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特产适合送女朋友的有哪些 广州的特产礼物送女朋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6 16:56:24

一. 广东省 广州 海珠区 广州玉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器首饰和玉雕摆件两大类。

广州玉雕工艺源远流长。广州人特别喜爱玉。人们历来视玉为宝,认为玉器有瑞意吉祥,定惊避邪和脱难消灾之功效,清代道光年间,广州玉石工艺制品已成行成市,大店铺有二百多间,使广州玉石雕刻行业和销售市场出现空前繁荣。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在继承宋代“七巧色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留色”的特技,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显得更加精美。

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器首饰和摆设两类,玉雕材料多选用翡翠玉,制品分为首饰品和摆设品两大类。首饰品有玉镯、戒指、耳环、玉坠等,还有用金银宝石镶嵌的玉饰;摆设品有花卉、人物、鸟兽、瓶罐,以及独具风格的玉球、花舫、宝塔、薰炉等高级工艺品。广州制作的十八层吊缚双狮子母球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广州玉雕摆设类的玉球尤有特色,能镂空成十几层的圆球,大球套小球,厚薄均匀,层层自由转动,并雕上山水、花卉、人物、鱼虫、花鸟等精细的衬花,形象极其逼真生动。目前,玉雕球已雕至二十层,形成一组球雕系统。

广州玉雕的主要原材料来自本省的信宜。信宜所产的玉称为“南方玉”。它多呈草绿色,半透明,多自然斑纹,磨琢后晶莹通透,在玉石中别具一格。广州艺人博取中国各地玉雕技术之长,又以广州牙雕为模本,因此,无论在品种、雕工、用料等都有自己的特色。通雕玉球是攻克玉石高硬度的产品,多达十二层以上,托在手上轻轻晃动,隐约传出玉石碰击之声,甚是怡人。薄胎南方玉碗,无论浮雕云龙的,或是光身不雕花的,都显得异常华贵。玉雕小茶具,不但有壶和杯的配套,还带有一个玉盘,玲珑剔透,十分惹人喜爱。这三种产品在中国玉雕艺术中是少有的。传统的作品有花董,熏炉,脱链瓶,首饰等。近数十年来新出现的艺术作品有宝塔,通雕灯,脱链蟹笼和象顶花董等。


高兆华 高兆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传承人。1949年4月28日生于广州,1965年至1986年就职于南方玉雕厂,从事设计及培训工作。现任艺华玉器工艺厂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世界特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特艺专业委员会会员、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宝玉石协会会员。1997年获《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荣誉证书,个人传略入辑...... 详细>>>

二.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姜撞奶

广州姜撞奶源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传统美食。味道香醇爽滑,甜中微辣、风味独特且有暖胃表热作用。姜,素以药食俱佳见称,研究发现,生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与水杨酸相似的物质,经稀释作为血液稀释剂,对降血脂、血压,防止血栓形成及心肌梗塞等,有特殊的疗效作用,经常食用能保健强身,养生益寿之效果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关于姜撞奶,曾有传说。从前,在广东番禺沙湾镇,一个年迈的老婆婆犯了咳嗽病,后知道姜汁可治咳嗽,但姜汁太辣,老婆婆无法喝下去,媳妇于是将水牛奶加糖煮热,倒入装姜汁的碗里,奇怪的是过了一阵子牛奶凝结了,婆婆喝了后顿觉满口清香。第2天病就好了。因此姜撞奶就在沙湾镇流传开了,沙湾人把“凝结”叫“埋”于是“姜撞奶”在沙湾也叫“姜埋奶”。

制作“姜撞奶”的原理

姜撞奶主要是依靠姜汁和牛奶在一定温度范围(40度─100度)内发生化学作用,使牛奶凝固制作而成。传统的制作方法中撞的步骤是为了让牛奶的温度稍微降低,使成品口感更好。

材料——在市场买新鲜水牛奶(1斤能做出2碗半)、鲜榨姜汁(没有机器,可现磨再隔汁的)、糖。

做法——煮牛奶+糖,煮开后(一定要把水牛奶煮开)关火,放凉30秒后倒入已有姜汁的碗中,约10分钟左右就能凝固。接下来不用教了吧。

提示——1、要用新鲜水牛奶,试过用盒装伊利纯牛奶,也是可以成功的。

2、要用新鲜即榨的姜汁,试过用隔夜的姜汁,失败!

