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土特产家常菜 广西农村家常菜都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5 22:53:37

一. 广西 百色 田林 田林八角

八角是田林之一,分布在全县各乡(镇),种植面积5.2万亩,年产量约2000万斤。近年来,我们通过积极引导农户开展八角低产林改造,其面积和产量均有所提高,已成为高海拔山区群众收入主要来源。

信息来源:田林县人民政府网

二. 广西 桂林 兴安 兴安粑粑

从前,桂林一带过春节,乡下人进城走亲戚,总要挑一担粑粑上来送给主人家。那粑粑圆如满月,白如玉雪,放在水缸里,只要勤换水,存放一年半载也不变质。放在火上烤,粑粑慢慢地就变得软软和和的,然后包上酥糖,好吃极了。那粑粑以兴安的最为有名,故叫兴安粑粑。渐渐地,逢年过节,城里人拿了米也到乡下去加工,成了桂林的一大民风民俗。

糯米粑粑的吃法很多:切成小块用油炸,外脆里软,沾点桂花糖,别有风味;也可鍋中放油少许,整块的用小火坑软,将桂花糖加点水搅合后倒入扒鍋中翻两翻后起锅,即可食用;有了微波炉,食时更方便了,用碗或盘裝着糯米粑粑转几圈就热了,从糯米粑粑的侧面开口,放入桂花糖像吃饼一样的又干凈又利索。

不爱吃甜食的,可葱花嗆鍋,加水少许加盐,待水燒沸將切成小块的糯米粑粑放入鍋中,水开了就可服用了。

三. 广西 桂林 兴安 兴安葡萄

兴安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广西兴安县以盛产葡萄出名.

兴安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引种巨峰葡萄品种,经过20多年的摸索、实践、总结,打造出了一个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葡萄产业,2004年、2007年兴安巨峰葡萄两次获得“广西农产品名牌新产品”称号,2008年6月,兴安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目前,兴安葡萄品种齐全,种植技术先进,葡萄种植面积达10万亩,总产量11.2万吨,年产值6.62亿元,兴安因此享有“南方吐鲁番”之美誉。

四.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甜柚

平乐县甜柚素以产量多质量优闻名于世。早在60年代初,平乐已列为自治区沙田柚生产基地县。县内所产甜柚颜色金黄,表皮光滑油亮,底部“金钱印”大而明显。一般个重1~1.5公斤,最大的有3.5公斤。平乐甜柚皮薄肉厚、籽少汁多、味蜜爽脆为显著特点。据广西柑桔研究所抽查分析,平乐甜柚可食部份占全果48.29%,果汁量占全果总重43.7%。可溶性固形物15.1%,维生素c含量为125.6毫克/100毫升;柠檬酸含量0.3436%,含糖量12.11%;糖酸比为37.38:1。年产一般在400万个左右,约占广西总产的四分之一。1980年后,每年都选送优良单株参加自治区柚类评比。1983~1985年,平乐选送的甜柚单株连续三年获广西柚类优良单株评比的第一名。其中1983年囊括了前6名;1985年,前12名皆由平乐获得。

1983年,全国在上海举行柑桔类水果质量评比,平乐选送的四个甜柚优良单株,囊括了柚类水果质量的前四名,并在当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荣誉证书。1989年,平乐甜柚质量获农业部金杯奖。1990年11月在浙江玉环参加第一次全国柚类品种评比,平乐甜柚获第一名。有甜柚之乡美誉。

平乐种植甜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民国初,始有大量生产。解放前,全县甜柚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产量300吨左右。解放后,50年代至60年代初,虽然面积没有明显扩大,但由于加强了对甜柚果树的管护,年产量由解放初的300吨左右增加到1400多吨。70年代初,县内甜柚发展较快,1973年,全县甜柚面积比解放初扩大了3倍多。此后,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偏重粮食生产,以毁林毁果来造田造地,大量连片的结果柚树被砍掉。1976年,全县甜柚面积约为1973年的34.62%。1981年后,由于加强了对甜柚生产的领导和技术指导,加之收购价格连年上升,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柚的积极性,全县平均每年扩种以15000株的速度递增。到1987年,全县已拥有新老柚树30多万株,其中挂果树10万多株,面积1.5万亩,产量达4000吨,是广西甜柚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县。1990年,全县甜柚种植面积达16376亩,总产上升到5137吨,当年出口2000吨,分别比1987年增长9.13%、28.43%。

