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疆特产专卖店电话 新疆土特产专卖店说明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5-11 00:19:32

一. 四川省 成都市 成华区 孜然脆骨

孜然脆骨介绍:原料:脆骨、孜然粉、胡椒粉、盐、油、葱花。做法:1.将脆骨切成7-8厘米的小段,放入一个碗中用调料拌匀2.将脆骨放在垫着锡纸的烤盘上。3.刷上油,烤30分钟,中间翻面,取出装盘撒上葱花即可。

二. 四川省 成都市 邛崃市 周鸭子

油烫鸭子,是流传已久的邛崃名小吃。县人周福元根据传统工艺,细心制作,在临邛镇畅销时,被人们称为“周鸭子”。

他用料考究在选鸭和卤水上肯下工夫,先用多种香料起好卤水,再将宰杀洗净的土鸭熟起锅,晾至微温,抹上糖汁,放入油锅炸制而成。他制成的油烫鸭子色泽红亮,皮酥肉嫩,咸甜适宜,味香回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1987年,“周鸭子店”的油烫鸭子在成都市个体名小吃、名工艺、名产品评比展销会上获名小吃奖。( 邛崃)

三. 四川省 成都市 邛崃市 邛陶

邛陶,我国历史上著名瓷窑之一。是四川青瓷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古瓷窑。起于南北朝,盛于唐代,南宋以后衰败。元、明、清各代至民国时期几至湮没无闻,只有出土的邛窑产品和古窑址是当年盛极一时的历史见证。古邛窑旧址包括邛崃境内的南河坎十方堂,固驿镇公义村瓦窑山,原西河乡尖山子,白鹤乡大鱼村等多处,其中以十方堂窑址的烧造年代延续最长,规模最大,窑包最多,暴露遗迹最明显,包含物最丰富而著于国内外,为邛窑遗址中的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瓷窑之一。是四川青瓷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古瓷窑。起于南北朝,盛于唐代,南宋以后衰败。元、明、清各代至民国时期几至湮没无闻,只有出土的邛窑产品和古窑址是当年盛极一时的历史见证。古邛窑旧址包括邛崃境内的南河坎十方堂,固驿镇公义村瓦窑山,原西河乡尖山子,白鹤乡大鱼村等多处,其中以十方堂窑址的烧造年代延续最长,规模最大,窑包最多,暴露遗迹最明显,包含物最丰富而著于国内外,为邛窑遗址中的代表。( 邛崃)

四. 四川省 成都市 金牛区 七彩山鸡

七彩山鸡是经过人工长期驯养成功的新品种特禽,1986年我国由美国引进 繁殖。其羽毛华丽,七彩斑烂,尾羽长得十分美观,俗称美国七彩山鸡。其肉质坚 实而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29。6%磷23。99%钙钙3。 79%氨基酸19。85。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山鸡肉性甘温,具有补中 益气,养肝明目,祛谈止喘功效。山鸡菜肴鲜食为佳,不但味道好,而且还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五. 四川省 成都市 简阳市 简阳樱桃

简阳樱桃是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的。简阳市贾家镇和老君井乡有“樱桃之乡”的美誉,所产樱桃以果色鲜美,口感纯正而远近闻名。

简阳樱桃沟旅游区位于龙泉山成渝公路旁的简阳市贾家镇和老君井乡,距离成都30余公里,紧邻成都市著名的石经寺,地理位置优越。

旅游区内樱桃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达万亩,如今樱花竞相开放,形成了70多平方公里花的海洋。樱桃沟内近70家农家乐,拥有的良好山地生态景观、特色水果及特色餐饮文化,具备踏青、赏花、采摘、休闲的良好条件。围绕“简阳红樱桃—春来第一果”主题,开展“观樱花、赏桃花、品樱桃”系列活动,并参与承办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主要活动包括有樱桃节开幕式、“樱桃乐”文艺演出、记者采风、万亩樱桃采摘、迎奥运·徒步穿越百年樱桃林、吃樱桃有奖比赛、贾家镇樱桃节名小吃展销等。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游客参与性强,将带给游客采摘品尝时令水果的无限乐趣。

