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区有什么特产可以带 昭阳区有哪些风俗习惯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9-02 09:01:42

一. 北京市 朝阳区 羊霜肠

羊霜肠在北京已经绝迹了。1987年我在东四西大街回民铺上吃到最后一碗,从那时起到现在,17年中再也看不见霜肠的踪影了。今年春节,我曾抽空逛了地坛、东岳庙、白云观三个庙会,也是失望而归。
羊霜肠是在羊肠子里灌血,圆滚滚的用小火放在汤锅里煮,陪煮的有羊脆骨、羊筋(制作方法和卤煮火烧差不多,但羊霜肠是回民经营,你说卤煮火烧是要挨骂的)。
肠子熬煮时间长了,里面的羊血就凝成血豆腐。掌柜子从锅里挑出肠子,用刀切下一段,在案板上切成片放在碗底,再放一些碎羊肉,浇上热汤,撒上辣子、芝麻、香菜、葱话。齐活!
羊霜肠要和热烧饼一块吃。羊肠子比猪肠子油水多,价钱却差不多,所以更受老百姓欢迎。白色的羊油都凝在肠子和碗边上,像挂了一层霜,因而叫“霜肠”。我少年时家住西城北长街,学校在东城,每天都要经过五四大街和东四西大街。那会儿这些地方还没有拆迁,路上有一家回民小饭馆,一年四季卖霜肠。刚开始1毛5一碗,到87年市政搬迁时,已经涨到5毛一碗了。现在那里成了一家书店。
这些年北京提倡恢复古都原貌,挖掘民俗,许多消失多年的小吃都逐渐“复出”,偏偏没有霜肠,是个遗憾~~~

二. 江西省 萍乡 芦溪县 如春带皮牛肉

特点是麻而辣,带皮牛肉滑而嫩,体现了川味的特色。原料采用鲜带皮牛肉,鲜朝天,小米椒、姜等调料。制作方法:将姜片、辣椒段两种放入油锅中煸炒,加入牛肉放入小米椒水,加入白糖、蚝油、鸡精放冷水至将牛肉全部遮盖一起煮。等锅里的水煮干一半时,放入切好的芹菜段,干辣椒放入味精,再淋上花椒油翻炒几下,就起锅入盘。

三.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昭通油糕饵

霍达的一本《穆斯林葬礼》中提到过油糕饵。在昭通,油糕饵是一种有滋有味被丰富了的生活味道。成为昭通小有名气的小吃,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在昭通,生活的民族主要有回、汉、彝,这鲜香的美食已伴随昭通许多的岁月。不管这是哪个民族的,在昭通,油糕饵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主打小吃。不过为此还得早起,否则早已空空。所以清晨朦胧的时候,整个城市就已蔓延油糕饵金色的味道。

想必在此生活成长的人,一闻到这个香味,该会想起多少儿时美好的回忆。所以说,味道,真的很神奇。不用刻意去记忆,再次闻到的时候,自是明白。

油糕稀豆粉历来是昭通人的传统特色小吃,金黄酥脆的油糕、清香四溢的稀豆粉的完美结合,让这一小吃经久不衰。油糕是以洋芋为主要原料的,选用昭阳区高寒山区如小龙洞、靖安西魁梁子等地出产的优质洋芋,煮熟后切碎,裹上薄薄的米浆,放入油中炸至金黄后捞出。炸好后的油糕色泽金黄,外围香酥爽脆,内里糯软香甜,散发着洋芋特有的香味。

把烤好的饵块,抹上香香的花生酱、甜酱及办好佐料的辣椒酱,放入油糕包起来,咬一口,油糕的酥脆,饵块的糯软,辣椒酱的香辣,便充盈你的整个味觉世界,久久不肯散去。

一张薄薄的饵,抹上辣椒酱、甜酱什么的,有的还要加上葱末、肉末或者豆腐粒,从烈烈的油锅里夹出一个滚烫的油糕放在抹好佐料的饵上,将饵包好,一套完好的油糕饵就可以下口了,吃一嘴,满口生香,痛快淋漓。油糕饵块因其物美价廉、方便快捷被众多的食客青睐,有人戏称它是“昭通的肯得基”。

