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特产礼盒文案 汉中特产适合送人的礼盒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03 12:45:34

一.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橡子凉粉

采用橡树果实,经去壳、晾晒、浸泡脱涩、碾磨等多道工序制成鲜凉粉,凉拌即食,美味可口。鲜凉粉晒干后久储不虫蛀变质,食用前加热水浸泡半小时,可烧、可焖、可炖、可炒、可涮火锅、爽滑筋道,入口难忘。

二. 陕西省 汉中 留坝县 汉中米面皮子

汉中米面皮子是陕南的著名小吃。它不仅在陕南各县驰名,就是在关中地区的县市和繁华的西安古都,随处可见悬挂“汉中米面皮子”招牌的小吃摊。汉中米面皮子胜过户县秦渡镇面皮子。

汉中盆地气候湿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物产丰腴,盛产稻米,素有“鱼米之乡”称誉。汉中米面皮子就是以当地盛产的优质大米为原料,头天将大米淘净,浸泡磨成浆,浆不可过稠过稀,以薄糊状为宜,然后以特制的白铁皮平底圆锅盛浆,置滚水中,稍烫便熟。提出平底锅,凉水中略浸,以筷头顺锅沿一旋,反扣,一张雪白柔软的面皮子便成了。将面皮抹点熟油,叠折后用刀切成指头宽的面条。这面皮柔韧平常,入口绵软,光滑细腻,口感极佳。当然,面皮离不陪衬,一般加点黄瓜丝或滚水氽过的豆芽,豇豆,多为爽脆之物,彼此相得益彰。此外,绝少不了调料:酱油、醋、蒜泥、味精、辣椒、芥末、芝麻酱、香港、一一俱全。尤其辣椒。是最上味的调料,倘缺少了红油辣椒,便少了魂。

吃面皮不分节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均有做有卖,随时可得。米面皮子是汉中人待客的上等饭食。大小宾馆,上席便金樽美酒,山珍海味,决不可少一大盘面皮,而且这面皮准定最受欢迎,最先吃净的。即使那病得茶饭不思的人,也想吃碗米面皮子,开开口胃。现在,汉中米面皮子已遍布全省各地。

三.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城固生姜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前后也是种姜的时候。

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须根不发达,食用部分为肥大的根茎块,呈不规则块状,黄褐色或灰白色,有辛辣味。地上茎高60——70 厘米,叶片披针形,排列成两行;穗状花序,花下有绿色的苞,花被橙色,唇瓣紫色散布白点;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需肥量大。清明前后播种,深秋收获。生姜切片 为“干姜”,供药用。

姜原产印度尼西亚,后传人我国,我国周代就有姜的种植,我国的劳动人民早已认识到姜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蔬菜了。汉中盛产生姜,以城固最多。该县种姜历史悠久,自古出名,宋代亦有种姜的记载,明代已闻名全国,其周边的洋县、西乡、南郑、汉台区均有种植。

城固地处汉中盆地中部,由于受北亚热带湿润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温暖湿润气候,灌溉条件好,多为沙质土壤,酸碱度适中,土壤 湿润,土层深厚。城固人利用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的种姜经验精耕细作,每年生姜种植面积达1.5万亩左右,年产生姜9000万公斤,最高亩产可达 5000公斤,成为全国十大生姜种植县之一。城固生姜以外形美观、皮肉金黄、肉质细嫩、粗壮无筋、纤维细少、辛香浓郁、营养丰富而誉满全国,产品远销京、 津、沪、东北诸省,并出口日本与东南亚等地区。

姜的营养丰富,含有人体需要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糖分。抗坏血酸、胡萝卜素和多种矿物质与挥发性的姜油。姜油中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姜 醇、姜烯、水芹烯、姜辣素等10多种特殊成份。此外还有天门冬素、甘氨酸、多种氨基酸等。这些成分具有祛寒祛风、抗菌消炎、促进血液循环,还有美容、抗衰 老和益寿延年之功效。

作为膳食调味品的姜,在辣中能大显其能。它不仅风味独特,涤腥增香,而且能收到五脏畅透、暖透全身的效果。日常生活中,无论熬、炖、炒禽兽肉蛋,,或凉拌海鲜、蔬菜,只要撒入少许姜末,味道更加鲜美、可口,还可祛除腥膻杂味。

姜除了调味外,还可加工成盐渍姜、糖渍姜、蜜饯等。姜中提取的姜色素也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干姜、姜叶亦可提取芳香油。芳香油具有特殊香辣味,广泛用于饮料、食品的加工中。