3、如有温度计就是在牛奶煮好后于70—80度的时候倒入姜汁中。

做法

材料

主料:牛奶

辅料:老姜、黑芝麻、枸杞

调料:盐、白糖、味精

烹制方法

1、老姜去皮洗净切碎,捣成姜泥,牛奶下锅煮沸后出锅倒入碗中,加入白糖拌匀,待温度降至70度,倒入姜泥中,加盖子静置10来分钟即可;

2、面包切丁,沾上蛋液下锅中煎至焦黄,出锅撒少许盐拌匀,放入姜撞奶中,点缀枸杞和黑芝麻即可。

特点:口感滑嫩,风味独特。

制作要点

1、牛奶以新鲜水牛奶最好,做出来比较地道,当然其他牛奶也可以。姜汁和牛奶都要完全拌匀。

2、温度的掌控:除了下锅煮沸,牛奶还可放入微波炉中(高火一分半钟),温度控制在60度左右。

3、美味的关键:所谓姜撞奶,“撞”是一个关键点。姜撞奶的美味就在于牛奶与姜汁的热情碰撞,甜与辣在一瞬间的完美融合。在倒牛奶时,要将杯子提到一定高度,不要犹豫,在一瞬间把杯子以特定角度倾斜,让牛奶快速倾入姜汁中,至少要在4-5秒内倒完,才能产生如此完美的口感!

2010年2月2日,广州市饮食行业商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艇仔粥、布拉肠粉、姜撞奶、叉烧包、云吞面、萝卜牛杂等10种广州名小吃将申遗。广州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名小吃申遗,有利于保护传统小吃的制作工艺,也有助于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三.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鳎沙

身体扁平,状如草鞋底,细鳞,米黄或紫黑色,口近腹下。鳎沙鱼骨细肉滑,鱼味鲜美,珠江三角洲的人们多以鳎沙鱼肉喂养刚断奶的婴孩。( 番禺)

四.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龙 眼

从化市龙眼栽培历史悠久,品种多样,龙眼果肉鲜嫩,果汁甜美,富含糖份,营养价值高,龙眼肉干(元肉)被视为珍贵的滋补品。龙眼树适应性强,产量稳定,寿命长,在正常管理下比荔枝稳产,座果率比荔枝高。 从化龙眼品种有珍珠仔、花壳仔、鸡眼仔、园眼、大花壳、大果园和石硖龙眼等多个品种,以大果园和石硖为优。元肉性温,味甘。每100克桂圆中含蛋白质1.2克、糖16.2克、钙13毫克、磷26毫克、维生素C60毫克、维生素PP1毫克,还含有酒石酸、胆碱等。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助灵长智之功效。可用于心血不足之心悸易惊、失眠健忘;脾胃虚弱之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腹泻浮肿;以及神经衰弱、病后体虚、贫血及记忆力减退等。处方举例:1. 贫血、神经衰弱、心慌、自汗盗汗:桂圆8--10枚,莲子、芡实适量,加水炖汤于睡前服。2. 狐臭:桂圆核6枚,胡椒16枚,共研细末,患处汗出即撒之。3. 烫伤:桂圆核,研细末,以茶油调涂患处;或桂圆壳煅烧为末,桐油调涂患处。每日2-3次。 4. 崩漏:桂圆15--30克,大枣15克,炖服。每日2次。适宜于血色偏暗者。( 从化)

五.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煎芋饼

芋头去皮煮熟后磨成茸,加入鲮鱼肉茸、虾仁、芫荽、葱粒等配料拌匀,用饼模刻成饼状,在油镬中煎至金黄色即成。芋饼皮脆馅香,是番禺地道的风味小食。( 番禺)

六. 广东省 广州 越秀区 广州木雕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木雕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是广州雕刻的一种,素以工艺精巧细腻而闻名。木雕分为建筑装饰和家具雕刻两类。建筑雕刻多采用棒木制成,有厅堂花榻、门窗、屏风、神案等,如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里的屏风、梁柱、门窗便处处体现着广州木雕工艺的特色。家具雕刻以红木家具和棒木箱最为有名。以红木家具为例,它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雕刻工艺和木质结构工艺,具有造型古朴典雅、雕刻精细、打磨光滑、油漆明亮、结构坚固、经久耐用等特点,是东方式厅堂的高档实用艺术品。

七. 广东省 广州 海珠区 广绣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全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即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