甜柚在县内各地均有种植,尤以桂江、茶江、榕津河两岸的沙子、二塘、福兴、附城、长滩、大扒、张家等7个乡(镇)较多,长滩乡张家榨村,有甜柚挂果树320株,1987年产量4.2万个,平均株产131个,亩产2.63吨,总产值5.5万元。该乡旺家坪村徐坤治家25株甜柚树,1988年收果3600个,平均株产144个,仅柚子一项收入6800元。甜柚收效快,四五年即可挂果,寿命长达百年以上。沙子镇安全村村民何治星一株95年树龄的甜柚树,1987年产柚849个,收入1700元。

甜柚用途极广,果皮既可做成蜜饯,也可作美味菜肴,还可入药,具有化痰止咳、定喘理气、健胃消食等作用;果汁可加工制成饮料;柚叶、柚花可提炼香精;柚木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等用材;柚果果肉维生素含量较高,常吃能促进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和血液循环。

甜柚果皮较厚,极耐贮运,一般情况下可贮藏七八个月,有“天然罐头”之称,对调节淡季、延长鲜果供应期和扩大国内外销售市场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

平乐甜柚早在解放初就已销往港、澳及东南亚各地,1958年出口121吨。近年,远销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年出口量为130~150万个,1985年出口686吨,创汇65.5万美元:1987年,出口量增加到1612.62吨,占广西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居全区各县之首。海外华人,普遍把甜柚当作室内的装饰物,称为“大桔”,意即柑桔类水果之大者,也取“大吉”之谐音义。又因甜柚状如“宝葫芦”,更有金钱”压底,在海外华人的眼里被视为吉祥之物,逢年过节,每家都要把甜柚摆置中堂,既示吉利,又表庆贺。特别是中秋之日,人们更是不计其价,购以作赏月供品,陶以自乐。