六. 四川省 成都市 青白江 蜀锦

蜀锦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川以前为古蜀国,“蜀”即蚕桑,生产彩锦的历史源远流长。西汉时,花色品种繁多的蜀锦已行销中原。到了唐代,蜀铁已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西方各国,通过海运外销日本。蜀锦质地紧密坚韧,色调艳丽。图案纹饰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结构严谨,古朴典雅,深受国内外人民欢迎

蜀锦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成都蜀锦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即形成重要产业。汉代官府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锦城”之称。蜀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锦样已有数百种之多。蜀锦是纯真丝织品,质地柔软,色彩丽,牢固耐用

锦样格调有:方方锦、月华锦、雨丝锦、皖花锦、铺地锦、散花锦等诸多工艺品种。另外还有民族缎等供少数民族作服饰、宗教装饰用的锦样品种。( 成都)

蜀锦,是四川民间文化遗产中历史悠久而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瑰宝。古籍里有关她的轶闻趣事不少,往往能从侧面反映出古锦曾经拥有的辉煌。关于四川民间工艺,“琐话”自然从这里开始。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诗中的锦官城——四川省首府成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唐时期,就因织锦而闻名天下。这里自古以来,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林木和野桑生长茂盛,又产红花、茜草之类的染料植物,于是栽桑养蚕相当普遍,随之以蚕丝为料的织品自然出现。据《尚书》记述,春秋战国时代“织采为纹曰锦,织素为纹曰绮”的古锦即已初具规模。到了汉代。蜀锦更达到相当的艺术水平。这里有两位汉代大文豪的故事以资佐证。一个是司马相如。据说在潦倒时曾把一件蜀锦做的“鹔<爽鸟>裘”典当了去买酒喝。这位名人的举动,立即引起了达官显贵争相效仿,都在蜀锦衣服上缀以鹉鹅花纹,号曰“相如锦”。另外《西京杂记》还有他借用织锦技法,形象阐述作赋旨趣的记载:“相如友人盛览,字长通,牂柯名士也。尝问作赋法,相如曰:‘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览退而作‘列锦赋组合歌’”。成都另一位大辞赋家扬雄在《蜀都赋》里也直接描述过蜀锦生产的盛况:“尔乃其人,自造奇锦,纟仑纟匪颁,纟参缘其中,发文扬彩,传代无穷。”

东汉末年,三国纷争,相对稳定的成都其蜀锦织造却达到空前的地步。《吴书·甘宁传》说得最有趣,称东吴大将甘兴霸原籍四川忠县(巴郡临江)人。早年在长江中上游一带作水贼,他的贼船全用蜀锦作帆为标记,号称“锦帆贼”。用蜀中来标榜自己的特殊身份,固然是别出心裁,同时也说明当时蜀锦生产的繁荣和消费状况。《魏书·倭人传》上说:“魏明帝赐倭女王绛地蛟龙锦五匹,绀地句文锦三匹”。它不只告诉我们当时魏国曾向蜀国购买蜀锦作馈赠礼物,而且提供了蜀锦织造纹样特征。这种底上挑谱成锦地,上面加织各种花纹的“锦上添花”织造方法正是蜀锦和其它地方古锦的重要区别。《蜀书》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入成都,取府库藏锦分别赏赐诸葛亮、关羽、张飞和法正等每人一千匹。诸葛亮治蜀期间,更是把养蚕织锦、盐铁官营视作富国强兵的两大经济政策,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简雍为贯彻诸葛亮这一方针,对蜀锦生产又采取了统管和织造两项政策。对蚕茧统一收购,收买农奴从事锦缎织造。在城南以土筑城,建造织锦专业的锦官城。城里从事织锦的煮茧、缫丝、挽丝、机抒、织锦、漂洗、练染、纺择工艺均为女工和农奴。织出的“降地蛟龙锦”、“瑞草仙鹤锦”、“如意牡丹锦”、“甘地句文锦”等数十种名贵蜀锦,花纹雅丽,色彩分明,华丽辉煌。

