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特产送礼上档次的 肥城特产简介和特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6-05 05:55:59

一.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二.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孔庄粉皮

孔庄粉皮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孔庄粉皮,以“纯、色、感”俱佳成为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名吃,以色泽透明,清爽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具有食用方便和长期保存不变质的特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等功能。

三.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四.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仿古黑陶

为肥城市龙山工艺美术厂生产,是本地的主要之一。境内有“大汶口文化”的代表北坛遗址,“龙山文化”的代表贾北遗址等,属黄河流域较早进入文明历史的县份之一。据考古学家对本地遗址出土黑陶及土质检验考证,肥城市为黑陶的最早发源地之一。肥城黑陶即是根据出土的平、尊、瓶、斛、缶、鼎等陶器,精心配料、雕刻和煅烧而成,共有30多个品种。陶器造型及上面雕刻的纹饰,与出土陶器无异,足可以假乱真。真特点是:黑、薄、发亮、发音,壁厚0.25~0.3毫米,属薄胎壳陶,是馈赠友人和家庭装饰的佳品。后根据本地土质粘性大、力度强的特点,研制出仿古黑陶第三代产品——巨型龙瓶。瓶高1.6~2.5米,直径为0.55~0.75米,壁厚为1.5~20毫米。该产品造型雄伟、纹饰细腻、工艺高超、瓶腰围上雕刻蛟龙、云纺饰,所刻蛟龙,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有飞腾升宽之势,产品1990年11月在第二届国际专利及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上荣获优秀项目奖。巨型龙瓶具古代陶器的艺术特色,在国内居同行业领先地位,为旅游圣地、高级宾馆、饭店和大型厂矿企业的高档装饰品。香港部统大酒楼即订制一对高达3米多的巨型龙瓶,以供五州四海的贵宾观赏。近几年,产品远销澳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各大城市亦均有销售,年销量15000余件,产值40多万元。

五.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六.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七.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汶香附

汶香附产于汶河北岸的香附称“汶香附”。汶阳镇南侧为大汶河,从东向西流经20公里出境。河岸为沙质土壤,河滩、田埂、堤坝两侧均有野生香附。初冬采收,次年再生。每年采集千余公斤。汶香附的特点是“茎块肥大,瓤色洁白,冰查、质优、味厚”。这是有别他地所产香附的主要特征。汶香附在中草药中被誉为“地道药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香附虽广布全国各地,惟汶香附最佳。”据地方志载:香附子,即莎草、根生、产汶阳者佳。

八.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玉翠牌”大白菜

“玉翠牌”大白菜

“玉翠牌”大白菜产于肥城市王庄镇。该镇农业生态环境良好,远离厂矿企业,无三废污染,土地肥沃,水浇条件较好。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进行管理,生产的大白菜叶球硕大,邦薄质细,柔嫩味美,凉拌如玉翠,炖吃无呛味,口感好,多种维生素和有机质,养分平衡,食用利于健康。常吃有清瘟解毒,降火消炎,舒肝和胃,利尿之功效。

目前,该镇大白菜种植面积已超3万亩,年产大白菜可突破1.5亿公斤。西部的演马、花园、尚庄三个管区,已经出现了无粮村,为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确保白菜消费这一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支撑地位,镇党委政府把发展大白菜的无公害生产作为增收富民的重大举措。王庄镇人民政府成立了白菜无公害管理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形成了镇、管区、村三级管理网络,实行分片包村,包农户的奖惩责任制,认真组织菜农按照无公害白菜的标准生产,先后印发了《无公害白菜质量管理手册》、《无公害白菜生产管理技术规程》、镇政府还招聘20多名专职的白菜技术员指导生产,白菜的施肥和施药,采取了大量使用农家肥,有机肥,控制使用化肥,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使大白菜品质大幅度提高。在工商局注册了“玉翠牌”白菜商标,经省农业厅验收合格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并颁发了证书。客商慕名而来,市场异常活跃,产品远销安徽、浙江、江苏、福建、深圳、香港等省市。深受客户欢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九.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平顶香李

