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有什么特产吃的 山西太原有什么能带回家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5-31 17:29:41

一. 山西省 太原 清徐县 山西老陈醋

山西老陈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山西老陈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老陈醋产于清徐县,至今有几千年的醋历史文化。老陈醋色泽为红棕色,味道以“绵、酸、甜、香”为主,为我国四大名醋之首。

产于山西清徐。“东湖”牌老陈醋,始创于明未清初,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系山西老陈醋之正宗。“东湖”牌老陈醋,以其精湛酿造技艺和色、香、味俱佳的优良口质,驰名中外,居中国名醋之首。

特点:色泽棕红,醋香浓郁,酸味柔和适口,滋味回甜醇厚,可冷调熟烹。主要成份是醋酸,并含多种有机酸、氨基酸等。具有增加食欲、助长消化、解腥去腻、分解脂肪、防病强身之功效是保健和调味之佳品。

据传,周代时,在山西就开始了酷的生产,而老陈醋,在春秋战国时代,古晋阳就有一些作坊开始酿造。第一个正式推出“山西老陈醋”名牌的,是制作人王来福。清朝顺治年间王来福来到清源(今清徐县),利用当地原料充足、水质优良的条件开办醋坊,改陈年白醋为熏醋。实际上,老陈醋的酿造要比王来福早得多。

山西醋品种繁多,老陈醋为其代表性的名产。其它还有陈醋、普醋、双醋、特醋、名特醋、味醇等许多品种。如从生产酷的原料区分,则有高梁醋、玉米醋、小米酷、柿子醋、果醋、酒糟醋、粉渣醋、红薯醋等多种。

老陈醋,具有一般醋的酸醇、味烈、味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香、绵、不沉淀的特点。另外,老陈酸储存时间越长越香酸可口,耐人品味。而且,过夏不霉、过冬不冻,颜色深橙,为山西醋中独具一格、质地优良的佳品。

二.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山西老火锅

冷冷的冬天,思念暖暖的火锅。在川锅的市井热闹里,居家过日子的人们,还是忘不了被时代渐渐淡漠的山西老火锅。

火锅的源头是一万年前的陶鼎,并在从鼎到锅的演变中,伴随着对冬季暖食的需求,产生并独立出来。空足之鼎曰鬲,西周有“刖刑奴隶守门鬲”和“温鼎”,放入木炭烧煮食物并保温,可以说是最早的火锅雏形了。汉代时有铜“染杯”,上为盛食杯,下为炭火盘,推断为古代单人使用的保暖食物的小火锅。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暖食的 “锥斗”、分格的“五釜熟”,演变到唐代,又有用于暖酒、暖茶、暖食的陶瓷暖锅。宋代始有锅涮兔肉,名曰“拨霞供”(《山家清供》),元代时出现涮羊肉。明清时,暖食多称为热锅,涮食称为生火锅,如《清稗类钞》记载:“案辄有一小釜,沃汤其中,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豕之肉片。俾客自投入,俟熟而食,故曰生火锅。”清帝除夕宴要上热锅一品,千叟宴则上生火锅,如嘉庆元年举办的千叟宴,有5000人入席,共用了1550个火锅(《中国历代御膳大观》),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

火锅宴上,用的最多的是大同产的铜火锅,“分上下层,中以红铜为火筒著炭,汤沸时,煮一些肉脯、鸡、鱼,其味无不鲜美”(《奉天通志》)。大同铜火锅自古享有盛名,《民国大同志稿》有“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其大宗售品有铜锅、铜壶等物,尤以火锅为最。自平绥路通车,中外游人旅客咸乐购置之,用作馈赠,其销路愈畅,本品愈多,故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大同铜火锅有六件套,经过七道工序制成,不仅结构合理,而且造型美观,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1973年,1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席间,总统及随行的法国友人,对大同火锅风味之独特、器具之精美赞不绝口。细心的周总理在蓬皮杜总统别离之际,将一个雕有 “九龙奋壁”的铜火锅相赠,世界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声誉传遍了国内外。此后钓鱼台国宾馆等著名饭店,纷纷订制,火锅宴席兴盛一时,铜火锅涮羊肉亦成为地方特色名吃。

与大同火锅齐名的,有尧乡火锅,早期以翼城或平定的砂火锅为器,将肉菜等食料先入锅后注汤,煮沸上桌而食。这种吃法唐代叫暖锅、清代叫热锅,宋代时则叫“骨董羹”。苏轼的《仇池笔记》记着这个出处:“取凡饮食杂烹之,名骨董羹”。范成大有诗“毡芋凝酥敌少城,土薯割玉胜南京。合和二物归藜糁,新法侬家骨董羹”。晋南稷山金墓博物馆段氏墓穴出土有一块方砖,与段氏家传的一块方砖相合,组成一付完整的“贯通宴锅汤”方,类似今天火锅之煮与涮相结合的吃法。笔者曾三次亲往考察,亦曾品尝,食以鹿料为主,但汤方却秘而不宣,只出示了一幅描绘北宋年间三晋南北酒馆冬令吃宴锅汤的古画。贯通宴锅汤曾在太原著名的全晋会馆销售过,现在又推出有木炭铜火锅,是老太原的吃法,层层码料,先煮后上,配以特殊的山野“麻麻花”香料,相传源于北汉。

