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特产蒸糕怎么蒸 四川的碗儿糕怎么蒸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20 11:35:16

一. 四川省 广元市 剑阁县 女皇蒸凉面

女皇蒸凉面又称广元凉面,有酸、甜、麻、辣、香5味。凉面色泽白净,柔软可口,绵韧不粘。

女皇蒸凉面,别称夫妻米凉面,为四川广元特色小吃。女皇蒸凉面仍然在武则天的故乡——四川广元被广泛食用,但在外地,几乎很难吃到正宗的女皇蒸凉面。听说只有用广元本地的水,在风城广元特殊的气候环境里,才能成就它地道的美味。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在别的地方加工出来,吃起来便索然无味。

相传,唐朝高宗时,工部尚书武士之女14岁的武媚娘(武则天原名),被唐太宗选入宫中为才人。武媚娘在幼时读书之余,常和青梅竹马的情郎常剑峰一起游河湾,而河湾渡口有一家削面店,他们每次游河过湾,总要到削面店吃上一碗。因此与店老板混熟,经常边吃边谈论面的制作。后来,他们想夏天要是吃一种凉面该多好,于是便和面店师傅一起试验,终于用米浆研制成了一种柔软可口、绵韧不粘的米凉面,削面店师傅打趣这对小情人说:这面不如就叫“夫妻米凉面吧”。由此传开,成为当地人人爱吃的地方小吃。后来,媚娘去了京都长安,当了女皇帝,还念念不忘“夫妻米凉面”,每逢生日必命御厨给她做一碗。

女皇蒸凉面做法:选用上等大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一天,再加1/10的大米饭,磨成适度稀浆,放入有沙布的蒸笼蒸熟,倒在抹有香油或菜油的案桌上,晾冷后切成细丝凉拌即成。这种凉面耐嚼、爽口,吃法多样;最普通的是碗内放凉面,加入酱油、香醋、辣椒、辣油、香油、白糖、花椒面、蒜水(蒜泥+水)等调料,搅拌后有酸、甜、麻、辣、香五味俱全。

二. 陕西省 咸阳 旬邑县 旬邑蒸碗子

蒸碗子是旬邑每年节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蒸碗子作法较简单,无论什么肉质都可以入碗。一般为碗下放上几种适宜的配菜,菜上放入调好味道的肉后,入笼蒸,蒸熟后待用。上席时,汤碗肉加鸡汤,姜、葱丝后,将蒸熟的蒸碗扣入汤碗中便可,口味香浓,汤清肉酥,尤其适合老人和小孩。

信息来源:旬邑县文物旅游局

三.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洋芋蒸饭

一碟红油泡菜丝或者一盘蒜泥黄瓜,滴上点红油辣子,旁边搁着一盆米汤,这样的组合对于一个地道的汉中人来讲,在这个春末夏初的季节里,只会让人念起那油滋滋香的、飘着新鲜洋芋味儿的洋芋蒸饭。

五月,在汉中是产第一批新洋芋的季节,聪明的农户会在菜园子里种上一些薄膜洋芋,比起普通的旱地种植,菜园子的洋芋精心照顾,施肥浇水充足,加上薄膜的保护,成为农户家菜园子里历经冬天之后又一批新鲜出炉的菜。洋芋,自有纳百川的包容性,无论与肉食相处,还是与素食相撞都会产生一种让人流连的状态来。

不同季节要吃时令食物

洋芋又名土豆,几乎所有汉中人都会这样称呼。我国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的叫法,比起土豆这样城市化的称谓,洋芋似乎显得颇有几分山野之气,也正是这份朴素平凡包容的气质,将它所变换出的每一道菜肴、每一种小吃都没有排他性,富含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给人足够的营养却也不过甚。中国人讲,不同的季节要吃时令的食物,这是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显示着顺应自然的姿态,也饱含着劳动人民劳作时滋生出的智慧。春天的末尾,稻谷还没有成熟,麦子也还在地里待收。新鲜的洋芋出产,似乎给桌上的餐点带去了一些新时节的气息。新洋芋做的蒸饭,也成了旧时节与新季节的结合更替。