姜能治病,从古至今,我国诸多名医善用姜治病,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治病用姜成“癖”,在他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两部著作中都非常推崇姜,极尽治疗之功用。仅《伤寒论》的113个伤寒处方里,就有59个用到姜,最多一方的用姜量达到50克之多。

姜能解毒。《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是药三分毒,姜是诸多中药中所含毒性成分的克星,我们常见一些中药处方后面有生姜作“引子”,旨在解除某种药物中的有毒成分。

姜治病的功效引起了国外诸多科学家的重视:美国科学家发现姜是防治晕船、晕车、晕飞机等运动疾病的良药,姜亦能治皮肤癌;日本科学家发现,姜粉 中的某些成分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英国科学家发现,姜能极大地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丹麦科学家发现,用生姜制成的血液稀释剂,可以有效防止血液凝 固;荷兰科学家发现姜有抗菌的作用,尤其是抗击消化道沙门菌效果明显。

四.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芝麻饼子

芝麻饼子,它还有个形象的别名叫草鞋底。六十年代末,几位西安的知青,一天在新集河沿街闲逛,看到一家摊位上卖饼子,就十分好奇地买了几块,尝了尝,觉得很好吃,遂买了一挎包带回村子。因为夜晚保管不善,一块饼子被老鼠拖到屋外,饼子正好和老农的一双草鞋躺在了一起,被一位知青无意中发现,他随即拿饼子跟草鞋比划了一番。很有诗意地跟大伙喊:“草鞋底。我们原来吃的是草鞋底啊!”自此,“草鞋底”取代了饼子名号,在新集大街小巷就传开了。

这种芝麻饼子的做法是,将水适量的加入麦面之中,慢慢地搅和成柔软的面团,发酵,面团呈蜂窝状后,即可切一块面团加干面粉搓揉成圆球,用手掌把圆球压扁,擀成薄薄的椭圆形,形似鞋底样,再往饼胎上摸一些用菜油泡过的芝麻,之后,放进鏊子里(现在大多用烤箱)加热烤制成熟。

五.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香米

洋县香米,据说始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宋丞相寇准曾 从洋县取香稻种子到长安(今西安)城内试种,没过几年,香稻米的香味便没有了。 据传说,流传至今的“香米园”遗址,就是当年寇准试种香稻之地。

洋县香米,米粒色白,呈半透明体,形状稍扁,近似粳米;用此米做成米饭,白若 霜雪,浓香可口,久放不馊。洋县香米在米做成熟饭之前,香味就散发出来了,故称“香米”。

六.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面皮

面皮是洋县一种极普通的饮食。它以本地大米为主要原料,制作简使,家家会做。面皮既是主食,吃两老碗可以果腹,又似菜肴,具有独特的美昧,所以人人爱吃,久吃不厌。乡里人在家天天吃面皮,但一进城还是找面皮担子,因为既经济又实惠。

面皮虽是洋县最平常的饮食,却以洋县的面皮为最。这有两个理由,一是洋县的面皮历史最悠久。民间就有北宋时大文学家苏轼的表兄文同任洋州太守时在群众家里吃面皮的传说。因为贪食美味狼吞虎咽,才落了个“馋太守”的笑称;二是洋县的面皮在制怍、调料、花样、口味诸方面多有独到之处,风味别具一格,而名噪市井。

先说制作。要做出上好可口的面皮,首先得从选米开始.最宜蒸面皮的是高杆稻“桂朝2号”,因为这种米“碴口硬”,蒸出的面皮不粘,“牛筋筋”的。其次是米要反复淘、泡。米淘得越净,次数越多,蒸出的面皮才‘薄而闪亮。一般米要泡够24小时,泡的时问越长,筋丝越好,有嚼头。第三道工序是磨出的米浆要用细箩子过,除去杂物小碎米。这样做,面皮才会细嫩。

面皮的选料颇为讲究。一般家庭食用,主要是精盐、陈蜡、酱油、蒜汁、姜汁、油泼辣子。而市面上的商品面皮,卖面皮,还要加上芥末、味精、麻辣油、香油等多达十一种。“这些调料中醋和油泼辣子是提味的关键。醋要用大料熬过;油泼辣子更要深加工,辣椒要选色鲜肉厚的辣角,辣米要磨碎,油要用草果、茴香、花椒等炸过。经过这样一番处理,便有一种特殊的香昧。吃者虽然辣的满头大汗,却余香满颊,不愿放碗。如今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消赞者不仅要求面皮蒸得好,而且要调料丰盛,质量的竞争,主要还是这两个方面的竞争。特别是老西门跟前有一谢姓个体户,他的面皮独树一帜,驰名全县。每日顾客盈门,接应不暇。因为经营面皮有方,现在是县政协委员、地区劳模、省人大代表,真可谓“面皮状元”。

