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哪里可以买到特产零食 成都特产便宜又实惠的零食排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7 20:32:10

一. 四川省 成都 金钱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板艺术大概发源于300多年前的成渝两地,后逐渐流传于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表演者手持长约一尺、宽约一寸的三块楠竹板进行表演。其中两块还嵌有铜钱或其它金属片,表演时竹板互击,能发出金属声音,艺人们以它为道具进行表演,常能“走州吃州、走县吃县”,习称“金钱板”。另外,也有人称其为“金鉴板”,还有人称其为“三才板。”

金钱板,又称“三才板”,“金签板”。形成于清初。

《易经》说“道有天道,地道,人道”三块竹板各代表一道。广泛流行于巴蜀各地。金钱板由长约一尺,宽约一寸,厚约0.25寸的楠竹片制成。共3块,为使竹板敲打动听,板中嵌小铜钱。既作伴奏乐器,又作表演道具。

艺人用右手拿着的一块有节拍地打着左手拿的两块板的不同部位。其响声给人一种清新,铿锵而又有和谐节奏的音乐感。击打一两分钟,艺人在金钱板的节拍下开始演唱。多用方言土语,以唱代说,要求严格,要句句压韵,并要一韵到底,中途不得转韵。每句唱词,多是七字句,十字句,亦可用长短句,以便演唱者在唱时能使节奏做到“三停顿”。

在语言上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铿锵有力,通常用四川方言,歇后语,谚语和象声词来表达,但又要做到俗不伤雅。

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金钱板这门民间表演艺术在川北已基本绝技。但有幸的是,出生于嘉陵区蟠龙镇的金钱板表演艺术家蒋炳荣,自幼学艺以来,与兄弟蒋炳奎。走村串户,或院坝或茶场,为群众表演技艺。他决心传承这一民间艺术,让它更具风采。与评书、莲花落等说唱艺术一样,金钱板最初一般也在人多的乡场闹市路口划个圈子表演,拉扯场子招揽顾客。

因喜欢的人越来越多,便逐渐发展到进入茶馆表演。加之道具简单,就是几块竹板,演员一人,机制十分灵活,非常适宜在茶馆中进行演出。

所以,后来金钱板就主要在茶馆中进行演出了。在金钱板表演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因艺人的不断创造总结,使其表演技法不断丰富完善。还因技法特点的不同而分成了“花派”、“清派”和“杂派”等几个不同流派。其中,花派主要突出板式击打技巧与眉眼身法,表演者常常将三块竹板呼来耍去,摹仿击打出大自然的各类声音,富含万千变化,令人称奇;清派金钱板主要注重说唱的咬字吐词、字正腔圆、中气十足、节奏稳健;而杂派则基本上兼清派与花派之长,既注重板式打法又在说唱中注意节奏变化、灵活自如、唱中带说、说中带唱,长短句子交错而行,快慢自由。表演者手拿三块楠竹头做的板子,边敲边打,边说边唱,边唱边演。金钱板板质以楠竹或斑竹制成,共3块,每块长30厘米、宽3.3厘米、厚约0.5厘米,其中两块中嵌有小铜钱或金属片,故名“金钱板”。

它的唱腔是前辈艺人在川剧高腔一些曲牌的基础上加工、改革而成。金钱板都是一人演唱,唱词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也可根据内容需要适当伸缩,两句一联。金钱板可以打出风云雷雨9种不同的节奏和音响。

金钱板的传统书目有《三国》、《水浒》、《游江南》等长篇的“长条书”;还有取材于民间寓言、故事、笑话的二、三十句的小段,叫作“诗头子”。传统书目中有最能吸引听众的三段“买米书”,即《武松赶会》、《武松闹庙》、《武松打店》。

四川乐山市留守儿童学习金钱板迎奥运在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利民留守学生之家,23名留守学生每天坚持在这里学习金钱板,以特殊的方式迎接奥运的到来。

孩子们在史生荣老人的教授下,学习金钱板这门珍贵的传统艺术。为迎接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史老还专门为学生写了一段《赞北京奥运》,让孩子们在把民间艺术发扬光大的同时,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

参加学习的学生表示,在这里学习金钱板,既丰富了他们的假期生活,也陶冶了情操,加深了他们对传统艺术的认识。这23个学生中,有一部分已经坚持金钱板练习有1年多之久。作为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板的传承人,史生荣的教学完全免费,一切只原于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学习这项珍贵的民间艺术,并希望能够发展传承人,让金钱板艺术不被遗忘,能够发扬光大。

