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特产店在哪 武汉哪里买荆门特产便宜又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23 21:05:46

一. 湖北省 荆门 东宝区 栗溪葛粉

位于栗溪镇的荆门市胜景山葛粉有限公司,经过深山采挖、泉水洗濯、磨碎提炼、自然干燥而形成的“胜景山”牌野生葛粉,细白晶莹,纯天然无污染,不含任何色素,具有多种保健功效,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绿色保健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二.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沙洋米粉

【沙洋米粉】

将粘米用水泡后磨成稀湿粉,用带筛眼的模具将粉置其中,用木榨挤压,呈丝状挤出,下入沸水锅内成米粉丝,捞起后置于冷水中待用。用面粉在水中搅匀,加盐、味精煮沸成糊状待用,食时用竹窝子将粉置其中,在沸水内烫滚,将糊舀于碗中,撒少许白糊椒粉,再加上少许码子(有鸡片、肉片、鳝鱼焦片等),味软、香,落口即化。

三. 湖北省 荆门 京山县 京山白花菜

京山白花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京山白花菜是湖北珍稀名产蔬菜作物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即为贵族宴宾珍肴,唐太宗李世民品尝后赞其质优、味美,并将它定为每年的贡品。

白花菜集中生长在湖北中部的安陆市各地伏水等、清明河乡等的一带,及京山县境内与安陆市接壤的漳水河两岸,以及当地人有将白花菜腌制食用的习惯。 康熙《安陆县志》记载:“白花菜:夏月开小白花,可为齑,香味绝胜,有红梗白梗两种,红梗尤美,他处皆不及亦土性异也。”全市各地均产,生产于府河两岸。 1958年1来安陆品尝后倍加赞赏。传统方法腌制的白花菜香味独特,口感丰富,回味无穷,是当地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最佳佐料。

白花菜的生长条件独特:只在油沙土壤上30℃-38℃的湿润气候下生长,在这种地域中生长的白花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乳酸和碳水化合物。《本草纲目》如此记载白花菜:“菜气膻臭,惟宜盐菹食之。”所以,京山居民将这种不似花卉,却无比芬芳;看似蔬菜,吃起来却又非常苦涩的植物切碎用盐腌制起来,两三天后开坛,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以此腌菜拌麻油、辣椒等素食,或与鸡蛋同煎、加以肉丝烩炒,或烹煮汤、扣肉等,吃起来酸中带甜,且再无苦涩之味,妙不可言。

菜花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不但有利于人的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肝脏解毒,增强人的体质,增加抗病能力,提高人体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在防治胃癌、乳腺癌方面效果尤佳,研究表明,患胃癌时人体血清硒的水平明显下降,胃液中的维生素C的浓度也显着低于正常人,而菜花不但能给人补充一定量的硒和维生素C,同时也能供给丰富的胡萝卜素,起到阻止癌前病变细胞形成的作用,抑制癌肿生长;京山白花菜可健胃、助消化、散寒止痛、治风湿痛、慢性关节炎、脓疡、骨结核、痔疮、疟疾。叶止下痢、治跌打。根治淋病。

京山白花菜

地域范围

白花菜是京山传统地方,主要分布在京山北部大富水河、小富水及漳河沿岸,以罗店镇种植较为集中,品质较好,罗店镇位于京山北部,距京山城区30公里,距武汉市120公里,东邻应城市,北接安陆市,地理坐标北纬31.15582゜-30.98342゜,东经113.48602゜-113.32328゜ ,京山白花菜适合种植面积10000多亩,常年种植为200公顷,总产量6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①色泽:叶绿花白,枝梗为绿色,色泽均匀一致。②气味:生长期特别是开花期散发出独特的清香味,制品口感脆爽。回味无穷。③形态:矮茎直立,叶三出,实心,无老梗,分枝多,长短较均匀,腋芽萌发力强,主枝采摘后很快长出侧枝。 2、内在品质指标:腌制品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碳水化合物以及人体所需的钙、锌、铁、镁等微量元素,每百克含总酸≥0.35g、氨基酸≥1.6g、钙900-1000mg/kg、锌3-10mg/kg、铁10-30mg/kg、镁150-250 mg/kg。明显高于雪里红和其他阔叶蔬菜。3、安全要求:京山白花菜应符合GB2714-2003《酱腌菜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和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

