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干杂货特产交易市场 聊城最大年货批发市场货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0 19:29:43

一. 山东省 聊城 东阿县 牛店炸鱼

牛角店张氏炸鱼发源于牛角店镇,为东阿县地方名吃之一。牛角店炸鱼以外酥里嫩为一绝。据说牛角店炸鱼从八仙桌子上掉到地面就能摔得粉碎。因此牛角店炸鱼因里嫩外酥、脆、香、可口而远近闻名。而成为牛角店乃至东阿县的一大名吃。凡是在牛角店出去的人什么都会慢慢忘记,唯独牛角店炸鱼忘不了,每到逢年过节,总想方设法让家乡人给带点牛店炸鱼吃。

二. 山东省 聊城 东阿县 东阿毛笔

聊城毛笔制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中叶境内有制笔工人1000余。清代第一个状元傅以渐进京会试,即选用聊城上等毛笔。康熙皇帝曾用聊城毛笔撰文赋诗,并为光岳楼题写“神光钟暎”匾额,足见聊城毛笔在当时已享有盛名。



聊城所产毛笔有200余种,大小不一。按规格区分有毫长最大的“抓笔”,可写3尺大字;也有可写豆粒状小字的蝇头小楷笔。按制作原料不同可分为“羊毫”、“狼毫”、“兼毫”、“七紫三羊”等等。聊城毛笔,除少数纯羊毫楷笔外,基本上都是沿用三国时期“韦诞法”制作,经过72道工序,方为成品。其特点是外型美观、刚柔相济、吸墨性强、经久耐用,具有精品毛笔所特有的“尖、齐、圆、健”4德,是书画之佳品。1955年曾被评为全省同类产品第一名。不仅畅销国内,而且曾5次经青岛、上海、广州等口岸销往香港、日本等地。著名书法家舒同、杨萱庭都曾用聊城毛笔写了不少佳作。

三.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荸荠丸子

荸荠丸子

以鲜荸荠为主要原料,配以糖、精肉及其它佐料团成丸子状,入油锅炸熟后,勾芡制做而成,是莘县的传统名菜,具有色泽光亮、外形美观、蜜甜味浓等特点。该食品创制于清代,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县城内头号饭馆“瑞生楼”名师孙振生制作最佳。1959年曾进京表演,获得好评。其徒弟潘心德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改其调味,点缀以绿花,为这一名吃增添了新的风采。因制作工艺复杂,目前制作较少。

四.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熏鸽

鸽子,又称白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还有一定的辅助医疗作用,故俗称“一鸽胜九鸡”。熏鸽具有独特的生产工艺,先用花椒等二十余种配料炖煮后,再用砂木进行熏蒸。加工好的熏鸽为金黄色,色泽鲜嫩、香气诱人、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而且价廉物美,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并作为康庄名吃于1996年参加由政府组织的青岛广交会,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五.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郭氏米酒

东昌府区沙镇镇黄屯村具有千年传承历史的郭氏米酒酿造工艺,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座石碑道出千年风采

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镇的黄屯村,有一座立于1900年的家族碑,虽然经历了百年的沧桑,但上面的文字依然清晰看见。碑碣楹联:“子孙振振远绍汾阳传一脉,岁月悠悠当论伏生恰同年”,灼灼有声的碑文翔实记录了郭氏家族变迁和白酒文化的历史传承。

一千二百年前,唐朝大将郭子仪力挽狂澜,平息安史之乱,挽唐室之将倾,拯黎庶于涂炭,被唐肃宗皇帝封为“汾阳郡王”。郭子仪生性豪爽,喜爱饮酒,每逢打了胜仗,总要设酒宴犒赏三军将士。

郭子仪受封汾阳王后,在汾阳王府设置了酿酒作坊,精选民间酿酒工匠,采用独特的酿制技艺,酿造出当时名闻天下的“郭府家酒”,招待宾客、宴请同僚,引得李白、杜甫等名士慕名而至,成为府上常客。

郭府家酒,最初仅供家用,后因倍受三军将士、亲友、宾客青睐,开始向朝廷进贡,唐皇饮后龙颜大悦,从此“郭府家酒”成为御点贡酒。明初,郭子仪后代郭城响应朝政,自山西汾阳迁至东昌府沙镇屯(今沙镇),秉承祖上的传统白酒制作工艺,依靠沙镇优良的地下水资源和特有的酿酒微生物群,开始酿制郭氏纯粮白酒,凭借酿酒工艺独特,酿出的白酒甘洌醇厚,口感独特,酒香四溢,极为当地百姓所称道。

三次转折成就历史辉煌

沙镇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历史悠久。在汉代置阳平郡,辖周边府县72所,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属博州置武水县。宋朝,白天祖大摆108镇(阵),在武水设黄沙镇,后被穆桂英平定,此改沙镇。明代设沙镇屯,清设沙镇里。

