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吃的特产有哪些呢 寿县最好特产排名前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8 14:33:18

一. 安徽省 淮南 寿县 寿州香草

   香草只有在寿县城内报恩寺东边的一片地上生长,才能有馥郁的香味,如果易地种植,虽也长枝叶,但无香味,枝茎也由空心变实。故名曰:寿州香草。

传说寿州香草的发现,是在五代十国末期,后周大将赵匡胤率军攻打南唐寿州时,他的战马挣脱缰绳,跑到东禅寺(即今报恩寺)东边一块草地吃草,打不走,牵不离,赵匡胤闻知后,便实地观察,顺的摘枝野草嗅嗅,连声说:“是香草!”以此得名,成为名扬千里的寿州。

寿州香草是两年生草本植物,高一米左右,叶对生,花柄长,形似芝麻秸。头年农历九月下种,第二年四月收割,满城飘香。端午佳节,家家户户用干香草缝制香荷包,以驱虫避汗气。每年五月,湖北、上海、河南等地客商都前来采购。

二. 安徽省 淮南 寿县 瓦埠湖银鱼

银鱼,古称脍残,白小,杜甫“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的诗句即指此鱼。头扁平,体细长,光滑透明,洁白如银,体长1-2寸,属天然性鱼类。每年三四月间繁殖。在水草丛生的湖湾河口产卵,产卵后母鱼即死去,寿命一年。每条能产卵几千粒,卵化后迅速生长,五月中旬生长成熟,即可捕捞。瓦埠湖银鱼年产量在20万斤上下,多出口或运往北京、合肥和香港等地。

银鱼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鲜吃最美。但由于银鱼细嫩,出水便死,如不立即加工暴晒,很快即化成乳汁一样的水浆。故渔民多出售干银鱼。银鱼可做炒菜、烩菜、汤菜等十几种佳肴。清代曾列为贡品,今人多作馈赠礼品。

三. 安徽省 淮南 寿县 寿柴胡

寿县北山所产柴胡,质地明净,药效好,为医家所推崇,称之为寿柴胡,以区别于其他地方所产之柴胡。明代列为贡品。嘉靖《寿州志·贡赋》载,每年进献北京9斤,南京10斤。

四. 青海省 海北 海晏县 嘛呢石刻

石刻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工具也很简陋,艺人用铁锤、钢凿,根据石块的大小和文字的多少,在起伏不平的石块上进行凿刻,将图形阳凿或阴刻 ( 即凸出或凹人 ) ,有的经石需要用颜色装饰,绘制中再用牛奶稀释拌匀使用,有油质的色彩不易被雨水冲落,可使画面色彩保留很长时间。藏族文字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易于美饰,表现最多、最突出的是“六字真言”即 ( 咯、嘛、呢、叭、咪、眸 ) ,其内容寓意深澳,广意为吉祥等。由这六个藏族文字组合成的画面,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将六个字穿插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固定的、规则的文字图案,用于寺院绘制装饰或铸刻在器物上;再一种是按六字顺序排列组合,并形成一种固定格式凿刻在十公分见方的自然石块上。从旅游市场看,现有加工的嘛呢石刻产品还是很受游客的喜欢,它具有西部的民族文化特征和神秘的宗教色彩。

五. 河北省 石家庄 灵寿县 灵寿核桃

灵寿核桃

六. 河北省 石家庄 灵寿县 灵寿金针菇

灵寿金针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河北灵寿县是我国主要的金针菇主产县,2004年全县食用菌总产量达7.2万吨,其中金针菇总产量达5.8万吨,产值3.4亿元。近年来,灵寿县委、县政府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中逐步实现产业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战略方针。为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提供了新鲜经验。抓规模化生产,促进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托起产业品牌,造福从业菇农。灵寿县食用菌产业涉及11个乡镇、150多个行政村,种植户16000余户,种植面积已达500万平方米,年产量12万吨,产值6亿元,纯收入3亿元,并带动了运输、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河北乐民食用菌交易市场,产品为当地自产,主要销往:内蒙、山东、广州、北京、天津等地。

灵寿金针菇营养价值:1.金针菇具有热量低、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种维生素的营养特点。2.金针菇中赖氨酸含量特别高,锌的含量也比较高。

