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特产泥塑 高密泥塑简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24 10:01:34

一. 山东省 青岛 莱西市 糨模人泥塑

糨模人泥塑是莱西民间艺术一种,以清同治年间民间艺人李国文、李振全父子最有名气,尤其以捏制小型人物泥塑而闻名乡里,其手捏的泥塑作品精美细腻,生动传神,深受人们喜爱。初期的糨模人泥塑作品一般为制作简单的耍货类玩具,历经技艺传衍,至第二代李振全起才逐步将作品形成自家独有的风格并逐渐趋向于具象化写实泥塑。糨模人泥塑的制作材料是取自当地的一种地下生性黏土,黏土分黄和黑两种颜色,当地人称为黄金泥、黑金泥。黏土取回后装入粗布制作的布袋中,扎紧袋口,置于缸中浸泡数日,泡透后拖动布袋进行漂洗,洗的泥浆搁置沉淀后漂去浮水即得到用来捏塑的泥料。这种泥料细腻柔韧,可塑性强,阴干后进行烧制异常坚硬,因泥塑所用泥料是漂洗泥浆的来,这里的“浆”即“糨”字,又有部分模具范制作品,于是民众就送了一个恰如其分的称谓——“糨模人”。糨模人泥塑极具传统性,作品分传统耍货及写实性泥塑两种。耍货一般以生土的粉彩泥塑为主,如泥叫虎、不倒翁、摇啦机、1造像等;写实性泥塑则以烧制的素胎泥塑为主,兼有粉彩装饰,题材多数是生活中的人物,尤其注重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作品多美颜带笑,生动传神。

二. 山东省 潍坊 高密 木材

山东半岛地区最大的木材交易市场,供求信息最全最新
( 高密)

三.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黄陂泥塑

黄陂泥塑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陂泥塑的知名度很高,汉阳归元寺的五百罗汉和木兰山的神像就是它的传统代表作。归元寺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历史传统,技艺朔熟,艺人辈出。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工提炼,创造而成的。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层沾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罗汉满堂漂,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可见雕塑工艺之高超。

黄陂区泥塑工艺厂制作的《七品芝麻官》、《八仙过海》、《金童玉女》和《莉娜小姐》等,形象生动,妙趣横生,逗人喜爱。他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远销到英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黄陂区泡桐店镇是著名的泥塑之乡,农民泥塑大放异彩,小型多样,造型富有泥土气息,既有严肃端庄的人物,又有滑稽诙谐的变型漫塑,从木兰将军到红楼仕女,从中国的神话人物哪吨到西方的著名艺术大师卓别林等,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老艺人戴和清曾为来访的外宾当场塑像,在国外传为佳话。泡桐的泥塑曾到美国俄亥俄州展出,受到欢迎。

四.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浮洋泥塑

浮洋泥塑产于潮州市浮洋镇,是用江泥作原料制成的民间泥塑工艺品,与天津泥人张、江苏惠山泥人一起弛誉国内外。它起源于南宋末年,至清代光绪年间发展到鼎盛阶段,形成绚丽光亮,造型栩栩如生,具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独特风格。造型分为传统戏曲场面、脸谱、人物肖像、儿童玩具及1形象五大类,艺人分别以捏塑、贴塑、模印或捏印兼施等方法制成,其中以手工捏塑而成的艺术形象最为精巧、传神,深受人们的欢迎。

五. 山东省 潍坊 高密 胶河土豆

胶河土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胶河土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胶河土豆,山东省高密市柏城镇,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引因产地位于山东省胶莱平原胶河两岸命名。该区地理气候条件适宜,柏城镇又是胶东半岛著名的“土豆之乡”,土豆种植是该镇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植历史悠久,故土豆品质优良,具有个头均匀、皮色淡黄光泽、肉质细腻、微量元素含量高等特有品质。

高密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胶莱平原腹地。地理座标在北纬36°8′44″至36°41 图2 高密市柏城镇胶河土豆种植基地

.′20″、东经119°26′16″至120°0′38″之间。总面积为1605.55平方公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高密市属季风区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冬季干燥寒冷,少雨雪,盛行西北风。1986—2008年平均气温13.2℃,一月平均气温-1.4℃,七月平均气温26.2℃;全市年平均降水量629.9毫米;无霜期227天。高密自南至北分布着棕壤、褐土、潮土和砂礓黑土4大土类。全年降水量达539毫米,年平均气温13.6℃,日照时数2352.1小时,适宜农作物生长。是土豆适生区域。.