但凡有油糕饵的地方,也有卖稀豆粉。油糕饵配上稀豆粉,就是绝配。

稀豆粉选用优质豌豆,磨细成面粉状后加入生姜等作料熬制而成。熬好后的稀豆粉,色泽淡黄,清香宜人。盛入碗中,撒上少许葱花、辣椒面、花椒面等,稀豆粉的淡黄,葱花的碧绿,辣椒面的鲜红,让人一看,不觉口内生津,喝一口,咂咂嘴,真是爽阿!这一美味,不仅养眼、养胃还养颜呢!因为稀豆粉以豌豆为原料,所以,经常喝稀豆粉还能祛斑养颜!

很容易见到昭通最好的画苑宾馆接待贵宾,也要弄几碟油糕饵和几碗稀豆粉摆上餐桌,这足以看出油糕饵稀豆粉在昭通人心目中的地位。

把油糕饵泡在稀豆粉里吃,那稀豆粉用豌豆磨成,柔滑细腻,营养颇丰,利于消化,还有美容功效,去吃上几次,果真不俗,那味温润、绵久、耐品,而且尤其适合老年人和小孩子的胃口。

现在,油糕饵稀豆粉仍然一天天丰富着昭通人的生活,让昭通人的日子更有盼头、更有滋味、更有感觉。

四. 四川省 泸州 江阳区 泸州林黄粑

泸州林黄粑是四川省泸州市的特色小吃。泸州黄吧已有数百年历史,选用红糖、白糖、糯米、大米、天然植物黄粑精制而成,具有柔软糍糯、甜而不腻、清香可口的特点。林黄粑为龙马潭区地方,其制作工艺为全手工艺制作,选料考究,为纯天然食品。

“林黄粑”这个名字可谓是叱咤风云,它让多少泸州人换了口味;它让多少泸州人把它当作饭余闲谈;它也让多少泸州孩子尝尽了甜头。当然它也不可能全是占领前锋,经常有“猪儿粑”、“鸭儿粑”等来抢地位,可是它不畏艰难,用自己美好的味道来征服泸州人,使得一些泸州人吃进林黄粑,心里感到甜滋滋的,所以,它深得人们的喜爱。

“黄粑”是泸州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小吃,被泸州市政府评为“名小吃”,它源于农村、城市家庭制作形成,是大众喜爱食品,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林黄粑集传统制作工艺所长,选用优质红糖,白糖,糯米,大米,天然植物黄粑叶天然独特的清香精工制作。

尤其是采用本地得天地厚的中药材---羌活叶作原料,更具特色,常食用具有能清热润肺、滋阴补肾、解表散寒、开胃健脾、清肝明目、减肥去脂的功效。

本品不含任何色素、香精、防腐剂、任何面粉等。具有柔软糍糯、甜而不腻、清香可口的特点,是居家馈赠之佳品。

现主要有红糖黄粑、白糖黄粑、夹心黄粑、桂圆黄粑(常食用具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特点)、蜂蜜、黄粑等。

五. 云南省 保山 隆阳区 云南翡翠

【光泽】

翡翠呈现玻璃光泽,半透明或透明。翡翠因含有不同的染色离子而呈现各种颜色:通常有白、红、绿、紫。黄、粉等。纯净无杂质者为白色,若含有铬元素,则呈现出柔润艳丽的淡绿、深绿色,名之为翠。此品种最为名贵,极受人们的珍视喜爱。若含锰则呈现淡紫色、深紫色,常称为春地或藕粉地。含铁元素,则呈现暗红、褐红、赭红色,被人们称为翡。含铬和铜元素,则呈现淡蓝、淡青色,人称橄榄水。高档翡翠除颜色好之外,质地也极其重要。一般颜色鲜嫩漂亮,质地较透明,玻璃光泽强者为上品。相反,质地发干,透明度较差的品种次之。

【来历】

翡翠原为鸟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宇》关于翡翠的解释为:“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后汉书·班固传》注:“翡翠形如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从其字意分析,以上的翡翠均指红、绿两种颜色的鸟。汉代班固《西都赋》中的“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张衡《西京赋》中的“翡翠火齐,络以美玉。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从前后文意看,其中的翡翠当指玉无疑。