地域范围

灵寿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东麓,东与行唐县相邻,南与石家庄市接壤,西接平山县,北通保定市阜平县;西北部与山西省山体相连。灵寿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为山区,中部为丘陵,东南隅是冀西平原的边缘,灵寿县南北较长,东西较窄。灵寿县金针菇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东经113°45′00″~114°28′00″,北纬38°16′00″~38°48′00″。包括灵寿镇、青同镇、塔上镇、慈峪镇、岔头镇、陈庄镇、三圣院乡、北洼乡、南寨乡、牛城乡、狗台乡、谭庄乡、燕川乡。保护面积70000公顷,生产面积600公顷,年产量10万吨。

七. 河北省 石家庄 灵寿县 锅贴饼子

锅贴饼子

玉米面或高梁面、谷子面、山药面、谷糠面等和面(玉米面和谷子面都要先用开水泼面),趁热锅贴于锅边,饭熟饼熟,挨锅一面烤焦成黄褐色,酥脆可口。

玉米面馒头的制作工序和普通馒头一样有:发面、施碱揉面、制形和上屉蒸熟。

1、

发面:在普通的的面粉中放入适量的发酵粉和3/1的玉米粉来发面,用水和匀,揉至不沾手为至,将面团放在盆中盖好,使其发酵。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要放在火炉旁。

2、施碱揉面:等面膨胀起来,撕开就呈蜂窝状并略有酸味时,这时可把面取出放在面板上加上适量的食用碱边加边揉,等闻不到酸味时,撕一块食指大的面团在炉边烤熟,掰开,如无黄色,鼻闻无酸味即施碱适合,就要制形。如果呈黄色,便是碱多了,可放一会,再发一发,然后再蒸。如果闻到酸味,便是碱少了,还需要施一点碱再制形。

3、制形:

把施好的面,按蒸屉的大小揉成圆条,然后用刀切成方块儿,便是方形馒头。如果用手罩在面板上将面块旋转、轻揉,便能制成圆形馒头。

4、上屉蒸熟:

将揉好的馒头按次序摆在蒸屉里,要留一定的间隔。锅里的水沸滚后,放入屉中开始蒸,锅里的水要一直处于沸腾状态,还要使蒸屉不漏气,这样蒸出的镘头又喧又好吃。蒸的时间,根据镘头的大小而定,一般的馒头需要蒸1小时就熟了,就可提屉放气。如果当时不吃,要及时把馒头从蒸屉中取出,以防粘底。

八. 河北省 石家庄 灵寿县 五岳寨太行龙井

五岳寨太行龙井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的。五岳寨太行龙井茶生长地在高纬度高海拔的太行山区,低温时间长,弱光多而长,空气湿度大的气候特点,孕育了“太行龙井”茶的优良品质。

南营乡茶叶种植始于1998年,当时在漫山林场种植面积不足1亩,南茶北移取得成功,自那时起通过市场推动、政府引导、农户参与等,茶叶种植便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把茶叶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种植效益的突破口来抓,并迅速成为南营乡的支柱产业。目前,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23亩,年产值达650万元。茶叶种植主要集中在漫山、抓麻、北营、南营、东寺岭五个行政村,使南营乡茶叶种植发展成了高效现代生态农业的一大亮点。今年7月,为使茶叶产业蓬勃发展,激发农民种茶积极性,灵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茶叶产业的实施意见,对发展茶叶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南营乡政府及时组织召开了座谈会,为南营乡茶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南营乡有着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环境,五岳寨景区坐落在南营乡境内。丰富的土地资源,优质的劳动力资源,茶叶种植的成功经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力的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发展。面对难得的机遇,南营乡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乡、业主、农民多方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组织引导好茶叶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今年以来,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河北灵寿世盛农业开发有限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对南营乡的茶叶进行规模化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形成产、加、销一体的经营化格局,解决农民生产、加工无技术、产品无标准、销售无市场、市场无秩序、价格无定位的难题,从而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现河北灵寿世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南方引进优质小叶种信阳10号在南营乡育种,信阳10号芽叶生育力强,发芽整齐,长势旺,产量高,所产茶叶香气清香,滋味鲜爽。还具有扎根深,抗寒性、适应性和扦插繁殖力较强等特性。

九. 安徽省 淮南 寿县 寿县“大救驾”

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的名产。公元956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奉诏攻打寿州(今寿县),久攻不克,积劳成疾,食这种糕点,恢复了健康。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皇帝,赐名“大救驾”。

