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土特产都有哪些 云南大理比较出名的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9 17:24:06

一. 云南省 大理 大理风味小吃

大理风味小吃

二.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土八碗

热情好客是剑川白族美德,每当远方贵客光临,常用丰盛的宴席—土八碗招待。剑川土八碗历史悠久,相传原来是大理国段白王来用招待周边南亚、东南亚等十六个国王所用的国宴,由于这些国家大都信奉佛教,所以是荤素反搭酷。由于段白王是剑川院傍人,后来传入剑川民间,成为待客的风味佳肴,相延至今,已近千年。土八碗荤素搭配,烹调序味美可口,老少咸宜。还将把白乡人民深深情意寄寓在菜肴之中,讲究意趣,体现了白族好客的情怀,富有民族特色。

土八碗不但具有美好的寓意,而且各有自己隐喻吉祥与祝福的名字,分别是:

延年益寿;年年有余。

千岁平安;和和睦睦。

情意绵绵;舒舒服服。

相思百年;百年好合。

宴请最尊贵的嘉宾时,还要加上“吉星高照,清清爽爽”和“千里顺风汤。”

①“延年益寿”别名“红曲肉”。用三线肉加红曲米经特殊加工烹饪而成,食之添福加寿。其颜色不是化学色素染成,而是纯天然食品红曲米的功效,肉已通过煎煮脱脂,吃起来清香爽口。

②“年年有余”别名“粉蒸鱼”。用蒸米和鱼相扮蒸煮而成。借“鱼”的谐音,表示丰衣足食,年年有余。

③“千岁平安”别名“千张肉”。制作时要将肉块切成长长的簿片,象征人生道路平平坦坦,千岁平安。

④“和和睦睦”别名“木耳豆腐”。黑白相煮,但相互协调,相得益彰,互不相扰,借“木”的谐音,象征“和和睦睦”。相传黑白相间的“豆腐木耳”还含有古代外交上的深层喻意。其表示的是两个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坐在一起吃饭就犹如木耳与豆腐,从此以后就会和睦邻友好。

⑤“舒舒服服”别名“酥肉垫竹笋”。酥肉借“酥”的谐音,而竹笋却表示为人处事诚信第一的高风亮节。

⑥“情意绵绵”别名“水粉丝”。作法粉丝越长越好,以见不到头尾为最佳,象征长来长往,天长地久,情意绵绵。

⑦“相思百年”别名“金丝坛豆”,自从有了《相思》中的“红豆生南国”,南国都将红豆称为相思豆,而白族却以白色为最纯洁的征,所以将洁白无瑕的金丝坛豆作为相思豆。借“坛”谐音“圆”,代表“相思百年,圆0满”这道菜还有补肾益脾之功效。

⑧“百年好合”别名“百合合肉圆子”。百合扣肉馅后,二者紧密相依,合二为一,为此象征百年好合。

最后一道菜为拼盘“吉星高照”,“清清爽爽”。以白族传统腊味淹鸭蛋﹑香肠﹑吹肝﹑肉片和辣椒蒜泥凉拌树花拼成。鸭蛋摆放在拼盘中央,表示日月同辉;亲亲爽爽是借白族话中“辣椒”和“青蒜”的谐音“亲”和“爽”来表示美好的寓意:代表大家在一起亲亲热热地吃了这饭,就成了亲戚,就是一家人了。

外加一碗汤“千里顺风汤”,别名“虾米汤”。用凉粉丁﹑豆腐丁﹑蒜苗和炒米相煮而成。“蒜”与“顺”音相谐;虾米为水中之物,顺水游荡象征一路顺风。这源于剑川川木匠出门之,远家人远走它乡,家里的妻子都要特意为他准备一包剑湖鱼虾米,以备食用。煮吃时,其汤香香袭人,而且睹物思乡,以此寄托思亲情结,表示时刻不忘家中老小,象征千里顺风,永恋家乡。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三.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巍山兰花

春天,太阳里映着跃跃欲试的嫩绿,洗去冬日里的深沉。一切都在绚丽里醒来,兰花在古朴幽静的宅院里悄悄开放。漫步古城,兰香随身弥散,人不觉的就在古韵幽兰里沉浸。欣喜地发觉,尽然有与兰花如此神似的地方。