二. 四川省 成都 简阳 锅巴肉片

锅巴肉片风味独特,上此菜时,侍应一手端盛有金黄色炸好的锅巴菜盘置席上,一手持热汁汤碗,迅速将热汁浇在锅巴上,发出响声,妙趣横生。

锅巴肉片,是四川风味名菜。以锅巴作菜肴,早在清代已有。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江苏品尝此菜以后,曾御赐"天下第一菜"和"平地一声雷"的美名。《成都通览》也记载当时著名的"醉霞轩"、"味珍园"等餐馆供应"锅巴海参"等菜肴。抗战时,重庆等地的餐馆又盛行"锅巴肉片"数十年来,此菜一直深受顾客欢迎。

此菜妙在"锅巴"的选料和炸锅巴的油温。四川的焖锅饭,滋润松软,锅巴又脆又香,而做此菜选用的锅巴,是选用厚薄均匀、干透、无糊味的锅巴。因为过厚不易炸透,过薄则易炸焦。糊锅巴炸后色深味苦,锅巴不干透则不易炸酥。炸时锅中油宜宽,油温宜高。这样,炸出的锅巴涨发大,浇上热鲜汤汁,吃起来才酥脆、香、鲜,脍炙人口。

三. 四川省 成都 新津 徐公茶

徐公茶由华夏茶文化专家、新津徐金华先生精工焙制之佳茗。徐公茶雅号碧潭飘雪。采明前上等细嫩碧绿茶芽,配质优形美伏天茉莉鲜朵,手工操作,精工窨制;芽因出云雾山,摄天地气,得个中三味;花因人工手择,洁嫩如雪,自在清芬。发水冲泡,见汤色澄碧,仿佛幽潭,乳花飘忽,浮悬水空,似碧潭飘雪。轻呷细品,齿舌遍香,有绿茶清香味,得茉莉魂。

四. 四川省 成都 新都 凤尾酥

成都凤尾酥是川式名点之一,相传始于明代,是由宫廷筵席点心演变而来。外表呈浅金黄色,外酥内软,趁热食用倍觉鲜美。凤尾酥的芯料随季节而变化。根据不同的芯馅,分为鲜花凤毛酥、龙虾凤尾酥、金钩凤尾酥等等
( 成都)

五.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崇州川芎

崇州川芎,位于四川省岷江中上游川西平原西部,为全国川芎生产基地县。川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简介 崇州川芎 崇州市有“天府粮仓”之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猪基地县、粮棉专贷大县和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区。崇州主产川芎、郁金,为全国川芎生产基地县。

资源优势 崇州市位于四川省岷江中上游川西平原西部,境内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水资源十分丰富,市内五级渠系网络基本形成;土壤肥沃, PH值中性至微酸性,有机质含量高。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月上旬气温能够稳定通过12℃。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能满足川芎种植的需要,崇州市宜种川芎面积达5万亩。崇州市川芎种植历史悠久,近两年来农业部门正积极推广GAP绿色种植技术,川芎的品质得到很大提高,常年种植面积达6000亩。崇州市西距省会城市成都市25公里,距国际航空港双流机场20公里,市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成温邛高速公路经过该市,交通十分便利。

六. 四川省 成都 新津 干辣椒

干辣椒

辣椒是新津县历史上有名的土品,主产于牧马山区的花园、黄渡、普兴、金华等地。牧马山辣椒因色红、肉厚、香辣、味醇而驰名遐迩,历来为成都、新津的餐馆和面食店所需辣椒的主要来源。

七. 四川省 成都 温江 温江酥糖

温江酥糖问世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温江酥糖创始人是明末温江县寿安乡著名糕点工人马敬山。他开设的糖果作坊吉祥斋,就以生产中式糕点著名。他精通中式糕点的蒸、烘、炸、烤等工艺技术,首创独具风味的新品种——酥糖;并用后汉名将“马援”的爵号“伏波将军”为商标。定名“伏波牌酥糖”。据说,马敬山自誉为马援后代,而马援在后汉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马敬山借此宣扬酥糖声誉。

温江酥糖香、甜、酥、脆、细腻、化渣,香不腻人、甜不见糖、酥不顶口、脆不觉硬,食后有芳人心田、心情舒畅之感。

清光绪二十四年,县人马敬山,精通小糖技术,在吴家场经营“吉祥斋”京果铺,创制酥糖。因与后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同姓,故取名“伏波牌”酥糖。嗣后,吴家场李土奇开“魁成号”京果铺进行仿造,取名“老君牌”酥糖。这两个产品,分别与民国23年、32年的四川省劝业会上赢得“酥糖创始第一家”锦旗和地方名产品金质奖,从此酥糖驰名,销路扩大。其后,鱼凫镇的“凤池轩”京果铺雇请马敬山之子为技师,生产酥糖。再后又有“寿康村”等京果铺相继仿造。全县年产酥糖约一万盒。