文化:据唐人苏颚在《杜阳杂编》所载:“唐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细如毫发……”以上《杜阳杂编》记载的正是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南海14岁姑娘卢眉娘于皇宫中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足见其技之精。

到了宋代,民间日常已广泛应用刺绣品,其中的欣赏品的工艺日臻成熟。明代中后期,广绣已扬名海外。

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得到国王厚赏广绣之名遂传至欧洲,绣品从此输出国外。

广绣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远看非常醒目,近看又精细非常。清初,英国商人拿服饰图样到广州绣坊订绣品。因图样乃西方油画风格,绣工为绣得惟妙惟肖,便增加绣线种类及改革绣法,丰富绣品的表现力,使广绣技艺更加提高。如以孔雀羽毛扭绩成线缕,以马尾缠绒为勒线等。英国商人带服饰图样到广州加工刺绣,使广绣吸收了西洋油画的艺术风格,运用-和光线折射的原理,丰富了 广绣的设计色调和表现力,绣品广泛地应用于室内装饰和日用衣饰上。清中叶是广绣出口的全盛时期,大幅的绣画纳税也要白银1.2两,可知价值不菲。当时的广绣作品布局章法已中西合璧,用色浓艳且非常光影变化。今故宫仍保存着当时广绣挂屏可证其艺术高超。

乾隆期间,广州刺绣业成立了行业组织—锦绣行。光绪年间,广东省成立工艺局,设缤华艺术学校,传授绘画、刺绣、雕刻等技艺。

清代,广州的刺绣作坊多在状元坊、新胜街、沙面一带。绣品的特色是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鲜艳、富丽堂皇,高档绣品有条幅、挂屏、台屏等。清末,有名画家参与广绣设计,使技艺更有发展,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东省工艺局聘画家高剑父任宾华艺术学校校长时,设绘画、刺绣、雕刻等习艺班,高剑父红颜知己宋铭黄(1877~1940,后为高夫人)任刺绣班教师。该校又设滨华绣品陈列馆,陈列广绣精品,其中的孔子立像精致无比,不见针眼,形象栩栩如生。民国初,宋铭黄随高剑父到上海,创办“上海女子刺绣院”,宋以高的花鸟画作为刺绣画稿,改进刺绣针法,被誉为“改革刺绣工艺的范本”。1920年,在“广东省第一回美术展览会”上,宋铭黄的刺绣作品参展,好评如潮。

清末民初时,广绣业行会“锦绣行”有会员1000多人。广绣名师辈出,早起有百岁是福陈球,门下弟子不少成为名师:四代相传专绣贡品的黄洪,能在两寸见方的贡品荷包上绣出种种花鸟,精致之极;能画能绣得周云笙,构图新颖、针法独特。还有许荣、许松、周德、朱苏等名师一批。

发展:1955年5月,广州市组建了由新滘区大塘乡19位绣花外工组成的刺绣供销生产合作社—第一刺绣社,两年后更名为新滘刺绣社。

1956年,广州刺绣业实现全行业合作化。

1957年,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在配备绣工、设立实验工厂的同时,吸收一批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和美术专业人才从事绣稿的设计和绣制。

1965年,新滘刺绣社与其它刺绣社合作,抽出人员专门从事珠绣品生产,从来料加工逐步向出口外销发展。

1978年9月,新滘刺绣社转为合作工厂,1979年改名为广州珠绣品工艺厂。

陈少芳 陈少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唯一传承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刺绣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刺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荣获第一届(亚太地区)民间艺术家最高奖“金飞鹰奖”终身成就荣誉称号。荣获“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项目代表性传...... 详细>>>

八.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龙眼

龙眼,又称桂圆,益智,常绿大乔木,树体高大。7~8月果实成熟呈黄褐色时采摘。为无患子科植物,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

龙眼在从化主要是石碣这个品种,果大核小肉厚,具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龙眼干具有性味甘平,归心脾经,补血益智,养血安神。南方的妇女和老人会用冲泡的方式,最大限度吸收它的营养。

九.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从化荔枝

1、荔枝的品种从化荔枝有早熟、中熟、迟熟三个品种。早熟品种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果熟,主要品种有:妃子笑、大早、黑叶、状元红、白蜡等;中熟品种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熟,主要品种有糯米糍、桂味、青皮甜、蜜糖罂等;迟熟品种一般在7月中旬至下旬果熟,主要品种有淮枝、香荔、尚书怀等

