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藤县特产艾粑 广西梧州藤县特产米饼黄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20 01:42:21

一.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柚子

柚子有甜柚、酸柚(俗称仆碌子)。酸柚肉红、味酸涩。市内各地种植的主要是甜抽,俗名羊额子,上尖、下圆脐、皮黄、果大、肉白味甜,可与容县沙田柚媲美。主产于波塘、南渡、三堡、大、诚谏等乡镇。抽子解放前即运销港澳,清宣统二年(1910)广西梧州府出产商品调查统计岑溪有柚子3万棵(末包括三堡、波塘、糯垌、太平等乡镇),1990年全县年产柚子300多吨。近几年领导部门和群众把柚子作为重点发展果类,种植面积已达8800亩。

二. 广西 梧州 蒙山县 蒙山肉丸

以蒙山县皮薄肉嫩的杂交猪肉为原料。制时将尚有余温的新鲜瘦肉放在光滑的石板上,用木棍捶成肉泥,再加入菱粉水、蛋清、小苏打等配料用力拌匀即可制丸,最后将丸放在80度水中文火煮至浮起即可,蒙山肉丸以其爽滑鲜美而深受食客称誉
( 梧州)

三. 广西 梧州 长洲区 “西华牌”毛巾系列

梧州市西华毛巾厂产品,质量可靠,美观耐用,是出口创汇名优产品
( 梧州)

四.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田七

田七

五. 广西 梧州 苍梧县 六堡茶

六堡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随着传统侨销黑茶——云南普洱茶需求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属传统侨销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六堡茶在梧州市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梧州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

六堡茶是广西所特有的名茶,属黑茶类。 产于浔江、贺江、 桂江、郁江、柳江以及红水河两岸的山区,而以梧州苍梧县六堡乡所产的最为著名,故称六堡茶,年产量约为三万余担,除部分内销外,大部分用于出口,销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地区。

六堡茶素以“红、浓、 陈、 醇”四绝著称。其外型色泽黑褐、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回甘、香气陈醇、有槟榔香。品质优异,风味独特。 具有和胃理气、消滞除胀、清热化湿、醒酒、降脂等多种保健功效。在海内外,尤其是在海外侨胞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被视为养生保健的珍品。民间流传有耐于久藏、越陈越香的说法。苍梧县志(同治版本)则有“——六堡味厚,隔宿不变”的评价。而茶中有“发金花”的,即生长有金色菌孢子的最受欢迎。因金花菌能够分泌除多种酶,促使茶叶内含物质朝特定的化学反应方向转化,形成具有良好滋味和气味的物质,其保健功效也特好。

六堡茶是广西梧州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名茶,其产制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很古老的茶制品。据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所载:“南方有瓜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笔香辈。”说明远在五、六世纪时,两广地区的人们已有普遍饮茶的习惯。到了魏晋朝期间,茶叶已经开始制饼烘干,并有紧压茶出现。正如陆羽《茶经》中所云:采之、蒸之、 捣之、 拍之、 穿之、封之、培之、茶之干矣。鲜叶采摘后经过蒸饼捣揉出汁。用手拍紧成形,烘干后成为饼茶、团茶备用。而六堡茶的制法正是源自于这种方法。经过不断的演变,才形成了六堡茶今天的制作方法和品质。

六堡茶的制造采用当地的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采摘标准是成熟新稍的一芽四、五叶,制作方法可分为原料加工(初、精制加工)、 蒸压陈化两隔过程。鲜叶捎经晒凉,即采用绿茶制法。经过特殊的渥堆工序并经干燥后成为毛茶。再经精制,按成品级别进行拼配成为原料,用蒸汽蒸软了投入特别的容器中压紧。成形、包装好的茶放置再通风、阴凉、干湿度适宜、干净卫生无不良气味的地方自然风干一年以上即可上市销售。

六堡茶之五大功效:

1、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

2、保健、减肥、延年益寿。

3、去湿热、防癌、防病。

4、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5、去油腻、助消化、醒酒。

六. 广西 梧州 苍梧县 玉桂

是桂树皮中的上品,梧州市的苍梧、藤县、岑溪是广西玉桂的主要产地,年产桂皮600吨,远销海外

( 梧州)