面皮主要是凉拌着吃。先把切好的面皮挑在碗里,再以豆芽、菠菜,有的更讲究,还要放点红萝卜丝,红、白、黄、绿各色俱全。现在洋县人待客,喜欢以面皮菜豆腐相伴,清淡爽口,养胃生津,不仅令人胃口大开,还很符合生理和营养学。面皮除了凉拌着吃,近几年继续开发出来的还有炒面皮、烩面皮、油炸面皮、酸菜面皮以及汤面皮、热面皮等。热面皮弥补了寒冷冬日凉拌面皮渗牙的不足。它是将刚出笼的面皮整张溜进碗里.舀上调配好的葱花酸汤,再佐以虾皮、紫菜、胡椒粉,仿佛淡褐色的汤中一朵盛开的白莲,吃时用筷子一片一片夹着吃,热气腾腾,芳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总之,洋县面皮吃法之多,足可以摆上一桌面皮宴。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策开放,市场活跃,为了显示出地方特色,脑子活的人曾设想在洋县城里专设“面皮一条街”,把各种各样的面皮都搬上去,让外地客人一饱口福。

面皮,这种古老的地方传统饮食,目前不仅走上了高级宴席的餐桌,一展风采,而且已走出家庭,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挥出诱人的经济效益。同时,洋县已有数百人到宝鸡、西安、兰州、新疆、北京等地专门从事面皮经营,生意颇为红火。

信息来源: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七.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南郑茶叶

南郑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梁洲出名茶的记载。改革开放以来,茶叶生产迅速发展,截止1999年底,全县茶 园面积已达到2.96万亩,产量115万公斤,产值1800多万元。先后研制开发出“汉水银梭、“汉水银针”、“黄云翠竹”、南湖炒清”、“蒸青绿茶”、“汉中珠茶”等系列产品。名茶“汉水银梭”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中国文化名茶,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和’97中国国际茶叶展览会等8项大奖。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南湖炒青”荣获1997年第四届中国杨凌农博会“后稷”金像奖。

八.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汉中面皮

面皮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它是把大米(最初用面粉)放入水中浸泡四个时辰,然后推(或打)成米浆,上笼蒸成薄薄的饼子,置于通风处降温,抹上菜籽油切成细条,调入精盐、米醋、酱油、胡椒粉、姜汁、蒜泥及红油辣椒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也可配点萝卜丝、豆芽菜,看起来白里透红,或配以菠菜白绿相间。吃起来微辣微咸,酸香可口。自古而今,汉中人就有用面皮招待亲友的习惯。

面皮起源于秦汉时期。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

说起面皮,汉中还流传着一个“面皮知府”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汉中人张某在河南汝阳当县官。有一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到汝阳视察,张知县未备酒宴,只有家乡的面皮简单招待。钦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觉胃口油腻,一尝面皮,喜之不尽。问起制作方法,张知县一一奉告。钦差回朝不久,张知县就提升为洛阳知府。人们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面皮讨得钦差心欢,美言上奏天子而升官爵。此事传回汉中,被老百姓戏称为“面皮知府”。但令人遗憾的是,北京人至今不会蒸面皮。可能是钦差大人把制作方法全忘了,即使想吃也做不出来。

然而,汉中人制作面皮的工艺越来越精。如今早由原来的面粉稀释改为大米磨浆。配料、调味更为讲究。因而,不仅居民农户、大小集镇,处处面皮飘香,近几年一些人还去西安、西宁、洛阳、北京等城市去开小吃店,专门经营“汉中面皮”。

汉中的面皮有悠久的历史。汉中凉皮主要是香在辣椒中的调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下功夫。辣椒油是凉皮(粉皮)调料中最关键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决于辣椒中的调料. 汉中的面皮有悠久的历史。汉中凉皮主要是香在辣椒中的调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下功夫。辣椒油是凉皮(粉皮)调料中最关键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决于辣椒中的调料.

九.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热面皮

汉中面皮起源于秦汉时期,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
说起面皮,汉中还流传着一个“面皮知府”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汉中人张某在河南汝阳当县官。有一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到汝阳视察,张知县未备酒宴,只有家乡的面皮简单招待。钦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觉胃口油腻,一尝面皮,喜之不尽。问起制作方法,张知县一一奉告。钦差回朝不久,张知县就提升为洛阳知府。人们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面皮讨得钦差心欢,美言上奏天子而升官爵。此事传回汉中,被老百姓戏称为“面皮知府”。但令人遗憾的是,北京人至今不会蒸面皮。可能是钦差大人把制作方法全忘了,即使想吃也做不出来。