简单餐饭饱含长久记忆

新鲜的土豆去皮,切成滚刀块,倒入烧好的菜油锅里翻炒很容易入味,再将控好的米倒下去,米铺在炒得半熟的洋芋块上,加入小半碗水,经过小火的蒸制,在洋芋的香气熏陶下,酝酿出了底层香脆油滋滋的洋芋锅巴,上层是暖热香喷喷的洋芋米饭。这在当代粮食丰产的时代,是一种追求健康、充满新意的吃法,粗粮与细粮的结合,促进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简单朴素的餐饭却也饱含着对年轮的记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汉中人,小时候几乎都吃过无数顿洋芋蒸饭,那时候洋芋作为一种产量较高、容易种植的农作物,在汉中多数地区普遍种植,由于汉中周边的山地较多,当时的水稻产量较小,米总是不够吃,聪明的劳动人民才发明了这种食法,将洋芋和米搭配食用,两种味觉的结合,给人带来了充沛的能量,也成功地养活了一代人,这饭仿佛镌刻着时代的声音。现如今,人们再吃洋芋蒸饭,加了菜籽油,加了食盐,吃下去也不再像过往那样容易迅速感到饥饿,这是每一个经受过饥肠辘辘年代的人追往过昔的情结中所依存下来的一道家常饭,也富含了浓浓长久的记忆。

洋芋蒸饭的做法

1.将水煮开,然后倒入洗好的米,跟煮稀饭一样的水量,然后中火煮大约十分钟左右,看见米粒稍微变软变大,煮米的水变得黏稠即可。

2.把米捞出来、控干,这时候可以在下面接一个大碗盛放米汤。

3.控干以后,过滤的汤就是吃洋芋蒸饭必备的米汤,然后把米放在盘子里备用。

4.新鲜的洋芋洗好去皮、剜除芽眼,切成滚刀块,切小一点容易入味也好熟。

5.锅里倒油,可以比炒菜的时候稍微多倒一点,这样洋芋不容易粘锅。油热了之后,开中火,把洋芋放进去翻炒大约一分钟,放盐。

6.洋芋翻炒之后,把火关到最小,然后把控干的米饭铺在洋芋上面,要铺开,完全覆盖住洋芋,加入小半碗水,之后盖上锅盖继续蒸煮。

7.每隔两分钟要把锅转一转,转的时候要注意锅盖不要移位,这样就可以使得上下左右的洋芋能够均匀受热。大概20分钟左右,洋芋蒸饭基本就做好了。如果没有经验的把握,可以把锅盖揭开,用筷子戳一下最底下的洋芋,如果已经软了,那就说明洋芋蒸饭做好了。

8.把锅盖揭开,火调大,用炒菜铲子把洋芋和米饭翻匀,一锅香喷喷的洋芋米饭就完成了。

(转自汉中日报)

四. 湖南省 郴州市 安仁 剁椒蒸田鸡

剁椒蒸田鸡

[原料/调料]

鲜田鸡200克、剁辣椒30克、姜、葱各10克。花生油30克、味精10克、生粉10克、胡椒粉少许。

[制作流程]

1.田鸡去皮、杀洗干净,姜切米,葱切花。

2.加入剁辣椒、味精、生粉、姜米拌匀,摆入碟内。

3.蒸锅加水烧开,放入用碟装好的田鸡,用大火蒸7分钟即熟拿出,放上葱花、胡椒粉。用锅下油烧开,淋入田鸡上面既成。

五.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腌菜汁蒸豆腐

 是巢湖区域农家风味菜之一。冬芥菜腌制一至二年后,自然发酵而腐烂成汁,菜汁似臭实香,风味奇特,且极富人体必须的十余种氨基酸,中医常以此治疗多种疾病,民间则用其汁与嫩豆腐上加些许辣椒,淋上香油一起蒸。其特点的“闻着臭,吃起来香,餐桌有幸吃一口,三年五载没法忘。”“和平将军”张治中回乡省亲,他拒绝盛宴款待,却指定要品尝此菜。一些侨居他乡的名人,回到桑梓也念念不忘此菜。这道农家常备的小吃,已成为本区域下饭的一道名菜肴。 