五.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苎麻

苎麻,为平乐的传统之一。县内有黑皮蔸、绿自麻、大叶青、黄金串、满园串、红芽蔸和野麻7个品种。考古和史载资料表明,平乐是中国苎麻(B.nvea)的原产地之一。从境内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遗物中发现,男墓有兵器而无陶纺轮,女墓有陶纺轮而无兵器。墓葬显示的男女自然分工,女子主要从事纺织的情况,说明早在战国时期,平乐人已懂得种植苎麻并利用苎麻纤维织衣料了。唐代宪宗时(公元806~820年),桂管经略使辖下的昭、桂两州以当地所产茔麻纺制的“桂布”、“桂管布”,因价廉物美而载誉全国。有著名诗人白居易题诗为证:“桂布自如雪,吴棉软于云。布重棉且厚,为裘有余温”。宋咸平年间,仅昭、桂两地征收的兰麻布折原麻就达10800余担。陈尧叟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了解到昭、桂一带种植兰麻“公私交济,其利甚博”,乃“劝喻部民广植苎麻;以盐。钱折变收市之”。未及二年,把苎麻推广到整个岭南地区。明末清初,平乐人不仅自己种植苎麻,还雇请广东阳山人来专事种麻。当时,县内种麻纳税与种棉纳税被列为同等的地位。明末,县内大扒乡印山村桃花冲一卢姓麻农从野麻驯化培育出“乌龙麻”(黑皮蔸)。因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很快就为县内外引种。苎麻成为县内主要经济作物,民国38年,全县麻种植面积已达11278亩,总产127.92万斤。解放后,政府对发展兰麻生产予以奖励扶持。1954~1956年种植苎麻面积都在1.4万亩以上,产量都超过90万公斤。60年代后至80年代初,因大量毁麻种粮,加上取消麻类奖售政策,全县兰麻种植面积锐减。1963年种植面积和产量仅为1954年的40.84%和25.24%。1984年以后,县人民政府加强了对竺麻生产的技术指导,调整了羔麻收购价格和奖售标准,调动了农民种麻的积极性。同时,认真抓好苎麻提纯复壮工作,全县兰麻生产又逐渐恢复发展。1986年种植面积为30961亩,是1963年的5倍多。解放以来先后到平乐引种兰麻良种黑皮蔸的省份有湖南、广东、云南、湖北、浙江、江西、江苏、福建、安徽、四川、贵州、陕西、河南、海南等。国外到平乐引种黑皮蔸苎麻种的有保加利亚、越南、罗马尼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至60年代末,广西境内的兰麻90%以上为引种平乐优质苎麻良种黑皮蔸。1988年,平乐兰麻种植面积5.5万亩,总产348万多公斤,分别占全广西的26.1%和30.1%,是广西境内苎麻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县。平乐已列为广西最重要的商品麻基地县。苎麻用途广泛,麻杆可作造纸原料;麻叶可作饲料;麻根入药,性寒味甘,解热凉血,主治热病烦渴、胎动下血等症;苎麻纤维是纺织、机械、国防、渔业、矿业、橡胶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制造飞机翼布、降落伞、电线包皮、传动带、水龙带、工业缝线等物品的上乘用材。平乐苎麻单纤维支数一般为1800~2000支,最高达2722支。是棉花的七八倍,拉力为棉花的八九倍。1980年以来,南宁绢纺厂每年都要从平乐购进600多吨,与化纤混纺,制成各种薄型织物。该厂用平乐苎麻织制的“华锦”牌涤麻布,1981年获国家纺织部颁发的银质奖。1990年5月24日~28日,全国兰麻纺织品展销会在北京召开,广西送展的苎麻面料因品种齐全,且布料质地细腻,布面挺洁、花色新雅,兼有轻、薄、细、飘、透等风格,深受京城消费者青睐。经评比,广西共有18个麻制产品获开放创新奖和鼓励奖。苎麻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从出苗到成熟期需要积温1600℃左右,生长期月降雨量要求在1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苎麻极易获高产。平乐的气候极适兰麻生长。境内13个乡(镇)均有种植,主要麻区为大扒、长滩、附城、福兴、桥亭、二塘、沙子等7个乡(镇)。尤以大扒、福兴、附城等沿河乡(镇)为多。一般年成可收3次,若雨水调匀可收4次。亩产干麻一般为100多公斤,高者可达200公斤。1954年江左乡农民童廷宪种麻1.44亩,产干麻371公斤,平均亩产达258公斤。目前,苎麻已成为平乐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985年全县苎麻种植面积11728亩,总产97万公斤,分别占全广西的51.4%和50%。当年全县苎麻收入1050万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6%。是年,福兴乡上盆村全村种植兰麻660亩,产麻7.2万公斤,收入60.41万元,占农业总收入88.19万元的68.5%。1986年,大扒乡苍板横滩自然村13户农民种苎麻78:4亩,当年总产干麻8400公斤,总收入11万元,人均收入1122元,其中超万元的有7户。1990年全县种植面积14783亩,总产836900公斤。平乐兰麻早在解放前已有出口。据民国29年《平乐县志》载:民国24年,平乐县苎麻出口量达100多万斤。国际市场上,广西出口的苎麻大都打上“平乐大扒”的字样,以示产品的正宗。解放初期,全县每年出口苎麻仍保持在20万公斤左右。1960年后很长一段时间因县内苎麻面积减少,产量少,出口曾一度中断。1985年恢复出口,当年出口20.9万公斤,创汇63万美元。1987年出口36.2万公斤,创汇110多万美元。

六. 广西 桂林 叠彩区 广西瑶锦

广西瑶锦出自瑶族妇女之手,为广西瑶族人民服装或其他用品上织绣而成的装饰品,常用于床毯、被面、腰带、头巾、背带芯、绑腿等方面。分为织锦与绣锦两种。由于绣锦全用手工,可随时随地操作,且花纹不受经纬线的限制,可得心应手绣制各种形象。

七. 广西 来宾 象州 葛根

粉葛药名葛根,一年生藤本植物,味甘性凉,具有生津止渴,解饥退热的功效,对发热头痛、肢体麻木、糖尿病及咽喉肿痛等症有较好的疗效。

八. 广西 百色 靖西 桂西鸭

桂西鸭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主产于广西靖西、德保和那坡一带,属大型肉蛋兼用型。

