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土特产土豆粉片 恩施土豆粉皮块怎么保存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8 15:36:16

一. 河北省 张家口 崇礼 崇礼土豆

崇礼土豆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的。崇礼土豆俗称“山药”。崇礼种植的山药具有:肉质沙性强,个均匀,口感好等特点。

崇礼山药:俗称“土豆”。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崇礼种植的山药具有:肉质沙性强,个均匀,口感好等特点。特别是在种植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肥料,是难得的绿色食品。多与莜面混合食用,也可将其单独蒸、煮、烧、炒、炖。

二. 云南省 玉溪 澄江县 芝麻片

玉溪市传统名特食品,1922年首创。采用上等白芝麻、优质白糖、葡萄糖、精炼油等为原料,以独特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色泽光润、迎光透明、片薄均匀、酥脆爽口等特点。

三. 西藏 山南 贡嘎县 昌果红土豆

昌果红土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果红土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昌果红土豆一直以果大、皮薄、产量高著称。早些年,因交通闭塞、信息不通,致使红土豆走不出乡门,群众守着“金蛋蛋”却过着苦日子。

品牌是一个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如何在产业化的路子上提高红土豆品牌的“含金量”,扩大其影响力,是昌果土豆产业崛起的破题之作。在地委、行署的重视下,当地党委、政府加大了对种植户的管理,采取统一购种、统一生产技术管理等手段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

好政策犹如春风化雨,让小土豆也闯出了大市场。2007年,对口援助贡嘎县的长沙市援藏干部利用湖南第九届、第十届国际农博会和第十一届国际农博会的平台,帮助昌果的红土豆走出区门,拿下农博会“金奖”,并成功地把这一高原品牌、生态品牌产品打入内地市场。同时,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力度,积极培育群众的市场意识,实施“公司+农户”的土豆种植模式,努力把昌果红土豆产业做大做强。

小土豆,大产业,昌果人的红土豆正变身“金蛋蛋”。

昌果红土豆

地域范围

贡嘎县行政区划中雅鲁藏布江以北的区域,包括贡嘎县昌果乡全境(昌果村、岗旦村、普村)、贡嘎县吉雄镇溜琼村全境、贡嘎县岗堆镇森布日村全境。地理标志区域地势平坦、宽阔,海拔介于3750米,年平均气温7.2℃—8.5℃;经济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为农牧结合的区域,总耕地面积为6676.62亩。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产品为马铃薯地下块茎,一般单个薯重为50g,外皮为深红色,果肉为白色。口感好:用水直接煮熟后口味最佳,口感独特,香味浓郁,一直受到周边地县群众的喜爱。商品性好:薯块扎实,而贮藏,贮藏条件好时160天内品质能较好保持。 (2)内在品质指标:“昌果红土豆”薯块皮薄、口味好,钙和维生素C含量高,在全区多个品种中,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据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查测试中心(成都)测定:“昌果红土豆”含淀粉22.6%,钙52.5%mg/kg,磷440mg/kg,类胡萝卜素0.16mg/L ,维生素C14.9mg/100g、富含17种胺基酸占总量的0.79%。 (3)安全要求: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马铃薯标准要求。

四. 湖北省 十堰市 竹溪 高汤芋扎金华片

高汤芋扎金华片

原料:魔芋丝结一盒、冬菇20克、熟春笋50克、金华火腿50克、葱40克、高汤适量。

调料:精盐、味精、生粉、白胡椒粉、精油。

制作:1、将冬菇、熟春笋、金华火腿切成条状。

2、用葱将切好的冬菇、春笋、金华条和丝结扎在一起蒸10分钟、装盘。

3、锅上火加入顶汤、盐、味精、白胡椒粉勾芡、淋油浇在蒸好的芋丝结上即成。

特点:造型美观、酥烂爽口。

五. 江苏省 宿迁市 宿豫区 五香牛肉片

菜系:苏菜

口味:五香

价格:10-40元

特色:色泽红褐,质地干爽,香味浓郁。

原料:

牛肉(瘦)5000克,白砂糖410克,味精8克,酱油100克,盐100克,茴香籽〔小茴香籽〕8克,姜8克,甘草3克,白酒25克。

制作方法:

1.将鲜牛肉切成小块,除去牛油和筋络,用清水漂洗后,下锅经过1.5小时烧成熟牛肉。

2.烧时:要注意翻动,使上下牛肉熟度均匀。

3.牛肉起锅后,放入筛子上凉透,使其肉块坚实。然后将牛肉切成0.2厘米的片状。

4.配料以熟牛肉为标准,以白糖等连同原牛肉汤先行下锅(牛肉汤要酌量,不能过多,熟牛肉25千克,用汤5千克左右)等配料牛肉汤煮沸,再将切好的牛肉片投入,至沸透时,用气盖盖好,并以慢火续煮,火力不能过猛。20分钟后,用铲刀翻动1次,勿使焦锅。

5.约2小时后,即行出锅,置筛子上冷却。然后放入铁筛上进入烘灶,在45至50℃温度经过3个小时烘烤。烘烤时要上下反复调动,使每片牛肉干度均匀。取出即成牛肉片。

六. 江苏省 淮安市 清江浦区 生炒蝴蝶片

【制作材料】

主料:鳝鱼(400克)

调料:大蒜(10克) 大葱(10克) 姜(10克) 白酒(5克) 酱油(3克) 白砂糖(10克) 盐(5克) 味精(4克) 淀粉(豌豆)(6克) 胡椒粉(3克) 香油(4克) 花生油(30克)

【制作工艺】

1.将黄鳝宰杀去骨,洗净沥干水分,斜批成蝴蝶片。

2.炒锅烧热加入油烧至七八成热时,将鳝片放入锅里,迅速滑熟倒出。锅内留油少许回火上,放蒜片,葱,姜煸香,加酒,盐,味精,糖,胡椒粉,老抽(少许),水,再将鳝片倒入翻炒几下,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锅装盘即可。

【菜品口感】

口味:酸甜味,色泽鲜红,鲜嫩味美。

七.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鲜灼鳄鱼片

鳄鱼肉去皮,切成骨牌块,放入清水中浸泡漂白,捞出沥水,放入葱姜精盐,黄酒腌渍15分钟,放入干淀粉中,逐一用木槌轻轻敲打成大薄片,入沸水氽熟,再入冷水中过凉,改刀成大片。

八.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稀豆粉

腾冲稀豆粉是小吃,美味非常,但又平常。美味非常是说其味美;平常则是说稀豆粉是腾冲民族美食、民间美食、百姓美食。

腾冲稀豆粉的美味出自其独特的制作方法。一般稀豆粉是用豌豆面制作,腾冲稀豆粉是用吊浆液制作。首先,制浆要分别制成清浆和浓浆两种,然后再用两种浆制成稀豆粉。

腾冲稀豆粉的吃法也有大讲究,一碗稀豆粉要分三部分,一部分不拌佐料、一部分轻拌佐料、一部分伴和佐料,将这三部分变幻顺序轮着吃,不同的轮吃有不同的美味,妙极!

体验一个地方和城市的历史特色除了从古老的历史建筑中冥想外,更重要的是从这个地方的人身上看到那些岁月难以泯灭的文化传统。市井中的饮食习惯就是岁月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表现,更是一个地方和城市风格的彰显。稀豆粉作为云南市井美食之一,受到无数人的追捧,看似普通、随意,可一日不吃总觉得少了点啥滋味,让人感到它体现着一种草根般的韧性,是一种让云南人难以从记忆中舍弃的美食。