四.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南风菜

南风菜是沙洋民间的春腌菜,早在清朝晚期就已有此菜。因出晒时天气多刮南风,故名南风菜。

南风菜多以大叶芥菜或腊菜,在春季腌制发酵经南风吹干而成。食用时可与多样荤素搭配,佐以酱油、白糖、生葱、生姜、八角、桂皮、芝麻油等料,配制成各色佳肴。如用南风菜烧肉,南风菜烧鳝鱼,南风菜烧猪蹄膀等,在宴席上颇受欢迎。南风菜烧猪蹄膀的制作是用猪蹄膀或五花肉750克,用南风菜250克,鸡蛋10个,用酱油40克,白糖10克,葱、姜各25克,八角、桂皮各5克,芝麻油40克作调料,将南风菜用水冲洗后,切成碎末,将猪蹄膀刮洗干净后切成1.5厘米×1.5厘米的块状,葱切段,姜稍拍,鸡蛋白煮后去壳待用,取净锅置中火烧热后,下麻油烧八成熟,下葱、姜煸香,再下八角、桂皮出味后,下蹄膀肉块煸炒至紧皮肉色变白后,下酱油、白糖上色,再下熟鸡蛋、南风菜末,同时加原汤1250克,加盖或转入瓦罐内在中火上烧沸后,移微火上,保持微沸加热约10分钟至汤汁适中,择去葱姜、八角、桂皮、末渣不用,即可装盘入席。

五. 湖北省 荆门 京山县 京山桥米

京山桥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京山桥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京山桥米因原产于京山县孙桥镇而得名,其颗粒细长、光洁透明、可口不腻、喷香味美,早在明嘉靖年间就被御定为“贡米”。

特定品质

京山桥米的稻谷颗粒园实,米白质重,或蒸米饭,或煮稠粥,雪白一片,喷香馋人,食之似糯不腻口,如粳不稀软,较”691”中稻为糍,比”国际稻”见香,能开脾胃,增食欲,营养丰富,且出米率非常高,能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历史上曾是朝贡皇帝的御米。

京山桥米的优质,来源于桥米产田优质的土壤。据有关专家对当地桥米产田土壤土质的分析,桥米田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含量都明显优于周边其他地区的产田。其优良的土壤,使得早在明代就做为贡米的“京山桥米”,不仅外观上粒粒饱满,光亮,内质上更是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就京山全境来说,其种植环境优势是:一是京山地理位置处于丘陵地带,昼夜温差大。二是独特的土壤条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铁的含量比较高。灌溉的水源来自山涧的温泉水,含有丰富的铁硒等元素。三是生长周期长,有着充足的日照条件。

桥米,是京山县孙桥镇所产稻米的简称。桥米从明代嘉靖年间就享有盛名,孙桥距嘉靖皇帝的故居钟祥皇庄只有30多公里的距离,当时的地方1将桥米敬奉给皇庄,嘉靖之父品尝后,赞赏不已,派专人送到京城皇宫,嘉靖品尝后誉之为“食宝”,常以桥米为“御膳”。故而桥米又称为“御米”或“贡米”。当时朝廷限量种植,官府还要派员把守,收获时要如数上缴。据说当年很多种植桥米的农户自己都从未吃过此米。当地儿歌描绘了“桥米”之妙:“桥米长,三颗米来一寸长;桥米弯,三颗米来围一圈;桥米香,三碗吃下赛沉香。”

文化典故

据说明朝嘉靖降世时,啼哭不止,老兴王一家惊恐万状,出榜招医。恰好武当山真武大帝云游到此,揭榜进府,伏在嘉靖耳边说:“莫愁,莫愁!贫道为你去寻粮食。”嘉靖当即止住了哭声。真武大帝走遍了承天府衙(即今钟祥县城)周围山头田地,皆不如意,最后选定了京山城西的这条山冲,用脚板踏了踏,手指按了按,成了几十块田。当嘉靖开始吃饭时,果然只吃这山冲产的大米,以后进京当了皇帝,仍一直吃这里的米。这几十块田无论风调雨顺,还是旱涝灾害,总产增不过五石,减不过十石,据说是由于皇宫中添人减人的原因。人们觉得巧,将它取名“巧米”。因产地孙桥与此谐音,被叫成了“桥米”。

