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有哪些 湖北武汉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24 15:39:37

一. 湖北省 武汉 汉阳区 武汉小吃

武汉小吃

二.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虾球

这个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很多人嫌它不干净,对它敬而远之,而它却是很多人的最爱。

三. 湖北省 武汉 新洲区 张店鱼面

张店鱼面,制作工艺精巧,可用于煨汤、炒食,鲜香爽口,风味独特,称得上是荤素兼备的美味佳肴,广为人喜。近年来,李集街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农业要“做特色文章,出规模效应”的指导思想,坚持立足资源,做大做强做响张店鱼面品牌,注重发展鱼面加工产业,促进了李集及周边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

2007年,李集街依托武汉市新洲张店鱼面公司,成立了武汉市新民鱼面加工专业合作社,将全区鱼面加工业主紧密团结在一起,加强业主之间的联系、沟通、合作,实现了新洲鱼面加工业的强强联强。带动了李集及周边水面养殖3万余亩,同时带动了种植、运销等行业的发展,年转移劳动力900余人,加工鱼面150万公斤,实现总产值3000余万元。

张店鱼面,是菜中精品,在销售上实现了农超对接,畅销全国各地。2007年获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2008年被评为武汉市著名商标,并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武汉新民鱼面加工专业合作社,2007年被武汉市委办公厅授予“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同年被武汉市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四. 湖北省 武汉 江夏区 江夏子莲

江夏子莲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江夏子莲

所在地域:

湖北

申请人:

武汉市江夏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

2016年

地域范围

“江夏子莲”(江夏莲子)的生产地域范围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所辖法泗街、乌龙泉街、安山街、金口街、郑店街及湖泗街等6个街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1′~114°35 ′,北纬29°58 ′~30°32′。总种植面积6 667 公顷,壳莲总产量1.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江夏子莲鲜莲蓬扁平型、绿色,心皮数25~32个,结实率75%以上;壳莲卵圆形、黑褐色、纵径1.45~1.72cm、横径1.2~1.52cm,百粒重量140~160g;红莲子(去壳带种皮)红褐色;鲜莲子卵圆形、绿色,肉乳白、气味清香、味甜、芯苦涩;磨皮白莲近圆形、浅黄白色、百粒重量90~110g。 (2)内在品质指标:江夏子莲品质独特,营养丰富,江夏子莲品质独特,营养丰富,蛋白质≥18%,淀粉≥40%,水分≤12% (3)安全要求:符合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有关规定。

五.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武汉欢喜坨

欢喜坨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

武汉传统小吃“欢喜坨”,现在在三镇不少大中型酒店同样有售,不同的是,它有个更雅的名字“1元”。为啥改名?因为两年前,它就是以这个名称入选“中国名点”。

不过,除了饮食圈内人士,两年来,武汉市民并不知道欢喜坨走了“上层路线”。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荆州江陵等地的传统风味小吃。为何叫欢喜团呢?据传,清末荆州城内有陶姓一家,在战乱中走散,历尽苦难,终于又合家团聚了。陶姓老人庆幸一家人没有丧生战乱,找出所存的糯米,经淘洗、磨浆、沥干后,掺入适量面粉和红糖,搓为小团,再蘸满芝麻,炸制成熟。没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乐。为了纪念团圆,就此称之为“欢喜团”。陶家也以善制“欢喜团”而出了名。

虽然众多老武汉对欢喜坨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但随着人们饮食口味上对油重、量大食品的冷落,欢喜坨正在退出武汉“主流早点”行列。

欢喜坨

改良后的欢喜坨,面粉和芝麻的选料更讲究,“个头”增加了一倍,且由实心变成了空心,看着大气,吃着精致,且酥糯爽口。

2004年,武汉明星花园酒店就是以这种“1元”申报“中国名点”,获得成功。

记者了解到,如今,1元在江城大、中型酒店还很是得宠,其价格由过去早点摊上的每个5角,变成了每份(12个)14元左右。

精于面点制作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中国烹饪大师”方元法说,欢喜坨“老树发新枝”说明,只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文化积淀深厚的武汉小吃仍有自己的市场空间。比如,近日,在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上,武汉四季美的西红柿汤包、开洋烧麦也被中国饭店协会认定为“中国名点”。它们的经历,与欢喜坨一样。