看似普通的稀豆粉内有大乾坤:原料有说头、工艺有讲究、吃法有由头,吃完了、弄懂了,才算吃明白了这碗传统,没有白白糟蹋多少年来世代相传的技法和实践。

稀豆粉的原料颇有说头,简而言之就是:“豆子天然地道”“一升豆一盆浆”“石磨研磨出精华”。豌豆味道的纯正直接影响到稀豆粉的口味,整个云南最纯正的稀豆粉原料要数保山的蒲缥豆。这种豌豆生长在山里,品质天然,磨出来的粉粉质细腻且香气浓郁,色泽鲜亮而口感丰富。在制作稀豆粉的前一天晚上,要先将干豌豆浸泡10个小时后,按照一升豆一盆浆的豆水比例放到石磨上细细研磨,这样手工制作出来的稀豆粉远比用机器研磨出来的味道纯正。

而制作稀豆粉的工艺技术则可以用“一块滤布三道浆”“上浆火候要大火”“一口气三十下”来概括。过滤是稀豆粉口感顺滑与否的重要步骤,传统稀豆粉的制作会悬挂一个交叉成“十”字的木架,四个角栓住一块滤布的四角,让滤布形成一个网兜状。过滤的时候将磨好的豆浆倒在上面,晃动四个角,豆浆就会从滤布过滤到下面放好的容器里。第一道用原浆过滤,叫做“头浆”,然后在豆渣上加水继续晃动,这一道被称作“二道浆”;最后再加水过滤出来的便是“三浆”了。过滤完的三道浆不能马上制作,要晾一个钟头左右,让里面的小粉沉淀,然后才生火上锅煮,煮的顺序正好跟过滤相反,先是三浆,煮沸再倒二道浆,最后放头浆,同时要把沉淀下来的小粉一起点上去,这道工序俗称“上浆”。 煮浆的火候也很有讲究,何时小火慢炖、何时大火顶起,只有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人才能得要领。上浆后豆粉会慢慢变稠,此时要不停搅拌,搅拌的力道和频率都很讲功力。不会搅拌的人会搅得满身都是浆,或者是豆粉起疙瘩、变糊等。“一口气三十下”就是稀豆粉上浆时的要诀。讲究卯足一口气搅它30下,然后再重复。最后一边搅拌一边要用铲子挑起来绕圈,看流下来的豆粉落在锅里时有没有“路”,有路就说明稠度过关了,没路就表明太稀或太稠而且会影响口感。

稀豆粉的吃法很有由头,别看平平常常的小小一碗毫不起眼,可是所需调料之多,制作之繁琐堪称云南早点之最。稀豆粉讲究“当天做当天吃”,品尝一碗纯正的稀豆粉调料的好坏和齐全与否直接关系最终的口感。调料需是当天制作的新鲜货:红彤彤的辣椒面、明黄色的鲜姜水、焦黄的花椒油、乳白的蒜泥汁、翠绿的芫荽、油黑的酱油、绛红的米醋、色泽清亮的芝麻油、红黄相间的腐乳水、色泽墨绿的麻椒……缺一不可的调料搭配成各种绚丽的色彩交集缠绕在一起,与嫩黄色的稀豆粉交相辉映,香味扑鼻,让人胃口大开、难以忘怀。

稀豆粉的吃法十分丰富,云南各地的吃法也完全不同,充分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的饮食文化特色。地道的老昆明最钟爱稀豆粉油条这种吃法,先将稀豆粉的各色调料调配均匀,将炸得酥脆可口的油条用剪刀剪成长约10厘米左右的条,吃时要么用油条沾着稀豆粉吃,要么将油条泡入稀豆粉后再食用,油条的香脆与稀豆粉的香滑让人难以割舍;在腾冲等地,稀豆粉饵丝是颇受欢迎的另一种吃法。将腾冲特制的饵丝先煮好后,将稀豆粉勺于其上,再加上各种调料拌食,雪白如丝的饵丝与黄艳细滑的稀豆粉相映成趣,形成一幅养眼的美食之图;在会泽等地稀豆粉则喜欢搭配荞丝、洋芋粑粑等食。踏成薄片的荞饼或洋芋饼要放在松枝上慢慢烤熟后切成细丝,放入稀豆粉后既能尝出豌豆洋芋的浓香又能体味松树特有的清香;而在德宏等地稀豆粉配米线的习惯则是既创新了米线的吃法又丰富了稀豆粉的味道。在米线和稀豆粉中放入柠檬片、当地大芫荽及其它热带调料后,不仅充分激发了米线的鲜味,吃起来酣畅淋漓,微微的酸味也带着傣家饮食特有的特点。

