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街卖黄山特产 黄山区买黄山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5-31 11:45:38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屯溪 屯溪绿茶

屯溪绿茶属绿茶类,为历史名茶。创制于清嘉道年间,由松萝茶精加工演化而来。产于休宁县、歙县、黟县、祁门县、绩溪县等。

屯绿产区的深山狭谷,水绕山转,迂回曲折,河弯和河川会合地段,长期冲积形成的河谷洲地,溪涧山坞深冲,土层深厚,透水性好,富含有机质,肥沃宜茶,“休宁四大名家”和“祁门四大名家”都是洲地茶园出产,河谷洲地茶园,茶树长势茂盛,优质高产,当地称之为洲园茶。如祁门凫溪口的杨树林茶,休宁县流口的茗洲茶等,醇浓鲜爽,幽香绵长,具有典型的栗香韵味,为屯溪名茶中的珍品。

炒青绿茶初制工艺流程为:鲜叶→贮青→杀青→揉捻→二青→三青→辉干→毛茶。屯绿精制:炒青绿毛茶通过分筛、抖筛、撩筛、风选、紧门、拣剔,初步分离出长、园、筋、片等形态茶叶,再分别加工。成品茶有珍眉、贡熙、秀眉等花色。

自1980年代茶叶供过于求以来,屯绿产区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黄山毛峰等名优茶产销量剧增,高中档炒青毛茶减产。价格因素,目前高档炒青绿毛茶已经无有,屯绿出口茶多为低档货,且造假着色加糊等陈规陋习卷土重来,进一步陷入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恶性循环。处于贫困线下的茶农生产低档炒青只是谋生;加工厂商降低质量是利润;出口商面对质量问题也无可奈何。如何走出困境,进一步产品结构,少生产或不生产外销绿茶,可能是一条不归之路。

《清史稿·地理志》称屯溪为“茶务都会”,徽州六县、浙西、赣北之绿茶也在此集散,故称“屯绿”,在国际茶市称屯溪茶(Twailay Tea),“屯溪绿茶”是一个地域品牌,不是屯溪生产的绿茶产品的简称。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屯溪 大呆臭

为王致和于清康熙年间创制,康熙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特地御笔亲书“青方:二字赐王致和,从此名声大振。与浙江绍兴的臭千张、安徽淮南的臭香干呈鼎足三分之势,享誉海内外。徽州大呆臭,表面为灰、兰、黑综合色,内里洁白如玉,闻着臭、吃则异香,独具一番风味,而由于大呆臭的制作工艺很复杂,所以这道风味小吃,恐怕只有来黄山的游客才能吃到了。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歙县花茶

歙县花茶:花茶是一种再加工的特种茶。毛茶经过精制成茶坯后,分别用珠兰、茉莉、白兰等各种鲜花,通过窨制工艺技术处理,制成各种品类的花茶。歙县花茶历史悠久,种茶有上千年的历史,花也有上百年的经验。

歙县花茶的茶叶原料是条索紧细,色泽鲜亮,香气纯正,滋味甜爽的烘青。据花茶行家品评:歙县的珠兰花茶,具有独特的清幽纯正的香味,既不同于武汉珠兰花茶的浮香清淡,又有别于福建珠兰花茶浓郁烈香。在1979年全国花茶质量评比中,珠兰黄山芽茶获第一名。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黄山绿牡丹