温江酥糖采取传统配方,用料考究,工艺独特,以白芝麻、精白糖、糕粉、熟面、诒糖、熟化猪油为配料,经过制面、制糖坯等工序,然后取锅两口,用暗火分别将面、糖反复迭制成薄片,以不见筋络为佳,再卷成筒状,切片包装。温江酥糖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

八. 四川省 成都 成华 成华猪

【主产区及分布】 产于四川省成都市的金牛、双流、郫县、温江等区县。分布于新都、金堂、广汉、什邡、彭县、灌县、崇庆、大邑、新津以及德阳、绵竹、龙泉等县。

产区农业基础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产品和青绿饲料丰富,为养猪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条件。产区选种除注意母猪的繁殖性能外,还猪种体型外貌的选择。产区因市场需求因素,要求缩短猪的肥育期,多喜欢养体型较小的猪,并惯用大米、细糠、和豆科绿肥等饲料喂养。

成华猪品种形成历史

成华猪饲养历史悠久,据考古研究,成都平原多处东汉墓葬中发掘出陶猪、石猪。据扬雄《蜀都赋》“蜀人籴米肥猪”的记载推算,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产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条件好,粮食丰盛,又位于大中城市附近,商品猪需求量较大。当地群众为缩短肥育期、提高商品率,喜养体型较小的猪种。除注意母猪繁殖性能外,还十分注重体型外貌的选择,喜欢颜面皱纹少、耳较小(俗称“金钱耳”)、头部较轻的猪,多选择背腰宽、平直,腹圆而略下垂(俗称“船底肚”),全身被毛黑色的猪种。在养殖方法上,采取直线育肥的方式,习惯用大米、细糠等精料催肥,促进了成华猪品种的形成和发展。是成都平原地区的主要地方品种。

成华猪外貌特征

成华猪体型中等偏小,头方正,额面皱纹少而浅,耳较小、下垂,嘴筒长短适中。颈粗短,背腰较宽、微凹,腹圆、稍下垂,臀部较丰满。四肢较短,结实、直立。被毛黑色。06~7对,排列均匀。

成华猪品种特点

成华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48.9公斤,体长138.0厘米,胸围127.1厘米,体高74.3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28.9公斤,135.4厘米,121.1厘米,66.0厘米;母猪平均产仔猪10.74头,个体重0.87公斤;仔猪20日龄窝重33.9公斤,成华猪还具有早熟易肥、屠宰率较高和肉质细嫩的特点。

成华猪生产性能

生长发育:在中等营养水平下,成华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44.4公斤,母猪6月龄体重47.0公斤。据国营农牧场测定,成年公猪(22头)体重148.9公斤,体长138.0厘米,胸围127.1厘米;成年母猪(209头)相应为:128.9公斤,135.4厘米,121.1厘米。

繁殖性能:性成熟较早。小公猪59日龄能产生正常精子,农村饲养的公猪多在3~4月龄、体重25公斤开始配种,国营农牧场饲养的公猪多在8月龄、体重60公斤左右时配种。小母猪初次发情期为88日龄。农村饲养的母猪一般于6~8月龄、体重70公斤左右初配。经产母猪(398窝)平均产仔数10.74头,初生个体重0.87公斤,60日龄断乳成活数9.13头、窝重104.1公斤。

肥育性能:在混合精料不限量条件,饲养14l天,7.5月龄体重达93.1公斤,日增重535克,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11.3兆卡、可消化粗蛋白质525克。体重65.8~87.0公斤的肥猪,屠宰率70%左右,胴体瘦肉率41.2~46.1%。

九. 四川省 成都 双流 文星竹编

以编织草帽、草鞋、竹器为大宗产品的编织业,是双流县的传统工艺产品。文星竹编工艺厂是一个典型代表。主要生产慈竹蒸茏。各式提篮、花瓶外套、扇子、枕巾、盘子等,具有美观新型,小巧玲珑、做工精细和传统工艺等特色。适用于家庭、餐厅和旅游携带。产品于1984年获田四川省优秀旅游产品多次金奖?远销英、日、法、台等国家和地区。( 双流县)

十. 四川省 成都市 金牛区 成都竹编

竹编,是成都传统工艺产品之一。其产品粗中有细,疏密有致、色调柔和,且千变万化不失竹子本色。品种有篮、箕、碗、凳、椅、扇、灯、盒、吊篮等,既是家居必备之物,又是风格独特的装饰品。( 成都)
成都特产哪里买正宗又便宜成都可带走的特产零食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