小小一碗稀豆粉,毫不起眼,但是却费时费工、凝聚了无数辛勤的汗水。没有大牌名菜那种张扬,但是却包含制作者的智慧和食客的理解领悟;没有鲜丽的外表,没有声名大噪的浮夸,这种扎根于市井街边的美食默默地用自己的本色美味诠释着云南人草根饮食文化的内涵。

九. 江苏省 盐城市 大丰区 叉烤野鸡片

盐城传统名菜。盐城东临黄海,西襟湖荡,盛产野鸡。入冬时雄雉肉多味美,素为时令名菜。尤以叉烤野鸡片,外脆里嫩,油润爽口,更增添野生禽的特有风味。制法为选取野雄鸡一只(重约1000克),将鸡肉切成薄片,加黄酒5克、白酱油25克、白糖5克浸渍,再放入断茸的虾仁、猪肥肉和适量葱、姜末、精盐、白胡椒粉、湿淀粉,拌成糊状。再把猪网油洗净摊开,抹上鸡蛋清和葱、椒末,将烤鸡片糊料均匀地铺在上面,用手叠成长约25厘米、宽约20厘米的长方块,用丝网夹紧烤熟。抹以芝麻油,改切菱形装盘,随带甜面酱、盐、青蒜花等佐料即成。

十. 重庆市 黔江区 土家绿豆粉

绿豆粉是土家少数民族的美食,自古以来被当地人称为“养生美食粉”。土家绿豆粉主要是由绿豆经精细加工制成。绿豆是夏令饮食中的上品,它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又名青小豆,因其颜色青绿而得名,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史。由于它营养丰富,用途较多,李时珍称其为“菜中佳品”。。濯水绿豆粉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濯水镇制作绿豆粉的有20多家,开绿豆粉馆的有10多家,每年为这些绿豆粉经营户增加收入300多万元。

黔江绿豆粉:到黔江不可错过的早餐

黔江,这个汇聚了土家、苗、汉等民族的神秘地域,美食饱含着它独具的少数民族特色,食味幽香飘远。黔江美食,融入神秘的土家族、苗族元素,以它独具魅力的风味,引得一拨拨食客流连忘返,难分难舍。

绿豆粉是黔江人最常吃的食物之一。千百年间,黔江人和绿豆粉“难舍难分”。绿豆粉在黔江的大街小巷、菜市场、市民家中都不鲜见。

黔江绿豆粉最为有名的当属黔江区濯水古镇的濯水绿豆粉。

濯水绿豆粉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年间便有记载,宋人陈达叟将其列为鲜美的、无人间烟火气的素食二十品之一。“游古镇老街,看后河古戏,品土家美食,听阿蓬水音”是黔江濯水古镇旅游的四大亮点。游客在游览古镇的同时,吃一碗独具特色、传统手工制作的绿豆粉,大饱眼福之余也可以大饱口福。

绿豆粉是大米和绿豆打磨成粉浆后,用漏斗挤出,在平底锅内形成蚊香般一圈一圈的面条,下锅煮熟后即可食用。

传统绿豆粉全是手工制作,特别是用石磨磨出的粉浆比机器打磨的粉浆更有劲道。“一碗汤粉淋上用牛肉、杂酱、牛肚或肥肠熬制的臊子,闻一闻,浓香四溢;吃进嘴里,口感爽滑,一碗下来,尽是满足。”一位食客说。

目前,濯水古镇的绿豆粉制作技艺已被纳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湖北恩施特产土豆片怎么做好吃恩施特产土豆片怎么炸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