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特产传统麦芽糖 湖北特产纯手工麦芽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8 02:01:35

一.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臭菜根

只要过到通道侗乡的客人,对餐桌上常常摆着的一碟碟似面条的银白色的“龙须”菜感受很深,始启筷子总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吃后才知道它醇香可口,臭菜不臭。那就是侗家人喜食的“臭菜根”,医药上称之“鱼腥草”。

臭菜奶具有酸辛微寒、清热、解毒之功能,又可治疗乳腺炎、蜂窝组织炎、中耳炎、肺脓肿、尿路感染、肾炎水肿、肠炎、痢疾等疾病。吃臭菜根一般有两种方法:熟食法和生食法。熟食法,又叫炒食法,先放清油少许炒至八成熟,把备好的酸辣椒放入,半分钟后出锅即食。生食法又叫腌食法,洗沏后的臭菜根切成段,用开水烫过消毒捞出,再撒入盐、酱油拦匀,再倒入备好的食用醋或泡菜酸水适量,腌一小时后可食,吃时有酸、香、脆、辣四味,是下饭的一道好菜。通道老人有句老话 “吃了臭菜根,保你无病生”,道理就在其中。

二. 湖南省 怀化 溆浦 龙潭火腿

龙潭火腿色泽金黄,有数百年历史。做法独特,每斤火腿切成四四方方的几块,先用油将火腿皮炸脆,然后捞起,旺火先烧,文火焖烂,其特点是色泽酱红、皮脆肉酥,吃起来风味特殊。

三. 湖南省 怀化 沅陵 穿丝篮

穿丝篮是沅陵特制手工艺产品,它是一色的楠竹制作,中间不加任何金属材料。篮身呈椭圆形状,整个篮子由三根篮圈,两百多根竹丝穿制而成。三根篮圈上下搭配巧妙,衔接平滑,吻合自然,竹丝大小均匀,排列密度恰当。间隔距离都为1厘米左右。具有小巧玲珑、美观大方、经久耐用等特点。穿丝篮的制作原料都是经过高温煮烤,不发霉、不生虫,因而盛装食品非常清洁卫生。

四.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侗布

侗布

侗族妇女擅长纺纱、织布。建国前侗族家家户户都有木制纺纱机和织布机。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侗布结实耐用,染色青蓝鲜艳。其印染工序繁多,一是用蓝靛(采用自种的蓼蓝草叶加石灰泡制而成的染料)染三、四道(每道染后清洗晒干),方变蓝色;二是将蓝色布再用柿子皮、猴粟皮、朱砂根块等,捣烂挤汁染成青色;三是又用蓝靛继续加染多次,使布景出青而带红的颜色;四是用牛皮赘胶又浆染一遍。使布质硬挣不退色。青年妇女喜欢穿既柔软又为青底带红的布衣,还有用薯根块作料蒸布匹二小时许即成。

侗毯、侗帕、花带

侗毯、侗帕在木制织布机上用竹片针挑引梭手织而成,工艺十分复杂。有飞禽走兽,昆虫及各种花草图案,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朴素美观大方。花带不用机织,其经纬线编配后,一端套在腰带上,一端勾住脚拇指,手持竹片挑织而成。除自家用外,过去侗家姑娘多以花带作定情信物。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麦芽塌饼

麦芽塌饼是苏州同里古镇上一种传统的苏式茶点,它是心灵手巧的乡村主妇们个个都会做的一种乡土点心。晨起时,同里人喜欢用麦芽塌饼做早点,在田里忙得腹中空空时,麦芽塌饼又成了人们垫饥的好干粮,而摆起场面吃“阿婆茶”时,自然也少不了这种应时美味的麦芽塌饼。

麦芽塌饼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制作该饼的重要原料佛耳草和麦芽。佛耳草,学名鼠曲草俗称清明菜,属菊科,是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密布,白色绵毛,4~6月开花,8~9月结果。鼠曲草可以祛风散热,化痰止咳,是治疗咳嗽的常用中药。而麦芽内含丰富的淀粉酶,能使淀粉转变成麦芽糖和糊精,具有开胃、健脾、消食等功能。麦芽塌饼其貌不扬,但制作的工序却相当繁复。 先用大麦浸水发芽,晒干磨成粉待用。在村间田埂上采摘佛耳草,洗净晒干。在米粉中掺入适量的麦芽粉,这是做好麦芽塌饼的关键,掺少了饼子“塌”不起来,食之会有硬硬的感觉;掺多了,饼子会“塌”得过分,成不了形。接着,和以煮熟剁烂的佛耳草,加适量的水和成面团,包馅成饼。馅料有赤豆沙和黄豆沙两种,再加上用糖制的猪板油丁和核桃肉。在饼的外层撒上芝麻,用猛火蒸煮。蒸熟待饼凉后,在平底的锅上油煎,煎至撒芝麻的一面略呈金黄色,用刷子涂上用麦芽做的糖水,这时,清香扑鼻、黛青光亮、细腻甜糯的麦芽塌饼便呈现在面前了。