【流行】

早期翡翠并不名贵,身价也不高,不为世人所重视,纪晓岚(1724--1805)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盖物之轻重,各以其时之时尚无定滩也,记余幼时,人参、珊瑚、青金石,价皆不贵,今则日。........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由此可知,18世纪初,古人不认为翡翠是玉,翡翠价格低廉,至18世纪末,翡翠已是昂贵的珍玩了。另据《石雅》得知本世纪初大约45公斤重的翡翠石子值十一英镑。翡翠石子中不乏精华,当时价格也很贵,但与现在,一公斤特级翡翠七八十万美金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翡翠开采、运输、加工、销售历来是云南人所为。在缅甸古都阿摩罗补罗城的一座中国式古庙里,碑文上刻有5000个中国翡翠商的名字。明中叶高官太监驻守保山腾冲专门采购珠宝。当时从永昌腾越至缅甸密支那一线已有“玉石路”、“宝井路”之称。腾冲至缅甸的商道最兴盛时每天有2万多匹骡马穿行其间,腾冲的珠宝交易几乎占了世界玉石交易的9成。到1950年,腾冲县在缅甸的华侨达30余万人。直到今天,云南人在缅甸从事翡翠业的达数万。

六.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榆林豆腐

榆林豆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驰名中外的榆林豆腐具有白嫩细腻、味香可口、营养丰富、价廉物美的特点,是榆林地方第一名菜。远方来客,都以品尝榆林豆腐为佳趣。
榆林豆腐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明代,榆林古城为长城线上的九边重镇之一。随着城市的扩大,兵民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塞外副食品缺少,居民便用普惠泉流出的桃花水做豆腐食用。食之白嫩、细腻,昧香可口,与外地豆腐就是不一样,慢慢就成为军民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榆林豆腐是用优质黄豆和“桃花水”磨制加工而成,点豆腐用酸浆,则做出的豆腐色白、嫩软、韧细、味美、康熙皇帝巡榆时,当地名厨上了此菜,味美鲜嫩,皇上赞不绝口名之“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从此名传古今。.

历史渊源

豆腐作为一种传统养生食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招方士数千人在八公山说仙论道,炼丹著书。在炼丹中以黄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与石膏相遇,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刘安炼丹不成却发明了豆腐。之后,豆腐技法流入民间,广为传用。经历代推广,继承和发扬,现在,豆腐巳成为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 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融入世界饮食文化,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和欢迎。
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在典籍中有许多记述,《辞源》载曰:“以豆为之。造法,水浸磨浆,去渣滓,煎成淀以盐卤汁,就釜收之。又有人缸内以石膏末收者。相传为汉淮南王刘安所造。”英国最有权威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二卷690页提到:“豆腐的制作技术始于中国的汉朝。”丈史资料《古寿春漫话》、《秦春文史资料》、《淮南史话》、《州来古今》、《八公山古今》、《蔡楚古今》、《洛间春秋》和《安徽旅游》、《神秀八公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等书刊, 均有刘安发明豆腐的文字记载。
榆林豆腐有悠久的历史,始创年代有待考证。远在明代,榆林古城为长城线上的九边重镇之一。随着城市的扩大,兵民日益增多,由于塞外副食品缺少,居民使用普惠泉流出的“桃花水”做豆腐食用。食之白嫩细腻,味香可口,与外地豆腐就是不一样,慢慢就成为军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
公元1518年(明代正德十三年),武宗未厚照巡视榆林,住在凯歌楼。地方官将豆腐献上,武宗食后非常满意,赞叹为京城所不及,于是在榆林期间,每日必食。从此,榆林豆腐誉满京华。清康熙皇帝巡视榆林,吃了榆林的菠菜烩豆腐后,吟出了“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鹅。”的诗句。康熙回京后,有一日忽然想起在榆林用过的美肴,命御厨仿做,御厨莫知所措,派人赴榆调查,方知是“菠菜烩豆腐”也。榆林豆腐更是名扬天下。
据载,榆林城里的“豆腐巷”是因为做豆腐最早而出名。1948年,榆林城有传统豆腐坊25家。建国后,1956年公私合营,把个体户组织起来,生产收入由门市上缴商店,称为“豆腐业商店”。20世纪六十年代榆林豆腐传统制作逐渐转为半机械化,20世纪七十年代完全转为机械化,传统制作技艺逐渐消亡。1983年成立“榆林豆制品厂”,1996年解体。榆林豆腐采用酸浆点制,技艺独特,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享誉全市乃至西安、北京、内蒙、山西、宁夏等地。
据相关资料显示,该城区有豆腐作坊300多家,从业人员千余人,每天生产水豆腐约7万斤,向本地销售约三分之二,向周边地区销售约三分之一。2005年8月,“泓玉豆腐”成功地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每小时可产豆腐1500斤,生产能力较人工生产提高了10倍。根据市场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全区大力推进豆腐制品的生产, 豆腐从业人员正在就豆腐的保鲜、保型、包装、销售、运输、花色品种、卫生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推广,新型的,科技含量高的“榆林豆腐”品牌将会更响亮。.

