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特产图片大全大图及价格 浑源特产美食大全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2 18:21:24

一.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浑源土豆

在浑源,土豆种植遍布全县,但真正的土豆销售以川下(平原地区)为主,而种植面积广大并且产量丰富的南山和北坡地区,土豆限于转运和销售不便,除了少部分自己吃之外,大多被磨了粉面(淀粉)。这是因为浑源境内山高沟深,交通条件较差,尤其是山区,爬坡上梁道路特别难走,而土豆的产量又比较大。

过去,磨粉面全凭手工,类似擦土豆丝一般的圆孔擦子,一个个土豆经摩擦变成碎末状,挤水、澄清,再用清水漂白几次,粉面沉下去,去水,沉淀物再粉碎晾晒,直到干透,粉面便形成了。浑源的粉面质地非常好,它以白、精、纯著名,名扬山西的浑源凉粉便取材于此。一般来说,50公斤土豆可出粉面5公斤至6公斤左右,笨重的土豆转化为贵重且轻盈的粉面,便于运输。土豆磨成粉面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耐储存,土豆即使窖藏也放不过一年,而干燥无水的粉面可以放置多年。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磨粉面全部实现机械化,从磨制到澄清再到出粉,既省事又快捷。

浑源粉面用途很多,除了制作凉粉外,还可以用来制作粉条、粉块、粉剂等。浑源粉条也特别有名,民间有云:浑源的粉条无限长。把粉面加了白矾和成面,用压床压制粉条,只要不把面剂压到底,出来的粉条始终是一孔一根,要多长可多长。在浑源街头,卖粉条的商贩常常把粉条像电线一样盘起来,卖的时候要从中间撕扯开,粉条就像皮筋一样,弹性十足。浑源粉条好就好在耐煮、有嚼头、柔韧性好,它是浑源人特别爱吃的一种菜蔬类食物,做什么菜都要加上一些粉条。浑源粉面还可作粉剂。早年间食物以粗粮为主,当地人便以粗粮诸如玉米、莜面等为主打,添加少量粉面,混合面就变得筋道无比,好吃耐饥,就是现在人们还经常这样吃。

二.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香苜蓿及香苜蓿粉蒸肉

丹风县城古称龙驹寨,曾是繁华的水旱码头。这里人种植一种特殊的苜蓿,叫做香苜蓿。不是主要用作牲畜饲草的那种。那也叫苜蓿,却无香味,不冠香字。香苜蓿是主要当作调料用的,像花椒、桂皮、草果;还可与禽、肉、鱼、蔬菜一起蒸、炒、煮食。苜蓿的嫩芽也能供人们食用,但不能做调料。龙驹寨人把普通苜蓿叫做野苜蓿,而把他们的香苜蓿叫做家苜蓿。两种苜蓿形状几乎完全一样,但气味、质地和用途却有很大不同。在许多辞书上,查不出“香苜蓿”这个词来。《辞海》有“香芹”条,说亦称“洋芜荽”,鲜叶作香辛料,不知与香苜蓿有无关系。商洛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商洛》一书,对香苜蓿有一些有趣的记述。说香苜蓿主产地有一东水泉,泉水冬暖夏凉,清澈晶莹。一年四季都有大姑娘小媳妇云集泉畔洗衣。好事者戏呼东水泉为“赛花池”。从而有了赛花池胭脂水长出香苜蓿的趣谈。其实用东水泉浇灌的香苜蓿只有几亩,但却恰是香苜蓿中的佼佼者。摆在龙驹寨商店或菜摊上出售的香苜蓿,多以草纸包成长方锭,并用毛笔楷书“龙驹寨东水泉香苜蓿”字样,作为招徕顾主的商标。自古以来,龙驹寨人向外地亲朋敬献土仪时,多有馈赠香苜蓿的。总之,这香苗蓿是很有些趣味的。

用香苜蓿制作的粉蒸肉,我在丹凤县品尝过。厨师告诉我,制作方法与普通粉蒸肉略同。将凉干的香苜蓿洗净、煮软、切段。小麦面粉炒熟。二者相拌,加猪油,加糖,加适量调料。肥猪肉去皮煮半熟后切片。像粉蒸肉一样,装碗上笼蒸制。扣人盘中时,上边是排列整齐的肉片,下边是如柔软铺垫的香苜蓿。吃时内染苜蓿香气,苜蓿之香又与肉之香相混合,别是一番香味。

