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哪里买临沧特产 临沧特产送人必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24 02:26:13

一. 云南省 临沧 临翔区 临沧长毛山羊

【种质原产地】 云南省临沧县

【主产区与分布】 主要分布于临沧县的章驮区和风庆县的诗礼区,大理州的巍山等县和丽江地区

【形成历史】 云南省临沧县在1980年畜禽资源调查时被确认的。因其被毛较长而被称为临沧长毛山羊

二.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树头菜

树头菜

树头菜,又名刺龙芽、刺嫩芽、刺苞头、五龙头等,早在唐朝即药食两用,拥有“山菜之王”美誉。树头菜系五加科植物,春初萌发的嫩芽或芽苞,具有清火健胃,安神降压,壮肾利尿、解热驱虫等功效,可作为鲜药使用,它作食物,吃来爽口,是美味可口的蔬菜。在我县的十五个乡镇都在发展种植。

三. 云南省 临沧 双江县 傣族竹筒茶

傣族竹筒茶,是傣族人民世代相袭的一道待客的传统茶饮。其配料有采自千年古茶园原生态的晒青毛茶或新鲜茶叶、蜂蜜以及甘甜清澈的纯天然山泉水。其泡制程序为:先将晒青毛茶放入新鲜的竹筒中,将其口封紧,放在火塘三脚架上烘烤备热,烤至发出茶叶清香,取下加入适量的蜂蜜,然后将沸腾的山泉水倒入竹筒中,再烘烤片刻,即可饮用。

竹筒茶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其色金黄透亮,饮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具有生津止渴,健体美容之效,是一道傣族同胞敬奉宾客的礼仪茶饮。

四. 云南省 临沧 沧源县 红老茶汤

滇红制作系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红工夫茶,又经揉切制成滇红碎茶。上述各道工序,长期以来,均以手工操作。此工艺从1939年在凤庆与勐海县试制成功。

五.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凤庆核桃

凤庆核桃栽种历史悠久,据专家考证,距今约有3000多年。凤庆核桃由于大多种植生长在山区和高山峡谷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无污染,且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含油量高。是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有“中国核桃之乡”之称。

被国家宣布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的云南省凤庆县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山区、半山区。1976年凤庆县被定为全省发展泡核桃基地县,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命为“中国核桃之乡”。群众一直沿袭着种值核桃的传统,泡核桃林成了全县主要的特色经济林。凤庆核桃因果大、壳薄、肉厚、味香的优良品质受到人们的青睐。

据悉,凤庆正在筹建核桃研究所,将对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及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探索。同时,2007年计划新值核桃园1.67万公顷,使全县核桃累计面积达7.33万公顷。2004年,凤庆县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高优泡核桃种植“五个一”标准化示范区。目前,全县已完成核桃种值5.67万公顷,其中泡核桃挂果面积1.2万公顷,产量8600吨,产值突破1.8亿元。全县核桃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农户近1000户,单户农户核桃年收入最高达7万多元。现已建成61个核桃专业村。

在核桃产业发展上,凤庆县坚持“一个标准(种值)塘、一棵合格苗、一担农家肥、一挑定根水、一块覆盖膜”的“五个一”种植标准,“十五”以来,凤庆县整合各类项目和资源,依据立体气候对大泡核桃影响的调查结果,确定大泡核桃在凤庆县最适宜区的海拔高度为1600-2100m,次适宜区海拔高度为1200-1600m和2100-2200m,不适宜区为海拔1200m以下和海拔2200m以上的地段。这的地区大力发展泡核桃,并以每年6677公顷的进度推进,变核桃零星种植为产业化发展。走“经济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广泛发动群众,“铁核桃高枝嫁接,铁核桃实生苗嫁接移栽、野生铁核桃移栽嫁接、泡核桃低产改造、青果直播”五种发展模式,严把“种苗管理关、前期规划关、造林质量关、检查验收关、抚育管理关”五个管理环节。

六. 云南省 临沧 永德县 永德核桃

永德核桃是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的。永德县是核桃大县,核桃种植面积已突破百万亩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核桃之乡”。

永德核桃栽培历史悠久,“九五”期间,在以工代赈、绿色工程等项目支撑下,开始小规模发展,期间完成核桃种植约2.5万亩。“十五”期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战略,建成了勐板乡、崇岗乡、乌木龙乡等“万亩泡核桃基地”。

据统计,2012年,全县累计种植核桃100.92万亩,共涉及10个乡(镇)、115个行政村、71895户农户,核桃挂果面积达30多万亩、产量1.4万吨,产值4亿多元,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达1200元。

七.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粑粑卷

粑粑卷

粑粑卷是凤庆著名的风味小吃之一。制作原料主要有豌豆粉、“锅粑”、饵块,其中以豌豆粉为主,配以辣椒、草果、茴香等佐料,掺水搅拌成糊状,当地人称为“豌豆粉”或“稀豆粉”。再将豌豆粉放在锅上烘烤成薄片,成为“锅粑”。

凤庆粑粑卷是凤庆厨师应市的佳作,是凤庆县一种极具特色的地方美食。粑粑卷是当地人最喜爱的一种美味,即是食物又是零食,成为了当地人的的一种饮食习惯,因而有很多人家在卖粑粑卷,生活在他乡的游子门,只要一回到凤庆,常常是先吃几个粑粑卷过过隐。传说在别的地方制作时,锅巴很难做成功,给此种风味小吃添加了一分神秘色彩。