生产情况

柏城镇是胶东半岛著名的“土豆之乡”,土豆种植是该镇的传统优势 图3 柏城镇胶河土豆专业市场

.产业。该地土豆具有个头均匀、皮色淡黄光泽、肉质细腻、微量元素含量高等特有品质,过去村民将土豆种植作为“养家糊口”的传统手段,单户分散种植,粗放式经营,未成规模优势,加之受市场因素等影响,土豆价格一直偏低,一年下来仅能维持生计,当地农民一直守着“金蛋”找饭吃。21世纪初,高密市委市政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该镇土豆种植面积迅速发展扩大,培育建立起拥有6万余亩绿色无公害标准化土豆生产基地,成为该镇发展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大力推动农民组建成立专业合作社。精细化的经营管理、优良的品质,让柏城镇的土豆迅速受到众多国内外客商的关注和青睐,更被广西、内蒙古等地的农业专家誉为“最漂亮最爽口的土豆”。各专业合作社还通过大联合抱团发展闯市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品牌意识,大大提高了胶河土豆的经济效益。畅销青岛、上海等各大城市,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通过了对胶河土豆地理标志产品的审查,决定从2010年5月24日起对胶河土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10年第52号)。.

保护范围

胶河土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东省高密市柏城镇柏城社区、李家营社区和王吴社区等3个社区所辖行政区域。.

六. 河北省 保定 曲阳 曲阳泥塑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泥塑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此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社会上道观、佛寺、庙宇兴起,重新促进了泥塑艺术的需求和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

曲阳县是闻名中外的“雕刻之乡”,也是我国北派雕塑艺术的发源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曲阳石雕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客户为追求最佳的艺术效果,便要求曲阳雕刻艺人先用黄泥塑出所雕人物或动物的模型,等看后感觉满意了再让雕刻艺人雕制成石雕,曲阳泥塑艺术由此形成。随着石雕技艺的日益精湛,曲阳泥塑艺术也逐步成熟。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曲阳县泥塑艺人马若特开始创作反映民风民俗的泥塑作品,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他吸取曲阳泥塑那种粗犷、大气的风格,以山里人为主要塑造对象,创作出了一系列造型各异的“山里人”泥塑作品。大大提高了曲阳泥塑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专家称他的作品是给山民留了一份“特殊的生活档案”。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马若特制作的泥塑形成了成熟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它所用材料是无杂质的纯净泥土为原料,经磨碎、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柔制作熟泥,用手工捏制成型。为保存方便,使泥人中空外严,阴干之后经高温、空心烧制,无彩无釉,粗犷朴实。作品主要以农村社会原生态为背景,以农民生活情感为主题,以社会发展为旋律,以对农村文化进步的追求和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留恋为冲突焦点,用泥陶艺术形式反映山民这一原本极其朴实而庞大的社会群体。作品精犷朴实,内涵深厚,刻画细腻,贴近于人们生活,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既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的具体写照,同时也是当今人们追求时尚个性的一种体现,这种独特的原生态的艺术题材、雕塑语言和艺术风格给人以深深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震憾力。

今天,曲阳泥塑现已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曲阳泥塑作品不仅被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大连五环博物馆、上海世博会等多家机构收藏,还畅销国内多个地区,有的还被韩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众多国家的友人收藏。

七. 河北省 唐山市 玉田县 玉田泥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田泥塑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田县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燕山余脉南麓,环抱在京、津、唐中心地带,以“古人种玉”的传说而得名。

玉田泥塑从清光绪年间形成算起,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孕育、形成、兴盛、抢救、复苏以及开发等几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玉田民间泥塑正处于繁衍流传的成熟、兴盛期,集市上泥塑摊点长达一华里,形成了泥人一条街,来往于京、津、东北等地的商贩争相购买。

玉田泥塑1986年进入抢救、复苏以来,有了所创新和发展。1993年12月,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玉田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泥塑)”。

玉田泥塑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音响上分,有口吹类;从韵致上分,有手动类;从品种上分,有神话故事、飞禽动物、古装戏剧、现实生活等四大品种。在上述品种中,口吹类占350多种,手动类占80多种。

玉田民间泥塑,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了以玉田县城东南的戴家屯刘凯(1870-1961年)为源,即而传承给其子刘俊祥(1909-1973年),其孙刘广田(1947年-)以及西高丘村的吴玉成(1934年-)等的传承体系。

玉田民间泥塑,在京东一带占有着重要地位,是专家、学者所公认的,其学术价值在河北泥塑中首屈一指,发掘、抢救和保护玉田泥塑将会丰富和完善中国民间泥塑史。其实用价值,对促进玉田经济繁荣,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将产生积极作用。