巍山是滇兰的主产地之一。由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境内山多坝少,立体气候突出,这些自然条件都有利于兰花的生长。巍山兰花主要品种有莲瓣兰、朱兰、大雪素、豆瓣兰、朵香、虎头兰、夏蕙兰、绿兰等。莲瓣兰主要生长在滇西澜沧江边中心向东西两边延伸的狭长地带,从香格里拉、维西一直往南,直到最南端的巍山县境。

巍山兰花以宽叶莲瓣兰而著称。植株较大,挺拔、潇洒;瓣形和花色十分丰富;花期长;香味清纯持久;栽培适应性强,深受古今中外爱兰者的青睐。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整个云南兰花界中,发掘于巍山的梅瓣“包草”、荷瓣“药草”、长脚梅、“笑傲群芳”四个优秀品种更是独占鳌头。

巍山养兰历史悠久,至于追溯到何年何月却没人能说个明白。不过单从保存在巍山文管所里宋代养兰的花盆,唐代的南诏国历代君王将兰花视为珍品和清代南诏后裔将朱砂兰、大花莲瓣兰作为向清朝皇帝上贡的贡品,就可见一斑。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许多人更喜欢以兰为友,以兰陶情。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兰花产业以一个新兴的产业,逐步向规范化、规模化、商品化发展。许多养兰爱好者,投入了大量资金,种植莲瓣兰。从城镇到农村、从养兰大户的兰苑到普通家庭的院子、阳台,随处可见的是兰花、扑鼻而来的是兰香。

巍山几乎家家养兰,院院有兰,随处的走入都是淡淡的幽香。在兰花产业化大张旗鼓的进行时,古城兰花却依旧保持着其自身特有的那份单纯和高雅。

巍山兰花,清新脱俗,因为古城,却还多了一份古朴。兰花的灵性,不但可以是花如其人,也可以是花如其城。古城和兰花一同散发出迷人的幽香。

四.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羊生皮

听说过羊生皮吗?生皮是我们这里的一种生吃食品,比如把生猪肉,生鸡肉,生牛肉干巴,切细了,弄碗用酸醋、胡椒粉、辣子面……调制的醮水,就那样就着血红色吃了,就跟日本人或者广东人吃生鱼片差不多了。那味道倒是非常新鲜可口,可容易吃出毛病来,比如旋毛虫病啊,什么的。但羊生皮的概念,绝不是这种吃生肉的吃法,羊生皮的制作是非常讲究的。先选好一只三十斤左右重,上好的骟山羊。杀了以后,不要剥皮,而是用开水烫去羊毛。开肠破肚后,将整只羊打理好后,用干香椿叶、干薄荷叶、干紫苏叶按照2:1:1的比例,放进掏空了羊肚子里,把羊肚子填得满满当当以后,用麻线将羊肚子缝得紧紧的。

全部准备好了以后,就发一盆旺旺的栗炭火,搭一架子,并能让这只羊转动自如才方便。一面烤一面翻动,并且在羊身上,不断抹上用核桃榨出来的香油,直到将整只羊烤得黄生生、金灿灿为止。

这时整个寨子里,也就飘着烤羊生皮的香味。有烤羊肉、香椿、薄荷、紫苏的清香味,弥漫着整个寨子里的每条小巷道,真是鼻子打牙祭啊!过路有人,全寨子的人都用鼻子抽吸着带香气的山寨里的空气。

全羊烤出来了,吃羊生皮的动作只是做完了第一步。还要请村里刀法好的白族妇女,来切这羊生皮,而且要一面切一面吃。当然吃羊生皮的蘸水料也是马虎不得的,否则将前功尽弃。那蘸水必须选上好的胡椒面,花椒面,本地红土巴上,土生土长出来的辣子面,绝不要任何用机器加工的东西,追求的是纯天然产品。添加进去任何一种其它的佐料,都只能使羊生皮,失去原来所有的那种原汁原味。

除了这种味道比较纯正外,还有吃这种羊生皮的氛围,也是令人惊慕的。全寨子的人,只要知道那家整吃羊生皮了,你就尽管去好了,这种时候是决不会拒绝任何人参与的。大家就轮流着吃,轮到你切了,就侍候大家吃;轮到我切了,我就待候大家吃。一轮轮,一伙伙,直将把那只羊生皮吃得只剩一架骨头才罢手。反正都是自家产的纯自然产品,吃完了主人可以从园子里,或者自家的厨房里取出来就行了。到了那种场合,你也就不用客气什么了,否则有时可能还会被主人误会。你在那里扭扭捏捏的,主人还以为你看不起他们,或者嫌弃他家,或者以为哪儿惹你不高兴了。这种吃文化,根本不是为了填饱肚子,简直就是在展示民间的纯朴民风。有机会您一定要到白族村寨里领略领略啊!相信一定会让你尽兴的。

