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版纳零食特产 云南西双版纳能带走特色零食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8 20:49:06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粗制樟脑

樟脑,是以樟树为原料提取的林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医药和化工。天然樟脑在国际市场上较为走俏,具有较高的换汇率。我国的樟脑,仅福建、江西、云南和台湾等少数地区有产。西双版纳是云南历史上的樟脑主要产地。《十二版纳志》有记载说:“次于茶叶之外销副产品当推樟脑,每年由佛海至景栋输出大约在五百至六百驮,总值十三万左右之银元。”由此可见樟脑早已是西双版纳外销的。

西双版纳地区提取樟脑的樟树,与福建、江西、台湾的并非同种。以上地区的樟树,含樟脑、樟油于树干之内,须伐树干提炼,方可获得樟脑、樟油,得樟脑而毁樟林。西双版纳的樟树,樟脑与樟油主要含于叶内,只须取其枝叶蒸馏便可得樟脑樟油。

西双版纳的樟脑,又主要产于勐海县。樟树的分布以勐海县城所在地勐海坝子为中心。向勐宋、勐遮、勐混几个坝子的边沿和勐岗等地辐射。据勐海县科委80年代末期普查,当地共有樟树323499株,70%分布于勐海县坝子周围。主要有黄樟和毛樟两类,共十余种。其中有的主要含樟脑,有的主要含樟油。

西双版纳的樟树,多与茶树混种于茶园间,樟树与茶树的比例,一般为1:5。直到近代,勐海才开始建立纯樟林。

粗制樟脑,由农民用土法提取。提取方法旧志中记载为:“边民每于农事完时,多自由入山,采取樟叶,就地搭薪生火,用两口锅一个甑,即可以简单方法取得樟脑结晶。”如今农民提取粗制樟脑多用旧法,即将樟叶塞入经过密封处理的甑内,在锅内加水煮熬,甑顶部再置一口铁锅盛装冷水作冷凝器,使樟叶中挥发出来的樟脑遇冷后凝结于锅底,从而取得粗樟脑。每甑可煮熬24斤樟叶,一般可获2两左右樟脑结晶,提取率较低。80年代中期,当地科委、乡镇企业局曾委托有关单位对粗樟脑的提取设备进行研究改进,使出脑率从原来的2.1%提高到2.6%。

为提高樟脑的质量,勐海县建立了精制樟脑厂,收购农民提取的粗制樟脑,生产樟脑精粉。

樟脑含有一股特殊的香气,可结紫黑色果实。当地群众常嚼未熟的青色果治腹疼。用樟木加工厂的木箱,盛装衣物可防虫蛀。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卵石鲜鱼汤

卵石鲜鱼汤是布朗族的特色菜,鱼汤鲜美味甜,而且具有烧石的干香味。制作时,将河中卵石取来放到火塘中烧红,又将烧红的卵石一个接一个地放入盛有清水和鲜鱼的锅内,直至使水沸腾,然后又将烧红的盐块放入,鲜鱼汤便烧成了。( 西双版纳)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傣族酸肉

傣族酸肉是指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善于腌渍酸肉,所腌酸肉,以西双版纳旅游食品中酸牛筋和酸牛头脚最具特色。

西双版纳傣族所腌酸肉,以西双版纳旅游食品酸牛筋和酸牛头脚最具特色。

西双版纳酸牛筋:以牛筋(主要为蹄筋)为原料腌制,加工西双版纳酸牛筋时,将牛筋上的油、肉、粘膜等杂质剔去,取纯牛筋切条,将西双版纳傣族酸牛筋煮至可以嚼食程度,捞出用冷水淘洗、滤干、晾冷。拌以适量食盐、辣椒、西双版纳野花椒、蒜瓣、姜末,装入瓦坛密封腌渍,使西双版纳牛筋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这道菜,筋白而净,清清爽爽,味微酸,香辣适口,是西双版纳当地傣味餐馆一道独具风格的西双版纳旅游食品主菜。

酸腌牛头脚:一般以一个牛头、4只牛脚为主要原料,先用沸水烧烫牛头、牛脚,刮尽牛毛(有不尽之毛,应用火燎烧后刮除),剔去头骨、脚骨,仅取皮肉用淘米水浸泡,认真搓揉清洗,再用清水漂洗,煮熟晾干,皮肉切片、牛筋切条,加食盐、姜末、蒜末、辣椒面、桔皮、花椒叶、野花椒等佐料和少许稀饭搅拌均匀,装入坛内或竹筒内密封腌制3-5天,使牛肉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腌制的牛头脚筋肉,味略酸辛,无油腻感,清凉爽口,宜作夏日冷盘。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景洪普洱茶

景洪普洱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

普洱茶已驰名中外,但您知道吗?普洱茶的故乡在版纳,在景洪。《滇海虞衡志》中写道:“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攸乐即今景洪基诺山乡。只因当时普洱是茶叶的一个集散地而得名普洱茶。

在景洪、西双版纳的深山密林中,生长着许多野生茶树,有的树龄已年逾千年,主干树围达3.8米,树高34米,使茶坛震惊。除野生大茶树外,还发现了树龄达800多年的栽培型“茶树王”,此树主干直径达1.38米,树高仅5.5米。当地哈伲族茶农称其为“沙归八玛”。栽培型“茶树王”的发现,说明当地植茶历史的悠久。