从以上引述的典籍可以看出,锦官城之名源远流长,至少当自东汉起。那么,古时的锦官城具体在哪里呢?据晋常璩《华阳国志》说:从夷里桥直走,在大路的西边有一座城,这就是汉时的锦官城。东晋李膺《益州记》里也说:“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流江南岸,昔蜀时故锦官处也,号锦里,城墉(指城墙)犹在。”可推测其地约在今之南河岸上百花潭一带。

唐代,是蜀锦发展的又一极盛时期。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对于濯锦江,古籍中也有不少记载。晋人左思在《蜀都赋》中说:成都“阛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抒相和。贝锦斐城,濯色江波。”元代费著在《蜀锦谱》中说:“蜀以锦擅名天下,故城名锦官,江名濯锦。”三国时蜀人谯周在《益州志》上说:“织锦既成,濯于江水,其文分明,胜于初成。”晋人常璩《华阳国志》载:“其道西城故锦官也,锦江织工濯其中则鲜明,濯他江则不如”。古锦在染炼生产过程中,需用成都南河水濯洗,特别是上游的浣花溪一带,更因其水质优良且能使织物更加艳丽而得名濯锦江。

唐代的蜀锦,在纹样图案上更加丰富多彩。当时生产的“蜀江锦”不但花纹色彩生动和谐,有的还采取了六色并用的“晕色”,端庄丰满,富丽堂煌,与同时期绘画“唐三彩”有同工之妙。唐代蜀锦图案的丰富,少不了设计者的功劳。比如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提到的益州行台官窦师纶。他说:“窦初为太宗秦王府谘议,相国录事参军,封陵阳公。性巧绝,凡创瑞锦宫绫,章彩奇丽。”由他设计的对雉、斗羊、翔风、游麟等纹样,大大丰富了蜀锦内容,其图案被后世人称为“陵阳公样”。

当然,我们今天已经很难看到真正的汉唐蜀锦面目,但从一些在全国各地出土的文物中,也能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比如较早出土的“长乐明光”锦和近些年新疆出土的“五星出东方”锦。这些古锦虽然先后发掘于不同的地方,但都经历千年而光彩依旧,色泽斑斓。图案纹样除云龙虎马、鸟兽神人等纹样外,还分别织有“长乐明光”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篆字纹样。经过专家考证,说明这些都是汉代蜀锦珍贵的实物。至于唐代蜀锦,史称以章彩奇丽见称,虽然现存实物不多,但从晚唐诗人陆龟蒙的《锦袍记》中,还是可以领略到她的大概。他说:“侍御史赵郡李君出蜀锦裙一幅示予,长四尺,广上狭下,阔六寸。其前则左有鹤廿,势欲飞走,单曲折胫,口御花辇。右有鹦鹉,耸肩舒尾,数与鹤相等。二禽大小不类,而隔以花卉,地无余地,界道四向,五色间杂。道上累细钿点缀其中,微去锁结,互以相带,有若骇霞残月,流烟堕雾,春草夹径,远山截空……”。其工艺之精,已近神奇。