外貌特征:羽色有深麻、浅麻和黑背白腹3种。分别被当地人称作“马鸭”、“凤鸭”、“乌鸭”。

品种性能:成年体重2.4~2.7公斤,肉用仔鸭70日龄体重约2公斤。母鸭130~150天开产,年产蛋量140~150枚,蛋重80~85克,蛋壳多为白色。

九. 广西 南宁 横县 横县桑葚

桑椹又名桑果,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是御用补品。因桑树特殊的生长环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长无污染的特点,所以桑椹又被称为“民间圣果”。它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A原、B1、B2、PP及C、氨基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胡萝卜素、矿物质钙、磷、铁、铜、锌等成分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研究表明,桑葚具有防止血管硬化;健脾胃、助消化;补充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乌发美容;防癌抗癌;治疗贫血等功能和作用。桑葚除了鲜食之外,还可用米酒浸泡,也可用酿制葡萄酒的方法酿制桑葚酒,二者皆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横县现有专门采摘桑葚的果桑专用桑园300多亩,年产鲜果400吨,具有生态环保无污染、果大味甜的特点,既适合鲜食,更适合榨果汁和酿造桑葚酒,每年的3~4月份成熟,是成熟较早的时令鲜果。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总汇

十. 广西 桂林 平乐 水盐菜

水盐菜是平乐土之一。历来是红白喜事中,以及民间日常生活烹饪的上好配料。上等盐菜的颜色鲜黄透明,主梗、叶梗都有光泽,闻起来香气扑鼻,吃起来香脆爽口,还夹有适口的甘甜微酸味道。若是在炒鱿鱼、炒猪肚、炒大肠、煮滑鱼中配上盐菜,更是余味无穷。如作甜酸鱼、炒排骨的底菜,也是待客不失体面的佳菜。

平乐的水盐菜不仅自食自用,很早就远销桂林、梧州,还出口海外,而且相传在清代还成为了上奉朝廷的重要贡品之一。制作水盐菜的的青菜主要是从广东潮州移植来的芥菜,在选料时,以菜心呈拳状的最好,长得“过疯”的潮州芥菜,因其绿叶太多,形状松散,就不宜做盐菜了。水盐菜的腌制方法有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只有处置恰当,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首先是晒菜。晴天将成熟的芥菜平地割下,放在阳光下晒到整蔸菜叶用手抓拢,菜梗不断,这样就可以收起来了。其次是踩菜。水盐菜制得好坏,与踩菜有密切关系。先把晒好的芥菜分层放进大木桶中,一层菜放好用脚踩平,在上面撒上一层生盐,每百斤芥菜要放3至4斤盐。每放一层踩一层,一直踩到挤出菜水淹过菜面为止。最后在菜上面放上一层稻草,再用石块压实。如果是中秋节前踩制盐菜,因天气温度高,以用陶瓷缸为好;中秋节后,天气转凉,则以大木桶为好。再次就是要掌握时间和温度,开桶取菜。经过踩紧压实的芥菜,在超过22℃的天气里,只需腌制七天即可成熟;低于22℃的天气,一般要腌制15天到20天才可成熟;低于l0℃的冷天,就要25天,甚至两个月才能起盖发卖。

当压实的芥菜经过一定时间后,水面上浮起一层白色的泡沫时,即可移去石块,起出食用或上市出售。水盐菜成熟后,不能保存太久,如果留在桶里过久,遇上天气高温,盐菜的颜色就会逐渐变色,出现霉烂的现象。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烧缸”。腌菜在腌制中遇到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观察,如果时间过长,缸边或桶边只要盐菜接触处出现霉变黑斑,就是“烧缸”了,盐菜的色香味会受到严重影响。有经验的农户会根据天气情况掌握腌制时间,所以平乐、荔浦的腌盐菜味道好,就是好在他们的传统腌制技艺上。

平乐、荔浦的农户爱腌盐菜;资源、全州、灌阳的农户则爱做泡辣椒。泡辣椒看起来鲜红艳丽,一个个胀鼓鼓地焕着光泽,入口一咬,香、甜、脆、辣、酸五味俱全,且辣度不高,爽口开胃。吃后腹中有微火之感,浑身暖洋,如有风寒感冒,头上冒出细汗,不用吃药病情就好八成。桂北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到了严冬,就常以泡辣椒和生姜、茶叶煮酸辣椒茶,每月喝一两次来抵御风寒感冒。

