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特产有哪些可带走吃的 婺源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21 05:45:04

一.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粉蒸菜

婺源人最爱吃的一种菜,无论荤腥或园蔬都用生米粉蒸,如蒸鸡、蒸鱼、蒸肉、蒸猪脚、蒸苋菜、蒸豆角、蒸茄子、蒸芋头、蒸南瓜等。有时还用板栗、芋头、萝卜、冬笋等与猪肉混合蒸,称为蒸杂碎。

二.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汽糕

婺源汽糕是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的。婺源县汽糕表面鲜香油亮,光亮透亮,中间布满了蜂窝状的气孔。加上浓香的佐料,品尝过后,淡淡的一丝醇香留存于舌尖,令人回味无穷。

婺源的汽糕可谓别具特色。汽糕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是籼米。早米太硬,而且没有黏性;而晚米又太糍,也是不适合做汽糕的。籼米则不同,黏性较小,米粒细长而稍扁平,组织细密,一般是透明或半透明,腹白较小,硬质粒多,油性较大,质量较好,适合于米浆的研磨和各种糕点小吃的制作。

先把籼米用井水或山泉水放在米桶中浸泡过夜。第二天,米粒发胀,就可以磨浆了。农村里都是用石磨来磨浆的,在推动石磨的同时,往下料口添加米料,切忌不要添加太快、太多了。一般添加一勺转动两圈比较均匀。一旦添加过快,磨出来的米浆就很粗糙,影响口感。随着石磨的转动,乳白黏稠的米浆从石磨中慢慢渗出,流到木桶里。石磨研磨米浆较慢,可谓是慢工出细活,但磨出来的米浆细腻柔滑。

等米浆磨好以后,下一步就是发酵了。这个步骤最为关键。发酵是用酒曲来发酵。采来一把茶叶,放入瓮罐内,移到温度高的地方。不久,茶叶很快变成焦黄色,自身也在发酵。等半天后,就把酒曲和茶叶放在石臼中一同捣碎,放入米浆中。发酵的时间要根据气温的高低来决定。气温高,发酵的时间就短;气温低,发酵的时间就长些。掌握好发酵的时间,也是制作汽糕的关键所在。米浆在木桶中,表面出现微小冒泡时,就说明这个时间正合适。假如米浆的表面还没有冒泡,这时上锅蒸熟,汽糕中间没有空隙,显得很实。切不可等到冒大泡,这样发酵就过头了,蒸起来汽糕发酸。

掌握好汽糕的发酵时间后,就可以上锅蒸了。蒸笼为平底筛状,在平底上面垫上一块纱布,每次往平底蒸笼里舀米浆的时候,都要搅拌均匀,以防米浆沉淀。均匀地舀到平底蒸笼后,双手匀开米浆,使之厚薄铺开。等平底蒸笼里的米浆摊匀后,再在米浆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佐料。佐料一般用豆芽或酱干剁成碎末。考究点的用小虾米或笋干,下锅炒好备用。这个时候撒上佐料,佐料裹进米浆中,等蒸熟以后,佐料就不会散落。锅下面是水,旺火把灶,锅里的汽糕10余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出锅后,刷上一层辣椒油,倒入案板上,用刀横竖切开。只见汽糕表面鲜香油亮,光亮透亮,中间布满了蜂窝状的气孔。加上浓香的佐料,品尝过后,淡淡的一丝醇香留存于舌尖,令人回味无穷。

三.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蒸汽糕

以米粉加发粉在类似锅盖的圆面板上抹成薄薄的一层,再撒上香菇沫、虾米、豆芽沫、干笋、干豆角、辣椒、葱、豆腐干沫,蒸熟起锅,约1厘米厚,在上面撒上葱花,浇上熟油,再用刀划成棱形,蘸上辣酱。

四.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糖醋鹅颈

糖醋鹅颈产于江西上饶姿源,把精肉剁成蓉状,与豆粉一起搅匀,用豆腐皮包裹成条状,入油锅炸,出锅后切成小段装盘,蒸熟。另一个锅中烧少许汤,加入白糖、醋,生粉勾芡,淋在盘中即可。此菜菜色金黄,酸甜可口,常被用来做婚礼宴席上的传统菜肴。

五.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六.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李坑撰肉

李坑撰肉是江西上饶的特色菜。巴掌大小的肉用竹器串好,抹上调料,放在刚燃烧过的糠灰上面烤,烤出来的油滴到灰里又会增加灰的热量。外脆内松特别香。

七.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清明果

清明时节,在江西婺源随便走进哪条村,哪户人家,都可以看到一种颜色青绿,天然清香的特色小吃,看起来有点像中山的粉果。一问,才知道她们在包的这种叫做清明果。

说是她们,是因为男人是不参加包清明果的,只在一旁悠闲的看着。最开心的是孩子,他们围着大人们转,玩累了吃一两个。看到清明果,就知道纪念先人的时节已经到来,早上村道上经常看到腰别镰刀的男人,手拿竹竿上山祭祖。