过去山西民间吃火锅,平日里是不多见的,大都在冬季节令应市。春节期间,人们走亲串戚,初二或初三女婿给丈人、丈母拜年,丈人则多以火锅款待,取意“团暖”之意。火锅料需荤素兼备,如古绛州一带多达十余种。若是将料煮沸后连锅热上,则讲究码放原料至锅子的四分之三深度为宜,过多汤易溢,过少则不丰富。火锅还被应用于山西民间筵席的主菜,如晋中太谷的一品锅、三鲜盆,所用器皿与大同铜火锅有别,是1的平底圆形带盖的铜镀锡盆。三鲜盆内要有三等份的格,互相接通,如魏晋时候的“五釜熟”,三样主菜分放在各格,汤味因相互连通而调和。铜盆配一铜架,下方可安置一酒杯,食时点燃杯中酒,置于盆下,边烧边食,为过去晋商大户人家的吃法。

今天,火锅不再是稀罕之物了,在新生一代却言必川、渝,“上继唐风晋韵,下启调鼎美味”的山西老火锅之种种,正渐渐式微。如此,山西老火锅亦需在根脉文化的复苏中,唱着《从头再来》,与时俱进。

三. 山西省 太原 阳曲 阳曲白桃

以阳曲张拔白桃最负盛名。据传清末年间,张拔白桃就专贡皇上享用。该品种皮薄汁多,口感极佳。近年来,引回的大久保、水密桃、初笑美、北京14及油桃品系均表现出了较原产地风味独特的优势。( 太原)

四. 山西省 太原 清徐县 集义蔬菜

山西省清徐县集义乡地处清徐县最东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大气环境优良,是清徐县碧水蓝天无污染的一方净土。全乡辖20个行政村,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耕地5.6万亩。集义乡是清徐县的农业大乡,太原市的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山西省放心菜示范园区。

集义乡蔬菜种植面积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在全乡推广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加强科学管理、技术指导,使西葫芦、黄瓜、西红柿等8个品种通过无公害蔬菜认证,黄瓜还获得农业部认证的中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无公害蔬菜不仅获得了市场的青睐,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农民种菜建棚的积极性有增无减,集义乡已培育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4个,建成无公害蔬菜大棚8000间,5000多户农民靠种菜走上了致富路。

五. 山西省 太原 清徐县 清徐红杏

清徐红杏:亦称沙金红杏。个大形圆,核小皮薄肉厚,甜酸适口。原为仁义村沙家地内的实生杏,种植历史已数百年,后发现其果面色泽艳丽,品质优良,遂开始繁殖。以仁义和平泉两村所产品质最佳。

清徐杏的栽培始于明朝。到20世纪90年代尚有近200年树龄的老杏树存活。全县杏的品种有沙金红杏、老爷红、黄荫、满囤、海棠红、牛犊子、串条红等23种,其中沙金红杏为名优。

    沙金红杏的栽培历史约有1200余年。原系仁义村叫沙家地的实生杏,因其果实艳丽,呈金红色,故得名沙金红。20世纪末沙金红杏的栽培数量约占全县杏树的89%。其产地主要分布于东于、马峪、清源3个乡镇所属的山区和山前洪积扇地带。

    沙金红杏长势强旺,树体高大开张,树形为圆头形或半圆形,成年树一般高5至7米。以实生苗嫁接繁殖,嫁接后4到5年结果,15年进入盛果期,以中短果枝和花束状短果枝结果为主。一般盛果期大树平均株产200—300公斤,单株最高可产500公斤。

    本品种适应性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寿命长,100年生大树仍有相当产量。

    沙金红杏色泽艳丽,外形标致,果实侧扁圆形,平均单果重为56.9克,大者可达100克以上。沙金红杏的营养价值很高,新鲜时含的胡萝卜素、维生素丙、维生素乙都远远超过苹果。它还含有果糖、果酸(含单糖3.2%,多糖11.4%,含酸1.4%,糖酸比8.14:1)及蛋白质、钙、磷等,鲜食后有助于消化,增加人体钙质和软化血管。

     沙金红杏的药用价值很高。杏仁有甜、苦两种,皆可药用,有润肺、止咳、滑肠等作用,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气喘及大便燥结等病症。清徐县流传杏仁治病的土方子很多,其中治疗支气管炎、胃疼等最为有效。沙金红杏既能鲜食,又宜加工,可制成罐头、杏干、果酒等多种产品。清徐沙金红杏1995年获山西省农业博览会银奖。

六. 山西省 太原 古交市 古交木耳

古交木耳

七. 山西省 太原 阳曲 阳曲小米

阳曲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阳曲县盛产的小米称为“白马掌小米”,大致有两个新品种,一种叫东风亮 ,一种叫朱砂红,营养成分丰富,所含脂肪和蛋白质都高于大米和小麦。“东风亮”小米也叫 “东方亮”,在夏商时期就开始种植,因为它的谷穗形状像小茅草,所以又有个“毛尖谷”的绰号。白马掌小米的特点是米色金黄,有光泽,米粒饱满,蒸煮皆宜,米味香甜,熬成的稀饭黏度恰到好处,米粒溶胀饱满,稀饭与米粒浑然一体、香甜可口。