玉田泥塑作品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1987年2月,吴玉成和刘广田在河北电视台现场表演,1990年,刘广田的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展出,受到专家肯定。刘广田的代表作《小狮子戏绣球》和吴玉成的代表作《骑毛驴走娘家》分别入选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很多泥塑爱好者前往观摩学习。玉田泥塑誉满京城。

八. 江苏省 苏州 虎丘 虎丘泥塑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有一段关于苏州泥人的生动描绘,薛蟠从苏回来,带来了两大箱衣物分送给各家姐妹,其中就有“一出出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无相差。宝钗见了,别的都不理论,倒是薛蟠的小像,拿着细细看了一看,又看看他哥哥,不禁笑起来了。”《苏州府志》也提及“虎丘人搏土肖人像逼真”。可见当时虎丘泥塑的艺术水平。

苏州捏相的创始时代,据清代《桐桥倚棹录》说:“塑真,俗呼捏相,其法创于唐时杨惠之。”杨惠之是名闻全国的“塑圣”系唐代苏州吴山张古村人。他和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拜同一老师学画,后改学雕塑,由于绘画的根底深厚,塑造的人物形象极其生动,达到了泥塑的高超境界。到了宋代,吴县木渎人袁遇昌,把塑制神、佛像的艺术运用到捏塑“泥娃娃”上,他塑的泥孩儿,小口微似在哑哑学语,甚至连未闭合的囟门都塑了出来,很有生气。因此,当时就赞为“天下第一”,后因虎丘出产一种适宜捏塑的“滋泥”,泥塑的中心即移至虎丘。清代著名诗人汪士皇曾把苏州捏相世人项天成(清道光时人)比作顾虎头、吴道子这样的著名画家,还用这样的诗名称赞项天成的捏相技能的神妙:“项子风流儒雅客,江东妙手更无伦。虎头阿堵光如电,漆毫道子开生面。搏粉苍泥夺画工,写真不用鹅溪绢。”从目前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吴县甪直镇保圣寺泥塑罗汉和东山紫金庵的罗汉像等作品来看,可以看出它们和苏州捏象之间具有传统渊源关系。

苏州捏相艺人捏相时,据说先打量一下对方的特征,静思一下,然后用一颗泥丸放在手里,藏到袖口处,边捏边和对方谈笑,只消几分钟时间就成了。正如《兰舫笔记》记载:“如不介意,少焉而像成矣。”这真可称得上是一种绝技。捏相分两种,一种是捏成像后,加以粉彩点画,配上须发、服饰,四肢另用硬木雕成后装上,可以活动。另一种公是捏成一个头像, 也不上彩着衣,便于携带。《红楼梦》中描写的薛蟠小像可能就是后一种。与捏相近似的,还有一种泥塑戏文,在清时也很有名。这种泥塑戏文一般也较写实,重视面部表情神态的刻划,人物形象较夸张。还有一种绢制泥人,头和四肢为泥制,衣帽服式用绢、纸等作成,武装的盔甲,甚至有用线编织成 为鳞甲形的,衣服上的花纹有些是用彩笔画的,有些是绣制而成,制作十分精致,人物脸颊丰润,神采奕奕,尤其面部的开相,着墨不多,但眉目传情,显见精神。到了清光绪年间,捏相以小为贵,最小的公及一粒瓜子那么大。为了使小像捏得跟大像一样生动逼真,艺人们创造了用翻模缩小的办法,使形象一点也不走样。

一九五六年五月,苏州市少先队员周福元曾将他家祖传的捏相模子四百三十六件,连同一套捏作工具捐赠给国家。根据这套模子可以印制出一整套面相,包括人相、神像、戏文脸谱以及玩具、 小摆设等,其中人相一种,有古代人、现代人,老人、孩子、妇女等。每个面相的表情都不相同,这些面相如果再加上鲜艳的色彩勾划,那就更为活龙活现了。这些小得象一粒瓜子的面相,也是五官端正,须眉清楚,非常生动逼真。可惜这一流传几百年的精细的手艺,在清光绪年间已由衰落而逐渐失传了。如今发现这套模子,对研究捏塑艺术有很大价值。从上面几种著名的工艺美术介绍中,已足见巧夺天工的苏州古技之一斑。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古老而美丽的建筑彩绘,精湛的雕花和浮雕,利用发条传动的惯性玩具,逗人喜欢的通草堆花,姑娘们的饰物素珠,玲珑剔透的红木小件,细巧精致的小摆设,价廉物美的嘉定黄草编织,工艺精巧的掀帘钟和水发钟,惟妙惟肖的仿古铜器,形形色色的剧装戏具,音色古朴的民族乐器……。这些,也都是苏州传统的工艺美术,在明清两代先后都有过兴旺的时期。