资源属高寒山区,湿气重,所以乡村农户均爱制作泡辣椒,家家都有几个腌酸坛子。制作泡辣椒时,先将坛子消毒,用火烘干水气,再放上山泉水、米酒、土糖、生盐,把泡水酿制成香酸味。然后选择新鲜肥厚,带有光泽的鲜红辣椒,用剪刀剪去把头,不要弄破,晒半天或一天去了表面水气,即可将它放入坛内,放多少根据坛子大小和坛水多少而定,一般将辣椒放入坛中,以坛水能盖住辣椒为宜。坛盖盖好后,坛檐要放水,使盖子密封不走气。辣椒在坛子里泡至半个月即可取出食用。只要坛子不走气,泡再久,辣椒吃起来都是香中带甜,辣中带酸,脆嫩可口,生津驱湿的上好食品和作料。如用泡辣椒炒蕨菜,可做出难得的山野珍菜;如用来煮鲜鱼、豆腐火锅,资源有句趣语:“要你捆起舌头咽!”意思是吃这佳肴,不小心连舌头都被馋得咽下肚子,所以要捆起舌头吃这美食,才不会将舌头咽下去。如今,资源的泡辣椒已走出农家,进入了工业化生产,批量泡制,投放市场,走向两广两湖,成为俏销的土品。

腌盐菜,泡辣椒人们见之甚多,食之不少。可是有一种侗家山珍“昆虫菜”,就闻之甚少,食之难得了。居住在龙胜的侗家人,自古就有捕捉虫蚕作菜的习惯,他们称马蜂、蚂蚱为“无骨之肉”。马蜂(胡蜂)是山林中飞行的昆虫,尾部有毒刺,会蜇人。这种马蜂有一种在树上做巢,俗称“楼蜂”,或“油萝蜂”;一种在地下做巢,俗称“土地蜂”,或“鬼头蜂”。它们做的蜂巢均用树枝、树叶沫粘胶而成。巢内分若干个大小圆瓣,每瓣有许多小孔,雌蜂将卵产9-孔内,再用树脂覆盖,到农历七八月间,蜂蛹便长满孔穴。这时,侗家人先踩好点,到了晚上,便点燃柴草,将蜂子烧死,或以烟火将蜂驱赶走。然后摘取蜂巢回到家里,慢慢地将蜂蛹倒出。有的一个蜂巢可取蛹达一两斤之多。然后用油酥配以佐料,把马蜂蛹调炒得金黄香脆,一端上餐桌香气四溢,可谓是真正的山珍,绝妙的美味。用它来下酒,是难以品尝到的佳肴。如果用来做汤,那适口的醇香和甜味,比海味还要清甜可口。到侗家不是奉为最尊贵的客人,永远莫想得到品尝的口福。

另一种“昆虫菜”那就是蚂蚱。蚂蚱即黄虫,桂北山区有一种蚂蚱全身青色,头上长两条细长触角,眼睛特大,背脊与头连有三条黄线,翅羽长,内羽呈淡红色,体大如一中指,因为这种蚂蚱多在苞谷地啃吃苞谷叶,山里人俗称它为“苞谷蚂蚱”而得名。夜间它常伏在苞谷叶上,一动不动。每到苞谷扬花,苞谷棒子吐须的时节,侗家人就打着火把,走进地里去捕捉这种啃食作物的害虫。有时一两个钟头就可以捕捉到一小竹篓。捉回后,把竹篓放进沸水中一泡,将蚂蚱烫死。这时烫死的蚂蚱竟然与海里的大虾一样,原来一身青色的蚂蚱,变得全身微红。然后将其头一扯,头带着肠腑全部被扯了出来,肚腹除潜留着黄爽的蚂蚱蛋外,一点污物都没有。再捏去脚和翅膀,便成了一砣微红的蚂蚱肉。这时有的人拿来爆炒,配上生姜、大蒜、少许青椒、食盐,出锅后色彩红绿俱备,香气扑鼻。如果用油炸,那就先将蚂蚱放在一个钵头里,与大蒜、生姜、食盐、五香粉等混合一起,将蚂蚱腌泡半小时,让其吸进盐味。再将茶油锅放上炉灶上,油沸时将蚂蚱放入油锅里,见蚂蚱浮上油面,颜色稍有焦红,即可捞出放在盘子里,冷却后即可食用。这种油炸蚂蚱的香气,酥松、爽脆、可口程度,难以用文字和语言形容,就像侗家人讲的那样:“油炸蚂蚱最好吃,天上难找地下稀。”

这种侗家“昆虫菜”稀有独特,就是常到侗家做客的人,也难碰上几次。桂北的农家特色菜甚多,还有瑶家五香菜、笋干、干山菌等都是民间传统蔬菜,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适合大众的美味。尽管各种美味佳肴充斥餐桌宴席,农家特色菜仍然以它独特的风味被人们视为珍馐。

广西特别好吃的家乡特产做法广西特产美食100例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