肥城平顶香李是肥城市独有的珍贵资源,为国内稀有果树品种之一,栽培历史已有一百多年。由于历史原因,在解放前后的果树生产中,果树专家和技术人员只能在资料中查阅到品种介绍,却从未见到过栽培记录,长期以来,广大技术人员和专家教授都认为平顶香李这一名物品种已经灭绝。在1983年前后全省组织的资源普查中,在安驾庄镇前寨子村发现了几株李子树,当时,广大技术人员和果农都不知这是什么品种。后经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鉴定,正是失传已久的平顶香李。1986年,平顶香李被国家植物园引种保存,并被全国各地引种发展栽培。

平顶香李营养丰富,鲜艳美观,成熟较早,耐贮运,生食、加工俱佳。果实形状平顶扁圆,平均单果重80克以上,最大120克,离核。7月中下旬成熟,完全成熟后果面紫红色,果肉金黄色,香味浓郁。成熟果实含糖量12%、有机酸0.34%、单宁0.15%,每百克果肉含水份90克、蛋白质0.5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9克、胡萝卜素0.16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03毫克、尼克酸0.3毫克、抗坏血酸0.1毫克,此外还含有钙17毫克、磷20毫克、铁0.5毫克。

平顶香李适应性强,耐瘠抗旱,丰产、稳产、早产。由于栽培管理经验较少,历年来平顶香李产量、品质都不理想。1990年,肥城市果树站承担了市科委下达的《平顶香李丰产技术研究》课题,结合平顶香李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合理整形、优化修剪、果园覆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研究,通过改良土壤、合理施肥、优化树体结构、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实现了平顶香李大面积优质丰产和标准化管理。前寨子村500亩的标准化示范园达到了幼树3年结果,5年丰产,8年进入盛果期,亩产达到500~2000千克,好果率95%以上。近年来,肥城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平顶山李开发规则”,到2000年种植面积达2000亩,总产量100万千克,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十.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三美豆腐

无论去高档饭店,还是到街头餐馆,您都能品尝到清香味美的泰安三美豆腐。三美豆腐取意“泰安有三美,白菜、豆腐、水”的民间说法。真正的极品作法,除精选豆腐和白菜之外,必须用泰山泉水来炖,因此建议您选择靠近山麓或在登山途中有泉水处品尝这道菜。另外豆腐丸子、锅塌豆腐、砂锅豆腐、奶汤豆腐、软烧豆腐、羊肉炖豆腐、豆腐炒鸡蛋也是到处皆有的美味小吃。

“泰安三美豆腐”是泰安风味名菜。泰安产的白菜、豆腐和泰山泉水,历来被誉为“泰安三美”。泰安白菜个儿大心实,质细无筋;泰安豆腐,浆细质纯,嫩而不老;泰山泉水,清甜爽口,杂质少。当地饭店以善制“泰安三美”风味菜肴而著名。豆腐原是泰安农家的四季菜,后来随着历代帝王到泰安祭泰山,先后建起了不少寺庙、庵堂,吃素吃斋者增多,豆腐便成为这里的重要菜肴,在元朝以前,就已成为泰山和泰安地区一流名菜。乾隆年问修订的《泰安县志》曾作这样的记述:“凌晨街街梆子响,晚问户户豆腐香,泰城家家豆腐坊”,反映了当时泰安城豆腐业兴旺的景象。李白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由湖北安陆迁来济南后,以及杜甫客居山东时,他们都曾多次上泰山,并品尝“泰安三美”菜肴之风味。“游山不来品三美,泰山风光没赏全”,这是当地长期流传的赞誉三美菜肴的佳话。“三美豆腐”一直流传至今,驰名中外。

肥城必买的十大特产山东肥城特产前十名排行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