榆林豆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榆阳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炸韭饼

韭饼是陕西有名的回民小吃,在西安的回民街就有不少卖韭饼的摊位。韭饼的馅料有韭菜鸡蛋、韭黄鸡蛋和牛肉韭菜等。韭饼的面团是烫面面团,就是用开水和面,这样做的饼柔软,口感好。将面团擀成和锅底一样大小的薄面饼,均匀的铺上馅料,将另一张面饼盖在上边,边缘捏合,放入平底锅煎至两面焦黄酥脆。当地的吃法是将一张韭饼切成四牙,热气腾腾,外焦里嫩,香气四溢,美味可口。韭菜的做法很多,可以和鸡蛋搭配,也可和肉搭配。这里介绍韭菜鸡蛋馅韭饼做法,这个韭菜鸡蛋馅和做韭菜盒子或是韭菜鸡蛋素包子的馅的做法略有不同,馅料中用到了花椒粉,使内馅更加香美可口。韭菜饼的做法与之前介绍的苋菜饼类似,下面就来一起看陕西名小吃韭饼的做法。

八. 湖北省 武汉 汉阳区 三镇民生甜食

武汉的风味小吃,品种繁多,在全国都有相当的名气。而三镇民生甜食馆则是集武汉小吃之大成,不仅品类多,而且范围广,尤其是“三镇民生”商标经国家工商局核准注册成功以后,50多家甜食分店像繁星一样遍布武汉三镇的每一个角落。

三镇民生甜食馆的来历

上个世纪30年代,中山大道和民生路一带相当繁荣,就在民生路口长江饭店毗邻四家小店,他们分别是1936年由汉阳人黄金道创办的福寿居甜食店,张洪德开办的福录居汤元店及时运居小店,还有话雅茶楼。当时这四家小店生意做得都不错,武汉解放以后,这里更加兴盛。1955年,武汉市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拆迁中山大道民生路口一带,兴建武汉工艺大楼。这时福寿居、福录居决定合并起来迁移到老店对面的民生路218号一栋三层小楼的一楼开设新店,经协商一致定名为:“民生食堂”,由“甜食大王”郭春山(1904—1991年)担任主任,原福寿居老板黄金道担任副主任。郭春山解放前就以做豆皮出名,挂牌“豆皮大王”,他在餐饮业级别属最高,每月工资74元。郭的技术在甜食品种中属于顶级,不论豆皮、烧梅、糍粑、汤圆、油香、发糕、糊酒等等都非常精通,武汉老通城有名的“豆皮大王”高金安原来还是他的徒弟!

民生食堂公私合营以后,于1957年正式更名为民生甜食馆,上级先后派来张世荣、代明贵作为公方代表,在政治思想及经营管理上进一步作了加强,甜食馆生意一直做得很好,也适合武汉市民口味的要求。在此期间,民生甜食馆隶属于江汉饮食服务行业管理办公室领导,曾多次被江汉区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和“物价信得过单位”。1992年,民生甜食馆被武汉龙威集团兼并,划归武汉市二轻局招待所领导,生意则大不如从前,日渐走向衰落。