黄山绿牡丹为创新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1986年,主产区位于歙县北乡大谷运的黄音坑、上杨尖、仙人石一带。歙县优越的生态环为香、味、型。是深受游客喜爱的茶叶品种。 黄山绿牡丹茶采制技术要求较严格,做到“三定”“六不采”:即定高山名鎲,定不施化肥、农药,定滴水香优良品种。病虫为害和受伤芽叶不采,对夹叶和鱼叶不采,露水叶不采,紫色叶不采,瘦弱叶芽不采,不合标准的芽叶不采境和特殊的精湛加工技术,造就了绿牡丹茶的色、。采回后,当天制作。黄山绿牡丹茶的质量标准,要求一芽一叶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均匀整齐,圆而扁平、白毫显露,峰苗完整,花瓣直径约5.5公分,花蒂直径约1.2公分,每朵重量3.2--3.5克。其特征是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 上等的绿牡丹茶呈花朵状,一芽一叶初展,花瓣排列匀齐,圆而扁平,白毫显露,峰苗完整。冲泡后,那一股股带熟板栗香气的茶香扑鼻而来,杯中花茶或悬或沉,茶尖茶芽徐徐舒展,犹如一朵盛开的绿色牡丹。细品一口,顿觉清香绵绵,回味甜润悠长。专家说道:“黄山绿牡丹,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开汤后如盛开的牡丹花,既是饮用上茗,又可艺术欣赏,为茶中一创新。”黄山绿牡丹为纯手工制作,数量有限,需要在每年的三月份预定。

黄山绿牡丹茶的质量标准,要求一芽一叶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均匀整齐,圆而扁平、白毫显露,峰苗完整,花瓣直径约5.5公分,花蒂直径约1.2公分,每朵重量3.2--3.5克。其特征是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臭”鳜鱼

黄山“臭”鳜鱼

黄山“臭”鳜鱼又名“腌鲜鳜鱼”,此菜烹制后以其香鲜透骨,鱼肉酥烂并带有特殊的芳香滋味而倍受广大食客的喜爱,许多来黄山旅游的客人都慕名前来品尝此肴,尝后都为有如此美味而赞不绝口。此菜历经2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具有如此影响力,关键在于它的特殊性,在烹制之前腌制后的鳜鱼闻起来“臭”,烹制后的鳜鱼吃起来香。这一“臭”一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增加了此菜的魅力,使其成为徽菜的经典之一。

黄山“臭”鳜鱼的腌制方法:

制作黄山“臭”鳜鱼主要是鳜鱼的腌制,因为鳜鱼腌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菜质量。腌制黄山“臭”鳜鱼首先要选用新鲜之鳜鱼,去掉鱼鳞及内脏,清洗干净并沥干水分。

可选一木桶,先在木桶底部撒上少许精盐,然后逐一将鱼表面抹上适量的精盐,整齐地放入桶内,一层一层往上码,最后在鳜鱼上面压上重物将鳜鱼压紧,每天上、下翻动一次,数日后闻到“臭”味时便可出桶,将鱼清洗干净便可用来烹制,腌制后的“臭”鳜鱼一次用不完可以冷冻保藏。

腌制“臭”鳜鱼的关键:

(1)在腌制“臭”鳜鱼的过程中,温度和盐量的变化都起到了决定性因素。一般情况下温度在10-30℃为宜,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腌制的速度越快;盐量则以每25kg鳜鱼400-500克盐为宜,在此范围内盐量越少腌制的速度也越快。以25kg鳜鱼500克盐为例,当温度在10-20℃时,腌制时间约为7天,当温度在20-25℃时腌制时间约为4天,温度在25-30℃时则需2天时间便可腌制完成,达到“臭”的效果。

(2)腌制“臭”鳜鱼的桶以选用木桶为佳,这样才能使“臭”鳜鱼“臭”味醇正。在腌制过程中外加重物压制可以使“臭”鳜鱼烹制后肉质紧密,每天上下翻动一次能使盐份均匀地渗透每一条鳜鱼,使其出品统一。

(3)腌制“臭”鳜鱼还可以分为整条腌(适合于250克-500克/条的鳜鱼)和块状腌(适合于较大的鳜鱼,改小块后再腌制),烹制后风味都一样,但因块状鳜鱼具有易受味,便分食的优点,故而更受食客们之喜好。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门苦槠豆腐