五.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大理鹤庆瓦猫

第三次不厌其烦地粘那只泥瓦猫的尾巴,用的是水,预备再粘第四次。

回想寻访鹤庆瓦猫的道路,也真有一番坎坷。大雨、泥泞而百般扭捏的乡村土路,一辆雨刮扎扎乱叫、破败不堪还塞了六个人的北京吉普,如在乘风破浪。同行的女孩紧紧抱着我的手,回头问干嘛?答说:“怕车门不结实,你被甩出去了……”

师傅是把瓦猫从百姓屋脊上请下来变成艺术品送到国外去的高手,却看不出任何一点生意人的精明,不善言辞、咧嘴一笑的时候,仍然透出当地人醇厚温暖的土气。一团泥,一小盆水、一个小刀片、几个半径不一的圆筒,35分钟,活灵活现地就出来了一个瓦猫。双眼迷蒙,嘴巴大张,牙爪锋利,笑得开怀却还露出几分神秘。

据说,瓦猫的样子越狰狞越能镇住邪气,师傅的高明之处却在于出自他手的瓦猫,都随性而为,因此各具神态、充满灵气,没有任何一个会有所重复。

烧制过的瓦猫,脱下泥土厚重的黄色,变成瓦灰蓝色,要么蹲在屋脊上傲视四方、保佑家人安宁接受崇敬和供奉,要么成为人们书架上陈列和手中把玩的爱物。

返程时,不仅带走了三大箱形态各异的瓦猫,还爱不释手地带走了师傅现场制作的那只未烧的泥猫,用衣服包裹了无数层,小心翼翼地带着它翻山过水,结果尾巴还是断掉一截。

于是我每每告诫那些到房间来的人不许碰我的小猫,然后在告诫无效后再一次学着师傅用水粘猫尾巴,最后得意地看着它又神气活现地立在书架上……

贴士:

1.瓦猫是用来镇宅驱邪、免除灾害的瑞兽造型,常置于房屋的屋脊上。以昆明呈贡和大理鹤庆的瓦猫最有名。昆明呈贡的瓦猫造型和真猫比较相似,形貌灵活;鹤庆白族地区的瓦猫则造型夸张、大嘴、多为蹲姿,虎气十足。

2.鹤庆的瓦猫以赵屯出产为多,以郜师傅所制最具艺术价值和灵气,他的瓦猫每年有2~3万只出口。作为艺术品,郜师傅的瓦猫普通形状的售价在30元左右一个,较为复杂的则各有价格。在别处,有“鹤庆猫福”的印章,才是郜师傅的作品。

六.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翠梅酸辣鱼

翠梅酸辣鱼是云南大理的特色菜。在大理守着洱海吃鱼,可谓得天独厚。雪山融雪汇成了洱海之水,如此水质又滋养了分外鲜嫩的洱海鱼。当乘鲜采摘的酸梅翠色犹在,一道以青梅入味,以辣椒为主料的“翠梅酸辣鱼”就新鲜出炉了。果酸调和了鱼腥,更好的保持了鱼肉的口感和营养,与西餐烹鱼流行加柠檬片的做法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邓川牛

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牛、中国人自己的奶牛品种———邓川牛,是全国唯一产奶用的黄牛品种,适应高热气温,耐粗饲,牛奶中的乳蛋白、乳脂率、干物质含量高,体细胞数少,是加工民族特色食品乳扇的较好原料,也是加工高档奶酪的优质原料。因多年来重开发,轻保护已在洱源中心坝区消失,仅分布在部分山区,数量逐年减少。从1959年开始,在坝区,以邓川牛为基础母牛群,引入荷斯坦牛进行级进杂交品种改良,培育邓川黑白花乳牛,经过50多的改良培育,邓川黑白花乳牛扩散到了云南各地以及陕西、四川,重庆、湖南、广西等省、市、区。据估计,有邓川牛血统的邓川黑白花存栏达到20万头以上,其中仅洱源县2009年末就有6.5万头。伴随着邓川黑白花奶牛饲养量的增加,邓川牛开始在坝区消失,仅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从1997年开始,在山区又以邓川牛为基础母牛群,引入西门达尔牛和短角牛,进行品种改良,发展肉牛产业,目前,纯种邓川牛的数量已寥寥无几,据查,1959年,全县邓川牛存栏达2.82万头,1980年,邓川牛存栏1.37万头,而到2006年12月,邓川牛存栏仅554头,其中,母牛存栏546头,公牛8头,牛群因近亲繁殖,饲养管理不到位,乳用性状出现退化,已成为濒危灭绝品种,亟待有关部门给予保护。