六. 湖南省 怀化 沅陵 山中菜

山中菜 ( 沅陵)

七.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通道腌鱼

腌鱼是侗家精心制作的食品,其制法是将鱼洗净剖开剔除内脏,摊平后抹上一层食盐,食盐的分量取决于腌鱼食用的期限,年内食用的用盐量是鱼重的 10-15%,另外,将适量摊凉的糯米饭拌以预制好的辣椒末、生姜末、蒜泥、料酒等作料,然后逐个放入腌制,盖上盖,注意清水使腌鱼与空气隔绝。这样腌制一个月后即可食用,腌鱼肉质红润酸软,醇香扑鼻,咸辣相间。

八.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赛罕区 传统食品手扒肉

手扒肉是红食中的一种。蒙古族人民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顾名思义,“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是牧民们的家常便饭。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拆开,放在大锅里不加盐和其他调料,用原汁煮熟。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调好的佐料吃。根据牧民的习惯,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扒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的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

蒙古族的手把肉不同于一般的吃肉啃骨,不仅烹制上有许多独特技艺,而且在食用上也有许多特有的礼仪文化。“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肉方法之一。做“手扒肉”多选用草原牧场生长的两龄羊,采用传统的“掏心法”宰杀,因为这样宰杀的羊由于心脏骤然收缩,全身血管扩张,肉最鲜嫩。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放入白水中清煮(不加任何调味佐料),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这种传统做法的特点是肉嫩,味鲜。现在一般的做法,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再加佐料烹调后食用。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

手扒羊肉质鲜嫩,味美可口,食用时常用蒙古刀切成小块,蘸上青蒜末、鲜酱油。当地蒙古族习惯吃法是一手拿肉骨头,一手拿蒙古刀,边剔边吃,技艺娴熟,常常可做到骨头上一丝肉渣都不剩。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敬重和爱戴之情的传统方式。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这时,客人理应随即接住酒,然后能饮则饮,不能饮品尝少许,便可将酒归还主人。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等等。主人的满腔热情,常常使客人产生难别之情,眷恋之感。

九. 湖南省 益阳 安化 茯茶

茯茶--黑茶中的“黄金”

茯茶是湖南安化黑茶中的一种,内含金花,降脂降压降糖,被称为“黑金”,媲美于黄金。茯茶采用手工筑制,并有专门的“发花”工序。所谓“发花”中的花,就是指的金花。茯茶最早被称为“湖茶”,因采用原料主要来自湖南,因主要在伏天生产,又叫“伏茶,”后来因茯茶香气和功效似“土茯苓”,又得名“茯茶”。

茯茶已在历史上流传千年。约在1644年前后,安化黑茶远销西域,成就了“茯茶”的声名,也造就了一代“湖商”。茯茶“发花”是指将筑制好的茯茶砖片,放在有一定温湿度的环境中,让茯茶内生长繁殖一种黄色益生菌的过程。这种益生菌已被认定为“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安化黑茶茯茶中的这种金花,吸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产生一系列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小分子化合物,“茯茶”的特殊口感和功效由此而生。

茯茶中金花功效的研究,近年来已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通过临床证明,茯茶作为天然的降脂降糖降压饮料,对于现代城市富贵病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中医学就有利用陈年茯茶熬汁,治疗糖尿病的记载。正是因为茯茶中的金花健康功效显著,被称为“黑金”,媲美于黄金。

十. 山东省 济宁 微山县 传统宴席十大碗

传统宴席十大碗是微山湖区民间传统宴席的主要形式,由扣碗鸡、小酥肉、扣碗鱼条、扣碗山药等菜品构成。以湖中野生四鼻鲤鱼、野生乌鳢、野生小白鱼、散养0鸡、野生莲子、山药等为主要原料。菜品有荤有素,营养搭配合理,老少皆宜,风味独特。菜品制作别具一格:吃鸡不见骨,吃鱼不见刺。整桌菜肴除一炒菜外,其余全有汤。汤品或咸或甜,或酸或辣,或浓或淡。制汤要求:要选两龄以上放养的蛋鸡煮汤。开水下鸡,旺火沸煮两个小时以上,达到色白、微黄、汤浓。汤煮好后放后土缸内。撇尽鸡油,加入花椒、葱、姜熬制成的葱椒油。加工要求:鸡煮到九成透时捞出,不可煮过,要待凉后方可拆骨;鱼条要取四斤以上野生四鼻鲤鱼,尾要红,鳞要金色,长条个为最佳,鱼条5厘米长,1厘米见方;鱼丸要选小白鱼去皮去刺取净肉捶细腻,加水,搅上劲,下入汤中有一鲜、二嫩、三软、四漂之讲究;酥肉要选七分瘦,三分肥的,切成5厘米长,0.5厘米见方的条。

湖南祁东特产麦芽糖柚子糖怎么做湖南石门特产正宗麦芽糖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