七. 四川省 成都市 金牛区 灯草糕

灯草糕是四川省历史悠久的糕食品种。糕条雪白细软,状似灯草,故名灯草糕。制品纯甜清香,物美价廉,很受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的欢迎。原料配方:搅糖27.5公斤回粉22.5公斤色素按国家标准制作方法:1.回粉:糯米浸泡后滤干,以砂拌炒,再粉碎成细粉,并用100眼筛子过筛。然后置于专设的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吸收水分,成为回粉。2.搅糖:搅糖中川白糖占90%、花生油5%、饴糖5%,同“花糕”中搅糖的制作方法。3.糖粉:搅糖与回粉混合,反复滚压,用60眼筛过筛。4.装盆:用专用方形锡盆。将糖粉装入锡盆后压紧,并用铜镜走平,再按规格切成块状。5.炖精:将糕盆置于热水锅内搭气(需加盖),水温80~90℃,时间10分钟左右。糕体微有热度时倒出,侧置于“气板”上,于锅内再搭气(行语“搭倒气”),水温60~70℃,经5~6分钟后,即起锅冷却。6.成型:将糕体两端着红色,静置12小时左右,即可成型。成型时先切成厚约1.5毫米的薄片,后切成方形丝条,即为成品。质量标准:规格:条状,形似灯草,粗细均匀,体形完整。色泽:糕体白色,两端红色。组织:软绵,细腻,无杂质。口味:纯甜,并有糯米粉香味。

八. 四川省 成都市 成华区 甜艾团

原料配方:糯米面250克嫩艾苗250克白糖150克芝麻100克熟猪油75克碱面少许制作方法:1.将艾苗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和碱面用旺火煮烂,捞出晾凉,搓成艾泥。然后慢慢洒入糯米面搋揉和均(边洒边揉,如干亦可加少许清水),再切成小块面坯,按扁。2.将芝麻倒入锅中炒熟,晾凉,拌入白糖和熟猪油搅匀,然后放入面坯中,包成团子。3.将包好的甜艾团入笼用旺火蒸20~30分钟即热。产品特点:清香软嫩,颜色鲜绿,味道可口,家庭制作其味甚佳。

九. 四川省 成都市 简阳市 老君樱桃

老君井乡负有“樱桃之乡”的美誉,以果色鲜美,口感纯正而远近闻名。全乡樱桃树约有20万株,常年产鲜果200万斤左右,如果丰产可以超过300万斤。


另外,还有大五星枇杷、桃子(油桃)、官溪蜜柚、黑宝石李子等新品种。蔬菜有生姜、蕃茄、黄瓜、芹蒜,畜牧有大耳山羊。

十.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滴油水饺

滴油水饺初创于八十年代初位于天彭镇西街的“国营味兰小食店”。时称“红油水饺”,后经该店尹华清师傅改进创新更名为“滴油水饺”。因“滴油水饺”全部用猪肉馅,不加任何鲜菜,上桌时才滴上特制的“红油”故由此而得名。1990年12月参加成都市食品博览会并被评为“成都市名小吃”。

“滴油水饺”具有皮薄、馅嫩、形态饱满,色泽红亮、入口化渣、咸、甜、麻、辣交融的特点。滴油水饺选料严格,做工考究:饺子皮选用上等特粉,过去采用手工揉面擀制时,工夫全在手上,现虽已采用机制面皮,但仍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特色;馅选用上等猪后腿精肉作原料,加适量水,拌和盐等调料,不干不稀,恰到好处;煮是“滴油水饺的关键性”工艺,煮时水温不能太高、太低,因太高易使饺子煮烂,失去原有饱满的半月形态,水温太低,煮出的饺子又会失去其鲜味,正是这恰当的“火候”,才能显现“滴油水饺”的本色;饺熟起锅后,辅以佐料,最后淋上“红油”,“红油”也很讲究,不是一般的辣,而是辛辣和香辣兼之,加上咸、甜两味,更增添了川味小吃的迷人魅力,使食客们赞不绝口。

现在,‘滴油水饺”仍是彭州民喜爱的小吃,早已进入蓉城名小吃的行列,而且不仅深受四川人民的喜爱,也颇受广大北方来客的青睐。“游汤元”,是彭州市天彭镇东街游全根继承父业发展而成,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每碗汤元五种味道,香甜可口,风味各异.

新疆特产门店地址附近新疆特产店专卖店地址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