就在这个时候,科班厨师出身的陈汉华,独具慧眼看准了“民生甜食馆”这块金字招牌,立即筹集资金20余万元,取得了民生甜食馆的经营权。他很快聘请了原民生甜食馆做烧梅的吴文钦,做油香的陈师傅,做糊酒的张婆婆等六位老师傅,并请他们带年青人传承技艺。1999年10月12日民生甜食馆重新开张,主要经营三鲜豆皮、重油烧梅、什锦豆腐脑、油香、糊米酒、甜米粑等品种,具有武汉特色小吃风味,生意又逐步红火起来。

大打传统技术牌加盟滚动发展

在稳定民生路甜食馆经营的基础上,2001年在万松园开了一家分店,出乎意料的是分店收入比总店高出一倍半。陈汉华无比高兴,但又冷静地思索到:原来干成一件事要讲“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我有了,那就是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人和”也有了,全体员工与他同心同德地创业;现在差的是“地利”。陈汉华所经营的民生甜食馆因兴建大连万达广场急需拆迁,于是在2002年8月他果断地决定将店铺整体搬迁到汉口合作路口胜利街86号,并于8月18日开张,从这一天开始,营业额从二、三千元猛蹿到五千多元,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总店所在地。陈汉华因势利导,紧接着在北湖西路、大兴路、武昌大成路连续开了三家分店,形成自营基地,在经营理念上是服务人民,薄利多销,利润控制在40%以内。陈汉华所开自营店也叫培训基地,他大打传统技术牌,培养技术骨干,形成一支技术高超,能够独立作战的技术队伍。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接纳加盟连锁店,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选地开店,由总店制定经营项目、加盟规则,确定技术标准,规定价格,签订合同,实施总店领导下的分店店长(经理)负责制,由总店派出技术师傅操作,推动了全市范围内加盟旗舰店的健康发展,做到成熟一个巩固一个,实现家家有营利,店店有发展。于是三镇民生甜食馆所开分店像滚雪球一样遍及武汉三镇,每家分店店面都是统一格调布局,朴质大方,店堂里张贴“规章制度”、“员工十点守则”,收银柜上挂着各类品种的价格。这里物美价廉,很适合工薪阶层的需要,一般中餐只花十元左右就能吃饱吃好,让广大市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有段时间,出现涨价风,但三镇民生甜食馆在保质的前提下稳定物价,受到媒体的表扬。

截至目前,三镇民生甜食馆在武汉市内的分店达51家,湖北省内十堰、宜昌、襄阳、鄂州、黄石、随州、房县、武穴、嘉鱼、江夏等共有加盟店14家,合计65家分店,全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也解决了共计2000多人的重新上岗就业问题。随着三镇民生甜食店的影响日益扩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湖北评书艺术家何祚欢也曾来品尝武汉小吃风味,点评餐饮文化;武汉相声演员陆鸣也是这里的常客,他称赞民生甜食馆风味小吃就是好,糯米包油条最好吃。2003年6月,三镇民生甜食馆获得武汉市调查诚信单位授予的“质量监测放心餐饮店”称号。同年12月又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食品监测中心授予的奖牌。2009年9月被武汉市商务局,武汉市总工会、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商业总会联合授予三镇民生甜食馆“品牌门店”的光荣称号。

确保食品质量建立配送中心

三镇民生甜食馆越办越多,供应量越来越大,如何严格保证食品的质量也成为一个大难题。陈汉华说:“民以食为天,吃是民生的第一需要,要从民众的生存的根本做起。”2005年6月他在硚口常码头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投资80万元购买电磨、全自动压面、合面、切面机等机械设备以及汽车六部,责成配送中心到大市场或者生产厂家大批量购买优质面粉、芝麻、大米、糯米、白砂糖、海天酱油、山西陈醋、镇江香醋、胡椒、味精等主要材料。如今配送中心已形成工业化生产,每天电磨芝麻酱千斤左右,自制甜酱百斤上下,每天自动压精白面条四千斤以上。

现在配送中心已有职工30余人,总店要求市内各分店在每天下午3~4点钟左右报送所需原辅材料计划,配送中心则保证即时送到,而且规定像面条这样新鲜品种最迟不超过晚上0以前一定要送到分店,以便及时再加工按时营业供应市场,还明确规定回笼的面食包括饺子皮都不允许再加工使用。

