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特产糍粑是什么 糍粑哪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7-26 15:09:54

一. 河南省 信阳市 平桥区 煎糍粑

工艺:煎帖法

生榨米粉的制作材料:江米200克,枣泥馅200克,白糖100克,植物油250克(约耗100克)。

煎糍粑的特色:外焦里嫩,甜糯可口。

制作方法:

1.将江米蒸熟晾凉,捣成泥,分成4等份,每份包入枣泥50克,按成扁圆形;

2.平底锅加上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包好的糍粑,煎至两面呈柿黄色时即成。

制作要领:

1.制成的圆形生坯要大小均匀;

2.煎制时火不宜太旺。

二.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凤凰糍粑

凤凰糍粑

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据乡土志书记载:"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1尺5,寻常者约4寸许,3至8分厚不等。"小糍粑做完后,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土家人大方。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两个人对站,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糍粑也很讲究,手粘蜂蜡或茶油,先搓坨,后用手或木板压,要做得光滑,美观。

三. 河南省 信阳市 潢川县 绿豆糍粑

绿豆糍粑

以糯米、绿豆为主料,将糯米蒸熟捣成粘糊状,分成小糯米团再捏成薄片,包上煮熟的绿豆馅,制成椭圆形的半成品,经油炸而成。新出油锅的绿豆糍粑,色泽透黄发亮,两边布满油泡,吃时香柔甜美,食后余味无穷,为早点佳品。

四.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桑植 土家糍粑

糯米洗净,泡上一个对时后,滤干后用甑子蒸熟。然后把糯米饭盛在粑槽内用锤打烂,再捏成大小均匀的坨子,压薄成形,这便是糍粑。待成形的粑阴干后,泡在坛子里,十天半月换一次水。这样,可以放到端午节,经久不坏。

五. 福建省 龙岩 上杭 南阳糍粑

糍粑是我国南方特别是客家地区最为流行的美食,人们习惯于在节日或粮食丰收时制作,象征着喜庆、团圆、丰收。

糍粑,闽西各县市都有,但南阳糍粑最为盛行,上杭县南阳镇家家户户都会打糍粑。现在的街市里虽然时而有糍粑卖,但那些机器制作的糍粑并不地道,吃起来总还有饭粒的感觉,在香、韧、甜等方面也没有南阳糍粑来得痛快。农历3月23日是南阳一带的打醮日,记者前往南阳目击了糍粑制作的全过程。

糍粑是糯米做的,它的特点是粘、韧、滑、香,那种口感是任何一种食物也无法比拟的。

糍粑的具体做法是:浸米、蒸饭、捶打、起团和拌料。将糯米洗净,漂去糠皮和杂质,浸泡4小时以上,滤干水,放入饭甑里蒸至九成熟。将蒸好的糯米饭倒入石臼,用脚踏驱动的杵或手持"T"形的棒槌去击打,因糯米的特性是黏稠,加之米饭滚烫,所以石臼旁还须一盆冷开水、一个"救糍粑"的人。

"救糍粑"的人动作要大胆而准确,既要"救糍粑",又要注意自己的头和手不被打到。南阳人打糍粑用棒槌,棒槌打糍粑是一项费力气的差事,非得壮汉不可,力气小的人没多久就会感到手臂软绵绵的。打糍粑既是个技术活,也算是粗活,它讲究准、稳、狠,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有韧性,这活儿即便是冰雪天气也会出一身大汗。

糯米饭捶打得黏稠了,下一步就是做糍粑。用手工将糍粑捏成小拳头大小,压扁后放在簸箕里就成了。糍粑的食用方法很多,佐料也很讲究,有炒豆香末、有芝麻香末,也有用红糖和白糖做佐料的。糍粑可用油煎炸,也可用炭烤,还可用微波炉加热。

吃糍粑最过瘾的吃法就是吃烤糍粑,冬日的山区阴寒潮湿,为了取暖,一般人家都会燃起火炉,大伙围坐一团。将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糍粑在炭火中渐渐鼓胀,叽叽作响,表皮微微隆起后像个大包子。此时将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腾出,用口撕咬外酥内软外黄里白,似一个"金包银"的糍粑拿在手里软乎乎的,但千万要注意避免烫了口舌。