2、化荔枝的加工荔枝采摘后不易保鲜,给荔枝贮运和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荔枝加工逐步运用发展,加工的产品主要有荔枝干果和荔枝酒

(1)荔枝干从化加工荔枝干,传统方法是利用太阳生晒和火焙两种。生晒荔枝干,味道鲜美,但受天气条件限制,阴雨天则无法加工,干燥时间长。火焙方法简易,大量加工均可在室内进行,该技术已逐渐成为大量加工荔枝干的方法。从化市神岗、太平、城郊、江埔等镇的农民,素有焙荔枝的习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懂这门技术。近年来,从化市每年加工荔枝干约1000-1500吨,干果远销-一带,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2)荔枝酒从化人有用鲜荔枝浸酒的习惯,酒味有浓郁的荔枝香甜。从化酒厂在1982年利用荔枝鲜果肉酿制了荔枝酒系列产品,大大提高了荔枝鲜果的商品价值。荔枝酒系列产品有妃子笑、珍藏荔枝酒、佳荔思酒和鲜荔枝汁酒4种。其酿造的工艺流程是选取鲜果经洗涤-制汁-杀菌-接种-发酵-陈酿-蒸馏-调味-杀菌,最后装瓶出厂。荔枝酒酒度15-17度,有浓郁的荔枝果香,酒味深厚醇和,酒体文雅色鲜,风格独特,具有色、香、味俱全,加冻加热饮用色香味不变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1985年荔枝酒被广州市定为市酒,其中妃子笑酒已经进入港澳市场。荔枝酒成为从化继荔枝之后又一新的

从化区荔枝名特有品种有钱岗糯米糍、水厅桂味、大红桂味,双壳槐枝四个。是从化荔枝最具特色的名优品种。

钱岗糯米糍:果形大,单果重24克以上,扁心形,果肩明显,果形美观,皮较厚而裂果少,果肉白腊色略透明,肉厚,核小(蕉核率特高)。味浓甜带香,可食率约80%,可溶性固形物约18%—21%,风味极佳。6月下旬—7月上旬成熟。

水厅桂味:果形中等大,单果重约15—20克,果近原型,果扁平,龟裂片峰尖锐刺手,缝合线高,果实可食率约80%,可溶性固形18%—21%,品质极佳。6月下旬—7月上旬成熟。该品种特点是成熟时果皮四分之一带有墨绿色半点在果肩上,其余果皮鲜红,所以又称“鸭头绿”桂味。

大红桂味:果形较大,单果重20克以上,果皮色泽鲜红,皮较硬,龟裂片峰尖锐刺手,缝合线明显,肉厚核小,果肉白蜡色,肉质爽脆,甜味清香。果实可食率75—80%,品质极佳。6月下旬—7月上旬成熟。

双壳槐枝:果中等大,单果重20—28克,近圆球形,果肩平,果皮厚韧,皮色暗红美观,龟裂片峰平滑,缝合线明显,果肉白蜡色,软滑多汁,味甜有香气。种子多数大而饱满。可食率68%—76%,可溶性固形物17%—21%。是槐枝中的商品。特性晚熟,一般7月上旬成熟,最迟在7月下旬成熟。

从化地处北回归线南北,是我省荔枝主产区最北的地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属丘陵山区。昼夜温差大,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造就了荔枝种植的优越环境,非常适宜种植迟熟品种。从化荔枝的特点是迟熟、优质、同是槐枝最迟可在8月中旬收成。果实清甜可口,已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公认。

十. 广东省 广州 海珠区民俗文化 广州小凤饼

广式腊味是经历代不断实践、改善而形成的。广式腊味选料上乘,工艺精湛,以其外形美观,色泽光润、香醇芳厚、味鲜可口、皮薄脆而甘甜,耐于储存的特点而深 受大众的喜爱。广式腊味制作工艺相当严格:猪肉选料只用后腿肉和肥膘肉,酒选用纯正的玫瑰露酒;严格控制“三七肠”和“二八肠”的等级规格,制作时要求做 到“灌得行(满)、斟得匀、绑得紧”。此外,还选用自晒的生抽和老抽,使腊味真正具有“豉味”、“风味”、“香味”。生产腊肠可细分为“切肉粒”、“灌 肠”、“烘干”、“成品”等几个工序。广式腊味的代表“皇上皇腊味店” 始建于民国29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腊味家族中占到了重要地位。
广州送女朋友什么特产最好广州特产有哪些可以带回家送女友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