一切为了民众的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少数人不注意饮食患上了糖尿病等疾病,为了治病不敢再吃糖类食品,一见到民生甜食馆便望而却步,生怕吃甜食得病。其实三镇民生甜食馆所经营的品种如油条、炸饺、面窝、汤包、生煎包子、蒸饺、三鲜豆皮、热干面、牛肉面、三鲜面、汤粉、豆丝、排骨汤、鸡汤、鸭汤、炒饭、盖浇饭等等并非全都是含糖类制品。

现在三镇民生甜食馆正在与相关单位积极着手研究试制名为“孟糖纯”的新品种,加在食品中,力求化解糖尿病。

陈汉华现在年近花甲,精力却相当充沛,全身心投入他所热爱的餐饮业,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就来到总店查看技术操作,品尝一下味道,倡导所有职工优质服务、微笑服务,做到顾客满意。

随着扶植老字号企业政策出台,陈汉华更是看到了光明的前景。他计划不仅在武汉市区内还增开少量新的店面,还要像“中百”一样走出湖北省,让武-味名小吃扩展到省外,让三镇民生甜食馆名扬四方,为更多的人民大众服务。

九.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昭通苹果

昭通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昭通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云南引种最早、分布集中的西洋苹果品种树。蔷薇科苹果属落叶乔木。温带果树。金帅又名金冠,原产美国。1910年首次由日本引入中国大连栽培。1940年,昭通人吴敬漪从四川成都购150株,栽于昭通洒渔乡。今昭通地区果技站仍保存当年栽的正常结果树70余株。 该品种适宜较冷凉少雨的地区栽培,以年均气温9℃-11℃、降水量700毫米以下最适。果实9月上旬成熟。具有丰产稳产特性。金帅果实平均重180克,长圆形。低海拔地区栽培的果实扁圆形。果皮底色黄绿,成熟后金黄色。肉质细,味偏甜,有芳香,宜鲜食,易生果锈,贮藏后会发绵。

简介

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在全国苹果区划意见中,把昭通定为全国苹果生长最适宜区。与北方苹果产区相比,昭通苹果具有四大优势:一是生态优势。从气候条件上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光、热、水资源丰富,是苹果生产最适宜区。生产条件上看昭、鲁两县区属于农业大县,大气环境清洁,无工业污染,发展无公害苹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是品质优势。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所产苹果色泽鲜艳,肉质细脆、甜酸适度,汁液丰富,风味浓郁,多次获省优质水果称号及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昭通苹果在西南三省、两广、东南亚闻名遐迩。三是早熟优势,昭通苹果具有较北方产区早熟一个月的特点,在北方苹果尚未成熟时,昭通苹果即成熟上市,其早熟种在7月上中旬即成熟,晚熟品种9月中旬成熟,销售时间较北方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竞争优势。四是区位优势,市场广阔。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这些省市由于气候因素,基本不产苹果。昭通与国内苹果产区山东、陕西等产区相比,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以及在多年的销售中已形成了固定的消费市场,所产苹果可北上四川、重庆,东进贵州、湖南、湖北,南下广东、广西。除此之外,南下东南亚也仅三天即可实现由田间到餐桌。近年来,昭通苹果又重新走出国门,销往香港、泰国、缅甸、越南等国家,东盟目田贸易区的建设,更为昭通苹果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为了发挥昭通自然资源优势,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1989年农业部将昭通列为我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1996年云南省又将昭通列为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基地列项后,苹果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地委行署到市县0都将苹果生产列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范畴加以考虑,纳入了各级0部门领导农业生产的内管和议事来加以研究。首先在昭、鲁两市县分别成立了苹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制定水果发展规划、行政管理法规和政策措施运用行政职能和经济调节手段,加强对苹果生产建设的领导。二是在昭通的永丰、土城、洒渔、乐居、守望、小龙洞、北闸、蒙泉、苏家院及鲁甸的桃源、岩洞、文屏、茨院等乡镇扩大种植面积,发展规模生产。三、进行了大量的品种引试和更新换代,先后引入新品种30余个,通过筛选,选出了红富士、新红星、乔纳金、神沙、2001、红王将、美国八号等一批适应我区更新换代的品种积极组织推广应用。目前,红富士系、新红星、乔纳金已逐渐替代了原有金帅、国光、元帅等老品种,逐渐形成了早中晚熟的合理搭配。基地建设工作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昭通苹果产业的发展。