白马掌小米 产于阳曲县泥屯白马掌,所以称这种小米称“白马掌小米”,因其米质好,口味佳,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馈赠佳品

阳曲小米因其产地土壤贫瘠、干旱,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孕育了香甜可口的纯天然、原生态小米,现已成了市场上的-货,走亲串友的馈赠佳品。知情人到太原阳曲县朋友家作客,必求主人做一顿小米粥或小米干饭。饭未及端来,就先闻到一种醇朴的米香,再配上些当地的小菜,吃起来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阳曲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9.2~14.7% ,脂肪3.0~4.6%及维生素,除食用外,还可酿酒、制饴糖。

地域范围

阳曲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忻定盆地与晋中盆地之间,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低平向南延伸,东连盂县,西接古交市和静乐县,南与尖草坪相连,北与忻州市接壤,东北、东南分别与定襄县、寿阳县交界。全县辖4镇6乡,有431个自然村,海拔高度在800—2100米之间。阳曲小米地理标志保护区范围位于东经112°12′-113°09′,北纬37°56′-38°09′。近五年来谷子年种植面积在4000-5000公顷,总产量9600-12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小米为谷子去皮后的产物。谷子为单子叶植物,株高60-120cm;茎细直,茎杆常见的有白色和红色,中空有节,叶狭披针开,平行脉;花穗顶生,总状花序,下垂下;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子实极小,谷穗一般成熟后金黄色,去皮后谷称小米。阳曲小米很具特色,其色泽蜡黄,颗圆润,味香甜,做成米粥、稀饭口感筋而黄,制成面粉可蒸制种种食品,尤宜老人、小孩、孕妇食用。2.内在品质指标:根据天津谱尼检测公司检测指标显示:阳曲小米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和18种氨基酸,经分析其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9.52g/100g、膳食纤维含量≥5.94g/100g、磷含量≥4.46g/kg、锌含量24.6mg/kg、维生素C含量≥9.7mg/100g、能量≥1550kJ/100g,明显高于普通小米。3.安全要求:阳曲小米产地生态环境符合NY5332-2006《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严格按照《无公害谷子生产技术规程》执行,农药、肥料使用应符合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生产过程以DB14/87-200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准则及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为依据。谷子质量标准应符合NY-5305-2005规定。在包装、标识上需符合农业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进入市场的必须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其它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八.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太原山西熏醋

山西熏醋:系于50年代末在山西老陈醋基础上研制而成,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其特点为色泽红棕发亮,浓度适当,醋香浓郁,酯香纯正,绵酸爽口。

九. 山西省 太原 娄烦县 娄烦蘑菇

盖家庄乡:蘑菇、攸面。

十.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晋祠大米

晋祠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乡一带,是山西大米中的优质品种。

这种大米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四溢。生产晋祠大米的稻田,是晋祠难老泉水浇地,含有多种矿物质。

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上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在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晋祠东部,是全省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清代许荣用"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的楹联、宋代范仲淹用"千家溉禾苗,满目江乡田"的诗句来描绘晋祠稻田生产的盛大景象。晋祠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连蒸数次,仍然粒粒分明,吃起来清香爽口,素有"七蒸不烂"之说,因而,人们把晋祠大米与天津小站大米一起列为华北名产,晋祠由此而享有“北国江南”之美誉。

晋祠大米之所以有优良的品性,完全得益于其自然生长环境。晋祠大米生长过程由晋水灌溉,而晋水由地下岩溶排泄而出,已有二百万年的历史,并保持着恒温17度的特性,含有明矾、钾等多种矿物质;晋祠大米的生长地表土有深厚的黑土,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蓄水性强,且PH值为碱性。因此,晋祠大米性微寒,呈弱碱性,也符合人体体液呈碱性的需要;此外,晋祠位于东经112°30′、北纬37°42′,属于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充足的日照、适宜的季风,都为水稻的开花、授粉、抽穗,提供了生长条件。

晋祠大米栽培历史悠久,西汉即有大面积种植。隋开皇六年(公元568年),"引晋水灌溉稻田,周回四十一里",宋嘉佑年间,稻田浇灌面积曾达到了万余亩。现全区种植面积26370亩,总产量13002吨。

地域范围

晋祠大米产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东与汾河为界、南与清徐相接、西与古交接壤、北与万柏林相连。晋祠大米产地位于东经112°25′54″-112°28′16″,北纬37°38′57″-37°45′11″之间,土地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地域范围包括晋源区晋祠镇的王郭村、小站、小站营、南大寺、北大寺、长巷、晋祠、南张、新庄、东庄、三家村、万花堡、五府营、古城营、东街、南街、西街、庞家寨、南瓦窑、北瓦窑、北庄头,共21个行政村。

山西太原特产有哪些好带的山西太原十大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