据乡土志书记载:"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一尺五,寻常者约四寸许"。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客家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客家人大方和好客。

六. 广西 桂林 灵川县 灵川糍粑

用上等糯米,清水浸泡至饱和状态,后蒸煮,再用木杵石臼强力捣制而成。其形圆有光泽,饰以红边印花。其味软熟香糯,滋补。煮食、煎食、油炸均可。咸、甜皆宜。为农家备必的年节礼品。每年春节前,几乎家家户户打粑粑,杵捣之声响遍村巷。另有清明糍粑,为清明节专用供品,故名。变用糯米,研粉,再与白头翁(一种野生菜类)焙干研粉相拌合,内馅,制团蒸熟,备食。其味香甜,风味独特。

七. 湖南省 娄底市 新化 水车糍粑

糍粑是用熟糯米搅拌成泥制作而成,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人们习惯于在春节前制作,象征丰收、喜庆和团圆,是过年必备之品。糍粑排骨是一道带有浓郁乡土风味的新菜色,柔软的糍粑包裹着酥烂入味的排骨,再油炸至金黄,入口松化内里软滑,带有排骨肉汁,口感非常丰富。

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据乡土志书记载:“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1尺5,寻常者约4寸许,3至8分厚不等。”

糯米晒干了,洗净了,放进木甑,上了气蒸。蒸到九分熟的时候,起锅,两个人提了甑把,疾步走进院落,兜头倒进一个巨大的石臼里。两条粗壮汉子举起手腕粗的枣木大棍,呼儿嘿哟地打起来。这打糍粑很有讲究,追求“快、准、稳、狠”四个字。两个人围了石臼,各站一方,手中的木棍下去要快,收起也要快,糯米粘性太强,免得棍子和米粘在一起;准头要足,两根木棍此起彼伏,都要打在同一个地方,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打得瓷实;稳说的是握棍的手要紧,用力要均匀,不能前面噼里啪啦赛疾风骤雨,后面力气用尽了,软绵绵的跟不上趟,那这臼糯米就算废了;狠不用说,当然是手腕子、臂膀的力气要绷得足,散得畅……如此这般,汉子们一身汗,那臼糯米被打成了粘乎乎得一个团,两支木棍架起来,搁上撒面粉的案板,分成大小不一的小团,塞进刻花的木模,那糍粑就成形了。

刚做好的糍粑是软的,从木模里拿出来后,手腕一抖,糍粑在空中转上几个圈,圆圆地落在晒席上,再盖上被单,温度降下来后就好了。做糍粑很讲究,手粘蜂蜡或茶油,先搓坨,后用手或木板压,做得光滑,美观。小糍粑做完后,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农家人大方。

八. 贵州省 铜仁 万山区 铜仁糍粑

铜仁糍粑,亦有“年粑”、“寿粑”、“抛梁粑”之称,其用途一是逢年过节赠亲友,素有“拜年拜年,糍粑上前”的习俗,二是招待客人,三是农村建房上梁时用于向众人抛洒,谓之“抛梁粑”,有喜庆吉祥之意。

九.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商洛糍粑

糍粑是用熟糯米搅拌成泥制作而成,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人们习惯于在春节前制作,象征丰收、喜庆和团圆,是过年必备之品。糍粑排骨是一道带有浓郁乡土风味的新菜色,柔软的糍粑包裹着酥烂入味的排骨,再油炸至金黄,入口松化内里软滑,带有排骨肉汁,口感非常丰富。

十. 福建省 三明 泰宁 舂糍粑

泰宁人每逢婚丧酒宴,少不了要舂糍粑,为酒宴“垫底”,俗称“饱料”。先将淘洗浸透的糯米用大蒸笼蒸熟,然后倒入石臼中舂烂成糍,取出捏制成各种形状的糍粑。糍粑分糯米糍、状元糍、清明糍、上元糍、乌楮粳米糍等。
糍粑哪里的特产最好吃糍粑是哪个地区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