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特产红辣椒 含山县红辣椒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0-02 16:46:28

一.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和县姥半夏

和县姥半夏

二. 河北省 邢台 南和县 麻头纸

走进和阳镇,知道麻头纸的多为该镇的杨牌村村民。这里的老人告诉记者,旧社会因为村民们穷,为了生存,少数村民们便开始学起一种技术——制作麻头纸,并成为村民的一种营生。

“麻头纸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村里的老人说:“古时候,朝中重臣向皇上进谏的奏折、民间向官府申诉冤情的状纸,或制作鞋底、糊窗、裱房屋、订账簿等,所用的纸多是这里的村民制作的。甚至解放前还用来做解放区的钞票。”

18道工艺展现灿烂文化

今年80多岁的杨会章老人对当年制作麻头纸仍记忆犹新。“工序要求可严呢,有18道。”分为“展绳”、“泡龙柜”、“澄绳”、“锛绳”、“串麻”、“掐麻”、“蒸浆”“龙柜蜕”、“洗细麻”、“掐麻豆”等,就是先拆开烂麻绳上的疙瘩,将烂麻绳泡在特制的槽子里洗干净,再用刀斧将麻绳截短,放在特制的石碾上压成浆,用石灰水洗干净后,把浆放在锅里蒸熟,再用石灰水洗净。最后,将纸浆放入坑中打好后,用二尺半长、一尺二宽的特制帘子进行抄纸,直到“水中银花现,帘上白云升”时,便有了洁白的麻头纸。

村里的老人讲,村民们为了多挣点钱,往往带上很多麻头纸徒步到山西、河南去卖,能占到全国一半多的份额。

三.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泰和蜀口茶

泰和"蜀口茶"产于该县马市镇蜀口洲。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蜀口茶从采叶到制成产品要经过杀青、揉捻、炒二青、复揉、初干、摊凉、再干七道工艺。其产品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细,弯曲秀丽,色泽翠绿油润,茸毫显露,肉质香气高爽,滋味鲜醇甘厚,汤色黄绿清亮,叶论著绿完整,入口香醇,回味长久。历史上曾列为贡品。解放后,该

茶叶生产发展较快,至一九八五年面积达650亩,总产达85000公斤。产品销往省内外和国际市场。

四.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和县甜叶菊

和县甜叶菊

甜叶菊为菊科、甜叶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1-1.3米。根梢肥大,50-60条,长可达25厘米。茎直立,基部梢木质化,上部柔嫩,密生短茸毛,花冠基部浅紫红色或白色,上部白色。瘦果线形,稍扁,褐色,具冠毛。花期7—9月,果期9-11月。原产于南美巴拉圭和马西交界的高山草地。现中国北京、河北、陕西、江苏、福建、湖南、云南等地均有引种。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对光敏感。叶含菊糖苷6-12%,精品为白色粉末状,是一种低热量、高甜度的天然甜味剂,是食品及药品工业的原料之一。

五.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兴和县 兴和马铃薯

兴和马铃薯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的。兴和县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光热等条件非常适宜马铃薯种植,种植品种主要有夏坡蒂、荷兰15、克新以及大白花2191等。

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其生长发育规律与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相吻合,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县委、政府顺应自然和经济规律,把马铃薯确定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几年,全县各级政府把推进马铃薯产业化进程作为农村工作重点,主要在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加工转化、市场营销等产业化经营上下工夫,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年种植面积目前稳定保持在40万亩以上,总产量8亿多斤,是乌兰察布市乃至全区马铃薯主产区。

六.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乌江霸王酥

霸王酥和县乌江镇传统名点.有2000多年历史。原名哈蟆酥,又名小酥。相传西楚霸王项羽从四溃山(今驷马山)突围后,败走乌江城,感到人饥马渴,城边一卖蛤蟆酥老翁将此酥献给项羽,项羽手捏即碎,连赞“脆酥!脆酥!”自此,蛤蟆酥易名“霸王酥”。该酥以面粉、芝麻、菜油、白糖等为原料。80年代后,采用传统工艺与远红外线烘烤精制而成,内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具有开胃、润肺、健脾、强身之功能。有咸甜两种,酥松脆香,色味俱佳,甜而不厌.油而不腻。曾被评为安徽省乡镇企业优质产品。

七.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粉蜡笺

 粉蜡笺属纸品中的特种纸张,具有防水、防蛀、抗老化、耐折叠且不落粉、不断裂的特点,在封建社会,多作为皇帝颁发诏书、下达圣旨与宫廷书定专用。如唐中书褚遂良的《枯木赋》、宋徽宗赵佶的草书《千字文》所用皆粉蜡笺。随着封建社会的终结,粉蜡笺的制作也随之失传。巢湖市掇英轩文房用品厂经过潜心钻研古代文南献,借助反复试验,并在故宫博物院、北京荣宝斋、泾县宣纸博物馆的大力协助和提供样品的基础上,通过在定制的宣纸上施胶、染色、施粉、施蜡等十几道工序而试制成功,得到中国科学院、文化部、中国文联的首肯,研制领衔人刘靖已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民间艺术制作研究员,所产粉蜡笺及其姐妹产品“金银印花笺”、“泥金笺均已面市。”

八.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一品玉带糕

玉带糕是安徽省名品,做工讲究,质量上乘。清朝乾隆年间,一品玉带糕作为贡品,乾隆皇帝品尝后啧啧称赞,御封为“一品玉带”,此后声名远扬。玉带糕以冰糖、桃仁、红梅、青梅、桂花、莲子、桔饼、米粉、麻油为原料,经科学方法,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黄色的核桃似黄金,绿色的青梅似翡翠,莲子和桔饼如同珍珠玛瑙;四周有米粉镶成的白边,酷象一条玉带。玉带糕不仅香甜可口,而且具有滋阴强身、润肠益气、清炎健胃、生津润肺等功能。

九. 广西 钦州 钦南区 钦南辣椒

钦南区是全国第二大无公害冬种辣椒生产基地,该区利用冬闲田种植冬辣椒有二十多年历史,主要分布于那丽、那彭、那思3个镇,其简称“三那”成为远近闻名的“辣椒之乡”。目前已辐射到东场、久隆、沙埠等镇种植,辣椒种植面积从1992年种植1万亩左右发展到2014年7万多亩,总产量10万余吨,产值近2.1亿元。主要种植的品种有尖椒、线椒、螺丝椒,由于种植面积大,产品质量好,所产的辣椒畅销四川、重庆、江西、安微、湖北、湖南、河南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

钦南区拥有7050公顷辣椒种植基地经广西区农业厅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辣椒产品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钦南区那丽镇辣椒批发市场占地面积50多亩,建有辅面100多间,内设有冷库,常年辣椒上市高峰期日上市量最高达到1000多吨。

为了进一步提高钦南辣椒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近年来,钦南区加强对辣椒产地的水质、土壤、大气等环境质量监测,组织农技专家和技术骨干进村入户指导农民科学种植,选用优质、抗病虫害良种,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有机化肥等。该区积极引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通过品种的更新,提高钦南辣椒的质量,并大力推广摭阳网、育苗移栽和反季节栽培等耕作方法,合理安排生产季节,错开辣椒上市高峰,尽可能抓住市场的空档时机组织辣椒上市,提高辣椒的市场竞争力。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总汇

全州特产红辣椒新鲜土特产红辣椒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