特色

面皮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它是把大米(最初用面粉)放入水中浸泡四个时辰,然后推(或打)成米浆,上笼蒸成薄薄的饼子,置于通风处降温,抹上菜籽油切成细条,调入精盐、米醋、酱油、胡椒粉、姜汁、蒜泥及红油辣椒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也可配点萝卜丝、豆芽菜,看起来白里透红,或配以菠菜白绿相间。吃起来微辣微咸,酸香可口。自古而今,汉中人就有用面皮招待亲友的习惯。汉中盆地气候湿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物产丰腴,盛产稻米,素有“鱼米之乡”称誉。汉中米面皮子就是以当地盛产的优质大米为原料,头天将大米淘净,浸泡磨成浆,浆不可过稠过稀,以薄糊状为宜,然后以特制的白铁皮平底圆锅盛浆,置滚水中,稍烫便熟。提出平底锅,凉水中略浸,以筷头顺锅沿一旋,反扣,一张雪白柔软的面皮子便成了。将面皮抹点熟油,叠折后用刀切成指头宽的面条。这面皮柔韧平常,入口绵软,光滑细腻,口感极佳。当然,面皮离不陪衬,一般加点黄瓜丝或滚水氽过的豆芽,豇豆,多为爽脆之物,彼此相得益彰。此外,绝少不了调料:酱油、醋、蒜泥、味精、辣椒、芥末、芝麻酱、香港、一一俱全。尤其辣椒。是最上味的调料,倘缺少了红油辣椒,便少了魂。 吃面皮不分节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均有做有卖,随时可得。米面皮子是汉中人待客的上等饭食。大小宾馆,上席便金樽美酒,山珍海味,决不可少一大盘面皮,而且这面皮准定最受欢迎,最先吃净的。即使那病得茶饭不思的人,也想吃碗米面皮子,开开口胃。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象面条状,改名“面皮”。(这里的面皮的面指:用大米做的非面粉做的。) 然而,汉中人制作面皮的工艺越来越精。如今早由原来的面粉稀释改为大米磨浆。配料、调味更为讲究。冬天吃面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署,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去湿,真可谓是四季皆宜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 《本草纲目》上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脾好了,人性柔,心好了,人实诚。
汉中面皮又叫凉皮,根据原料选用的不同,叫法也不同,用(大)米制作的叫米皮,又叫凉皮,用面(粉)制作的叫面筋面皮,按口味分为汉中面皮和秦镇面皮,由于汉中面皮比秦镇面皮鲜嫩、滑爽,口感好。存放时间适当长些的面粉比新磨的面粉的品质好,民间有“麦吃陈,米吃新”的说法。故大米要用新米。

制作方法

1、米粉加水和成米浆,然后加入软硬适中的米饭;
2、用勺子把米饭捣碎,泡在米浆里过一夜;
3、把上述混合物倒入容器中,用高速打几分钟,然后用滤网过滤;
4、用汤匙把滤网中剩余的米饭渣压滤至米浆中;
5、如蒸凉皮儿的方法蒸好即可。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汉中米皮儿要蒸得稍微厚一些,切得比较宽,这才会正宗的;
2、粘米粉就是通常所说的在来米粉,中国店中和糯米粉放在一起。不要用美国店的rice flour(米粉),味道不对,而且有小粒粒;
3、凉皮儿一定要完全冰凉才能揭下来,否则会粘;
4、加米饭的目的是为了让凉皮儿软,用全米粉蒸出的凉皮太硬。这个水量只是一个参考,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减,喜欢偏硬的就少加一些水,喜欢偏软的就多加一点儿水。但加减的水量不能过多,请记住。

十. 陕西省 汉中 留坝县 留坝白果

留坝白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留坝白果

果品

地域范围

留坝白果保护区域为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所辖江口、玉皇庙、留侯、城关、武关驿、火烧店、马道、青桥驿8个镇75个行政村,东到江口镇范条峪村,南到青桥驿镇蔡家坡村,西到留侯镇火烧关村,北到江口镇磨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8′05″-107°18′14″,北纬33°17′42″-33°53′29″。区域保护面积65600公顷,年总生产规模1480公顷,年产白果68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留坝白果外壳灰白,椭圆饱满,棱线分明,表皮光滑,果仁黄亮温润,口感软糯,细腻绵香。 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每100g留坝白果果仁中蛋白质含量≥4.5g,脂肪≥1.8g,维生素E≥350μg,钾≥600mg,16种氨基酸总量≥1.8g。3、安全要求:留坝白果符合GB/T20397-2006的要求,品种选用及栽植管理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人工栽植白果种苗全部符合国家Ⅰ级苗木标准,管理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陕西特产文案短句干净陕西特产文案吸引人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