三.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羊毛地毯

羊毛地毯是我国正宗出口的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织造风格独特,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根据专家勘测,我国青海省曾经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毛毯残片,8字形的“扭麻花”编结法已经和现在的编结法很相似。大同地区的毛织地毯,远在春秋战国赵武灵王设郡之时就已经开始生产,东汉时期已经具有很高的生产技术水平,能够用红、褐、紫、绿等各种颜色织出各种花纹图案。解放以后,大同、山阴、浑源等地都建立地毯厂,若论其毛质优良、做工精细、图案新颖、色泽调和、经久耐用,则以大同县地毯厂为最。大同县地毯厂建于1970年,是专门生产出口地毯的厂家。生产高级纯毛90道机拉洗手工栽绒地毯,产品设计精致,四角对称,分为大边、中边、小边,中间图案常为山水风景、奇花异草、松鹤延年、五幅捧寿、福禄祯祥、吉祥如意等。如今该厂生产床毯、炕毯、地毯、沙发毯、汽车座毯等一系列产品,通过纺线、染色、织毯、平整、剪花、洗光等工序,均能保质保量经久耐用,具有用着舒适、隔潮保温、除邪去寒、冬暖夏凉、有利健康等特点,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它不仅在全国各地受到欢迎,而且畅销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和港澳地区。( 大同)

四.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恒山老白干

恒山老白干产于五岳之一的恒山脚下浑源县酒厂,为山西省传统名酒,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48年春党和国家在楼子缸坊、庆诚厚缸坊、三泰常缸坊、福盛魁缸坊等四家大型酿酒作坊基础上组建了山西恒山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恒山老白干酒系以优质黄芪地高粱为主料,配以恒山北麓清澈甜爽、水质纯净的“甘泉”水为酿酒用水,采用具有500年酿酒历史的传统工艺精工制做而成,其酒质晶莹透明,清香纯正,醇绵清逸,回甜甘爽。其独特的香型和口感正日益成为享誉中外、名震四海的国际化时尚饮品。于1984年、1988年获两届山西省优质产品奖,畅销内蒙、河北、陕西等省、自治区。

恒山老白干系清香型新曲酒,晶莹透明、清香味正、醇和绵软、回甜爽口,色、香、味俱佳。酒度分60度、40度2种规格。注册商标为“恒山”牌。酒瓶形状为无色四棱玻璃瓶装。

五.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山药饺子

山药饺子

山药饺子也叫莜面饺子。将莜面小剂子用两个手掌捣成有波纹的椭圆小皮子,内包山药丝或萝卜“英子”(叶子)等的馅子,捏成饺子。

此为山西特有的面食,一般蒸熟后现吃或在火盖上炕成焦黄色再吃,吃法:蘸腌菜汤或者肉汤吃。

六.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浑源黄芪

黄芪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具有补身益气的作用。浑源的黄芪以“条长而顺,皮光色亮,粉性大,空心小”著称,药用价值比一般的黄芪高,被称为“浑芪”。广阔延绵的恒山地区,是有名的“黄芪之乡”。浑源黄芪加工厂,是我国黄芪出口加工的主要工厂之一,每年加工黄芪达一百万斤。这些黄芪远销五大洲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

受上天与自然的宠爱,在浑源19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蕴藏着厚实的自然资源禀赋,中药材黄芪就是其中之一。

浑源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地形地貌特征是南山北坡中盆地,全县海拔1018—2333m,海拔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异明显,适宜多种中药材的生长和种植。浑源黄芪主产区位于该县境内的恒山山脉,该区气候凉爽,土壤由花岗岩麻岩分化而成,属砂质土壤,成土性质好,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土层浓厚,PH值在7—8之间,土壤中富含钾和微量元素硒,独特的生态环境使浑源黄芪具有道地性,质量好、品位高。经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化验,浑源黄芪内含B-淄醇、亚油酸、亚麻酸、二十一种氨基酸、D—B天冬素、胡萝卜素、二十九种烷、胆碱、多糖等有机物,富含硒、铁、锰、钡、镍等微量元素,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据权威中医理论阐述,浑源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功能。首先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着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其次,具有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作用,易感冒者在感冒流行季节服用黄芪,不仅可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可使感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再者,能够改善心功能,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着,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感冒、小儿支气管哮喘、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肾炎、病毒性心肌炎、腰酸腿疼等症。经药理化验证明恒山黄芪含蛋白质、淀粉酶、核黄素、β-谷留醇、微元素硒、亚麻酸二十一种氨基酸。有铁、钙、磷二十多种营养成份。经常服用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衰老、抗癌、抗病毒、调节血糖、利尿、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都有较好疗效。实乃有祛病养身、益寿延年之功效,是馈赠之保健佳品。同时,浑源黄芪在抗疲劳,降压,保肝,调节血糖等方面有很大疗效。

浑源黄芪文化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浑源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就有刨黄芪入药的历史,元朝得到大面积发展,清代则作为“贡品”进献朝廷。药用价值方面,浑源黄芪有效成份皂苷类、黄酮类和多糖类含量,特别是微量元素硒的含量远高于其它产地黄芪。