为了将昭通苹果进一步做大、做强,近年来,昭通市委、0又将苹果生产列为全市六大优势产业,把扶持和培育苹果产业的发展作为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各相关部门紧紧围绕“以提高果品竞争力和实现增效、增收为目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通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优化调整品种结构,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环境条件,吸收、消化、利用国内优质果生产先进技术并将其组装配套,主攻果品质量,强化商品质量意识,培育知名品牌以及围绕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工及市场开发,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昭通苹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益”新时期苹果发展指导思想,以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苹果生产。一方面,在苹果产区广泛开展了低产果园改造、无公害苹果生产,精品果园建设、及强拉枝、大改形、疏花疏果、夏季修剪、果实套袋、配方施肥等优质果生产新技术,努力提高果品质量。另一方面,切实加强苹果采后分级、包装商品化处理,“昭锦”、“南国红”、“昭阳红”等一些品牌也应运而生,有效改变了我市苹果的商品形象。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建立年产苹果浓缩汁5万吨的生产线2条,第一条生产线已于2007年投产。昭阳区委、区0两次举办“苹果文化节”推介昭通苹果,扩大了昭通苹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还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营销大户搞好苹果营销。产业化运作有效促进了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目前,昭、鲁坝区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0.5万亩,实现产量22.2万吨,产值达2.37亿元。昭通苹果除销往云、贵、川三省及广东、广西、香港等地外,还远销缅甸、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每年外销量达到6000多吨。苹果生产已成为昭鲁坝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昭阳区位于云贵高原北部,乌蒙山系东北端,是云、贵、川三省结合部。东与贵州省威宁县交界,南与鲁甸县毗邻,西隔牛栏江、金沙江与巧家县和四川省金阳县隔江相望,西北至东北与永善、大关、彝良三县接壤。其东西长61㎞,南北宽43㎞,国土面积2165平方公里。 “昭通苹果”产区主要集中在昭阳区的龙泉、永丰、太平、小龙洞、旧圃、北闸、乐居、苏家院、洒渔、守望、布嘎11个乡(镇),划定范围为东径103度08分36秒—103度56分17秒,北纬27度07分03秒—27度39分14秒,面积21.5万亩,产量40万吨。

十. 云南省 保山 隆阳区 新寨咖啡

新寨咖啡--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山小粒咖啡”,是国际咖啡界公认的上等咖啡,媲美国外优质产地的咖啡。近年来崛起的“新寨农庄咖啡”,就是其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新寨农庄咖啡”产自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干热河谷地带潞江坝1田新寨,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享誉全球的小粒咖啡。“新寨农庄咖啡”发起人、保山新寨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显文,当年不仅自己承包土地种植咖啡,还发动农民种植咖啡,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子。2005年谢显文成立了新寨村咖啡种植专业合作社,2006年创办保山市新寨咖啡有限公司,“新寨农庄咖啡”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了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站稳脚跟,谢显文带领公司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种植技术和深加工技术,从种植生产精品咖啡做起,着手打造自己品牌,做到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技术、统一收购产品、统一加工销售,坚持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进行种植与加工,生产的精品咖啡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城市,并出口欧洲、中东等地区。不仅带动合作社成员增收,调动了社员积极性,并且在咖啡业界赢得一席之地,同时市场方面也收获了消费者的良好口杯。

2012年9月,“新寨农庄咖啡”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经营模式,结合自身优势,与多家旅行社合作,依托特殊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重装万亩咖啡观光园,倾力打造集观光、采摘、咖啡加工、品尝、鉴赏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生产加工生态庄园——“新寨小粒咖啡庄园”。在云南从事咖啡行业的众多人士看来,这无疑是“新寨农庄咖啡”宣布要打造“中国人自己品牌的咖啡”的信号。记者了解到,庄园中建有鲜果加工区,咖啡豆筛选、烘焙、研磨、品尝区和咖啡文化鉴赏区,作为懂咖啡、爱咖啡的海内外游客来到此地,不失为一处体验清新时尚的咖啡文化之旅的旅游新地。

昭通十大必买特产到昭通最值得买的15种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