苦槠豆腐制法与楂子豆腐制法大同小异,这两种豆腐均呈酱褐色,光滑而微透明,祁门人一般用其配以红辣椒、腌菜等同炒,添加生姜、大蒜和香葱等作料,炒时有讲究,做到锅热油老,慢慢煎炸,切忌乱翻,否则易碎。风味独特,观之如美玉凝脂,食之柔嫩爽滑,鲜爽清香,美味可口。(摘自《祁门风物》)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歙县徽墨

徽墨系中国传统工艺品"文房四宝"之一,早在宋初,徽墨就行销日本,东南亚等
地.歙县胡开文墨庄所产徽墨具有质坚如玉,色泽墨润,香味浓郁,舔笔不胶,入纸不
晕,书画自如等特点,素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之誉.其种类繁多,高档书画墨有
特制古法漆烟,顶烟,松烟,净烟,学生用墨有减胶,加香等,礼品墨有各种明清版仿
古墨和集锦墨.该庄设计生产的五彩墨,福禄寿喜墨,十二生肖墨等拳头产品,是旅游
工艺品市场的走俏商品,远销日本,新加坡,加拿大,菲律宾,西德等国.1985年该庄
"寿"字墨荣获华东地区旅游工艺品一等奖.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宋村葡萄

宋村,位于歙县城东10余里地,是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前,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穿村而过,村后,飞布山为村庄的大屏障。 由于当地昼夜气候温差大,种出的葡萄具有口感好、含糖量高、果粒大而均匀的特点,深受市场的青睐。全村葡萄种植面积2000余亩,是皖南地区最大的葡萄专业村。所产葡萄已占领黄山市各区县及周边地区市场,并进入了超市,成为名副其实的“皖南葡萄第一村”, 享有“江南吐鲁番” 、“黄山葡萄沟” 的美誉。为此宋村成立了葡萄产业协会,不仅解决了种植管理技术问题,而且注册了“宋村牌葡萄”商标,帮助农民销售葡萄。如今2000余亩的葡萄进入了采摘期,颗颗圆润甘甜的葡萄挂满枝头,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摘果。利用双休日,带上亲朋好友,奔向果园亲手采摘新鲜果实,躲在葡萄架下享受清凉夏季,亲手采摘新鲜果实应该是一种享受。这对崇尚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城里人,别有一番风味。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歙县银鱼

安徽—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长,俗称“面丈鱼”、“面条鱼”。

文化:称脍残鱼,又名白小。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有《白小》诗说:“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人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舍卵,尽其义何如。”这诗写得很概括,很形象。这种鱼小而剔透,洁白晶莹,纤柔圆嫩,浑体透明。

功效:银鱼属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对高脂血症患者食之亦宜。中医上认为其味甘性平,善补脾胃,且可宜肺、利水,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虚劳诸疾。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灵山西瓜

灵山村位于呈坎镇东郊,辖7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537户, 1832人,灵山村农业资源相当丰富,有水田1200亩,旱地1500亩,林地6750亩,竹林3150亩,是宜农、宜林的综合发展地区。

灵山村因地理位置的特性,西瓜种植一直是该村传统产业之一,加上土质及小气候影响,灵山西瓜因其上市晚、品质佳、瓜味甜等特点,颇受顾客亲睐,也是当地群众主要收入之一。

为大力发展西瓜经济,灵山村党总支积极发动村民种植西瓜,改良西瓜品种,2006年在区科技局及农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种植了优质高产的夏延西瓜良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年成立灵山西瓜协会。2007年灵山村通过示范引导、科技扶持、协会参与等手段,有利的促进灵山夏延西瓜基地的发展,共发展夏延西瓜面积1500余亩。今年村党支部将利用村企联谊、城乡互帮互促等工作机制,大力发挥协会及协会党小组作用,实施西瓜品牌战略,注册“灵山西瓜”商标,发动农户发展夏延西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将灵山西瓜打造成灵山的特色农副产品经济。

黄山特产店详细攻略黄山区哪家土特产卖的正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