“云雾山0好茶”,景洪的茶叶,以味酽、质优而闻名,史书记载:“倚邦,蛮专茶叶较胜”,而被清廷规定将其列为贡茶。六大茶山每年上缴的贡茶达6.6万斤,既得“京师尤重之”,又受客商欢迎,因此方有“入山作茶者十万人”之众。如今景洪的茶叶种植已遍布全市各乡镇,千山万谷之中处处都有茶园,面积达 万亩,年产茶叶 万担。已成为景洪的又一支柱产业。市内不仅有大渡岗茶厂著名型茶厂,主产茶乡镇也建立了一批精制和初制厂。使您不仅可以品尝传统名茶——普洱茶,还可品尝新研制出来的南糯白毫、云海白毫、版纳银峰等名茶。茶乡一定会让您“品尽古今版纳茗,带走茶农一片心”。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勐腊砂仁

勐腊砂仁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砂仁产业是勐腊县山区农民继橡胶、茶叶之后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为贯彻落实勐腊县“绿色产业富县”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提升勐腊县绿色生态经济产业,拓宽农民经济收入渠道,今年勐腊县加大了低产砂仁园改良的扶持力度,在全县7个乡镇14个村民小组实施低产砂仁园改良1.06万亩,新植0.45万亩,全县建立砂仁苗圃地10亩,共繁育优质阳春砂仁苗30万株,为农民无偿供苗225万株,供复合肥7万公斤。目前,勐腊县的砂仁面积已达到6.008万亩,总产量(干果)458吨,产值5500万元。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香茅草

版纳众多奇异的植物中,香料植物独树一帜。香荚兰是一种多年生植物,是在食品工业中珍贵的天然高级力口香原料,在世界上享有“食品香料之王”的美称,经加工后,可不经调香而直接加香利用。依兰香属蕃茄枝科的高大乔木,其花油是名贵的化妆品香料,被誉为“花中之王”。香茅草是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都可以提取香料,可用于香水,亦可用于食品。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腌牛脚筋

腌牛脚筋是傣族传统性的一道名菜。其原料是黄牛头、脚,佐料有姜、蒜、红辣椒、野花椒叶、盐等。制作时,将牛的头、脚、刮洗干净、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煮烂。将煮烂的头、脚去骨,切成短小的条状,用淘米水浸泡3小时后再用冷水洗干净,滤干。用切细的红辣椒、舂细的姜、蒜、加盐、野花椒叶一起拌拢,装入瓦罐封好。半月后即可以食用。滋味酸香,质地软嫩,清凉爽口。( 西双版纳)

用"腌"的方法烹调菜肴的有

腌牛脚筋、腌黄牛皮、腌水牛皮、腌猪脚、腌鱼、腌竹笋等,期制作方法大体相同,腌鱼和竹笋较简单。味道因食物不同而各异。
除了上述烤、蒸、剁、腌四大类以外,还有油炸烹调。如油炸知了背肉馅、油炸牛皮、油煎荷包蛋蛹等等。其制作方法较为简单风味又别具一格。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竹筒煮肉

竹筒煮肉是以新鲜竹子为锅具,煮猪蹄、排骨、鸡、鱼和其他汤菜。烹饪时,砍下一段直径约10厘米,长约40厘米的新鲜竹节,用水冲洗干净,将拟煮的猪蹄、排骨、鸡、鱼收拾干净,砍成小块,分别装入竹筒,加水后排在火塘上慢慢煮熬至熟,加食盐、味精煮扒烂,倒入碗内供食。用竹筒煮制的猪蹄,排骨和鸡、汤色清纯,肉味鲜美,带有一股青竹清香,具有特殊的风味。用竹筒煮的南瓜尖汤,仅加点食盐,其味便鲜美异常。( 西双版纳)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酸笋煮鱼

酸笋煮鱼(鸡)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一道名菜。酸笋是用夏季出土的嫩竹笋去壳后切成丝,再加入盐巴、辣子等腌成酸味备用。傣族人先将酸笋在油锅上微炒片刻,放入适量的水做汤,水开后再加入洗净切成块状的鱼(鸡)肉,煮熟即可食用。这道菜酸香可口,十分开胃。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酸笋煮鸡

是傣族一道较为典型的菜肴,其作法:将酸笋用水漂动 酸味,然后放入锅里煮透,再把准备好的鸡肉放入锅里同煮,待鸡肉煮烂后起锅。随后将辣椒、葱、姜等佐料放入锅里炒热,再把酸笋鸡汤倒入锅里回一下锅,即可食用,其昧酸辣爽口,味道独特,开胃。( 西双版纳)

酸笋是用竹笋腌制的一种傣族特色莱,通常与鸡肉或鱼放入锅里同煮。将辣椒、姜、葱放入油锅里炒热,再把酸笋煮鸡(鱼)倒入锅里回锅后,即可食用。这道菜的特点是酸辣可口。

很多人不能接受酸笋的味道,不习惯的人会觉得味道有点惯,但只要吃过的人大多非常喜欢,因为酸笋的加入会把油荤腻化解掉。

西双版纳可带走的特产零食西双版纳必买特产零食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