六. 浙江省 温州 鹿城区 原汁芙蓉蒸海胆

原汁芙蓉蒸海胆

来自南麂列岛的海珍品—

海胆:生吃海胆、明火

海胆、芝士焗海胆、原汁芙蓉蒸海胆。

七. 山西省 忻州 定襄县 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传统名吃,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原为宫廷御膳秘方配置,历代宫廷御苑将它视为珍品。后流入民间,遂成筵席佳肴。

历史:定襄蒸肉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原为宫廷御膳房秘方配置,并为历史宫廷视为珍品。金朝著名诗人忻州遗山曾赞道:“银点和合翻玉屑,五味俱全共和调,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有此能多少?”

工艺:其配方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精制淀粉、精炼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采取特殊

方法精制而成。

特点:具有肉香扑鼻、口感绵润、回味无穷、多食不腻等特点。

功效:经常食用,既可补充体内必要之多种营养成份,又可克服肉类食品高脂肪、高

胆固醇等不足。是家用、宴席、旅餐之理想菜肴,也是旅行野餐之方便食品,更可做访亲探友之馈赠礼品。

八.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城县 甑蒸糕素

甑蒸糕素为本县小吃佳品,老少皆喜。此糕以粘米、糯米、红糖、芝麻为原料。其做法以

10

斤米为例,取粘米

7

斤,糯米

3

斤混合浸泡

10

小时后,靡成米浆,包好压干,再用手搓成粉粒,上笼

(

)

蒸熟。蒸笼采用小竹筒或圆木筒穿孔,高约

10

公分,直径

4

公分,内套活塞。上蒸时,先将壶水烧开,再将小甑置于壶口,壶口以湿布密封,然后将粉粒、红糖、芝麻投入甑内蒸,均

1

分钟即成,香甜可口,别有风味。

九. 江苏省 常州市 金坛 小米蒸排骨

用料:

猪签排500克,小米150克,红豆瓣15克,菜籽油15克,料酒10克,冰糖8克,甜酱5克,精盐2克,味精10克,大葱10克,老姜5克,麻油10克。

制作方法:

1、排骨洗净,斩成4厘米长的节。豆瓣剁细,姜切米,葱切花,小米淘洗干净后用水浸泡待用。

2、排骨加豆瓣、甜酱、冰糖、料酒、料酒、精盐、味精、姜米、菜籽油抖匀,装入蒸碗内,然后在排骨上面装上小米,上笼锅用旺火蒸熟,取出扣入圆盘内,撒上葱花。

3、锅置旺火上,放入麻油烧至七成热起锅淋于葱花上面即成。

特点:

粉蒸排骨的传统制作方法是用猪签排裹上大米粉上笼蒸制,而用小米代替大米粉来蒸排骨,又是另一番风味,粑软滋润,味浓鲜香。

十. 浙江省 台州 玉环市 虾酱蒸盘菜

主要原料:盘菜、虾酱 菜肴典故:干江出盘菜乃台州之最。干江地处玉环东南,地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春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滩涂型土壤使得干江盘菜质地松嫩,水分充足。干蒸食用微带甘甜味。菜肴特点:爽口鲜美。冬食萝卜,夏食姜中,萝卜品种内盘菜最佳。

产品名称:虾酱蒸盘菜

产品产地:浙江台州

产品特性:爽口鲜美。冬食萝卜,夏食姜中,萝卜品种内盘菜最佳。

产品简介:干江出盘菜乃台州之最。干江地处玉环东南,地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春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滩涂型土壤使得干江盘菜质地松嫩,水分充足。干蒸食用微带甘甜味。

四川特产蒸菜糕云南特产蒸糕怎么做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