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的名产小吃。相传在公元九五六年,周世宗征讨淮南,大将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才打破城池,取得成功。由于疲劳过度,赵匡胤进城后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饭不进。这时,有个巧手厨师为了让他进食,便精心制做了一种点心。用上好的白面、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桔饼、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带馅的圆形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如急流旋涡状,因用油煎炸,色泽金黄。

当厨师端上点心时,香味扑鼻,外形诱人。赵匡胤一见,心中高兴,食欲大增。他拿起一个,咬了一口,觉得酥脆甜香,十分好吃。再一看内中之馅,色白细腻,红丝缕缕,青丝条条,如白云伴彩虹,色美味佳。赵匡胤越吃越有味,一连吃了几顿,病体大愈。他十分高兴,重赏了厨师。

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开国皇帝,想到南唐一战和这种糕点,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这种糕点从中救驾。”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

大救驾”是安徽寿县著名点心,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制作大救驾的主要材料有: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糖桂花等,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这种点心形状独特,其形扁圆,中间呈急流漩涡状,多层花酥叠起,犹如金丝盘绕,清晰不乱,色泽乳白滋润。品尝起来,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腻,而且含多种果香味,深受群众喜爱。

原料配方:

皮料:特制粉12千克炼猪油1.8千克白糖粉500克水5.25千克

酥料:标准粉8千克炼猪油4千克

馅料:白糖12千克炼猪油2.7千克红丝250克桔饼250克桂花250克核桃仁750克青梅250克冰糖750克花生仁750克

炸制用油7.5千克

制作方法:

1.制皮:先将水、油、糖搅拌均匀,再加入面粉制成均匀、光滑的面团,盖布回饧。

2.制酥:将油、面拌匀。

3.包酥:按皮95克、酥55克进行小包酥,经擀、折包好后,卷成长条备用。

4.制馅:将白糖、猪油在一起拌匀、擦透,然后将各种小料切碎擦拌均匀即可。

5.包馅:将包酥后卷成的长条,顺长切成两半,作成明酥,刀口切面向上,按扁后擀成圆片,包入馅心。包好后每只重125克,用手拍成直径7厘米的圆坯即可。

6.炸制:将生坯放在铁筛内,留一定间距,放入130℃热油中,炸至外壳发硬,表面呈淡黄色即可。

质量标准:

形态:圆形,表面酥层清晰,中间呈急流旋涡状。

色泽:淡黄色均匀。

组织:外皮酥脆,馅细软。

口味:酥松、香甜,有果料香味。

“大救驾”是安徽寿县历史悠久的美味名点。

相传在公元九五六年,周世宗征讨淮南,大将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才打破城池,取得成功。由于疲劳过度,赵匡胤进城后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饭不进。这时,有个巧手厨师为了让他进食,便精心制做了一种点心。用上好的白面、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桔饼、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带馅的圆形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如急流旋涡状,因用油煎炸,色泽金黄。

当厨师端上点心时,香味扑鼻,外形诱人。赵匡胤一见,心中高兴,食欲大增。他拿起一个,咬了一口,觉得酥脆甜香,十分好吃。再一看内中之馅,色白细腻,红丝缕缕,青丝条条,如白云伴彩虹,色美味佳。赵匡胤越吃越有味,一连吃了几顿,病体大愈。他十分高兴,重赏了厨师。

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开国皇帝,想到南唐一战和这种糕点,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这种糕点从中救驾。”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

自此以后,“大救驾”的名称和制法便一直流传下来。至今,“大救驾”仍驰名淮河南北。外地来客慕名品尝,当地人们也常以此馈赠亲友,颇受欢迎。

十. 陕西省 咸阳 永寿县 永寿油汤面

油汤面制作方法如下:用纯菜油炒五花肉,加适量姜末、十全大料、盐、醋制成躁子;用菜油炒金针、木耳、蒜苗,加调料制成底料;将盐、醋、生姜、鸡精、大油放入水中烧开,先下底料,后下葱花、蛋饼,制成汤;用精粉和面,然后擀薄切细,煮熟后用温开水过一下,然后挑一筷头在碗内浇汤而食。特点是面薄筋光、汤鲜味美、油而不腻。
寿县十大特产排行寿县特产有哪些值得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