历届县委政府都将黄芪产业的发展作为打造本土品牌,培育经济亮点的重要战略举措来实施。目前,全县宜芪面积39.6万亩,有芪面积16.4万亩,其中标准化面积6.5万亩,年产黄芪150万斤,已建成丽珠、振兴、万生、恒达、泽青等一大批黄芪加工生产龙头企业,共开发出20多个黄芪系列产品。同时,黄芪羊、北芪菇等一批由黄芪催生的相关产品,延伸了黄芪产业链条。此外,该县共取得中药材GAP认证、GMP认证、全国首批“道地优质药材种植基地”和地理证明商标四种国家级认证资格,四块响当当的举足轻重牌子不仅是巨大的无形资产,而且为浑源黄芪产业的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浑源黄芪不仅在国内畅销,并远销到欧美及东南亚国家。黄芪产业正逐步成为浑源县域转型跨越的生力军。

七.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王千庄香火

王千庄香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清代乾隆壬戌年浑源知州桂敬顺编纂的《浑源州志》中对王千庄的香火作了详细记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村生产的香火主要有药香、普通香、卫生香、塔香四大系列四十多个品种,其特点是香味纯正,久燃不灭。远销河北、内蒙、西藏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是居家生活、庙宇寺院的首选产品。( 大同)

八. 广东省 汕尾 城区 柿饼及青梅、鸟梨

柿饼,是闻名海内外的。柿饼生产始于明代。因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气候条件,加工出来的柿饼外层洁白如霜,质体外干内润,肉质柔软,呈金黄色,其味香甜醇厚似饴,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糖份、维生素、氨基酸等,并具有降血压、解酒、治疗胃病以及止血润便的药用功能。所以陆河的柿饼久负盛名远销东南亚各国及香港、澳门等地区
柿饼,谁都知道好吃,但它的加工程序之繁冗,知者恐也不多。柿饼未加工前是青柿,每年的农历八、九月便是采摘青柿加工柿饼的季节。青柿不宜太熟,颜色太黄的加工出来的柿饼质量不好。红了的已经不能加工,只能供生食之用。青里透黄的青柿最好,摘下后,第一道工序是“脱衣”。用特制的弯勾状小刀将四瓣柿衣削掉,削时千万别把“柿肩”连皮带肉剥下,如是这样,加工出来的柿饼质量欠佳,容易变质。第二道工序是“剥皮”把剥完衣的青柿用特制的刨子把皮削掉并一个个倒置摆在竹制的柿筛里,晾在早先搭好的柿棚上晒。第三道工序是“捏”,把晒得渐软的柿胎用手不停地慢捏,边捏边晒,待柿胎成脐时,则进行第四道工序,“薰”。把柿脐一筛筛叠进早已备好的薰房里熏烤,熏完摆上柿棚让其晚上“打露”,白天再让日晒,边晒边捏,直至柿脐成饼时,再进行第五道工序即“烫饼”。用生饭锅或铝锅煮开水,把柿饼用网兜装好放在开水里烫,片刻起锅倒回竹筛再把一个个暴露在外的柿衣反捏回里面让日晒干,下午收回倒入竹箩内,即进行第六道工序“下种”。下种,即是把前一年留下沾满饼霜的雪白柿饼为“种”,取数粒放在竹箩内,反复将竹箩左右前后翻动,抛动,然后用麻袋将箩口捂严实,谓之“闷”。隔天上筛日晒,是晚收回入箩再抛再闷,直至柿饼上霜白透,即成上等柿饼
青梅、鸟梨、油柑、菠萝也是陆河的。过去农村种植青梅不多,有少许也是祖上遗留下来的老树,且结果粒小,含苦涩味。后来,人们不断改革栽培技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间,农村大力发展水果生产,扩大种植面积,引进科学技术,改劣为优,提高产量,增加了收入
鸟梨,又名糖梨。是汕尾市内独特的稀有果品。腌制后,清热解暑,消食化滞,是市场畅销佳品。( 汕尾)

九.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恒山黄花菜

黄花菜是一种花卉珍品蔬菜,当地人也叫“金针菜”、“忘忧草”。

鲜黄花菜鲜食易中毒,它的有毒成份在高温60度时可减弱或消失。食用时,须加工晒干,吃之前先用开水焯一下,再用凉水浸泡2小时以上,捞出用水洗净后再进行炒食。

常吃黄花菜能滋润皮肤,增强皮肤的韧性和弹力,可使皮肤细嫩饱满、润滑柔软,皱褶减少、色斑消退、增添美容、黄花菜还有抗菌免疫功能,具有中轻度的消炎解毒功效,并在防止传染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穆鹏)

浑源十大特产有哪些浑源必买的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