我们在一个寂静的中午时分,走进上晓起村的一个大户人家,碰到女主人正在做清明果。

用一种叫野艾的野菜水煮后揉入面粉中,和糯米、籼米粉在面盘里搓好面团。把面捏制成小酒杯状,填入类似菜包的馅,最后捏合而成。包好后,小心的放在一竹筛上,以备蒸食。馅料也是用腊肉、猪肠、冬笋等和野艾拌好。

清明果因为主要原料野艾在清明时节长势最旺,也最易采得,因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此果过去用于清明时节纪念和怀念逝者。这种野艾有一种浓郁的味道,看起来像葱,吃起来也像葱。果皮有韧劲和嚼头,而且不会吸收菜馅里的油,一口咬下去时,咸香满口。他们用捏花边与否来区分豆腐馅和萝卜馅的清明果。我吃了一个萝卜馅的,有点受不了那股葱荤之味就放弃了尝试。

回到家中,清明果最让人怀念的不是它的味道,而是家家户户共同制造的节令气氛,就像那种聚光灯一样从老房子天井打下来的光线,既热闹又悠长。

八.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荷包红鲤

婺源荷包红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荷包红鲤鱼 产于婺源民间,色泽金红,头小尾短,背高体宽,腹厚肥大,状似荷包,故称荷包红鲤鱼,是中国著名优良鱼种。据《徽州府志》载已有三百多年的养殖历史。传说明万历年间,婺源籍户部尚书余樊学告老还乡,将皇帝御赐的红鲤鱼带回放养,后逐步繁殖,流传民间。荷包红鲤鱼不仅肉质肥美,营养丰富,且具药用价值。清《医林篡要探源》称其“安妊孕,好颜色,止咳逆,疗脚气,消水肿,治黄疸……”,具有和脾、滋肝、补心的功能。婺源县于1958年成立了荷包红鲤鱼研究所,搜集种鱼17条,经20多年的系统选育、7代提纯复壮,培养出“荷源鲤”、“芙蓉鲤”等优良品种。1980年通过鉴定,成为中国第一个人工选育淡水养殖的优良鱼种,并按照无公害模式进行养殖。现每年能育出鱼苗20多万尾,已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同时远销香港等地,深受欢迎。

九.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江湾雪梨

据《婺源县志》载:“明代,婺人从歙县丁字桥引进梨苗与当地野生棠梨嫁接,并以杮油渍纸套袋,成熟时果实雪白,故谓之雪梨”,历史上曾一度作为贡品,颇负盛名,民间还常作为中秋佳节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礼品。

江湾梨以个大皮薄、肉厚核小、松脆化渣而著名,一般是果重300-400克,最大800克,果实阔瓢形,果皮绿色套袋后呈白色,富含多种氨在酸、维生素及矿物质,色香味形俱佳,并具有明显的生津、止咳、滋阴润肺,退热消喘等医疗保健功效。

传统物产--江湾雪梨

江湾雪梨------以个大、皮薄、肉嫩、汁多著称,大者每个一斤以上,梨皮莹白,松脆香甜,汁多味美,入口消融,是梨中之珍贵品种。产地为婺源江湾。

《婺源县志》载:明代婺源江湾人从歙县丁字桥引进梨苗,与当地野生棠梨嫁接。果大如荔枝时,于树上以油渍纸袋逐一包封,成熟时果实雪白。品种有"六月雪"、"西降坞"、"白梨"等多种,尤以"西降坞"为佳。

十.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江湾蒸菜馆

中国菜肴,多姿多彩。南北西东,各大菜系。地方小吃,尽显风流;烹熬煎濡,脍炒烤蒸,技法考究,源远流长。

婺源人有一大嗜好,喜欢粉蒸菜。鸡、鱼、肉,瓜、蔬、果,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山间走的……什么都要蒸,什么都能蒸。

不论属吴属楚,隶皖隶赣,自唐开元建县以来都是如此。年年相接。代代相传。这粉蒸菜被誉为家乡菜。

公元2001年5月29日,-总书记来婺源视察,曾品尝过家乡菜。

婺源历代人才辈出。为官为仕,为文为商,身居外埠

,远离故土,品过宫廷御膳,尝过京、鲁、川、粤。但对家乡粉蒸菜,情有独钟,念念不忘。

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婺源粉蒸菜也有变化。那就是佐料更加丰富,技艺更加成熟。不添水,不加汤;该浓的浓,该淡的淡。讲究的就是原汁原味,爽嫩、鲜美。

现代人崇尚自然,崇尚美食,崇尚健康。粉蒸菜正顺应这一社会潮流。

婺源民间的粉蒸菜,流传千年,自有它的长处和优点。

开设在伟人故里的婺源蒸菜馆,在发掘和整理民间蒸菜谱系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的品种。欢迎品尝评说。我馆的责任就是要将婺源这朵延续了千年的山野之花开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使之更加绚丽多姿。

婺源有什么特产可带走送人江西婺源特产必买清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