七. 广西 梧州 万秀区 双钱龟苓膏

双钱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其性温和,老少皆宜。

八.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古典鸡

岑溪古典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典鸡是广西的历史名鸡,是广西目前唯一没有引进任何外来血缘的优质地方土鸡,是岑溪市主要长寿食品之一。古典鸡的商品肉鸡全部由农民放到山林、果园实行无公害标准化轮牧放养,使每一群鸡都表现出“进山入林撒野去,返璞归真聚味回”的古典鸡生产特征,每一群鸡都具有体型小巧、外貌华丽、爱啄好动、肉质细嫩、味鲜而醇香、皮薄骨细、皮下脂肪适度、鸡肉味特别浓郁等古典鸡特色。

古典鸡于2003年被评为“广西优质产品”,2005年起连续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06年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2008年在“梧州市十个最好吃的美食”评选中排名第一,2010年被评为“广西优质农产品”和首届中国地方鸡(土鸡)美食文化节“金牌名鸡”,2011年被评为“广西休闲农业十佳名品”,在第二届中国优质鸡(土鸡)美食文化节嘉年华暨第十届优质鸡改良生产暨发展研讨会(大陆、台湾、香港)上被评为“中华名鸡”。

岑溪古典鸡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现辖行政区域,包括岑城镇、马路镇、南渡镇、水汶镇、大隆镇、梨木镇、大业镇、归义镇、筋竹镇、诚谏镇、糯垌镇、安平镇、三堡镇、波塘镇。

《岑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确定岑溪古典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知》,岑政办发〔2014〕74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岑溪古典鸡》

九. 广西 梧州 万秀区 梧州腊肠

梧州腊肠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代表产品“龙舟牌”腊肠,包括龙舟牌腊味、肉脯系列产品。梧州腊肠源自于清末民初的梧州荘记腊味,至今已积累了近百年的肉食制品精加工生经验,选用优质原料,并佐以独特配方,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经严格质量监控精制而成。

“秋风起,吃腊味”,梧州流行这样一句话。每年立秋之后,天气转凉,猪肉腊肠等腊味就成为桂东人的佐餐佳肴。梧州腊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在光绪年间蓬勃兴起。小小的腊肠汇聚了众多“秘诀”,一股腊香飘扬大江南北。听老梧州人说,腊肠传入梧州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腊肠就是珍贵佳肴的代表。1901年,梧州“良田腊味”店开业,所经营的腊肠在当时最为出名。“驰名两广,良田腊味”这句广告语仍回荡在老梧州人的脑海中。

梧州腊肠外观红润,制作方法以风干为主,目前以龙舟牌腊肠为代表。梧州腊肠与广式腊肠特点明显不同在于:外形细长,外表起大坑皱纹,红白分明,味微咸不太甜,越嚼越香,甘香不腻。蒸出来的腊肠口感细软,可与其他食品原材料做成各种美味菜肴,既下酒又下饭。制作梧州腊肠时,猪肉的好坏绝对是第一位的,选用梧州附近有着“狮子头、豹子眼、竹筒脚”之称的陆川公猪为佳。庄国礼说,梧州腊肠不光要讲究肉的质量,腌制所用的材料也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到腊味的味道。

梧州腊肠是如何出炉的呢?首先选新鲜猪大腿肉和臀肉,切肉并剔去皮、骨、筋腱,切成一立方厘米大小的肉块,将上述米酒和酱油与肉充分混和,腌制2~4小时。灌制的过程十分讲究,先将肠衣洗净沥干备用,后将竹管套入肠衣内进行灌制,每灌12~15厘米,可用绳结扎,直至灌满全肠。在装填原料过程中,应边装边挤紧,将肠衣内的空气尽量排除干净。接下来的工序就是烘晒。梧州腊肠仍采取柴火烘烤的方式,温度控制在50℃左右。烘烤时间一般为一两个昼夜。火烘湿肠的时候,应特别注意控制温度。若温度低,则易引起发酵和变质;温度过高,则会使脂肪融化,把瘦肉烤熟。

2008年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梧州腊肠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继梧州龟苓膏后,梧州又一个地域特色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迄今,梧州腊肠获奖无数,并远销海外,最远到达非洲。

梧州民间目前仍保持着自制腊肠的习俗。梧州人方国工说,腊肠属于季节性生产的美味,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做腊肠,七月初一刚好插完晚稻秧,于是当地就有了“插完晚稻秧,洗脚上田做腊肠”这句顺口溜。

梧州腊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西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梧州腊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梧政函〔2007〕9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现辖行政区域。

广西梧州特产艾糍怎么做广西梧州藤县特产小吃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