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蒿哪里的特产最好吃 藜蒿是哪个地方的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4 00:41:33

一.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二.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四.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五.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六.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将山区农家的肥猪屠宰、切块成片加以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将猪血与酸汤豆腐揉捏成丸; 然后皆以独特的方法熏制,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之一。
贵州织金风味土制烟熏血豆腐忠于传统,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质量上乘。是山外赤子倍加珍视的家乡美味,亲友之间馈赠表意的上佳礼品。备受前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一织金洞旅游观光的中外来客普遍赞赏。

七.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依安 太东乡的干豆腐

太东乡的干豆腐

干豆腐知识介绍:

豆腐丝也叫云丝,豆腐丝是半脱水制品,属于豆腐的派生食品。

干豆腐营养分析:

1.

豆腐丝中含有丰富蛋白质,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

2.

豆腐丝含有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

3.

含有多种矿物质,补充钙质,防止因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促进骨骼发育,对小儿、老人的骨骼生长极为有利。

干豆腐适合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

1.

适宜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气血双亏,年老赢瘦之人食用;适宜高血脂症,高胆固醇,肥胖者及血管硬化者食用;适宜糖尿病人食用;适宜妇女产后乳汁不足之人食用;适宜青少年儿童食用;适宜痰火咳嗽哮喘(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咳喘)之人食用;适宜癌症患者食用;

2.

老人、缺铁性贫血患者尤其要少食。

干豆腐食疗作用:

适宜体虚,营养不良,气血双亏,年老赢瘦之人、适宜糖尿病人、高血脂症、高胆固醇、肥胖者、血管硬化者、妇女产后乳汁不足、痰火咳嗽哮喘、癌症患者食用。

八. 江西省 南昌 东湖区 藜蒿炒腊肉

十大赣菜之一--藜蒿炒腊肉

  当春风送暖之时,生活在水乡泽园的人们会结伴到湖畔采摘藜蒿。歌谣称:“正月藜,二月蒿;三月、四月作柴烧”,采摘藜蒿的季节性较强。老中医有“正月仙草,二月蒿”的说法,意思是正月间的藜蒿采摘吃后,有祛湿、除毒功效。到阴历五月时,人们用蒿草挂在门口可驱蚊、蝇和避邪。

江西南昌特色菜肴:藜蒿炒腊肉。藜蒿炒腊肉为江西南昌的名菜。在江西有句话耳熟能详-“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这根草说的就是藜蒿,可见藜蒿在南昌人心中的分量。每年阳春三月,也是藜蒿盛产的季节。在《神农本草经》中,藜蒿被列为野蔬上品。用藜蒿炒腊肉是每个江南人都爱吃的一道家常野菜,一直享有“登盘香脆嫩,风味冠春蔬”的美誉。

传说当年朱元璋在争夺天下时,战船被陈友谅围困在鄱阳湖区康山(今余干县境内)的草滩上,朱元璋为此10多天吃不上新鲜蔬菜,心情十分不好。一天,一伙夫采摘了一些嫩草茎炒腊肉,朱元璋胃口大开,精神振奋,一举挫败了敌军。朱元璋大喜,遂赐名此草为藜蒿。自此藜蒿身价百倍,“藜蒿炒腊肉”也成为南昌的一道名菜。

原料

藜蒿、韭菜、腊肉丝、红椒丝

制作方法

1、藜蒿挑好,洗净,待用。

2、韭菜切段,腊肉切丝,红椒切丝,待用。

3、锅入下油,将腊肉丝煸香,下藜蒿煸炒调味,入韭菜、红椒丝,炒制即成。

九. 湖北省 黄冈市 浠水 散花藜蒿

散花藜蒿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藜蒿,又名芦蒿、水蒿、香艾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荒滩等潮湿处,因其抗逆性强、病虫为害少,经人工栽培后,成为一种营养丰富、无污染的绿色蔬菜食品。

散花藜蒿是野生大叶藜蒿经保护栽培而得到的反季节野生蔬菜,可食部分为地上幼嫩茎,嫩茎长16~22cm,粗0.4~0.6cm,具特殊清香气味。商品散花藜蒿嫩茎新鲜,颜色白绿,具特殊清香气味,手折易断,较自然生长得到的粗壮,香气更浓,颜色更明亮,节间更短,粗纤维更少或无。具有祛风湿、健脾胃、平抑肝火、预防便秘、促进消化,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功效。据《浠水县志》记载,散花藜蒿至今已有千年的种植历史,是鄂东名产,三国时期,周瑜在“策湖”(以孙策在湖北浠水散花练兵而得名)训练水师,经常取藜蒿、菱角、茭白等野生蔬菜以作军用,给士兵强身健体。散花藜蒿产区毗邻长江,三面环水,远离工业区,周边无污染源,种植区耕作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保墒保肥。2010年以来,浠水县人民政府制订了多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藜蒿生产,现种植面积已达8000多亩,产量超过1.2万吨。

2000年,浠水县从外地引进藜蒿在散花镇禹山村进行大棚栽培试验,经过10多年的探索、试验、示范推广,现已扩大种植面积210hm2,产量6000T/ hm2,年产值达3000万元,每年销往北京、天津、武汉、上海、黄石等大中城市,并且供不应求。散花藜蒿最佳播种期是7月底8月初,一般每隔一个月收割一次,一年可收3—4茬。

另悉,我省列入本批保护目录的共有3个农产品,另外两个分别为随县洪山鸡、秭归屈乡丝绵茶。

地域范围

散花藜蒿产区位于湖北省浠水县散花镇西南部,分布在策湖周围,东为仙女庙村,西为仄船地村,南为禹山村,北为红莲巢村的范围内,产区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o15′46〞~ 30o17′35〞,东经115o06′40〞~ 115o10′46〞之间;产区东西宽8公里,南北长3公里,适宜种植藜蒿面积850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散花藜蒿是将野生大叶藜蒿经大棚保护栽培而得到的、12月至次年3月间上市的反季节野生蔬菜,可食部分为地上幼嫩茎,嫩茎长16~22cm,粗0.4~0.6cm,没有侧生枝,无粗纤维,木质化程度低,颜色白绿,具特殊清香气味。商品散花藜蒿为去叶后只留尚未展开心叶、经捆把包装后的幼嫩茎。嫩茎新鲜,颜色白绿,具特殊清香气味,手折易断,较自然生长得到的粗壮,香气更浓,颜色更明亮,节间更短,粗纤维更少或无。食用方法是切成寸断清炒或佐以其它肉类烹饪,炒制后颜色脆绿,口感脆而不烂,香气扑鼻,化渣易嚼,爽口。 2、内在品质指标:散花藜蒿的内在品质跟普通藜蒿一样,具有祛风湿、健脾胃、平抑肝火、预防便秘、促进消化的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3、质量安全规定:散花藜蒿的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T5010-2002)的要求,品质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绿叶类蔬菜》NY5089-2005的标准;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T/T5017-2001)和《无公害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5018-2001)。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产品经农药残毒检测合格方可上市。

藜蒿江西的特产武汉特产藜蒿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