九. 山东省 潍坊 高密 高密炉包

高密炉包是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的特色小吃。高密炉包其特点是包子又白又大,皮面暄软,内陷饱满,味道鲜美,挂浆讲究,火候独到,嘎渣焦脆,油香四溢。

民间传统名吃高密炉包历史悠久,风靡城乡。始于清代年间,在民国时期有着独特意义的形势盛行,用来走亲访友的礼物送给朋友,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位于县城南河湾的林三炉包,更是名冠城乡。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密炉包已遍及城乡,成为高密人民的大众食品。如今,在高密城,几乎所有的饭店、酒楼都把炉包作为面食招牌,还根据人们的喜好,分素馅和肉馅两种融为一炉,味道上佳。这也引起了外地人的青睐,一些大城市也有了高密炉包店。不久,高密炉包被评为“山东名吃”,树立起了品牌。

高密炉包用料讲究,以鲜猪肉、鲜韭菜、鲜白菜和上好的精面粉为主料,以海米、木耳及各种调料为辅料,精心加工而成。其特点是包子又白又大,皮面暄软,内陷饱满,味道鲜美,挂浆讲究,火候独到,嘎渣焦脆,油香四溢。

高密炉包的做法:

材料:

面团:面粉300g、水150g、酵母4g、糖、盐少许;

馅:带肥的猪肉280g,韭菜250g,盐、鸡精、姜末、料酒、酱油、花生油、香油少许。

制作:

1、水加热或晾凉到40度左右,放入干酵母溶化后,静置10分钟,以激发其活性;

2、粉+糖+盐+酵母水(不要让酵母和盐直接接触,影响活性),搅拌成面团,揉至光滑面团后,放入盆中,盖保鲜膜或湿布或锅盖,总之表皮别干了,30度发酵60-80分钟,发至2-2.5倍大,手指沾干粉,戳洞不回缩,说明发好了;

3、发好的面团排气后取出,分割成两份,最好盖湿布放置醒一会;

4、每份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剂子,擀圆皮填馅,做成饺子形状的包子,比饺子大1-2倍,然后再湿布盖上放置发酵一会;

5、平底锅中热比炒菜多一点的油,包子放入略煎一下(注意火不要太大),一碗水加一点面粉调成面水,倒入锅中,要到包子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盖锅盖小火闷至水干起饹馇,就好了。

十.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大吴泥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吴泥塑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浮洋大吴泥塑与天津的泥人张泥塑、无锡惠山的泥塑齐名,具有悠久的历史。主要产地在潮安县浮洋镇的大吴管理区。村里家家都会捏制泥塑玩具,主要产品泥玩具有喜童、武身、臣景、文寸等,历代著名艺人有南宋末的吴静山和清末的吴潘强等。

遐迩闻名的泥塑大师吴潘强,据说,他一团泥胶在手,眨眼工夫便能触手成像,逼真神似。活能活现,令人赞叹不已,直至现今,民间还珍藏他的作品,一屏(出)叫“踞脐”的,塑捏两斗士,蹲着马步,挺着健壮的胸脯,一枝竹槌各顶在斗士的肚脐上角力,发功作威各异,妙趣横生。

大吴泥塑不仅在广东、福建一带广为人知,就是在东南亚各国的华侨中。大吴泥塑最有特点的地方是工艺中采用了贴塑的技法,手工艺人塑造一个人物,依次捏出人物的身段.

潮州大吴泥塑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清代中叶至民国初年,是大吴泥塑发展的鼎盛时期。泥塑作坊遍及全村,并出现以吴潘强为代表的100多名泥塑艺人。泥塑艺术表现手法雕、塑、捏、贴、刻、印、彩等相当成熟。尤其是贴、印、彩的有机结合,形成大吴泥塑的独特风格。大吴泥塑大多取材于潮剧的主要情节,也取材于日常生活。主要分为五大门类:一是戏曲故事人物,可再分为文身、武景、臣景、大斧批、文寸等。但大斧批、文寸已失传几十年。二是脸谱、童头、木偶头、纱灯头。三是肖像,多以真人形象进行雕塑,非名师高手不能胜任。四是神像、佛像,供人们膜拜或瞻仰。五是儿童玩具,如动物、胖娃娃、鲤鱼童,也称“杂锦”。大吴泥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村电商当地土特产创作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