古镇沙镇的酿酒业十分兴旺发达,一度达到了“酒楼酒垆连酒坊”的兴旺景象。“郭氏”酒在众多的佳酿醇醪中独占鳌头。

光绪末年的“武水醉丐”,其名字已不可考,但留下一山东快书《逛东昌》中就有“麻花面筋真不错,沙镇的烧鸡格外香;小米大曲蒸白酒,打开坛子喷鼻香”、“干果仁、兰花豆,挎着篮子串酒坊”,而乡俗更有“秋季的山禽野味真不错,到冬天围炉酣饮大酒缸”之说。这些乡俗俚语印证了“郭氏”纯粮酒的历史和繁荣。

历史上郭氏米酒经历过三次辉煌:十九世纪末期,郭氏米酒作为家族文化酒受到文人墨客的极力推崇,成为-游宴,馈赠亲友的首选,并远销东北三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郭氏后人郭孟北响应国家号召——开发大西北,将家传技术带入新疆,酿出的白酒成为新疆当地名酒——大曲米酒。改革开放后,郭氏子孙把原来精心保存的祖辈酿酒的老窖池和窖泥重新整修,利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学的酿酒技术,酿成了独具韵味的郭氏米酒。

精湛技艺酿就醇厚味道

“郭氏米酒”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更以精湛的质量和独特的风格驰名。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朱传合教授在“郭氏米酒”原产地进行了多次考察,得出构成“郭氏米酒”独特风格的关键所在,在于原产地绿色无污染的酿酒生态,它的空气和土壤有利于“郭氏米酒”所需的多种微生物的生长,经过多年的选择、繁衍、淘汰,形成了一个独有的“郭氏米酒生物体系”水是酒的血液,曲是酒的骨架,“郭氏米酒”原产地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锶、钙、钼、锌、铁、镁等,非常利于酿酒。

“郭氏米酒”酿酒技艺的形成,是历史经验积累的结果,它始终秉承并坚持着传统的手工酿酒技术,生产技术难度大,习艺周期较长,完整地保存了古老的酿酒工艺。“郭氏米酒”从原料的选择到制曲、发酵、蒸馏都极为讲究,它以内蒙古,无污染的优质有机红谷小米为原料,糊化熟而不粘,内无生心;用小麦制成高温曲,为保证酒曲的特色和质量,所有作曲工艺均是人工,根据季节更替和温度变化,合理调整水分和发酵日期。低温入窖发酵,用曲多,发酵期长。

此外,“郭氏米酒”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百年固态泥池发酵,现有的老窖池七口,内为百年古窖泥所砌,古窖池中有多年形成的微生物和香味物质,酿制过程中要经过两次加生沙、八次发酵、九次蒸馏,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再贮存三年以上,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良的传统酿造工艺,精益求精的品牌文化理念,造就了今天的郭氏米酒,使这一古老酿酒工艺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六.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羊腔子

羊腔子

羊肉无论是清炖还是红烧或烤制食用,味皆鲜美。用羊肉加工制成的糕、馍、点心,也格外鲜香溢口。羊腔子是把羊去掉头、四肢和内脏后,加入特制的香料进行炖煮,故得名“羊腔子”。出锅时芳香四溢,入口滑爽,香而不腻,口感极佳。

七.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冠县辣椒

冠县辣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冠县辣椒是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的。冠县辣椒鲜嫩,含有丰富的的钙素、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份,常食能驱寒温胃、减肥美容,并可提取植物色素,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冠县辣椒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冠县位于山东省最西部,冠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冠县自然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

冠县辣椒鲜嫩,含有丰富的的钙素、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份,常食能驱寒温胃、减肥美容,并可提取植物色素,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全县年种植面积上万亩,年产7000—9000吨,品种有益都红、新一代、三樱椒、金塔、亚平、二金条、8819线椒等。所产辣椒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是北方地区最大的辣椒集散地。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冠县辣椒”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八.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孟家包子

孟家包子,聊城传统名吃。又名灌汤包,为祖传手艺。由聊城孟继海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创制。以面粉、带骨生猪肉为主料,小磨香油、葱、生姜、大料面、酱油、甜酱、冻子等为调料。分为制馅、煮冻、和面、成型等四步操作。熟后表面光滑柔软,不渗汤,皮薄馅鲜,汁多味香。汤汁入口,醇香四溢,香而不腻。到聊旅客多慕名上门品尝。

九.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无公害甜瓜

董杜庄镇优质甜瓜品种——王子二号,该品种个大、皮薄,成熟时呈浅绿色,且味香扑鼻,含糖量达20度,一般亩产4000公斤。

十.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毛皮

临清皮毛业始于元而盛于清,其产品主要有羔皮、滩皮和千张皮。其中最著名者为羔皮,一名珍珠毛,即用一岁以内的小羊皮缝制的裘皮。早在周代,这种羔裘就已成为大夫的服饰,或诸。
山东聊城特产在哪里可以买到聊城特产去哪里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