六. 湖北省 荆门 京山县 太阳山板栗

京山县是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全县现有板栗经济林面积20万亩,其主要特色品种为“青毛早”、“红毛早”。该品种属全国最早熟品种,该板栗1989年被省林业厅指定为全省推广栽培的早熟优良品种。一般于每年的中秋节前夕上市,且品种优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厚爱。年产板栗干果6000吨,并远销国内外。

目前,全国板栗经济林中优良品种率达75%以上。板栗生产的综合效益良好,每年全县板栗产业创造的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山区户均板栗产量1000公斤,收入达6000元以上。板栗收入占栗农收入的85%以上。在经营管理上存在如下特点:一是政治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看了切实加强对全县板栗经济林生产工作的领导,我县早于1986年成立了县板栗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并从林业、农业、财政、税收、外贸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专抓全县板栗经济林的和平。同时,县政府还配套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板栗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二是产供销一条龙,综合经济效益可观。为了充分发挥板栗经济林生产的特色效益。我县在搞好板栗产前、前中服务的同时,还着力狠抓了产后板栗商品的销售工作。全县组建了10多家经济产品销售公司从业人员500多人。另外,还建有干果保鲜贮藏冷库4座,保鲜能力500吨。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板栗生产的科技含量。我县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省林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完成了“板栗早熟品种红毛早、青毛早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板栗品种资源圃营建及品种选育研究”等系列科研课题。并获省政府星火二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等。最近完成了“板栗剪材小蠹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的课题,并通过荆门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

同时,我县还十分重视板栗经济林生产中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建立健全科技推广网络,全县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推广网络,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每年于春、夏、秋、冬四季分别进行1—2次的板栗生产技术培训。从板栗的育苗、造林、修剪、嫁接、施肥、病虫害防治、土壤管理等各生产环节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同时,办好示范基地,为全县板栗生产进行科技示范。科技在板栗生产中的贡献率达85%以上。

七. 湖北省 荆门 京山县 白花菜酱

白花菜是中国湖北珍稀名产蔬菜作物之一,早在二千多年前,即为贵族宴宾珍肴。唐太宗李世民品尝后大为赞赏,并将它定为每年的贡品。它不仅以其质优、味美、色鲜深受大众青睐。京山独特地理环境决定了白花菜生长的地域性,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乳酸和碳水化合物、有解赋、开胃、健美之功效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它的生产、加工继传统和现代科技相结合腌制而成。白花菜是具有地域的名优,其口味鲜美,经常食用,可开胃增加食欲,达到健身之功效。白花菜制成的菜酱,即开即用,颇受当地百姓的喜欢,去京山旅游的游客们更是对白花菜酱情有独钟。

八.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长湖鱼糕

长湖鱼糕,以长湖白鲢为主料,掺合少量猪肥肉、淀粉、蛋清、生姜、葱白等佐料等,摊成扁圆条状,放进蒸笼,旺火蒸制而成,是民间传统佳肴之一。鱼糕地方风味浓厚,里白表黄,色泽明亮,细腻柔软,富有弹性,鲜嫩可口,回味无穷。

相传舜帝有两个极为宠爱的妃子,分别名为娥皇和女英,他们是两姊妹,姐姐就是湘妃。舜帝携两妃南巡时,身体孱弱的湘妃,经历舟车劳顿,更是疲弱不堪,茶饭不思,体质每况愈下,妹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就命御厨司马弼把鱼头和鱼尾剁掉,剐去鱼皮,鱼刺全部剔除,然后剁碎,再辅之以猪的肥肉细丁。由于湘妃身染沉疴,胃口不好,她便叮嘱厨师把味放重一点,厨师心想只有生姜才是最开味的,他又放入一定量的生姜,用少量面粉拌和主料。最后用鸡蛋清与些许面粉在锅中摊成薄皮,将剁好的主料与辅料裹成扁圆条状。为了使其好看,刺激食欲,又在上面涂上红、黄等色,使其颜色更见鲜亮,放入锅中用大火蒸熟。湘妃初用筷子尝过感觉味道不错,顿时食量大增,慢慢地身体康复了。从此食鱼不见鱼,逢餐不离糕,鱼糕也就由此而生,所以人们叫它湘妃糕。

