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长宁送礼特产 宜宾特产方便带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0-07 17:51:25

一. 上海市 长宁区 小绍兴鸡粥

小绍兴鸡粥店经营的鸡粥是地道的上海风味小吃。该店由一绍兴人创办于1947年,由于创办人和主要操作师傅均系绍兴人,在这儿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绍兴人天地,故人们给它取名为“小绍兴鸡粥店”。



小绍兴鸡粥就是用鸡汤原汁烧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鸡肉和各种作料的一种小吃。吃鸡粥时,将煮熟的鸡切成3厘米,长0.6厘米宽的块,装盘,鸡粥盛入碗内,加上葱、姜末和鸡油,一同上桌。此时,鸡粥黄中带绿,鸡肉色白光亮,令人赏心悦目,食欲大增。品尝时,鸡粥粘韧滑溜,鲜香入味,鸡肉细嫩爽口,营养丰富,越吃越香。此美食在上海市小绍兴鸡粥店里有经营。

二. 上海市 长宁区 上海崩瓜

上海崩瓜因皮薄而脆,成熟后稍受碰击即会崩裂而得名,外形长圆,中部略粗,似橄榄形的马铃,又称马铃瓜。单重2公斤左右,大者2.5-3公斤,瓜皮呈淡绿色,有浅色花网纹,皮薄而脆,瓤色淡黄,籽血红,肉厚汁多,甜度尤高,清香爽口。



崩瓜植株娇嫩,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如选择排灌条件好的田块,施足基肥,结瓜后只宜施淡肥,不能施浓肥、化肥,抗旱要开沟灌水,不能漫灌,摘瓜时宜在午后,以减少破裂。

三. 四川省 宜宾市 长宁县 金江牌茶叶

产于四川省宜宾茶厂,该茶叶远销前苏联、欧美、日本、中东、东南亚及港澳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遍及华北、东北、西北等省区。畅销砖茶深受西藏、内蒙古等兄弟民族的欢迎。产品多次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奖。“早白尖”工夫茶1985年获二十四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奖。“金江牌”银芽隐翠绿茶1994年获北京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该厂同时出产的茶叶产品有:红茶、绿茶、普洱茶、茉莉、珠兰花茶、沱茶、康砖茶、金尖茶、青砖茶、袋泡茶、保健茶等十多个品类和上百个不同的花色包装
( 宜宾)

四. 四川省 宜宾 兴文县 碎米芽菜

四川—碎米芽菜,是著名的四川“四大名菜”之一,是宜宾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宜宾芽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产地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香、甜、脆、嫩、鲜,并得以代代相传成为四川家喻户晓的传统酱腌菜。

文化:据可考资料清嘉庆《叙州府志。物产》中记载:“葱韭蒜......白菜青菜蔓菁.....各厅县志皆有。”说明当时做为芽菜的原料——青菜已经有较为广泛的种植了。

在宜宾芽菜的长期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加工工艺。据资料记载,在清光绪年间,叙州(宜宾旧称)近郊的农户将其青菜去叶剖丝,晾晒适度,拌入食盐、红糖,再加入香料配制装坛腌储而成。

制作:

1. 将鸡脯肉剁细;

2. 辣椒和腌芥菜都切成细粒;

3. 锅内放油烧至七成热时,放肉末炒散,随后放入辣椒和腌芥菜,炒匀。

4.炒匀后; 用盐、白糖、葱花、味精、酱油、花椒粉调味即可。

五.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糟黄瓜

筠连咸菜久负盛名,其主打产品便是糟黄瓜。糟黄瓜系选用川南乌蒙山脉乳黄瓜和高山鲜红椒手工制成,口感脆嫩辣甜,咸鲜爽口,独有麻、辣、香、脆、鲜风味,让人嚼在口中脑海却浮现一幅美丽的画面;靓丽的筠连姑娘在青山绿水间摘下一条条翠碧如玉的嫩黄瓜,纤纤玉手把黄瓜浸泡、晒干······

从明清时期起,筠连人就开始腌制糟黄瓜。因筠连山区有较多的喀斯特地貌,山势较高而冬天气温较低,蔬菜难种。筠连人见夏天瓜果齐全,特别是黄瓜易种且产量大,人们便将嫩黄瓜采摘后一个个分成条状,放在太阳下晒干;冬天蔬菜缺少时,就拿出来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拌上辣椒酱等食用,脆、辣、甜且清香可口的糟黄瓜因此而得名。昔日马帮经过筠连,常捎带“筠连糟黄瓜”于路上食用,故那时糟黄瓜就已名传南丝绸古道。

改革开放、经济活跃,糟黄瓜这道传统咸菜开始从家庭走入市场,“村夫”、“香名”、“阿婆”、“郝哥”等诸多品牌应运而生,畅销省内外、有的还远销到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一盘糟黄瓜,一片新天地。

六.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筠连挂面

筠连县手工挂面历史悠久,品质上等,具有“下锅不浑水、起锅不腻、口感圆润爽滑”的特点。

张延彬,筠连县筠连镇红权村一家面条作坊老板,说起自己做面条35年的感悟,张延彬笑呵呵告诉记者:不昧良心。

“在以前,筠连当地人有外出经商的习惯,许多离乡在外的人总是习惯把家乡的干面条带到当地去吃,以解思乡之愁。”闲聊中,张延彬告诉记者,筠商在外秉承诚信对人,童叟无欺的做人原则,有重要朋友上门都会煮一大碗面条,久而久之,筠连手工挂面的名气也就通过这群人得到传播。据了解,筠连县手工挂面已经开始销往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