这种食物在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如在重庆地区被俗称为“麻圆”

六. 湖北省 武汉 江夏区 江夏藠头

藠头又名薤在我国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椐《农桑辑要》中记载,早在南宋时期,我省武汉市江夏区舒安乡等地已开始大面积种植藠头,八百多年来,薪火相传从未间断。江夏藠头具有色泽金黄透亮,味破甜微辣清香,质地软嫩脆糯之特点而久负盛名。食之能调和口味,解除油腻,健脾开胃,增进食欲。此外它既能当名菜独用,又能做配料,调制各种美味佳看。丰盛的宴席上以此作点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当地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两句谚语:“久食佳看不知味,馋涎只为甜葛头”,“胃口不开不用愁,只要食颗甜葛头”。

东汉光武帝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扎营桃花源,将士水土不服,瘟疫盛行。后来喝了一老妪献上的擂茶秘方,佐以酸藠头,马援的军队才得以痊愈,举旗大捷。如今,桃花源人在接待远方最尊贵的客人时,仍然以擂茶加藠头相待。据《本经》记载:藠头“治金疮疮败,轻身者不饥耐老”、“治少阴病阙逆泄痢,及胸瘅刺痛,下气,散血,安胎。”如此既好吃又治病之物,世间实为难得。

作为蔬菜的薤菜,清香鲜美,在古代深为人们喜爱。清人黎庶蕃《春菜》云:“前胡落釜甘胜肉,野晶登盘贱于薮。一春烟雨大巢生,十日燠晴香菌簇。马驹骈齿苋初剪,幼雅擎拳蕨犹秃。棕鱼蕺蕺子满苞,野鹊毵毵花聚粟。”不过宋诗人陆游《咸薤》诗说:“九月十月霜满屋,家人共畏畦蔬黄。小罂大瓮盛涤溜,青菘绿韭谨蓄藏。”只是“冻薤此际价千金,不数狐泉槐叶面。”价格似乎太贵。至于薤菜到底长得什么样?在诗人杜甫笔下,我们看到的是玉润珠圆,青翠欲滴:“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衰年关鬲冷,味暖并无忧。”

在吃法上,古今和地区之间皆不同。《后汉书 庞参传》:“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一大本,说明这东西古来就是吃根的。藠头的球茎不能生吃,后来有人用盐水将其腌制,发现腌制后的藠头酸甜可口,于是就弃根而食球茎。每年的9月-10月间,当地农民每户种上数百兜,次年的芒种至夏至间开始采挖腌制,下半年食用。

而如今的江夏藠头已经形成了规模生产,武汉小蜜蜂公司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藠头加工设备,现建成一次腌制容量1800吨的藠窑,原来只有的咸藠头,变成了根据个人不同喜好不同口味的藠头系列产品。如今其藠头产品源源不断地行销省内外,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国家。把湖北传统的六大名菜藠头推向了国际市场。

七.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黄陂芦笋

黄陂芦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陂芦笋还原糖、可溶性糖、维生素C、微量元素含量等均高于普通芦笋,是武汉十大名菜之一;

八.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喜鹊湖黄鳝

喜鹊湖黄鳝

武汉市汉南区湘口街龙沟大队喜鹊湖鳝鱼养殖协会

喜鹊湖黄鳝是武汉市汉南区重点发展的六大特色农产品之一,产地属平原湖区,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丰富。喜鹊湖是长江优质水源精养塘面,总面积2.5万亩,水 质清新,水草丰美,属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有“日出斗金、夜出斗银”之美誉。

九.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新农牛骨头

汉阳蔡甸新农牛骨头是武汉市创新名小吃,它是以水牛为主原料,经多种中草药及祖传配方秘制而成。

熟制方法:熬

特点:骨酥肉香、回味甘醇、牛味香浓、风味独特。

十. 湖北省 武汉 洪山区 吉祥馄饨

他家的馄饨,个头是迄今见过最大的;品种丰富,馅儿实在,一碗下去顶很长时间;味道也对得起价格(只是皮有点小厚)。而且可以送外卖,挺方便。中午不想吃米饭时,这儿是个备选。

馄饨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源于中国北方。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时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

千百年来水饺并无明显改变,但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有了独立的风格。至唐朝起,正式区分了馄饨与水饺的称呼。

湖北武汉正宗的十大特产湖北武汉十大特产排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