凤庆粑粑卷,制作方法虽然简单,但在做工上却有很多的讲究。首先是制锅巴:将豌豆粉加水搅拌过滤除去渣,豌豆粉调成的浆,均匀地摊入热锅中煸制,要求摊制要薄如纸,煎呈黄色,用竹片刀在锅巴的边沿划一下,取出放在阴凉处备用,其味香脆可口。其次是制稀豆粉(也叫油粉):豌豆面加入小茴香粉、精盐、辣椒粉等调味料,再加上水调成糊状,锅上火,加入开水,慢慢地淋入豆糊,不停地搅拌锅底,煮沸至熟成浓糊状备用。再次是制粑粑,即用大米制作的粑粑,也叫饵块。最后将饵块切成薄片,放在炭火上烤熟,涂上“油粉”及佐料,用锅巴将饵块卷起成圆条即可。粑粑卷融合了锅巴的香脆,饵块的柔软,作料无污染味佳,口感软糯脆香脆,层次多样,味道鲜美可口,具有独特风味。

凤庆粑粑卷的吃法比较多,可以根据个人不同喜好选择,下面为大家推荐几种吃法:

(1)、烧吃,其味咸中回甜又香辣,宜于做早点、夜宵。 炭火上将粑粑烤熟,两片粑粑夹一片锅巴,面上的粑粑抹上一层稀豆粉、油辣椒、蒜油、桃仁、芝麻末,卷成卷而食。

(2)、油炸锅巴,形状似蝴蝶,酥脆味香,宜于佐酒、当零食。将锅巴一分为四,锅中加入熟菜籽油,将锅巴炸至红黄色取出而食。

(3)、锅巴八宝卷,其味皮香脆,馅香嫩,宜于便饭、筵席。将火腿、老蛋黄糕、冬菇,糯米饭、小茴香、鸡枞、桃仁、花生炒拌均匀成八宝馅,取锅巴一片包上八宝馅,厚约3厘米,卷成卷,锅入油,将八宝卷炸至红黄色,取出切成2厘米长的块而食。

凤庆粑粑卷,是凤庆人长久饮食文化中,探寻出的融豆类、大米,风味独特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美味小吃,已然发展为凤庆县为十分经典的特色小吃。

八.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白花木瓜

白花木瓜

据《本草纲目》记载:木瓜有舒肝活络,健脾开胃,舒肝止痛,祛风除湿之效,可用于治疗风湿、霍乱、痢疾、肠炎、脚气病和维生素缺乏症等。现代医疗证明:木瓜中含有广谱抗菌的齐墩果酸,多种氨基酸,人参皂甙等成份,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益。白花木瓜酸味适中,苦味比红花木瓜少,现在人们除药用以外,多以木瓜煮猪脚,木瓜煮炒鸡、炒肉、煮酸菜等来食用,既开胃增食,又可以治病。

目前全县已有上万亩种植规模,总产量200吨。

九. 云南省 临沧 临翔区 临翔澳洲坚果

临翔澳洲坚果是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的。

2003年,临翔区引入澳洲坚果苗在这里种植50余亩,几年来,该区以建设“森林临翔”为抓手,通过“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精心打造坚果产业,当年的引种星火如今已在澜沧江沿江干热河谷呈现燎原之势。目前全区已拥有规范化的澳洲坚果基地7.56万亩,成为继核桃、咖啡之后,该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林果发展的又一新兴绿色生态产业。

十. 云南省 临沧 永德县 永德芒果

永德芒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德芒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芒果"水果之王",适性于亚热带的木本水果,永德县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主产区之一,丰富的热区资源,给芒果生长带来了有利条件。历经历届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永德建成了云南省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因其拥有4.3万亩的芒果面积而被誉为 "芒果之乡"。

永德县芒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三百多年前有了人工栽培。现永康镇端德村端楞组李0承包地内保留一株有三百多年以上树龄的"三年芒"老果树,如今还果实累累,单株年产鲜芒果1200公斤以上。在永德县1000米以下地区,到处可见到野生野长的芒果树。品种有:小香芒、三年芒等品种,据云南省芒果专家李子天认为,永德县的热区属芒果起源地之一。

永德县自一九七四年,永康林业站由西双版纳热作所引入马切苏芒果试种,到一九八0年,单株产量到50公斤以上。一九八二年在勐底旧寨沟,开建了连片芒果园360亩,以后陆续从西双版纳引进了芒果品种11个,并请热作所的芒果专家李子天到农场作栽培管理技术指导,到一九八七年种植成功,并在农场推广。一九八七年,永德县委、政府决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商品性芒果园,到一九八九年底止,全县种植商品性芒果园6973亩(含农场4000亩)。

一九九0年,永德县生产的大白玉芒果,在全省热果评选工作会上,被评为全省优质芒果商品第一名,同时永德县也被评列为全省发展水果商品生产基地县之一。从过去零星分散、自食性种植转为边片大面积的栽培,到目前全县已建成4.3万亩芒果基地。千亩连片基地6个,百亩连片果园21个,有椰香、三年芒、勐底一号、大白玉、缅三、泰国芒、马切苏等30余种品种,年产芒果3.5万吨以上,其中大白玉、清香芒等曾被农业部确定为优质品种;流香芒、缅二、马切苏等品种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永德芒果产地范围为云南省永德县现辖行政区域。

临沧特产送人必买临沧特产哪里买最好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