七. 四川省 宜宾 高县 川红工夫茶

川红工夫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川红工夫茶

川红工夫产于四川省宜宾等地,是本世纪50年代产生的工夫红茶。30多年来,川红以条索紧细圆直,毫锋披露,色泽乌润,内质香高味浓的优良品质,畅销国际市场,成为我国后起之秀的高品质工夫红茶之一。

八. 四川省 宜宾 珙县 楠桥蚕桑

蚕桑,即养蚕与种桑。是古代农业的重要支柱。相传是嫘祖(黄帝正妻)发明。蚕桑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东亚农耕文明的成熟。而就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丝绸文化、瓷器文化则标志着中原文明进入鼎盛阶段。

楠桥村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底洞镇,这里是一片片绿油油、错落有致的桑园,一条条阡陌纵横的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一栋栋碧瓦红墙镶嵌的小洋楼被掩映在满岭翠绿的桑园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和醒目,一条蜿蜒曲折的已硬化的南风公路横穿全村境内,像一幅山村新画卷,使山村的旧貌换上了新颜。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带动下,全村村民积极试验养蚕新技术,将传统的春、夏、秋和晚秋,4季之间有间隔的方法改进为现在的第一季蚕刚到第二眠的时候,就开始育第二季蚕了,同时实行小蚕共育。这样多批次滚动养蚕,既增加了批次和产量,又减少了桑叶浪费。改变传统的年3-4次养蚕布局为年5-8次。今年,这项新技术已经在全县推广。天然彩色蚕茧试养成功。2009年上半年,楠桥村在去年推广的“工厂化”养蚕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司+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引进彩色蚕茧进行试养,村支部书记李跃康成为第一位试养人,并取得成功,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扩大了养殖规模。

九. 四川省 宜宾 南溪县 南溪白鹅

南溪白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溪白鹅

四川南溪白鹅作为四川白鹅原产地之一,四川省南溪区地处长江上游,境内河、溪、堰、库纵横交错,水域面积63万亩,当地农民自古以来,不但有饲养白鹅的传统,也有吃鹅的习惯。“四川白鹅”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位列白鹅保护品种之首。近年来,南溪区一直着力打造“四川白鹅之乡”这一品牌,白鹅产业快速发展,位于罗龙镇石马村的‘四川白鹅’育种场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四川白鹅”资源场。在鹅产品深加工方面,南溪县富民白鹅养殖开发有限公司已形成了集保种选育、种鹅发展、种蛋保护价回收孵化、鹅苗投放及成鹅保护价回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链式”生产经营模式。

在四川南溪区,几乎每家餐馆都会烹饪鹅肉,富贵石榴鹅、锅巴玉米鹅、脆皮鹅、一品比萨鹅、香辣鹅唇、菊花鹅舌、水晶鹅肝蛋、香酥鹅皮、一品鹅脯、红烧鹅、竹荪鹅汤、香卤鹅、水煮鹅、鹅肝、鹅肠、鹅血等做成的“全鹅宴”,已经成了一块独具特色的金字招牌,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我们甚至可以在那里吃到太极图。那就是“太极鹅肝羹”——将鹅肝碎磨成泥,与鲜汤烩培成褐色鹅肝羹与白色的浓汤羹一起放在汤碗内,造型为逼真的太极图,看之养眼,食之则咸鲜清爽。白鹅宴的凉菜有卤水鹅翅、双椒伴鹅肝粒、香卤鹅心等,热菜有富贵石榴鹅、水晶鹅肝蛋、小煎鹅内丝等,汤菜有太极鹅肝羹等。对于制作方法,如具有干香鲜咸味的富贵石榴鹅是把鹅肉切丁,与韭菜粒同炒,包入威化纸内扎成石榴状,将其底部抹上鸡蛋液沾入芝麻,入油锅将芝麻煎香;如具有清香咸鲜味的水晶鹅肝蛋是把熟鹅肝粒、虾仁粒与调好味的热皮冻汁放在一起搅匀后灌入鸡蛋壳内,冷后成形去壳即装盘。

在餐饮的拉动下,鹅身上的每个部位都可以卖出好价钱,利润可以成倍增长,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四川白鹅的养殖,南溪县每年出栏商品鹅480万只,实现总产值达到2亿多元。鹅肉干的选料和制作工艺:取自白鹅后腿及胸脯肉,经过清洗、剥离、卤制、分割、伴料等十多道工序,目前已开发出香辣、麻辣、五香、泡椒、烧烤等数种风味。记者了解到,从白鹅的孵化到初加工再到深加工,南溪县富民白鹅养殖开发有限公司早已兑现了流水作业的一条龙服务承诺。作为南溪的鹅肉干系列产品,还包括了鹅脆肠、鹅胗等10多个品种,经过精心烹制后的成品色泽鲜、香味浓,记忆悠长。

南溪白鹅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现辖行政区域。

《宜宾市南溪区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南溪白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南府函〔2015〕80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1500/Txx-xxxx《地理标志产品南溪白鹅》(草案)

十. 四川省 宜宾 江安县 江安竹簧

宜宾江安县盛产楠竹,江安竹簧已有300多年历史,所制作的工艺品,古朴、高雅,具有显著的民族风格,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江安竹簧原用手工制作,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其产品种类增多,质量提高,曾先后八次在北京州展出,六次到国外展出,多次获奖,远销欧美。竹簧工艺品制作十分繁杂和考究,制作品包括竹簧镶嵌、一竹簧雕刻等,共一百四十多个品种。此品种除供应国内许多少市外,还销往美国西德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江安竹簧工艺厂产的竹簧宫灯,旅游手提式麻将盒等产品荣获四川省计经委旅游产品银质奖;人面竹花瓶还荣获国家竹协“信得过”产品奖
( 宜宾)
宜宾长宁特产有哪些可带走宜宾特产可以带走送人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