主要特性:体形细致,各部结合良好。被毛黄色居多,黄色占26%。紫红色占22%,黑色占15%,草白色占8%,红黄色占6%,其它占23%。黑色牛有红背线或紫红背线。头小而短,角短细.公牛肩峰略高,母牛无肩峰,背腰平长,前胸略窄,胸深大,尻倾斜,尾细长,多过飞节;乳房较小,0短。成年体高:公牛107.8厘米,母牛103.5厘米。成年体重:公牛239千克,母牛228千克。日最高产奶为ll千克,乳脂率5.58%,乳中干物质为14.83%。屠宰率46.4%,净肉率35.9%,眼肌面积64.2平方厘米。繁殖率82.5%。

保护情况:目前,有关部门已注意到邓川牛的现状并认识到保护邓川牛遗传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业部、省、州农业部门有关领导、专家到洱源县,指导邓川牛品种保护工作,积极制定了邓川牛品种资源保护目标和保种规划。2008年和2009年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安排了10万和29万元保种经费,当地畜牧部门及时开展了保种工作措施,在洱源全县范围内开展鉴定选育工作,通过严格的鉴定,共选育出具有邓川牛明显品种特征的72头(其中:公牛8头)牛,并分别集中饲养在右所镇焦石村委会镇焦石村和邓川镇旧州村委会桂皮村两个邓川牛保护选育示范点,由于保护工作才开始,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还面临很多困难,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长期支持和帮助,建立一个规范的选育体系,并严格持续的开展保护选育工作,优良的邓川牛才能不会消亡。

八.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什锦咸菜

巍山咸菜,以其香、甜、脆、嫩,色泽光鲜而远近驰名。品种花样繁多,有麦兰腌菜、皮萝卜、腌豆腐、豆瓣酱、卜酱豆、卜蒜台、酱黄瓜、甜头、糟辣子、泡莴笋等,其中尤以麦兰腌菜及卜酱豆最具特色。麦兰腌菜以野生山地的麦兰为主料,配上胡萝卜丝加作料揉制而成,是无污染的色色食品,味道酸中带甜,脆嫩润口,自然的麦兰香味扑鼻,令人食欲大开。卜酱豆采用山地黑豆,通过淘洗、蒸煮、发醇,加作料密封于陶罐中制成,是无工业污染的黑色食品。成品纯黑透亮,味道鲜美,咸里回甜,具有特殊的芳香,生、炸、炒、蒸均可。产品畅销滇西北、供不应求。

九.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大理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染,俗称扎花布,是一种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艺。扎染在制作过程中倾注了制作者的艺术匠心,因此好的扎染制品便是一件极好的美术作品。云南大理扎染是由中原传入的,目前主要在大理周城、巍山大仓和庙街等地制作。其原料为纯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染料为植物蓝靛。工艺过程分设计、上稿、扎缝、浸染、折线、漂洗、整检等工序。内地扎染的图案多以圆点、不规则圆型以及其他简单几何图形组成,而大理扎染则取材常见的动植物形象,如蜜蜂、蝴蝶、梅花、鸟虫等。

十. 云南省 大理 南涧县 南涧粉丝

从中华民国时期开始,南涧就有了手工粉丝加工,并曾销往缅甸等地。

南涧手工粉丝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粉丝原料是用蚕豆、豌豆,不掺其它代制品制作而成;二是生产过程中都是人工作业,生产效率小,产量低;三是南涧手工粉丝要食用之前煮一到二个小时不会烂,煮的时间越长粉丝越透明,越好吃。其独特之处在于不论煮到什么菜中都能保持原味。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云南大理必买的十大特产是什么云南大理特产前十名排行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