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更喜食后港鱼糕,还曾为他制作鱼糕的人奖赏黄金一千两。因此鱼糕也叫“楚糕”。据说乾隆皇帝食过鱼糕后脱口而吟:“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鱼糕又叫“百合糕”。后来后港有了长湖,长湖又盛产各种可做糕的鱼类,鱼糕形似米糕,故名。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鱼糕已成为上献天子或天子赐宴群臣的“头鱼宴”。南宋末年,荆门范围内权贵大宴宾客,鱼糕必为主菜。清初,郑经据台湾不归,士卒久食鱼怨声载道,施琅部下一士卒是后港人,献出鱼糕配方,轰动全岛,百姓争相购买。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鱼糕传入日本;1950年鱼糕供应驻日美军,至今不断;1966年鱼糕荣获“联合国健康食品基金会人文进步奖”,同年进入法国超市;1990年鱼糕进入白金汉宫;2002年鱼糕亮相广州食品节;2003-2004年鱼糕渐次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亮相。民间喜庆宴会,缺鱼糕不行,向来有“无糕不成席,无席不见糕”的说法。

长湖鱼糕有文字记载的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九. 湖北省 荆门 掇刀区 尚香风干鸡

尚香风干鸡为荆门传统腌腊制品,其源流可追溯到屈原《招魂》中的“露鸡”,以三国时刘备夫人孙尚香制作而出名。

此鸡采用低温冷风干燥技术,表面呈酱黄色,肉质爽口,回味悠长。曾获“中国市场名牌产品”称号,食法多样,尤以“原味沿香鸡”味佳。此菜将风干鸡洗净皮朝下入盘,加料酒、葱姜入笼蒸至熟透取出景闵,斩件上桌。其色泽美观大方,鸡肉干香韧爽,油而不腻,回味悠长,愈嚼愈香。

十. 湖北省 荆门 东宝区 八角雪枣

八角雪枣是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镇八角街的。荆门八角雪枣,外皮色白如玉、无杂质,内瓤银丝满腹,入口即化,给人清甜、酥脆、爽口的感觉。

八角雪枣有大小两种,以优质糯米蒸熟捣茸,加上黄豆、石膏粉以及白糖等配制成坯,经发酵膨化,晒干,再用小磨麻油炸制成熟,裹以酥衣,色白如玉,雪亮晶莹,外形如枣,内似银丝缕空。其皮薄瓤松,落口清甜,酥脆爽口,吃后回味无穷,为男女老幼喜爱之佳品。

八角雪枣的制作方法:八角雪枣在制作时间、选料、制作加工上都有严格要求,要经过大大小小近20道工序。生产雪枣最适宜在中秋节过后进行选料,选料十分讲究,要选质地柔软的精糯米,不要碎粒。要选上好的黄豆和青豆作为辅料。对糯米的浸泡最好从重阳节开始,浸泡要到位,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浸泡过程中,保证三四天换一次水。之后,还要进行沥米,用清水冲洗,去除杂质,放在木桶或石碓中,用人工杵或者舂。上蒸锅蒸时,要用筷子挑起,直到松软、无杂质、无气泡、透明才算蒸好了。

八角雪枣是荆门地区特有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这门传统的食品生产工艺已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荆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2012年1月,荆门市将“八角雪枣”命名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为了对这门有着400多年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工艺进行更好地传承与保护。

如今,八角雪枣继续延续着它的“美誉”。上世纪80年代,在湖北省名物产品评比会上被评为全省同类产品第一名,被选送北京参加过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还曾远销广东、港澳台等地区,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90年代,在鄂、豫、川、陕毗邻地区及江汉平原协作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会上,八角雪枣被评为最佳产品,还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列入《中国企业产品荟萃》一书。2004年,八角雪枣荣获湖北省首届农业博览会名优特奖;2005年,又荣获省农博会金奖,同年12月,荣获全国食品博览会、绿色产品博览会金奖。

荆门买特产哪里最好最便宜荆门十大特产送人哪里能买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