江浙地区一款特色名菜。

秘方:

嫩豆腐1块(重300克左右),熟鸡肉30克,熟火腿25克,猪肉末、油酥松仁末、水发香菇末、蘑菇末、虾米末各15克,瓜子仁末2.5克,鸡汤150克,盐、味精、熟鸡油、酒各少许,熟猪油、湿淀粉各50克。

做法:

1、 豆腐用清水过净,去边,切成小方块,放入碗内。虾米末加酒稍浸。将鸡肉、火腿分别切成末。

2、炒锅烧热,用油滑锅后,下猪油,

将鸡汤和豆腐丁同时倒入锅内,用勺炒和,加虾末、盐烧开后,加猪肉末、鸡肉末、香菇末、蘑菇末、瓜子仁末、松仁末,小火稍烩后,旺火收紧汤汁,放味精,加湿淀粉勾芡,出锅装入汤碗内,撒上熟火腿末,淋上熟鸡油少许即成。

特点:洁白细嫩,滑润如脂,滋味鲜美。

诀窍:必须用嫩豆腐,以纯鸡汤煨煮。要恰当掌握火候, 当豆腐下锅加汤接近烧沸时,即移火烩,切勿滚烧,使豆腐熟而光洁,不起泡和蜂窝眼,鲜嫩入味。

萧山十大特产排名萧山特产必买清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